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2020年北京东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0-08-26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3题。(共12分)
念奴娇·毁舍后作【1】
姜夔
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澧浦捐褋。因觅孤山林处士【2】,来踏梅根残雪。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一丘【3】吾老,可怜情事空切。
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
注释:【1】姜夔杭州的住宅因遭火灾被毁。【2】林处士: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终生不仕。【3】一丘:指隐居。
11.下列对本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曾客游湘中,在湘水边听瑟,澧水边捐褋,这样的记忆仿佛还并不遥远。
B.寓居杭州时,作者曾到西湖孤山寻访林逋隐居的胜迹,足踏残雪,赏梅寄情。
C.面对丑女供花,粗仆斟酒的简单贫寒生活,作者只能无奈地卧看青门外车辙。
D.作者本想在其住所隐居终老,不料此时却意外遭火毁舍,使美好的愿望落空。
12.对本词下阕典故的运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三句,借仙人口吻,以沧海桑田的自然规律劝慰自己不必对毁舍一事过分执着。
B.四五句,以在王谢堂前留恋的燕子期待秋风不忍离去,劝慰自己看淡眼前的苦恼。
C.六至八句,以春秋吴越争霸之地只剩青山芳草,劝慰自己要珍惜当下的平静生活。
D.最后两句,以曹操《短歌行》中乌鹊绕树、择枝而栖,劝慰自己要继续寻找明主。
13.词学宗师夏承焘先生对姜夔词的艺术特色有这样的评论:“白石在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外,另树‘清刚’一帜。”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三国英雄人物常常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对象。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表达了江山依旧,英雄早已不在的怅惘,杜甫《蜀相》“         ,        ”,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        ”,借曹操这样的英雄也只是一时显赫,感叹人生短促无常。
②高考结束,你在班级毕业留言册上写下古诗“         ,        ”,劝慰同窗无惧路远水长,豁达面对离别。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共17分)
人生应有堆花时
①朋友从江西旅行回来,约我到他家小酌,聊聊旅途见闻。佐酒的菜是在街上买的几样传统卤菜。酒却是从江西带回来的,有一个既好听又有意思的名字——堆花。这酒过去听人说起过,是江西名酒,最早产于庐陵一带,原本叫“谷烧”。相传庐陵人文天祥少年时求学白鹭洲书院,文章之余与同窗于酒家买醉,但见“谷烧”倒入杯时,有酒花叠起,醇香满店,遂脱口赞道:层层堆花,好酒好酒!若干年后,文天祥举兵抗元兵败被捕,被押送元大都途经白鹭洲时,百姓沿途把“谷烧”酒相送——送他过惶恐滩、过零丁洋。到大都后,文天祥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庐陵百姓闻讯,纷纷以“谷烧”洒地遥祭英魂……后来,人们就借文天祥当年赞语,把“谷烧”改名为“堆花”,作为对英雄的纪念。
②想到这些,我迫不及待地催朋友开瓶,想看看“堆花”是什么样子。瓶开伊始,有淡淡的醇香弥散,似乎并无多少独特。但在倒的过程中,奇妙就出现了——丰富的气泡不断泛起,煞是好看。原来这酒是米酒,发酵期长,一遇空气自然产生“酒花”,层层叠叠堆于杯中,很有层次感和诱惑力。
③堆花的“堆”,一是作量词用,如一堆土,一堆草。一是作动词用,堆砌,堆放。小时候参加农业劳动,因体弱常与妇女一起干些轻活。最喜欢的活是摘棉花,不需要多少农业技术不说,还轻松干净。到要收工时,会计就会提一杆秤,拖声吆喝:“堆花啰,堆花啰!”他喊的“堆花”,其实就是把棉花集中到一起过秤记工分。这是我儿时听到的最有意趣的呼叫,堆花于是入脑入心。
④每个人都会对某些词语过敏,或者被不断地击中。堆花二字,就常常让我莫名其妙地在毫不相干的情景或语境中想到它。读诗读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会想到堆花;看天看到头顶的朵朵白云,会想到堆花;在江边看到絮状的芦花,会想到堆花;夏天吃冰淇凌,会想到堆花……
⑤我知道,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花,而是“堆”。细细揣摩,原来作为量词的堆,总是给人多的感觉。求多,多多益善,是人的欲望本性,堆的前提一定是多,给人惊喜、给人满足、给人愉悦,对从小生活在物质短缺年头中的我来说尤其如此。比如,打鱼的亲戚送来一堆活蹦乱跳的小鱼,惊喜;乡下的同学送来一堆桃子、李子,高兴;母亲的学生送来一大堆红薯,那就很满足了。成堆东西,不仅仅是物质,也是堆砌的快乐。须知,如果我到集市去买,鱼是一条,李子是几个,红薯是几根。一堆,会给人一种富足感。
⑥如果说量词的堆,对人来说往往是被动地接受,那么,作为动词的堆,却是主动作为地去改变物态。比如堆花,绝无“一堆花”的意思,而是让花堆积、集聚。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名句:“堆花压柳桥”。花是雪花,积压在柳桥上,意境是冷清了点,但想到雪化后,桥两岸柳树会抽枝发叶,会飘起春天的飞絮,所以雪虽是冬天的堆花,但也与春天相关。
⑦宋代有个诗人叫方千里,名气远不及白居易,但也留下了一阕非常有名的《庆春宫》:“层云遮日,送春望断愁城。篱落堆花,帘栊飞絮,更堪远近莺声……”篱落堆花,堆的是春天的落英,往往会把春天的愁绪堆在人的心头。林黛玉是春愁最多的人,见不得花谢花飞,受不了红销香断,更不堪花朵“零落成泥碾作尘”,于是就去葬花。葬花,先要把落花堆拢,收入花篮,再提到一个适合的地方,挖个坑埋了。因此,堆花就不只是行为方式,也是情感的托付。
⑧中国是工艺大国,很多传统工艺品都有“堆花”的技艺环节,即在物品上凸起花朵或纹理,成为别致的艺术。比如陶器瓷器,就是在已成型的坯体上,堆出相关的造型,增加鲜活感与立体感;比如面馍糕点,会在食物上堆五颜六色的花朵,使之更美观灵动,刺激感官增加食欲。如此看来,堆花其实是一种凡俗生活中美学与诗性的表达,有锦上添花的情致,也有烈火烹油的热烈,乃雅俗共赏之事。
