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2020年秋季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价高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0-12-13
2020年秋季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价高二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3 分)C 【解析】原文中说明变化的是“然而,无端忽来一宝钗……”,宝钗的出现才使宝黛的姻缘有了变化的可能,单独说宝黛夙缘不能体现出变化,不能理解为“这正说明了生活世界的变化无常”
2.(3 分)B 【解析】列举事例主要是论证小说第一重世界的变化无常,不能论证变化无常的原因)
3.(3 分)A 【解析】B 项“指出这些变化与《易经》有密切联系”不正确,作者只是用《易经》的观点 来说明这些变化的特点,而不是说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C 项“舍弃了有情世界才能进入太虚幻境” 不正确,“太虚幻境”不能等同于“虚空世界”,另外,要进入虚空世界,不仅要舍弃有情世界,而且还 要舍弃现实世界;D 项“只有贾宝玉一人能够割舍‘实’与‘情’”不正确,文中说“但‘实’与‘情’是极难割舍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说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宝玉一人”,注意“很少的人”“可能只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答案】B 【解析】B项,“在任何情况下”错,前提是“在博物馆的公共归属无争议的情况下”。
5.【答案】B 【解析】B项,“目前博物馆的数量依旧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错,无中生有。
6.【答案】①借助数字科技,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活起来”,人们可以观看得更清楚细致。
②更多的线上展览,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看。③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方式,可以让公众通
过全程直播与话题推送的形式,参与博物馆的活动。(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要寻找“博物馆借助科技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体验”,在材料一、三里可以找到相应的信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7.D 解析:A 项对俗语的解释正确,但体现的是小说中人物的情绪,而非作者的。B项母亲念叨女孩是因为挂念女孩的安危,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并不吝啬和牵挂助人的钱财。C项根据原文“母亲讲得诚恳,眉眼间流露出欣喜,看得出她是相信那女孩的,而且还为自己做了好事而高兴。琳看着母亲,也就不愿在这时揭穿女孩的骗局”,说明琳不愿马上揭穿,不是不愿戳穿。
8. ① “谎言”带有欺骗性,本是不好的事物,但作者用“美丽”一词修饰,这就使题目本身有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谎言”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小说的情节;而且后一次电话都能揭穿前一次的谎言,给小说的情节增添了波澜。 ③ 母女的“谎言”都是为对方着想的,充满善意,充满着人性的光辉,与小说主题相契合。(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
9.① 巧设线索。以母女为对方着想的“谎言”为线索,使小说结构清晰紧凑。
②情节曲折。三起三落,层层推进。三次电话,后一次的电话总会揭穿前一次的“谎言”,三次电话内容相似,层层推进,出人意料。
③ 巧设伏笔。如第二次电话母亲只听到铃声就断定是自己的电话,还故意按响免提键,为下文这个电话是母亲安排打来让琳安心埋下伏笔。
④ 巧用对比。如故事的开头写琳对现实社会不满,到结尾安心地笑,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社会有诚信爱心的主题。又如刚开始对助人一事,母亲选择相信,琳则怀疑警惕,二人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6分。每点2分,答出任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 【答案】A 【解析】“起居”表达“作息、举止”之意,应与“皆有礼法”构成主谓关系;“礼法”是一个词;“举”表达“中举,考中”之意,不能与“法”相连;“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不断开,是唐代科举常选之外的制科,用于选用特殊人才
11. 【答案】D 【解析】太宗是庙号,不是谥号。
12.【参考答案】C 【解析】对象有误,杀死的不是“那个接受贿赂而关押狱中的县吏”,而是那个“玩弄法律行奸使诈的县吏”。
13.(1)【答案】皇帝对他擅自杀人生气。公绰说:“这不只是试探我的权威, (更)是轻视陛下的法规。”(5分)(“专”“试”“乃“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答案】遇到年成不好,他节省开支(费用),停止宴请宾客,吃穿与士兵一样。(5分) (“岁恶”“撙节”“钧”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县人。年幼时,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作息、举止都有礼法。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补授为校书郎。荒年歉收,他家虽然丰衣足食,但他每餐饭都不超过一碗,到丰年才恢复饭量。有人问他,他回答说:“四方的人都困苦饥饿,我怎能独自吃饱呢?”经连续提升,任开州刺史。开州土地连着夷族部落,敌军经常逼近开州城袭扰,他属下的一个官员说:“我们的兵力不能阻止他们,希望暂时由他们的首领担任重要官职。”公绰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怎么能违犯法律?”立即杀了他,敌军也就领军退走了。