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马坝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0-11-24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C[解析] A.“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是“三低”特质,不是优势。B.“地摊经济是最能体现人间烟火味,最能安抚凡人心的经济”,无中生有。D.扩大范围,原文是“有些集市还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标”。C. 由成都的事例可以推知正确。
2. B [解析] A.柴米油盐酱醋茶取代琴棋书画诗酒花成为最基本的民生考量"错,原文是“琴
棋书画诗酒花"固然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C.“响应政策号召”
无中生有,“分别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和无息赊购”与原文不符。D.原文是“最根本的恐怕
还是要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B 由“当然,放开地摊经济'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得知正确。
3. D[解析]梁思成先生的观点是要科学管理城市,ABC 均符合,D 项是说明“在新冠疫情冲
击下,如何保民生保就业”,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
4.材料一主要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列举泰国清迈的周末集市、美国百老汇跳蚤市场等证明
国际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观点。材料三的主要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如把“城
市治理”比作“烹小鲜”,说明城市治理必须精准施策,用心用情。( 每条 2 分,论证方法、举例各 1 分)
5.①放开“地摊经济”,增强城市活力。②"地摊经济"不能一放了之, 要细化的举措,加
强城市管理。③鼓励地摊经济小店接受京东、腾讯等企业扶持措施。④不能哄而起,要准确
定位自己的城市和发展阶段,精准施策。( 每条 2 分,答出 3 条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答案】6. C 7. C
8. ①既是对上文中父亲微信朋友圈的视频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西藏朋友打来电话做铺垫;②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为下文展开“卖小米”的故事做好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突出父亲种谷子时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性。
9. ①“父亲”具有新时代农民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父亲”种“羊粪小米”,卖各种地方农产品,特色鲜明。②“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父亲”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展示小米的种植和优点,让“我”帮忙宣传,这都是积极学习的成果。③“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父亲”用三瓶矿泉水解决了西藏朋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售后服务到位。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项,“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表述不正确,根据“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我”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综合鉴赏能力。
C项,“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表述不正确,此处先写西藏朋友怪米不好喝,然后写认可,最后写父亲的叙述,从叙述时间来看是顺叙,而不是插叙。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情节作用的鉴赏能力。
①第十段“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是对上文“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中父亲父亲反复让我转发的朋友圈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做铺垫;②“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为下文展开“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 通过言行突出父亲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勤劳认真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能力。
由“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可知,“父亲”紧跟时代特色具有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由“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可知,父亲不仅卖“绿色小米”,还卖各种地方特色农产品。
②由“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和让我转发朋友圈,让我加微信帮忙宣传可知,“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
③由“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可知,“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秦国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又使芒卯败逃,开进了北宅,这并不是敢于进攻魏都,而是威胁大王要求多多割让土地。
(2)齐国是个势单力薄的疲弱之国,率领天下诸侯的兵力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钧强弓去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怎么能使三晋和楚国削弱呢?
