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青浦高三一模语文质量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0-12-22
2021届青浦高三一模语文质量测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________________,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2) 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苏幕遮》)
(3) 苏轼在《江城子》表达“和妻子死别多年却深情依旧”意思的原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 下面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C.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2) “海量的网络文艺作品在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因为在价值观、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制造了不少文化垃圾,甚至对整个国家的文艺生态健康造成了损害。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上面这段文字之后最不可能写的内容是( )。(3分)
A.网络文艺作品对文艺生态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B.网络文艺作品满足文化需求的意义
C.文艺评论对于文艺创作的作用
D.文艺评论应遵守的标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传统即创造:不只是一种艺术观
①有“日本的毕加索”之称的冈本太郎,于1956年出版的《传统即创造》,依然大有可借鉴之处。他谈的是艺术,实则可以扩展至文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②冈本太郎在此书序言里说:“人世间没有比似是而非更‘非’的东西,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误读同样无人能及。”这句话一定会引起很多共鸣吧?我们已然看到太多太多对传统文化的似是而非的误读。这似乎是一种常态。
③传统之所以为传统,不仅在于它与世世代代的男男女女的生活密切相关,更在于它与我们的当下的生活的相关性。一方面,只有结合在当下的生活之中,才是活生生的传统。另一方面,“决心从这里出发”,冈本太郎说,“这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不是让我们的生活回归传统,而是让我们的传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总有人想要诱引文艺青年们(以及中老年们)在各种意义上、以各种方式去寻找“诗和远方”、“生活在别处”,多亏了我们的传统从小教育我们,要安住于当下,要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去理会各种故事、修辞、话语系统、形而上学的有意无意的蒙昧和欺骗。
④再者,“正确理解‘现在’是一切的先决条件”,当然,也是正确理解传统的先决条件。“现在”是我们驻足其中的河流,时刻都在变化之中。因此,很多事情只能在尚未达到充分理解和准备的情况下就动手做起来。如此说来,所谓创造,就是正好做对了。所谓传统的形成和传承,就是这样一个反复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传统要靠我们的双手焕发光彩,在此刻创造新的价值。传统就是这样坚强地传承下来的。”在艺术中,重复会给人带来某种特殊的趣味,但是,要有新的意义,才会让人觉得重复是有必要的。而这样的重复,实际上带有创造的成分。传统的礼仪、习俗,免不了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加加减减,而变或不变的根据无非是现在的人们感觉是否适宜、方便。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传统会在这样的创造中逐渐失落,因为所有的创造都离不开向传统学习。
⑤冈本太郎甚至说:“我一贯认为,‘传统’一词极具革命色彩。一旦冲破陈旧的形骸,那些陈腐内容——人类的生命力与潜能就会绚烂地绽放、铺展开来。”生命的激情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它的力量不可估量。然而,生命的激情是盲目的,狼奔豕突,需要指引和安顿,作为由此而来的结果之一,人类创造了文化。传统既包含着生命激情的绽放和铺展,又包含着对它的指引和安顿。等到时过境迁,又要改变绽放和安顿的形式,形成新的传统。而在新的传统中,同样的,“唯有强健而全面的生命激情,才能成为新传统的证明”。