⑨中国的昆曲是雅到极致的,男女主角清辞丽曲的唱腔和细腻含蓄的表演,体现出温煦、婉约的剧种特征。但为剧情需要,也有群体的载歌载舞。鼓乐齐鸣,排场热闹,就有了人间烟火的凡俗。譬如《牡丹亭》著名桥段“游园惊梦”中,当杜丽娘和柳梦梅“惊梦”之后转到台下时,便有生旦净丑不同角色装扮的花神粉墨登场。他们手持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的不同花卉绢灯,边舞边唱“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这样的堆花,既再现了良辰美景,也烘托了亦真亦幻的梦境。
⑩又比如,年轻时候喜欢插花,追求花枝的舒朗与错落有致。画花鸟画时,也最爱画一枝梅或几瓣菊,喻示不慕繁华、耐得孤寂的清欢之境。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喜欢到人多的地方“打堆”,由倾心独枝到喜爱花丛,偶尔也就画起大红大绿的牡丹来,在一重一重繁复的绿叶上,把红花一朵压一朵地堆上去,图个热闹图个红火,这就是不能免俗。但俗与雅往往会互为转移,大雅反俗或大俗成雅早已是司空见惯了。
⑪想到此突然有所参悟:人生应有堆花时。是的,人们不能老是把眼光落在奇花异卉或闲花野草上,也不能只做走马观花者或素手采花人,也要干点堆花的事——把最普通的花朵收集起来,缀合成花团锦簇的景致,装点大众化的生活。这与把每个平凡的日子缀合起一段人生一样必要。时不时地堆一下,或许会堆出一种境界的高度来。
(取材于何永康的同名散文)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堆花于是入脑入心                            入脑入心:留下深刻印象
B.便有生旦净丑不同角色装扮的花神粉墨登场      粉墨登场:表演滑稽可笑
C.大雅反俗或大俗成雅早已是司空见惯了          司空见惯:很常见,不觉得奇怪
D.也不能只做走马观花者或素手采花人            走马观花:不用心,浮于表面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会计“堆花”的吆喝声,为作者儿时本不繁重的农业劳动更添一份乐趣。
B.第⑤段先后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鱼、桃李和红薯的喜爱。
C.本文选用古诗词名句和“黛玉葬花”的情节,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化韵味。
D.第⑩段作者从年轻时爱画梅或菊到年长后也画牡丹,触发了他对雅俗关系的思考。
17.本文题目中的“堆花”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其中包含的意蕴。(6分)
18.作者被“堆花”一词“不断击中”,人生感悟逐步加深,请结合类似经历谈谈你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词语以及体验和感悟。(5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9题。(共6分)
19.《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作者往往在其名字前加一个字,来概括或凸显其品性,即所谓“一字评”,如“敏探春”“酸凤姐”“贤袭人”“勇晴雯”“慧紫鹃”等。请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一字评”的理解。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0.语言基础应用(5分)
走进胡同,就像置身于一幅生活情趣画里。古树依依,青砖斑驳。       。       。       。       。在北京,不仅胡同是城市中连接主干的小街巷,更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记录着人们的各种社会生活。
(1)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串上几条胡同和那的老住户聊上一阵子,就会发现,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
②在北京有句老话叫“胡同串子”,不仅仅指那些喜欢提着鸟笼、没事瞎逛游的爷们儿,也反映出北京胡同生活的影子
③安然的四合院,挺立的门楼,卧在门两侧的门墩……含蓄而不张扬,安然而不夸张,细腻而不动声色,凸显了京城胡同历史文化的韵致及魅力
④在感受胡同带来的历史的同时,我们还能把握到一种古老文化给予我们的生活的感召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胡同见证了北京人平静的生活
A.③①④②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④①②③ 
(2)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词语的位置错了,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改正,并说明理由。(2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50字左右。
①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出一个人物,描述他(她)最打动你的一个瞬间,这个瞬间可以来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要求:写出人物姓名。
②高考结束后,你准备邀请同学一起去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请就此在“朋友圈”发布一则消息。要求:理由充分,有号召力,写出博物馆的具体名称。
③请以“2020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战士冲出重重封锁,获得胜利;科学家在研究中拨开迷雾,发现真相;文学家穿越现实的荆棘,抵达心灵的彼岸;哲学家思考摆脱蒙昧,启迪智慧……人类总在不断摆脱困境,进行“突围”。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
请以“突围”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有这样一句台词:
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
而是遇见了你们,
才拥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生活中,我们曾经拥有或正在经历“最好的时光”,或许期待着它的到来。请以“最好的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细节,有描写。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