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12-18
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云冈石窟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它以一座山的雕刻将拓跋鲜卑的发展盛衰刻录在山崖峭壁上,每一座洞窟都是一段历史的铭记,每一尊佛像都是瞬间的回想。要探究北魏,不到云冈来是不行的。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王朝的鼎盛时期,把北魏的诸多文化元素包容其中。北魏历史上因有“太武灭佛”和“文成复法”的历史事件,才有了云冈石窟的开凿。当然,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必要条件。文成帝和平元年(460),由高僧昙曜主持,在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的“昙曜五窟”(16-20窟),是为“太祖以下五帝”而雕琢出来的“如帝身”的大石佛,体现了“人神合一”“帝佛合一”“政教合一”的政治主张;第5、6窟的开凿以及“二佛并坐”形象在石窟的大量出现,都隐秘地体现了北魏王朝政治和宫闱斗争的背景。
第61窟中房屋和城门的整体结构造型,第9窟中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式样,第12窟东西壁层檐下的“人”字型和“狮子”型斗拱,以及石窟中浮雕的塔、台阶、屋宇等建筑形制的雕刻,都以实物形式记录了北魏平城时期的建筑原貌。难怪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完云冈石窟后感慨:“在云冈石窟,我们得见六朝遗物……”
被称作“音乐窟”的第12窟,形象地展示了北魏时代乐器乐队、舞蹈等,成为艺术界研究北朝音乐、舞蹈历史的实证。当我们走进云冈石窟,漫天舞动的飞天像天使一样,为我们架起了通往北魏王朝的桥梁,使我们有幸与先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大佛双眸对视的瞬间,终于明白了:拜佛如同礼皇帝的狂热,令北魏佛教蒸蒸日上,多元文化的碰撞,让雕刻艺术璀璨夺目,鲜卑人的激情与狂热,造就了云冈石窟的辉煌,让武州山成为了艺术的殿堂。
云冈石窟是研究北魏王朝独一无二的实物资料,是静态的、无声的DV。云冈石窟以宗教石刻的形式;折射出北魏王朝的政治斗争、社会发展、民俗风情。云冈石窟是研究北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是一部石刻的《魏书》。
(取材于《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在北魏时期,从云冈石窟的威严、粗犷、雄健到龙门石窟的活泼、清秀、温和,特别是麦积山时期的秀骨清像、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采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中国雕塑艺术理想美的高峰。
跟长期分裂和战祸连绵的南北朝相映对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和稳定。由此,在艺术领域内,从北周、隋开始,雕塑的面容和体态开始明显地变化,经初唐继续发展,到盛唐确立而成熟,形成与北魏的悲惨世界对应的另一种美的典型。
秀骨清相、婉雅俊逸明显消退;隋塑的方面大耳、短颈粗体、朴达拙重是过渡特征,到唐代,便以健康丰满的形态出现了。与那种超凡绝尘、充满不可言说的智慧和精神性不同,唐代雕塑代之以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佛像变得更慈祥和蔼,关怀现世,似乎极愿接近世间,帮助人们。他不复是超然自得、高不可攀的思辨神灵,而是作为管辖世事、可向之请求的权威主宰。
这当然是进一步的中国化,儒家思想渗进了佛堂。唐窟不再有草庐、洞穴的残迹,而是舒适的房间。菩萨不再向前倾斜,而是安安稳稳地坐着或站着。更重要的是,不再是概括性极大、含义不可捉摸、分化不明显的三佛或一佛二菩萨,而是分工更为确定,各有不同职能,地位也非常明确的一铺佛像或一组菩萨。这里比以前远为确定的形态展示出与各种统治功能、职责相适应的神情面相和体貌姿式。本尊的严肃祥和,阿难的朴实温顺,迦叶的沉重认真,菩萨的文静矜持,天王的成武强壮,力士的凶猛暴烈,或展示力量,或表现仁慈,或显映天真作为虔诫的范本,或露出饱历沧桑作为可信赖的引导。这样,形象更具体化、世俗化;精神性减低,理想更分化,不只是那含义甚多而捉摸不定的神秘微笑了。自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互相攻讦辩论之后,在唐代便逐渐协调共存。而宗教服务于政治、伦常的儒家思想终于渗入佛教。在艺术上,唐代佛教雕塑中,温柔敦厚关心世事的神情笑貌和君君臣臣各有职守的统治秩序,充分表现了宗教与儒家的同化合流。这里的佛堂是具体而微的天上的李唐王朝、封建的中华佛国。它的整个艺术从属和服务于这一点。它的雕塑具有这样一种不离人间又高出于人间,高出人间又接近人间的典型特征。
(取材于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冈石窟开凿就是因为有“太武灭佛”和“文成复法”的历史事件。
B. 由高僧昙曜雕琢出来大石佛反映出了“政教合一”的主张。
C. “音乐窟”里的乐器、乐队、舞蹈等展现出北魏鲜卑族艺术文化。
D. 云冈石窟的雕塑具有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冈石窟是一部将拓跋鲜卑的发展盛衰刻录在山崖峭壁上的北魏王朝断代史。
B. 云冈石窟是由皇家主持、依山开凿而建,它威严庄重,是北魏洞窟的一部分。
C. 隋唐石窟雕塑形成与北魏对应的另一种美的典型,这与当时社会统一和安定有一定关系。