14. (1)他凭着自己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讨伐魏、齐等其他国家,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以广其陶邑”,经营自家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是与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着眼于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3)魏人范睢进谗言,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因而,穰侯的垮台具有必然性。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乱”做“诛”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威”做“振”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B。
故选D。
句子翻译: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被封邑的人可以在封邑范围内自由制定政策,实现自治”错误,被封邑的人只能在封邑范围内制定一些不违背国家利益的政策。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项,“攻打齐国,夺取了刚、寿两城”错误,由原文“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可知,“欲”,想要,并非事实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夫秦何厌之有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夫秦有何厌哉”。厌:满足。走:使……败逃。劫:威胁。
(2)夫齐,罢国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罢:通“疲”,疲弱。以:率领。安:怎么。弊:使……削弱。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可知,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由原文“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可知,当时,穰侯私家的豪富,超过了国君之家。由此可知,他凭着自己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由原文“陶邑与秦不接,西构于魏,东连于齐。穰侯欲以通大梁,与秦为一体也。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可知,陶邑跟秦国不接壤,向西连接魏国,向东连接齐国,魏冉一直想打通大梁,让陶邑跟秦国本土连成一体。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当时相国魏冉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由此可知,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讨伐魏、齐等其他国家,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以广其陶邑”,经营自家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是与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着眼于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由原文“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可知,范雎向秦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魏冉在外事上擅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魏冉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陶邑去。由此可知,魏人范睢进谗言,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因而,穰侯的垮台具有必然性。
翻译:
穰侯,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自从惠王、武王时起就有官职为国家做事了。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魏冉最善良,有能力拥立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昭王七年,魏冉担任秦国宰相。昭王十四年(前293),魏冉举用白起为将军,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战败了它们,俘虏了魏将公孙喜。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此后,魏冉托病免职,秦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第二年,寿烛免职,又起用魏冉任丞相,于是在穰地赐封魏冉,后来又加封陶邑,称为穰侯。
穰侯受封的第四年,担任秦国将领进攻魏国。魏国被迫献出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其后,又占领了魏国的河内地区,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余座。昭王十九年,魏冉再度任秦国丞相后,第六年上便免职了。免职后二年,第三次出任秦国丞相。在第四年时,派白起攻取了楚国的郢都,秦国设置了南郡。于是赐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举荐的将军,两人关系很好。当时,穰侯私家的豪富,超过了国君之家。
秦昭王三十二年(前275年),魏冉任相国,带兵进攻魏国,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进入北宅,随即围攻大梁。魏国大夫须贾劝说魏冉道:“我听魏国的一位长吏对魏王说:‘秦国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又使芒卯败逃,开进了北宅,这并不是敢于进攻魏都,而是威胁大王要求多多割让土地。大王切勿接受它的要求。’我听说魏国已经调集了全部上百个县的精兵良将来保卫大梁,我认为不少于三十万人。以三十万的大军来守卫七丈高的城垣,我认为即使商汤、周武王死而复生,也是难以攻下的。轻易的背着楚、赵两国军队,要登七丈高的城垣,与三十万大军对垒,而且志在必得,我看从开天辟地以来直到今天,是不曾有过的。攻而不克,秦军必然疲惫不堪,陶邑一定要丧失,那就会前功尽弃了。希望您仔细考虑围攻大梁这件事而不要使自己的行动冒险。”穰侯说:“好。”于是停止攻梁。第二年,魏国背离了秦国,同齐国合纵交好。秦王派穰侯进攻魏国,斩敌四万人,使魏将暴鸢战败而逃,取得了魏国的三个县。穰侯又增加了封邑。
秦昭王三十四年,魏冉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而且把观津还给了赵国,并且给赵国增加了兵力,让赵去攻打齐国。齐襄王惧怕被伐,就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魏冉一封信说:“我听来往人们传说‘秦国将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韩、赵、魏三国友好结盟,这是秦国的深仇大敌。现在要战败齐国会使赵国强盛起来,显然对秦国不利其实,齐国是个势单力薄的疲惫之国,调集天下诸侯的兵力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钓强弓去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怎么能削弱三晋和楚国呢?……所以我才说秦国精明而谙熟谋略,魏冉机智而精通军事,肯定不会给赵国四万士兵让他攻打齐国了。”于是魏冉不再进军,领兵回国了。