召回朝任吏部郎中。过了一个月,任命公绰为御史中丞。李吉甫再次主持朝政,让公绰外任湖南观察使。因湖南潮湿荒僻,不能迎接侍奉父母同去,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元和十一年,柳公绰被李道古替代后返回朝廷,任命为给事中,拜授为京兆尹。公绰正去府衙途中,有一个神策军军校骑马不回避,立即用棍打死。皇帝对他擅自杀人生气。公绰说:“这不只是称量(试探)我的权威,更是轻视陛下的法规。”皇帝说:“已经处死了,不向我报告,对吗?”公绰说:“这事不应该我报告,在大街上打死了人,(向上报告)是金吾的职责:在街坊间打死了人,(向上报告)是左右巡使的职责。”皇帝怒意才消释。公绰因为给母亲守丧而辞去官职。守丧期满,任刑部侍郎,又改任礼部尚书,因避祖父的讳改任左丞。不久,任命为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他巡行所辖地来到邓县,有两个县吏各因接受贿赂和玩弄法律条文一起囚禁在狱中。县令因为公绰一向秉公执法,认为一定会杀死贪污的县吏。公绰断案说:“贪污的县吏犯法,法律还在;奸猾的县吏毁法,法律就灭亡了。”就杀死了玩弄法律行奸使诈的县吏。太和四年,公绰出任河东节度使。遇到年成不好,他节约开支(费用),停止宴请宾客,吃穿与士兵一样。北方的部族派梅禄将军李畅赶一万匹马来做生意,所经过的地方都热情地招待他,同时又加强兵力防止他们突袭掠夺。李畅到达太原,公绰只派牙将一人一骑去慰劳,用极友好的态度接待他,打开牙门,使翻译官引入拜见,宴席不超过常规。李畅感激他的恩德,还流出眼泪,在路上慢慢行进,不敢胡乱奔驰打猎。公绰因为生病请求朝廷派人代替他,回朝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可以不上朝见礼。忽然命亲随召来老部下韦长,大家认为公绰要把家事托付给他。到韦长来了,竟对他说:“替我报告宰相,徐州擅自杀害李听的亲信部下,除非任用高璃镇守徐州,否则不能安宁。”接着闭上眼睛不再说话,过了两天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追封为太子太保,追赠谥号“元”。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C (【解析】 “归”字,除了有对家乡的的思念,还有归隐田园之意。另外,反问也不准确。
15.①用典:运用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的典故,突出了梦醒之后的空虚、失望,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②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梦境,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下句实写梦醒,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明月相伴。③烘托渲染(视听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清冷、凄凉、忧愁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解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中“蝴蝶梦”运用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的典故;上句虚写梦境、下句实写梦醒,虚实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视听结合、一声一色,构成清冷、凄凉、忧愁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答案】 (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答案】.A 【解析】“截然不同”: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形容事物区别明。“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胶柱鼓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与众不同”,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
18.【答案】D 【解析】 画线句问题:①关联词“不管”的位置不当,放在“莘莘学子”后;②“莘莘学子”后不能用“们”;③“一些东西方”应是“东西方一些”;○4“广大”与“莘莘”重复,二者留其一。
19.【答案】D 【解析】“定格镜头”应是下面句子的主语,因为AC都有主语,所以排除AC两项;B项,前文“三代武将”,与“世家背景”相吻合。
20.【答案】 ①居家和处世;②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③更要成为君子;
21.【答案】1.一名男子眼睛盯着手机,手拄拐杖,在盲道上行走。(2分)2.眼睛用来看手机而不看脚下的路,讽刺现代社会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不脚踏实地走脚下路的人。(3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题目有两问,第一问要求描述画面内容,第二问要求概括漫画寓意。第一问解答时需要先弄清画面主体,仔细研究漫画,可确定答案的关键词为“一个男子”“手机”“拐杖”“盲道”“眼睛”等,然后再描述画面内容。第二问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年轻人对于手机沉迷的现象分析得出。画面上年轻男子沉迷手机,不是盲人,却只能借助拐杖走盲道,已经形同盲人,讽刺了现实社会人们痴迷手机的现象,也讽刺了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脚踏实地的人。
四、作文(60分)
22.写作提示:
解析:这是一个以时事为内容的组合材料作文,旨在考查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独立的思维、规范的表达。作文须以材料为基点展开思考和感悟,三则材料有一共同点是主人公正值“青春”,都体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学生需由“彼之青春”反思“我之青春”,思考自己怎样作为才能不负韶华,以此立心志、成担当。在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的同时,注重体现写作的针对性与社会意义,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思维水平。题目要求写演讲稿,交流的对象是同学,自己的身份是青年学生。要体现出交流意识,还要体现出读者意识。此外,还要注意格式要求,如称谓、问候语等。 如不写演讲稿的格式,扣2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3 分)C 【解析】原文中说明变化的是“然而,无端忽来一宝钗……”,宝钗的出现才使宝黛的姻缘有了变化的可能,单独说宝黛夙缘不能体现出变化,不能理解为“这正说明了生活世界的变化无常”