D. 在艺术上,唐代佛教雕塑中那含义甚多、捉摸不定的神秘微笑表现了宗教与儒家的同化合流。
3. 根据材料二,不属于盛唐时期石窟雕塑“另一种美的典型”的一项是( )
A. 菩萨安稳的坐姿或站姿 B.佛像健康丰满的形态
C. 与职责相适的神态 D. 超然自得的权威主宰
4. 请简要概括云冈石窟包含的北魏文化元素。
5.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结构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就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节选自《当代中国经典小小说第五卷》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写出了岛上的寂寞,但排长说“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给了父亲自信与坚定。
B. 父亲给母亲写信,每一封信都是介绍岛上的美好与快乐,没有写过半句在岛上的苦与累,这表现了父亲对小岛的喜爱。
C. 母亲上岛的坎坷遭遇,侧面表现了岛上的艰苦生活,这与父亲书信中所描绘的迷人小岛形成对比,这使母亲看到了父亲的乐观。
D. 父亲在一个特大风暴之夜依然决定上塔修理发生故障的柴油机,维护好航标灯,表现了父亲对职责的坚守,以及对祖国的忠诚。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语言质朴无华,如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但也不乏幽默风趣,如介绍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B.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如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方法来塑造父亲这一光辉形象。
C. 小说主人公是父亲,却也刻画了一位坚定执着的母亲,母亲的出场能更”全面地展现守岛生活的艰辛,从而突出父亲的担当与乐观。
D. 小说的结尾写道了父亲“眼角却淌下泪水”是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葬的欣慰,被母亲誓死不渝的爱情所感动。
8.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题目“灯塔”的含意。
9. 《灯塔》这篇小说在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全国小小说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请从人物、情节、主旨的角度阐述该小说荣获一等奖的理由。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云冈石窟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它以一座山的雕刻将拓跋鲜卑的发展盛衰刻录在山崖峭壁上,每一座洞窟都是一段历史的铭记,每一尊佛像都是瞬间的回想。要探究北魏,不到云冈来是不行的。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王朝的鼎盛时期,把北魏的诸多文化元素包容其中。北魏历史上因有“太武灭佛”和“文成复法”的历史事件,才有了云冈石窟的开凿。当然,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必要条件。文成帝和平元年(460),由高僧昙曜主持,在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的“昙曜五窟”(16-20窟),是为“太祖以下五帝”而雕琢出来的“如帝身”的大石佛,体现了“人神合一”“帝佛合一”“政教合一”的政治主张;第5、6窟的开凿以及“二佛并坐”形象在石窟的大量出现,都隐秘地体现了北魏王朝政治和宫闱斗争的背景。
第61窟中房屋和城门的整体结构造型,第9窟中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式样,第12窟东西壁层檐下的“人”字型和“狮子”型斗拱,以及石窟中浮雕的塔、台阶、屋宇等建筑形制的雕刻,都以实物形式记录了北魏平城时期的建筑原貌。难怪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完云冈石窟后感慨:“在云冈石窟,我们得见六朝遗物……”
被称作“音乐窟”的第12窟,形象地展示了北魏时代乐器乐队、舞蹈等,成为艺术界研究北朝音乐、舞蹈历史的实证。当我们走进云冈石窟,漫天舞动的飞天像天使一样,为我们架起了通往北魏王朝的桥梁,使我们有幸与先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大佛双眸对视的瞬间,终于明白了:拜佛如同礼皇帝的狂热,令北魏佛教蒸蒸日上,多元文化的碰撞,让雕刻艺术璀璨夺目,鲜卑人的激情与狂热,造就了云冈石窟的辉煌,让武州山成为了艺术的殿堂。
云冈石窟是研究北魏王朝独一无二的实物资料,是静态的、无声的DV。云冈石窟以宗教石刻的形式;折射出北魏王朝的政治斗争、社会发展、民俗风情。云冈石窟是研究北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是一部石刻的《魏书》。
(取材于《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在北魏时期,从云冈石窟的威严、粗犷、雄健到龙门石窟的活泼、清秀、温和,特别是麦积山时期的秀骨清像、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采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中国雕塑艺术理想美的高峰。
