中国古诗词
导航

2020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5月校际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08-20
2020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5月校际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目前的融媒体环境,既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共生,也有新旧媒体间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多方面的融合,从本质上讲是以互联网新媒体为核心的多元化媒介环境。
融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效性与实效性。融媒体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使其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获得显著提升。二是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变革创新,融媒体打破了旧媒介的生产方式和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传受者之间的界限,体现了强大的包容性;另一方面,融媒体解构、颠覆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模式,使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三是具有多维性。传统文化的传播由单向的传统媒介传播模式发展成为多维交互传播模式,网络上的任何个体皆可进行信息的生产、传递、共享及反馈。
中国孔子网融媒体平台,是基于“一网一台一馆”(中国孔子网、孔子网络台和儒家文化数字馆),以儒家文化为主题、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新兴融媒体传播平台。自上线以来,该融媒体平台实现了网站、微信、纸媒、APP等交互媒体的深度融合、资源共享,打造了《儒学快讯》《儒学联播》《儒林论道》《孔子会客厅》《传承者》等多个品牌栏目。平台还利用线上线下,全面创新文化活动落地方式,成功举办了“全球同祭孔”“中华经典吟诵大会”等大型主题活动,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进行线上线下传播,用全新的手段和模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尝这,取得了良好效果。
(摘编自李奕悦《融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探析》)
杖料二:
融媒体不同于过去单一媒体或者少量媒体的传播,它实现了多种媒体形态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在新时代综合运用融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有着积极的影响。
融媒体能够有效记录和保存传统文化的原型,使宣扬传统文化有据可依。作为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的代表的文物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光明日报《馆藏文物之痛:文物腐蚀的结与解》说明了我国馆藏文物腐蚀严重,像敦煌莫高窟这些暴露在露天环境中的文物遭受的侵蚀更为严重。同样,面对时间的洗礼,非物质文化更难传承全貌,例如陕西的社火表演、剪纸艺术、皮影戏、秦腔、木板年画、泥塑等,它们己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非物质文化,它们应该受到珍视和保护。融媒体可以通过图像、视频化、APP、H5、虚拟现实等技术完整保存这些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
融媒体能够拓宽宣扬传统文化的渠道,提升社会影响力。融媒体革除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传播手段单一的弊病,将媒体的传播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融媒体产品的多样化造就了其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其中,文字、图片不仅能在传统纸媒上完美展现,更能通过客户端、APP等大放异彩;视频、音频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泛传播;H5技术不仅在视听上满足了用户的需要,还能够兼顾交互性和趣味性;现场云技术革新了传统的采编发场景,使得“同步时空,还原现场”成为可能;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复原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等等。
融媒体还能够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迸发出新的活力。融媒体宣扬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展示与场景再现,而是在全新文化产品中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创作者感情。例如,新华社陕西分社创新性推出“穿越秦朝,当你的品位遇上兵马俑”,H5,让用户通过涂鸦的方式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彩色兵马俑,使得原本已经褪色的兵马俑重焕彩色新妆,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融媒体技术还可以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同时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摘编自王硕刚  巨维博《融媒体视域下宣扬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材料三:
目前,融媒体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各种新媒体技术、新文化理念营造出了全新、多元的文化传环境。应该利用融媒体技术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之中,激发民众对历文和文化的热情,实现优秀传文化的大众化和全球化传播。
在多元化的融媒体时代,依照以前的发展模式传承传统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文化发展潮流。须以创新的理念不断推陈出新,传统文化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泛娱乐化的今天,各大媒体为了追求利润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博取关注,众多娱乐节目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变态邪恶的故事随处泛滥,网络上各种恶搞短视频屡见不鲜,普通民众的品味变得越来越低俗不堪,这就亟待精英群体集体发声。知识分于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更应该肩负起引导传统文化向着良好方向发展前进的义务。在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只有与精英知识分子结缘,才能远离媚俗,才能准确地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原貌传达出来,又兼具娱乐性,满足当代人对文化的高层次需求。
(摘编自张瑞丽《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融媒体是一种新型媒体,它把不同的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从而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共生和多方面融合。
B.融媒体语境下,网络上的任何个体皆可进行信息的生产、传递、共享及反馈,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
C.融媒体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迸发出新的活力,而传统文化与融媒体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二者相辅相承,互相依存。
D.融媒体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把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作品,激发民众热情,就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兴融媒体传播平台能实现交互媒体的深度融合、资源共亭,能用全新的手段和模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B.社火表演、剪纸艺术等非物质文化更难传承全貌,利用融媒体保护非物质文化比保护物质文化难度更大。
C.利用H5技术的交互性和趣味性,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参与创作,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全新作品。
D.在融媒体时代,媒体过分追求利益、普通民众品味低俗等问题亟待解决,精英群体更应肩负起引导义务。
3.下列说法中,不能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媒体融合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技术性的基础服务,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扩大了其传播的广度。
B.将全息投影技术运用在傩文化的保护、展示、商业应用等多个方面,使傩文化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得以传承。
C.《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就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受到一致好评,并掀起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
D.借助“活力网格”融媒体平台,市民用手机APP上报各类问题,网格管理中心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及时反馈。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融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描绘的是乡村常见的图景:秋天,收割好的水稻被捆成一束束,立在稻田里。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皱”写出了母亲的衰老,“美丽”蕴含着诗人对母亲的讴歌。
C.“收获日的满月”与“金黄的稻束”两个意象都是饱满、丰硕的,是承载了诗人情感和思考的客观自然物。
D.“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中,“这”指上文描写的满月、树巅、暮色、远山等稻田的周边环境。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与结尾“而你们,站在那儿”前后呼应,具有形式美。
B.“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是实写,描绘了暮色中远山环绕的景象,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C.“肩荷”“低首沉思”等词语将稻束人格化,把稻束与母亲的形象进一步联系起来,生动形象。
D.诗歌节奏舒缓、从容,与柔和的色调、静默的氛围十分吻合,共同营造出诗思与哲思相交融的艺术境界。
8.“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9.诗中“稻束”和“母亲”有哪些相同点?请简要分析。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