⑥看来,一说到传统文化,立即构想一派安宁祥和的状态,这或许是一种偏见。冈本太郎在讨论日本的庭园设计时,集中于“矛盾的技术”:“艺术中隐藏着根源性的矛盾……矛盾元素的对立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最根本的组成元素。”至于庭园,“本质课题”或者说实质性矛盾在于自然与反自然。他并不迷恋人人都会念叨的“回归自然”,而是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强调庭园是一种人工的创造,“在划清界限的那一刻,自然成为真正的自然,人工成为真正的人工;实成为真正的实,虚成为真正的虚。两个对立的极端高度紧张,相互作用,迸发出激烈的火花。”在他 看来,照搬照抄自然,不可能打造出感人的作品,“要从自然中汲取精华, 再反过来用它们挑战自然”。传统即创造,意味着要在艺术中,在生活中,以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传统——显然,这不是让人沉迷于消费,把消费的狂欢当作节日、当作新的传统。
3.第②段中加点的“非”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
A.冈本太郎的《传统即创造》体现了毕加索的立体画派精神。
B.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诱引我们脱离当下的生活。
C.充满创造的重复不会让人感到累赘简单反而富有特殊的趣味。
D.现在的“双11”“双12”全民消费狂欢逐渐成为旧传统。
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传统主义和传统文化是彼此矛盾的两个方面。
B.所谓传统就是传统的东西仍在我们当下行走。
C.所谓传统就是依靠生命的激情摧毁一切过去。
D.说传统文化是一派安宁祥和的状态是种偏见。
6.这是一篇对冈本太郎《传统即创造》的书评。请概括这篇书评的评述思路。(5分)
7.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叶在阅读《论语》下面一段文字时产生了疑惑:难道宰我说的不对吗?父母死,守孝三年不是时间太长吗?为什么孔子要斥他“不仁”呢?放在现在,不为父母守孝三年,而在清明节祭奠父母,甚至网上祭扫不也是可以的吗?请结合上文观点,向小叶谈谈你的看法。( 4分)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 ①,期②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 ③,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①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②期:音jī,一年。③食夫稻:
古代北方少种稻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④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5分)
最后的聚会
①“米黄色的裤子,咖啡色的条绒夹克,戴着手套的双手就像插在口袋里。戴着棒球帽,脚下是永远不沾地的皮鞋。”这是史铁生延续多年的招牌打扮。
②这一次,史铁生仍穿着这一身,平躺在朝阳医院的临时手推板床上,呼吸渐渐微弱。
③晚上9点多,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赶来,轻轻翻开史铁生的眼皮,发现瞳孔已经渐渐放大。
④史夫人陈希米签了停止治疗的同意书,还要签一沓器官捐献同意书。陈希米问凌锋:“他这脊髓和大脑有研究价值吗?”凌锋说:“太有了。”还有那亮亮的角膜,凌锋问:“能捐吗?”陈希米忙点头:“可以,可以,完全可以。”史铁生讲过,把能用的器官都捐了。
⑤天津红十字会的人赶来,他们负责协调整个华北地区的人体器官捐献。凌锋说,2010年,这么大的华北地区,只有5个人捐过,史铁生是第5个。
⑥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史铁生在武警总医院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再有4天,他就60岁了。
⑦开始肝脏移植手术,肝脏被飞驰运往天津。9个小时后,史铁生的肝脏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苏醒。
⑧18岁时,史铁生从清华附中毕业,去陕北插队。1971年夏末,在一次放牛时遇到暴雨冰雹,史铁生病倒,高烧,腰腿一天比一天疼。史铁生回到北京,一年多后,他的下肢彻底瘫痪。此时,他21岁。
⑨1974年,没有公费医疗和劳保,他只能摇着轮椅拐进不为人知的小巷,和大爷大妈们一起挣些糊口钱,每月15元,一干就是7年。
⑩2011年1月2日,熙攘的雍和宫大街上,一个小小的院门掩在一排香火店中。紧挨院门的一家小店门口,有人喊着:“姑娘,来算一卦,你一辈子都忘不了。”“小伙子,你别不信。”突然,那人脱下生意人的面孔,凑过来,成了街坊的样子,“你是来找史铁生的吧?看,他原来就住这间房。”