陶邑跟秦国不接壤,向西连接魏国,向东连接齐国,魏冉一直想打通大梁,让陶邑跟秦国本土连成一体。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当时相国魏冉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有个魏国人叫范雎自称张禄先生,讥笑魏冉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纲寿,这不是好计策。出兵少不能损伤齐国,出兵多则会损害秦国。”秦昭王于是任用了范雎。范雎向秦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魏冉在外事上擅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魏冉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陶邑去。魏冉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魏冉死在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太史公说: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削弱诸侯,曾经称帝于天下,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这当是穰侯的功劳。等到显贵至极豪富无比之时,一人说破,便屈居下位,权势被夺,忧愁而死,何况那些寄居异国的臣子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答案】15.C
16.①平凡中见神奇,“鸟雀”“柴荆”本为两个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但着以“惟”“独”两字则意蕴丰富,“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②虚实结合,“惟”“独”两字不仅将景物写活了,也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③结构上,照应上文,以哀景写哀情,为下文抒发忧国忧民、思念家乡之情做铺垫。(每点2分)
【解析】
15.C项,“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从而传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错误。“何曾”句是说“剑外一带什么时候清净过啊”,运用反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味,即“剑外一带一向就没有清净过”,反映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故选C。
16.本题明为赏析写景诗句题,实为炼字题,因为题干明确要求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而这两句诗中“惟”和“独”二字用得极妙。找出关键词语后,将其放入诗句中分析表达效果,“日长惟鸟雀”,整日只能见到鸟雀,可见少有过客;“春远独柴荆”,只有这一户人家,可见村居偏僻;“惟鸟雀”“独柴荆”本是写景,是实,其中暗含作者之情,这是虚,所以还可以从虚实的角度分析。最后结合整首诗,分析描写这样偏僻孤寂之景对全诗情感表达的作用即可,结合全篇可知,诗歌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他乡,诗人的内心是孤独悲苦的,这是哀情,而“惟鸟雀”“独柴扉”写的哀景,所以用哀景来抒发哀情,从结构上来看,为下文诗人抒发忧国忧民以及思念家乡之情做了铺垫。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2)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18. D 19. ①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②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
20. ①原文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长句后,就没有这个效果了。②原文使用“参差隐现”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的身影状态和那种当地特有的朦胧感觉,且这里的“参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的,删掉“参差隐现”后.就缺失了这层诗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有所了解,能够抓住特征快速判断,并能结合语境分析修辞手法的妙处。
选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也仿佛一条长河”使用了比喻手法;“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使用了引用手法;“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使用了排比手法。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情境补写。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第一空,前面把古典诗文比喻成一条长河,后面说“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这是在追溯最早写“桐庐”的源头,因此横线上可填写“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
第二空,前面说“诗画不分家”,又说“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既然前面已经说到了“诗人”“韵脚”,那么此空就应当提到“画”,因此可填写“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注意句式与“化成一行行韵脚”协调。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着眼于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意境、情感色彩等;然后从句式、用词等角度分析对比,看看哪种表达更能传达作者的意思;这类题有时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协调。
对比这两句话,我们发现两个区别,一个是原句是短句,题干句子是长句;而是题干句删掉了“参差隐现”这个词语。
短句的特点是短小、精炼,读起来节奏明快、有力,而前面的句子“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也是短句,那么使用短句就能够与前文风格保持一致,变成长句就不协调了。
“参差隐现”这个词是形容“樵夫钓客的身影”的,这样写富有一种朦胧美,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共同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表现山水长卷的诗意之美;而改成长句并删掉这个词语后,就缺失了朦胧的意境,既不能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协调,也无法体现画作的诗意。
因此,还是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21、【答案】①删除“根据”或“称”;④将“超过”改为“达到”或删除“以上”;⑤将“缓解”改为“解决”;⑦在“研发”后面加上“计划”“工程”或“项目”等名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修改能力。