2.(3 分)B 【解析】列举事例主要是论证小说第一重世界的变化无常,不能论证变化无常的原因)
3.(3 分)A 【解析】B 项“指出这些变化与《易经》有密切联系”不正确,作者只是用《易经》的观点 来说明这些变化的特点,而不是说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C 项“舍弃了有情世界才能进入太虚幻境” 不正确,“太虚幻境”不能等同于“虚空世界”,另外,要进入虚空世界,不仅要舍弃有情世界,而且还 要舍弃现实世界;D 项“只有贾宝玉一人能够割舍‘实’与‘情’”不正确,文中说“但‘实’与‘情’是极难割舍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说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宝玉一人”,注意“很少的人”“可能只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答案】B 【解析】B项,“在任何情况下”错,前提是“在博物馆的公共归属无争议的情况下”。
5.【答案】B 【解析】B项,“目前博物馆的数量依旧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错,无中生有。
6.【答案】①借助数字科技,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活起来”,人们可以观看得更清楚细致。
②更多的线上展览,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看。③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方式,可以让公众通
过全程直播与话题推送的形式,参与博物馆的活动。(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要寻找“博物馆借助科技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体验”,在材料一、三里可以找到相应的信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7.D 解析:A 项对俗语的解释正确,但体现的是小说中人物的情绪,而非作者的。B项母亲念叨女孩是因为挂念女孩的安危,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并不吝啬和牵挂助人的钱财。C项根据原文“母亲讲得诚恳,眉眼间流露出欣喜,看得出她是相信那女孩的,而且还为自己做了好事而高兴。琳看着母亲,也就不愿在这时揭穿女孩的骗局”,说明琳不愿马上揭穿,不是不愿戳穿。
8. ① “谎言”带有欺骗性,本是不好的事物,但作者用“美丽”一词修饰,这就使题目本身有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谎言”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小说的情节;而且后一次电话都能揭穿前一次的谎言,给小说的情节增添了波澜。 ③ 母女的“谎言”都是为对方着想的,充满善意,充满着人性的光辉,与小说主题相契合。(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
9.① 巧设线索。以母女为对方着想的“谎言”为线索,使小说结构清晰紧凑。
②情节曲折。三起三落,层层推进。三次电话,后一次的电话总会揭穿前一次的“谎言”,三次电话内容相似,层层推进,出人意料。
③ 巧设伏笔。如第二次电话母亲只听到铃声就断定是自己的电话,还故意按响免提键,为下文这个电话是母亲安排打来让琳安心埋下伏笔。
④ 巧用对比。如故事的开头写琳对现实社会不满,到结尾安心地笑,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社会有诚信爱心的主题。又如刚开始对助人一事,母亲选择相信,琳则怀疑警惕,二人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6分。每点2分,答出任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 【答案】A 【解析】“起居”表达“作息、举止”之意,应与“皆有礼法”构成主谓关系;“礼法”是一个词;“举”表达“中举,考中”之意,不能与“法”相连;“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不断开,是唐代科举常选之外的制科,用于选用特殊人才
11. 【答案】D 【解析】太宗是庙号,不是谥号。
12.【参考答案】C 【解析】对象有误,杀死的不是“那个接受贿赂而关押狱中的县吏”,而是那个“玩弄法律行奸使诈的县吏”。
13.(1)【答案】皇帝对他擅自杀人生气。公绰说:“这不只是试探我的权威, (更)是轻视陛下的法规。”(5分)(“专”“试”“乃“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答案】遇到年成不好,他节省开支(费用),停止宴请宾客,吃穿与士兵一样。(5分) (“岁恶”“撙节”“钧”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县人。年幼时,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作息、举止都有礼法。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补授为校书郎。荒年歉收,他家虽然丰衣足食,但他每餐饭都不超过一碗,到丰年才恢复饭量。有人问他,他回答说:“四方的人都困苦饥饿,我怎能独自吃饱呢?”经连续提升,任开州刺史。开州土地连着夷族部落,敌军经常逼近开州城袭扰,他属下的一个官员说:“我们的兵力不能阻止他们,希望暂时由他们的首领担任重要官职。”公绰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吗?怎么能违犯法律?”立即杀了他,敌军也就领军退走了。召回朝任吏部郎中。过了一个月,任命公绰为御史中丞。李吉甫再次主持朝政,让公绰外任湖南观察使。因湖南潮湿荒僻,不能迎接侍奉父母同去,请求在东都洛阳分司任职,没有被批准。元和十一年,柳公绰被李道古替代后返回朝廷,任命为给事中,拜授为京兆尹。