⑪很多年前,轮椅上的史铁生就从这里摇出家门,摇过只容一人通过的大杂院窄道,去不远处的地坛。史铁生的车轮压过地坛的每一块草地。他带着书,读一段,摇一段,有想法了马上停下,摇着走时可能又有更好的想法。他渐渐带上了本子和笔,到园子的角落偷偷地写文章。
⑫1979年,史铁生第一次发表小说《爱情的命运》,开始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一条路。生活刚刚展露一点欢颜,要命的尿毒症又来了。
⑬1983年,史铁生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该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十几家媒体拥到他家,他愁得不知如何躲,最后在门上贴字条:“史铁生一听有人管他叫老师就睡觉;史铁生目前健康状况极糟,谈话时间一长就气短,一气短就发烧、失眠,一发烧、失眠就离死不远;史铁生还想多活几年,看看共产主义的好日子。”但人真的上门来,他又常常不好意思说“不”字了。
⑭在王府井书店的角落里,何东看见一本装帧简陋的白皮小书《我21岁那年 》。以硬朗著称的主持人何东在书店里一边看,一边哭。何东一直觉得这世界上没什么事情是应付不了的,最多一死。但当父亲得了癌症,医生宣布一点办法都没有时,他崩溃了。“我一个念书的人,六神无主,很少有书教人救自己,让人内心能面对自己,没有。”直到碰见史铁生的那本小书。何东又找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来看:“它告诉我,除了一个现实的世界,还有一个灵魂的世界。”
⑮1995年,一个香港记者问:“您的专业就是在家写作吧?”史铁生说:“不是,我的专业是在家生病,我业余写作。”生病越来越成专业的了,透析开始占去一星期中的 3天时间和越来越多的力气。剩下的4天,每天也就能写两三个小时。即使这样,史铁生还是在4年里写出了十几万字的《病隙碎笔》。
⑯1月4日,史铁生60岁生日。“与铁生最后的聚会”在北京798时态空间画廊举行。此时,陈希米裹着粉色大披巾,戴上红围巾,彩色的水钻花朵型发夹,把头发高高别起。她微笑着讲,最喜欢朋友聚会的史铁生,这次终于不用因身体支持不住先撤了。发给朋友的邀请短信上,陈希米要求大家一不带花圈、挽联,二可带漂亮鲜花,三要穿漂亮衣服。
⑰史铁生最喜欢的外甥小水走上台。“不用悲伤,他已经说过很多次,这是他 的节日。”
8.简析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9.本文是怎样塑造史铁生形象的?(5分)
10.简析本文在构思上的特色。(4分)
11.史铁生的经历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3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________________,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2) 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苏幕遮》)
(3) 苏轼在《江城子》表达“和妻子死别多年却深情依旧”意思的原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 下面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小刘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C.本周艺术节大家群策群力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2) “海量的网络文艺作品在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因为在价值观、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错误,制造了不少文化垃圾,甚至对整个国家的文艺生态健康造成了损害。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上面这段文字之后最不可能写的内容是( )。(3分)
A.网络文艺作品对文艺生态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B.网络文艺作品满足文化需求的意义
C.文艺评论对于文艺创作的作用
D.文艺评论应遵守的标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传统即创造:不只是一种艺术观
①有“日本的毕加索”之称的冈本太郎,于1956年出版的《传统即创造》,依然大有可借鉴之处。他谈的是艺术,实则可以扩展至文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②冈本太郎在此书序言里说:“人世间没有比似是而非更‘非’的东西,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误读同样无人能及。”这句话一定会引起很多共鸣吧?我们已然看到太多太多对传统文化的似是而非的误读。这似乎是一种常态。