跟长期分裂和战祸连绵的南北朝相映对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和稳定。由此,在艺术领域内,从北周、隋开始,雕塑的面容和体态开始明显地变化,经初唐继续发展,到盛唐确立而成熟,形成与北魏的悲惨世界对应的另一种美的典型。
秀骨清相、婉雅俊逸明显消退;隋塑的方面大耳、短颈粗体、朴达拙重是过渡特征,到唐代,便以健康丰满的形态出现了。与那种超凡绝尘、充满不可言说的智慧和精神性不同,唐代雕塑代之以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佛像变得更慈祥和蔼,关怀现世,似乎极愿接近世间,帮助人们。他不复是超然自得、高不可攀的思辨神灵,而是作为管辖世事、可向之请求的权威主宰。
这当然是进一步的中国化,儒家思想渗进了佛堂。唐窟不再有草庐、洞穴的残迹,而是舒适的房间。菩萨不再向前倾斜,而是安安稳稳地坐着或站着。更重要的是,不再是概括性极大、含义不可捉摸、分化不明显的三佛或一佛二菩萨,而是分工更为确定,各有不同职能,地位也非常明确的一铺佛像或一组菩萨。这里比以前远为确定的形态展示出与各种统治功能、职责相适应的神情面相和体貌姿式。本尊的严肃祥和,阿难的朴实温顺,迦叶的沉重认真,菩萨的文静矜持,天王的成武强壮,力士的凶猛暴烈,或展示力量,或表现仁慈,或显映天真作为虔诫的范本,或露出饱历沧桑作为可信赖的引导。这样,形象更具体化、世俗化;精神性减低,理想更分化,不只是那含义甚多而捉摸不定的神秘微笑了。自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互相攻讦辩论之后,在唐代便逐渐协调共存。而宗教服务于政治、伦常的儒家思想终于渗入佛教。在艺术上,唐代佛教雕塑中,温柔敦厚关心世事的神情笑貌和君君臣臣各有职守的统治秩序,充分表现了宗教与儒家的同化合流。这里的佛堂是具体而微的天上的李唐王朝、封建的中华佛国。它的整个艺术从属和服务于这一点。它的雕塑具有这样一种不离人间又高出于人间,高出人间又接近人间的典型特征。
(取材于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冈石窟开凿就是因为有“太武灭佛”和“文成复法”的历史事件。
B. 由高僧昙曜雕琢出来大石佛反映出了“政教合一”的主张。
C. “音乐窟”里的乐器、乐队、舞蹈等展现出北魏鲜卑族艺术文化。
D. 云冈石窟的雕塑具有秀骨清相、婉雅俊逸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冈石窟是一部将拓跋鲜卑的发展盛衰刻录在山崖峭壁上的北魏王朝断代史。
B. 云冈石窟是由皇家主持、依山开凿而建,它威严庄重,是北魏洞窟的一部分。
C. 隋唐石窟雕塑形成与北魏对应的另一种美的典型,这与当时社会统一和安定有一定关系。
D. 在艺术上,唐代佛教雕塑中那含义甚多、捉摸不定的神秘微笑表现了宗教与儒家的同化合流。
3. 根据材料二,不属于盛唐时期石窟雕塑“另一种美的典型”的一项是( )
A. 菩萨安稳的坐姿或站姿 B.佛像健康丰满的形态
C. 与职责相适的神态 D. 超然自得的权威主宰
4. 请简要概括云冈石窟包含的北魏文化元素。
5.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结构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就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节选自《当代中国经典小小说第五卷》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写出了岛上的寂寞,但排长说“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给了父亲自信与坚定。
B. 父亲给母亲写信,每一封信都是介绍岛上的美好与快乐,没有写过半句在岛上的苦与累,这表现了父亲对小岛的喜爱。
C. 母亲上岛的坎坷遭遇,侧面表现了岛上的艰苦生活,这与父亲书信中所描绘的迷人小岛形成对比,这使母亲看到了父亲的乐观。
D. 父亲在一个特大风暴之夜依然决定上塔修理发生故障的柴油机,维护好航标灯,表现了父亲对职责的坚守,以及对祖国的忠诚。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语言质朴无华,如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但也不乏幽默风趣,如介绍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B.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如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方法来塑造父亲这一光辉形象。
C. 小说主人公是父亲,却也刻画了一位坚定执着的母亲,母亲的出场能更”全面地展现守岛生活的艰辛,从而突出父亲的担当与乐观。
D. 小说的结尾写道了父亲“眼角却淌下泪水”是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葬的欣慰,被母亲誓死不渝的爱情所感动。
8.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题目“灯塔”的含意。
9. 《灯塔》这篇小说在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全国小小说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请从人物、情节、主旨的角度阐述该小说荣获一等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