①“根据广东交通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把“根据……,”“……称”两套句式杂糅在一个句式里了,造成句式杂糅,删除“根据”或“称”。
④“桥上5G网络平均速率超过600M/S以上”中“超过”和“以上”矛盾,“超过”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若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不明,将“超过”改为“达到”或删除“以上”。
⑤“5G技术的运用是缓解大桥安全检测与应急管控难题的重要支撑”中“缓解”和“难题”不搭配,应把“缓解”改为“解决”。
⑦“并将携手北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国家重点研发”成分残缺,“融入”的应是“计划”等,应在“在“研发”后面加上“计划”“工程”或“项目”等名词。”
22、【答案】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被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将全方位指导百姓生活。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C[解析] A.“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是“三低”特质,不是优势。B.“地摊经济是最能体现人间烟火味,最能安抚凡人心的经济”,无中生有。D.扩大范围,原文是“有些集市还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标”。C. 由成都的事例可以推知正确。
2. B [解析] A.柴米油盐酱醋茶取代琴棋书画诗酒花成为最基本的民生考量"错,原文是“琴
棋书画诗酒花"固然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C.“响应政策号召”
无中生有,“分别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和无息赊购”与原文不符。D.原文是“最根本的恐怕
还是要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B 由“当然,放开地摊经济'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得知正确。
3. D[解析]梁思成先生的观点是要科学管理城市,ABC 均符合,D 项是说明“在新冠疫情冲
击下,如何保民生保就业”,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
4.材料一主要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列举泰国清迈的周末集市、美国百老汇跳蚤市场等证明
国际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观点。材料三的主要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如把“城
市治理”比作“烹小鲜”,说明城市治理必须精准施策,用心用情。( 每条 2 分,论证方法、举例各 1 分)
5.①放开“地摊经济”,增强城市活力。②"地摊经济"不能一放了之, 要细化的举措,加
强城市管理。③鼓励地摊经济小店接受京东、腾讯等企业扶持措施。④不能哄而起,要准确
定位自己的城市和发展阶段,精准施策。( 每条 2 分,答出 3 条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答案】6. C 7. C
8. ①既是对上文中父亲微信朋友圈的视频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西藏朋友打来电话做铺垫;②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为下文展开“卖小米”的故事做好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突出父亲种谷子时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性。
9. ①“父亲”具有新时代农民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父亲”种“羊粪小米”,卖各种地方农产品,特色鲜明。②“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父亲”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展示小米的种植和优点,让“我”帮忙宣传,这都是积极学习的成果。③“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父亲”用三瓶矿泉水解决了西藏朋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售后服务到位。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项,“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表述不正确,根据“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我”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综合鉴赏能力。
C项,“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表述不正确,此处先写西藏朋友怪米不好喝,然后写认可,最后写父亲的叙述,从叙述时间来看是顺叙,而不是插叙。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要情节作用的鉴赏能力。
①第十段“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是对上文“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中父亲父亲反复让我转发的朋友圈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做铺垫;②“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为下文展开“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 通过言行突出父亲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勤劳认真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能力。
由“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可知,“父亲”紧跟时代特色具有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由“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可知,父亲不仅卖“绿色小米”,还卖各种地方特色农产品。
②由“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和让我转发朋友圈,让我加微信帮忙宣传可知,“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
③由“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可知,“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秦国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又使芒卯败逃,开进了北宅,这并不是敢于进攻魏都,而是威胁大王要求多多割让土地。
(2)齐国是个势单力薄的疲弱之国,率领天下诸侯的兵力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钧强弓去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怎么能使三晋和楚国削弱呢?