③传统之所以为传统,不仅在于它与世世代代的男男女女的生活密切相关,更在于它与我们的当下的生活的相关性。一方面,只有结合在当下的生活之中,才是活生生的传统。另一方面,“决心从这里出发”,冈本太郎说,“这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不是让我们的生活回归传统,而是让我们的传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总有人想要诱引文艺青年们(以及中老年们)在各种意义上、以各种方式去寻找“诗和远方”、“生活在别处”,多亏了我们的传统从小教育我们,要安住于当下,要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去理会各种故事、修辞、话语系统、形而上学的有意无意的蒙昧和欺骗。
④再者,“正确理解‘现在’是一切的先决条件”,当然,也是正确理解传统的先决条件。“现在”是我们驻足其中的河流,时刻都在变化之中。因此,很多事情只能在尚未达到充分理解和准备的情况下就动手做起来。如此说来,所谓创造,就是正好做对了。所谓传统的形成和传承,就是这样一个反复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传统要靠我们的双手焕发光彩,在此刻创造新的价值。传统就是这样坚强地传承下来的。”在艺术中,重复会给人带来某种特殊的趣味,但是,要有新的意义,才会让人觉得重复是有必要的。而这样的重复,实际上带有创造的成分。传统的礼仪、习俗,免不了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加加减减,而变或不变的根据无非是现在的人们感觉是否适宜、方便。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传统会在这样的创造中逐渐失落,因为所有的创造都离不开向传统学习。
⑤冈本太郎甚至说:“我一贯认为,‘传统’一词极具革命色彩。一旦冲破陈旧的形骸,那些陈腐内容——人类的生命力与潜能就会绚烂地绽放、铺展开来。”生命的激情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它的力量不可估量。然而,生命的激情是盲目的,狼奔豕突,需要指引和安顿,作为由此而来的结果之一,人类创造了文化。传统既包含着生命激情的绽放和铺展,又包含着对它的指引和安顿。等到时过境迁,又要改变绽放和安顿的形式,形成新的传统。而在新的传统中,同样的,“唯有强健而全面的生命激情,才能成为新传统的证明”。
⑥看来,一说到传统文化,立即构想一派安宁祥和的状态,这或许是一种偏见。冈本太郎在讨论日本的庭园设计时,集中于“矛盾的技术”:“艺术中隐藏着根源性的矛盾……矛盾元素的对立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最根本的组成元素。”至于庭园,“本质课题”或者说实质性矛盾在于自然与反自然。他并不迷恋人人都会念叨的“回归自然”,而是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强调庭园是一种人工的创造,“在划清界限的那一刻,自然成为真正的自然,人工成为真正的人工;实成为真正的实,虚成为真正的虚。两个对立的极端高度紧张,相互作用,迸发出激烈的火花。”在他 看来,照搬照抄自然,不可能打造出感人的作品,“要从自然中汲取精华, 再反过来用它们挑战自然”。传统即创造,意味着要在艺术中,在生活中,以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传统——显然,这不是让人沉迷于消费,把消费的狂欢当作节日、当作新的传统。
3.第②段中加点的“非”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
A.冈本太郎的《传统即创造》体现了毕加索的立体画派精神。
B.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诱引我们脱离当下的生活。
C.充满创造的重复不会让人感到累赘简单反而富有特殊的趣味。
D.现在的“双11”“双12”全民消费狂欢逐渐成为旧传统。
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传统主义和传统文化是彼此矛盾的两个方面。
B.所谓传统就是传统的东西仍在我们当下行走。
C.所谓传统就是依靠生命的激情摧毁一切过去。
D.说传统文化是一派安宁祥和的状态是种偏见。
6.这是一篇对冈本太郎《传统即创造》的书评。请概括这篇书评的评述思路。(5分)
7.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叶在阅读《论语》下面一段文字时产生了疑惑:难道宰我说的不对吗?父母死,守孝三年不是时间太长吗?为什么孔子要斥他“不仁”呢?放在现在,不为父母守孝三年,而在清明节祭奠父母,甚至网上祭扫不也是可以的吗?请结合上文观点,向小叶谈谈你的看法。( 4分)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 ①,期②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 ③,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①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②期:音jī,一年。③食夫稻:
古代北方少种稻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④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5分)
最后的聚会
①“米黄色的裤子,咖啡色的条绒夹克,戴着手套的双手就像插在口袋里。戴着棒球帽,脚下是永远不沾地的皮鞋。”这是史铁生延续多年的招牌打扮。
②这一次,史铁生仍穿着这一身,平躺在朝阳医院的临时手推板床上,呼吸渐渐微弱。
③晚上9点多,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赶来,轻轻翻开史铁生的眼皮,发现瞳孔已经渐渐放大。
④史夫人陈希米签了停止治疗的同意书,还要签一沓器官捐献同意书。陈希米问凌锋:“他这脊髓和大脑有研究价值吗?”凌锋说:“太有了。”还有那亮亮的角膜,凌锋问:“能捐吗?”陈希米忙点头:“可以,可以,完全可以。”史铁生讲过,把能用的器官都捐了。
⑤天津红十字会的人赶来,他们负责协调整个华北地区的人体器官捐献。凌锋说,2010年,这么大的华北地区,只有5个人捐过,史铁生是第5个。
⑥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史铁生在武警总医院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再有4天,他就60岁了。
⑦开始肝脏移植手术,肝脏被飞驰运往天津。9个小时后,史铁生的肝脏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苏醒。
⑧18岁时,史铁生从清华附中毕业,去陕北插队。1971年夏末,在一次放牛时遇到暴雨冰雹,史铁生病倒,高烧,腰腿一天比一天疼。史铁生回到北京,一年多后,他的下肢彻底瘫痪。此时,他21岁。
⑨1974年,没有公费医疗和劳保,他只能摇着轮椅拐进不为人知的小巷,和大爷大妈们一起挣些糊口钱,每月15元,一干就是7年。
⑩2011年1月2日,熙攘的雍和宫大街上,一个小小的院门掩在一排香火店中。紧挨院门的一家小店门口,有人喊着:“姑娘,来算一卦,你一辈子都忘不了。”“小伙子,你别不信。”突然,那人脱下生意人的面孔,凑过来,成了街坊的样子,“你是来找史铁生的吧?看,他原来就住这间房。”
⑪很多年前,轮椅上的史铁生就从这里摇出家门,摇过只容一人通过的大杂院窄道,去不远处的地坛。史铁生的车轮压过地坛的每一块草地。他带着书,读一段,摇一段,有想法了马上停下,摇着走时可能又有更好的想法。他渐渐带上了本子和笔,到园子的角落偷偷地写文章。
⑫1979年,史铁生第一次发表小说《爱情的命运》,开始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一条路。生活刚刚展露一点欢颜,要命的尿毒症又来了。
⑬1983年,史铁生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该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十几家媒体拥到他家,他愁得不知如何躲,最后在门上贴字条:“史铁生一听有人管他叫老师就睡觉;史铁生目前健康状况极糟,谈话时间一长就气短,一气短就发烧、失眠,一发烧、失眠就离死不远;史铁生还想多活几年,看看共产主义的好日子。”但人真的上门来,他又常常不好意思说“不”字了。
⑭在王府井书店的角落里,何东看见一本装帧简陋的白皮小书《我21岁那年 》。以硬朗著称的主持人何东在书店里一边看,一边哭。何东一直觉得这世界上没什么事情是应付不了的,最多一死。但当父亲得了癌症,医生宣布一点办法都没有时,他崩溃了。“我一个念书的人,六神无主,很少有书教人救自己,让人内心能面对自己,没有。”直到碰见史铁生的那本小书。何东又找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来看:“它告诉我,除了一个现实的世界,还有一个灵魂的世界。”
⑮1995年,一个香港记者问:“您的专业就是在家写作吧?”史铁生说:“不是,我的专业是在家生病,我业余写作。”生病越来越成专业的了,透析开始占去一星期中的 3天时间和越来越多的力气。剩下的4天,每天也就能写两三个小时。即使这样,史铁生还是在4年里写出了十几万字的《病隙碎笔》。
⑯1月4日,史铁生60岁生日。“与铁生最后的聚会”在北京798时态空间画廊举行。此时,陈希米裹着粉色大披巾,戴上红围巾,彩色的水钻花朵型发夹,把头发高高别起。她微笑着讲,最喜欢朋友聚会的史铁生,这次终于不用因身体支持不住先撤了。发给朋友的邀请短信上,陈希米要求大家一不带花圈、挽联,二可带漂亮鲜花,三要穿漂亮衣服。
⑰史铁生最喜欢的外甥小水走上台。“不用悲伤,他已经说过很多次,这是他 的节日。”
8.简析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9.本文是怎样塑造史铁生形象的?(5分)
10.简析本文在构思上的特色。(4分)
11.史铁生的经历给了你哪些人生启迪?(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