公绰正去府衙途中,有一个神策军军校骑马不回避,立即用棍打死。皇帝对他擅自杀人生气。公绰说:“这不只是称量(试探)我的权威,更是轻视陛下的法规。”皇帝说:“已经处死了,不向我报告,对吗?”公绰说:“这事不应该我报告,在大街上打死了人,(向上报告)是金吾的职责:在街坊间打死了人,(向上报告)是左右巡使的职责。”皇帝怒意才消释。公绰因为给母亲守丧而辞去官职。守丧期满,任刑部侍郎,又改任礼部尚书,因避祖父的讳改任左丞。不久,任命为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他巡行所辖地来到邓县,有两个县吏各因接受贿赂和玩弄法律条文一起囚禁在狱中。县令因为公绰一向秉公执法,认为一定会杀死贪污的县吏。公绰断案说:“贪污的县吏犯法,法律还在;奸猾的县吏毁法,法律就灭亡了。”就杀死了玩弄法律行奸使诈的县吏。太和四年,公绰出任河东节度使。遇到年成不好,他节约开支(费用),停止宴请宾客,吃穿与士兵一样。北方的部族派梅禄将军李畅赶一万匹马来做生意,所经过的地方都热情地招待他,同时又加强兵力防止他们突袭掠夺。李畅到达太原,公绰只派牙将一人一骑去慰劳,用极友好的态度接待他,打开牙门,使翻译官引入拜见,宴席不超过常规。李畅感激他的恩德,还流出眼泪,在路上慢慢行进,不敢胡乱奔驰打猎。公绰因为生病请求朝廷派人代替他,回朝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可以不上朝见礼。忽然命亲随召来老部下韦长,大家认为公绰要把家事托付给他。到韦长来了,竟对他说:“替我报告宰相,徐州擅自杀害李听的亲信部下,除非任用高璃镇守徐州,否则不能安宁。”接着闭上眼睛不再说话,过了两天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追封为太子太保,追赠谥号“元”。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C (【解析】 “归”字,除了有对家乡的的思念,还有归隐田园之意。另外,反问也不准确。
15.①用典:运用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的典故,突出了梦醒之后的空虚、失望,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②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梦境,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下句实写梦醒,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明月相伴。③烘托渲染(视听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清冷、凄凉、忧愁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解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中“蝴蝶梦”运用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的典故;上句虚写梦境、下句实写梦醒,虚实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视听结合、一声一色,构成清冷、凄凉、忧愁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答案】 (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答案】.A 【解析】“截然不同”: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形容事物区别明。“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胶柱鼓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与众不同”,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
18.【答案】D 【解析】 画线句问题:①关联词“不管”的位置不当,放在“莘莘学子”后;②“莘莘学子”后不能用“们”;③“一些东西方”应是“东西方一些”;○4“广大”与“莘莘”重复,二者留其一。
19.【答案】D 【解析】“定格镜头”应是下面句子的主语,因为AC都有主语,所以排除AC两项;B项,前文“三代武将”,与“世家背景”相吻合。
20.【答案】 ①居家和处世;②孝悌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③更要成为君子;
21.【答案】1.一名男子眼睛盯着手机,手拄拐杖,在盲道上行走。(2分)2.眼睛用来看手机而不看脚下的路,讽刺现代社会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不脚踏实地走脚下路的人。(3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题目有两问,第一问要求描述画面内容,第二问要求概括漫画寓意。第一问解答时需要先弄清画面主体,仔细研究漫画,可确定答案的关键词为“一个男子”“手机”“拐杖”“盲道”“眼睛”等,然后再描述画面内容。第二问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年轻人对于手机沉迷的现象分析得出。画面上年轻男子沉迷手机,不是盲人,却只能借助拐杖走盲道,已经形同盲人,讽刺了现实社会人们痴迷手机的现象,也讽刺了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脚踏实地的人。
四、作文(60分)
22.写作提示:
解析:这是一个以时事为内容的组合材料作文,旨在考查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独立的思维、规范的表达。作文须以材料为基点展开思考和感悟,三则材料有一共同点是主人公正值“青春”,都体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学生需由“彼之青春”反思“我之青春”,思考自己怎样作为才能不负韶华,以此立心志、成担当。在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的同时,注重体现写作的针对性与社会意义,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思维水平。题目要求写演讲稿,交流的对象是同学,自己的身份是青年学生。要体现出交流意识,还要体现出读者意识。此外,还要注意格式要求,如称谓、问候语等。 如不写演讲稿的格式,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