14. (1)他凭着自己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讨伐魏、齐等其他国家,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以广其陶邑”,经营自家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是与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着眼于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3)魏人范睢进谗言,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因而,穰侯的垮台具有必然性。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乱”做“诛”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威”做“振”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B。
故选D。
句子翻译: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被封邑的人可以在封邑范围内自由制定政策,实现自治”错误,被封邑的人只能在封邑范围内制定一些不违背国家利益的政策。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项,“攻打齐国,夺取了刚、寿两城”错误,由原文“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可知,“欲”,想要,并非事实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夫秦何厌之有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夫秦有何厌哉”。厌:满足。走:使……败逃。劫:威胁。
(2)夫齐,罢国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罢:通“疲”,疲弱。以:率领。安:怎么。弊:使……削弱。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可知,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由原文“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可知,当时,穰侯私家的豪富,超过了国君之家。由此可知,他凭着自己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由原文“陶邑与秦不接,西构于魏,东连于齐。穰侯欲以通大梁,与秦为一体也。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可知,陶邑跟秦国不接壤,向西连接魏国,向东连接齐国,魏冉一直想打通大梁,让陶邑跟秦国本土连成一体。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当时相国魏冉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由此可知,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讨伐魏、齐等其他国家,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以广其陶邑”,经营自家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是与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着眼于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由原文“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可知,范雎向秦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魏冉在外事上擅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魏冉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陶邑去。由此可知,魏人范睢进谗言,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因而,穰侯的垮台具有必然性。
翻译:
穰侯,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自从惠王、武王时起就有官职为国家做事了。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魏冉最善良,有能力拥立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昭王七年,魏冉担任秦国宰相。昭王十四年(前293),魏冉举用白起为将军,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战败了它们,俘虏了魏将公孙喜。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此后,魏冉托病免职,秦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第二年,寿烛免职,又起用魏冉任丞相,于是在穰地赐封魏冉,后来又加封陶邑,称为穰侯。
穰侯受封的第四年,担任秦国将领进攻魏国。魏国被迫献出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其后,又占领了魏国的河内地区,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余座。昭王十九年,魏冉再度任秦国丞相后,第六年上便免职了。免职后二年,第三次出任秦国丞相。在第四年时,派白起攻取了楚国的郢都,秦国设置了南郡。于是赐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举荐的将军,两人关系很好。当时,穰侯私家的豪富,超过了国君之家。
秦昭王三十二年(前275年),魏冉任相国,带兵进攻魏国,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进入北宅,随即围攻大梁。魏国大夫须贾劝说魏冉道:“我听魏国的一位长吏对魏王说:‘秦国哪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又使芒卯败逃,开进了北宅,这并不是敢于进攻魏都,而是威胁大王要求多多割让土地。大王切勿接受它的要求。’我听说魏国已经调集了全部上百个县的精兵良将来保卫大梁,我认为不少于三十万人。以三十万的大军来守卫七丈高的城垣,我认为即使商汤、周武王死而复生,也是难以攻下的。轻易的背着楚、赵两国军队,要登七丈高的城垣,与三十万大军对垒,而且志在必得,我看从开天辟地以来直到今天,是不曾有过的。攻而不克,秦军必然疲惫不堪,陶邑一定要丧失,那就会前功尽弃了。希望您仔细考虑围攻大梁这件事而不要使自己的行动冒险。”穰侯说:“好。”于是停止攻梁。第二年,魏国背离了秦国,同齐国合纵交好。秦王派穰侯进攻魏国,斩敌四万人,使魏将暴鸢战败而逃,取得了魏国的三个县。穰侯又增加了封邑。
秦昭王三十四年,魏冉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在华阳城下,大败芒卯,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而且把观津还给了赵国,并且给赵国增加了兵力,让赵去攻打齐国。齐襄王惧怕被伐,就让苏代替齐国暗地里送给魏冉一封信说:“我听来往人们传说‘秦国将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韩、赵、魏三国友好结盟,这是秦国的深仇大敌。现在要战败齐国会使赵国强盛起来,显然对秦国不利其实,齐国是个势单力薄的疲惫之国,调集天下诸侯的兵力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钓强弓去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怎么能削弱三晋和楚国呢?……所以我才说秦国精明而谙熟谋略,魏冉机智而精通军事,肯定不会给赵国四万士兵让他攻打齐国了。”于是魏冉不再进军,领兵回国了。
陶邑跟秦国不接壤,向西连接魏国,向东连接齐国,魏冉一直想打通大梁,让陶邑跟秦国本土连成一体。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当时相国魏冉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有个魏国人叫范雎自称张禄先生,讥笑魏冉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纲寿,这不是好计策。出兵少不能损伤齐国,出兵多则会损害秦国。”秦昭王于是任用了范雎。范雎向秦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魏冉在外事上擅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魏冉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陶邑去。魏冉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魏冉死在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太史公说: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削弱诸侯,曾经称帝于天下,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这当是穰侯的功劳。等到显贵至极豪富无比之时,一人说破,便屈居下位,权势被夺,忧愁而死,何况那些寄居异国的臣子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答案】15.C
16.①平凡中见神奇,“鸟雀”“柴荆”本为两个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但着以“惟”“独”两字则意蕴丰富,“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②虚实结合,“惟”“独”两字不仅将景物写活了,也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③结构上,照应上文,以哀景写哀情,为下文抒发忧国忧民、思念家乡之情做铺垫。(每点2分)
【解析】
15.C项,“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从而传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错误。“何曾”句是说“剑外一带什么时候清净过啊”,运用反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味,即“剑外一带一向就没有清净过”,反映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故选C。
16.本题明为赏析写景诗句题,实为炼字题,因为题干明确要求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而这两句诗中“惟”和“独”二字用得极妙。找出关键词语后,将其放入诗句中分析表达效果,“日长惟鸟雀”,整日只能见到鸟雀,可见少有过客;“春远独柴荆”,只有这一户人家,可见村居偏僻;“惟鸟雀”“独柴荆”本是写景,是实,其中暗含作者之情,这是虚,所以还可以从虚实的角度分析。最后结合整首诗,分析描写这样偏僻孤寂之景对全诗情感表达的作用即可,结合全篇可知,诗歌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他乡,诗人的内心是孤独悲苦的,这是哀情,而“惟鸟雀”“独柴扉”写的哀景,所以用哀景来抒发哀情,从结构上来看,为下文诗人抒发忧国忧民以及思念家乡之情做了铺垫。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2)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18. D 19. ①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②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
20. ①原文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长句后,就没有这个效果了。②原文使用“参差隐现”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的身影状态和那种当地特有的朦胧感觉,且这里的“参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的,删掉“参差隐现”后.就缺失了这层诗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有所了解,能够抓住特征快速判断,并能结合语境分析修辞手法的妙处。
选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也仿佛一条长河”使用了比喻手法;“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使用了引用手法;“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使用了排比手法。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情境补写。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第一空,前面把古典诗文比喻成一条长河,后面说“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这是在追溯最早写“桐庐”的源头,因此横线上可填写“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
第二空,前面说“诗画不分家”,又说“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既然前面已经说到了“诗人”“韵脚”,那么此空就应当提到“画”,因此可填写“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注意句式与“化成一行行韵脚”协调。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着眼于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意境、情感色彩等;然后从句式、用词等角度分析对比,看看哪种表达更能传达作者的意思;这类题有时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协调。
对比这两句话,我们发现两个区别,一个是原句是短句,题干句子是长句;而是题干句删掉了“参差隐现”这个词语。
短句的特点是短小、精炼,读起来节奏明快、有力,而前面的句子“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也是短句,那么使用短句就能够与前文风格保持一致,变成长句就不协调了。
“参差隐现”这个词是形容“樵夫钓客的身影”的,这样写富有一种朦胧美,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共同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表现山水长卷的诗意之美;而改成长句并删掉这个词语后,就缺失了朦胧的意境,既不能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协调,也无法体现画作的诗意。
因此,还是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21、【答案】①删除“根据”或“称”;④将“超过”改为“达到”或删除“以上”;⑤将“缓解”改为“解决”;⑦在“研发”后面加上“计划”“工程”或“项目”等名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修改能力。
①“根据广东交通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把“根据……,”“……称”两套句式杂糅在一个句式里了,造成句式杂糅,删除“根据”或“称”。
④“桥上5G网络平均速率超过600M/S以上”中“超过”和“以上”矛盾,“超过”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若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不明,将“超过”改为“达到”或删除“以上”。
⑤“5G技术的运用是缓解大桥安全检测与应急管控难题的重要支撑”中“缓解”和“难题”不搭配,应把“缓解”改为“解决”。
⑦“并将携手北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国家重点研发”成分残缺,“融入”的应是“计划”等,应在“在“研发”后面加上“计划”“工程”或“项目”等名词。”
22、【答案】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被表决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将全方位指导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