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1-01-05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D【解析】A项,信息相关。从材料一最后一段"伦理批评在英美有一条历史的线索,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西方的影响下才发展起来的,要承认这种基本的历史事实"和材料二最后一段"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基础上创建的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表述可知,文学伦理学并不是完全由中国学者提出的。所以A项表述不正确。B项,强加因果。在最近十多年,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成为热点的原因,文中并未提及。中国缺少独属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不能成为文学伦理学成为热门的直接理由。因此该项表述错误。C项,材料一可以筛选出相关信息。文学伦理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有的人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伦理价值,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伦理的产物,甚至把文学的起源、构成、发展都与伦理联系起来",可见并非中外的文学作品都能成为文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只有"伦理作品"才可以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该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正确。材料一中邹建军教授先肯定文学伦理学的开创性价值和意义,介绍其方法论特点,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对中国文学研究和实践能够得到更大发展的期望。
2.B 【解析】A项,信息相关。从材料一的第二部分""任何一种文学批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代替其他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以及第三部分"承认任何批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可知 A项是正确的。 B项,有关信息在材料一的第二部分。虽然"如果把审美与伦理对立起来,则不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但是"伦理总是与人相关,伦理意识与伦理观念正是人类与动物的重大区别之所在,所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还在于人"。"还在于人"的意思是,伦理与人紧密相关和具有审美过程,同属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所以B项的表述"具有文学审美的过程是文学伦理学最核心的特点"有误。C项,材料二认为"所有这些思潮几乎都没有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也没有自己独有的方法论",所以"与其说它们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文学批评思潮",同时""它(文学伦理学)从一开始就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一点不同于作为思潮存在的美国伦理批评"。由此可知,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及拥有自己独有的方法论,是批评理论成立的先决条件。故该选项表述正确。D项,材料二中对新西学东渐的利弊分析以及对中国学者创建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肯定,都能支撑该选项的表述。
3.A 【解析】A项,"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创立完整理论体系"是材料二中提及的,是文学伦理学和西方思潮的区别所在。这一内容在材料一中并无提及,所以该选项不属于邹建军教授认可的做法。B项,材料一中,邹建军教授建议文学伦理学批评应当"把文学作品加以区分",伦理作品才可以使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塑造了主人公哈姆雷特延宕、犹豫的性格特征,其鲜明的性格与特殊的伦理身份及其所产生的严重伦理困境密不可分,是非常经典的伦理作品,故B项正确。C项,邹建军教授建议"把作品分析与作家研究结合起来"。对曹雪芹童年经历与《红楼梦》创作关系的研究显然属于文学伦理学范畴,所以C项正确。D项,邹建军教授认为,"任何批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不能代替其他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因而结合多种批评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是可取的做法,故 D项正确。
4.范例一∶文学伦理学是一种由中国学者自主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开创性文学批评方法(1分),借鉴了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1分),建构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1 分),具有研究伦理文学作品、关注美学、注重于人的特点(1 分)。
范例二∶文学伦理学是一种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基础上创建的(1分),由中国学者自主提出并发展起来的(1分),建构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1分),以伦理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具有文学审美过程,与人紧密相关的开创性文学批评方法(1分)。
【解析】本题要回答出文学伦理学的如下特质∶①文学伦理学有别于西方伦理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基础上创建的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②文学伦理学有别于批评思潮∶"所有这些思潮几乎都没有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也没有自己独有的方法论";③文学伦理学具有开创性∶"这是由中国学者自主提出,并且在许多人的努力之下才逐渐发展起来的";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相比具有三大不同之处∶"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文学审美的过程""总是与人相关…核心还在于人"。
5.①介绍文学伦理学提出的时代背景∶西方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文论失语,中国学者自主提出文学伦理学并大力发展(或∶介绍文学伦理学的开创性价值)。②介绍文学伦理学区别于其他批评方法的三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把文学作品加以区分;把作品分析与作家研究结合起来;承认文学伦理学的局限和借鉴。(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材料一是以"文学伦理学的初认识一文学伦理学的鲜明特点和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思路来行文布局的。考生可以根据记者和受访人的问答提取出主要信息。
6.B 【解析】B项,对应阅读区间在小说第五段∶冬天父亲编织蜡条的阵地转到室内,室内因此变得拥挤,"我"搬到卧室写作业;母亲也要把空间让给父亲,躲进隔壁房间做针线活。说明了父亲编织蜡条对补贴家用的重要性,全家对此都有共识。这里紧扣题目"蜡条人家",同时从侧面反映出蜡条编织活计的不易,以及父亲手艺的高超。选项中"顾不上孩子学习"于文无据。
7.B 【解析】B项,文章第五段中,"战场""像粗壮的蜡条一样"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蜡条"将绳条上的毛巾扯了下来,又甩到洗脸盆里"运用了拟人手法,但是本段并没有出现借代手法,也没有夸张手法。所以该项分析不正确。
8.①故乡底子,指作者对乡村生活和劳动情景的展现,写故乡的风俗、故乡的耕作、故乡的活计,体现出对故乡的喜爱和思念。(2 分)
②绣花,指作者的文章思想美和语言美。以本文为例。本文以乡野之趣、劳动之趣、亲情之馨为主旨,语言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温婉动人。作者以饱蘸温度的笔触,以儿童纯真的视角,用幽默又不失从容的叙事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中国普通乡村百姓生活的温情与美好。(2分)
【解析】考生要首先理解"故乡底子"和"绣花"两个词语的内涵,并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进行解答。如果只偏重或只从某一方面作答,造成答题不全面;或者脱离了评价本身来思考,没有看出题目的考查点,都要酌情扣分。
9.①父亲母亲同心协力、配合默契的动人姿态,是漫长难熬的冬天里的一道风景;②父母一边合作劳动一边;絮叨的温馨场景,让作者觉得感动;③父亲为补贴家用,勤劳编织蜡条,冬天也不歇息,父爱无声;④兢业勤恳、脚踏实地的劳动,使生活像馒头一样有甜味,使人内心踏实安宁;⑤对故乡的记忆和怀念,映照进生命的欣喜,充盈了整个冬天和童年时光。(每点2分,答出3点得6 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设问虽然只在文章末尾,但是倒数两段的开头都是指示代词,一是"这看上去颇有些动人的姿态",二是"那一刻",都引导考生将答题区间锁定在最后三段,考生能把握住作者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即可。最后两点,一是赞美劳动,是文章深层的主旨之一;二是作者的故乡情结,乡村是作者回忆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10.A【解析】原文∶有功方视事,令史泣以告。有功曰∶"岂吾独死,而诸人长不死邪?"安步去。后召诘曰∶"公比断狱多失出,何耶?"
【参考译文】徐有功刚刚任职,一个令史哭泣着告诉了这事。徐有功说∶"难道只是我一人会死,而众人永远不死吗?"就这样从容地走了。则天皇后召见他责问∶"您近来断案多数重罪轻判,为什么呢?"
11.D 【解析】廷尉,古代官职名,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列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遵照皇帝旨意修订法律,汇总全国断狱数,负责诏狱。大臣犯罪,由其直接审理、收狱。故D项错误。其实从文中将张释之和徐有功并举就可以推知,两人的职责应该相同,都是司法断狱才对,而不是掌管军事。
12.D【解析】D项概述的内容在原文倒数第二段∶"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然疾之如仇矣。"意思为∶由他保全生命的人很多,酷吏的暴行因而稍有收敛,不过像对仇敌一样地恨他。醋吏视徐有功如仇敌,而不是徐有功视酷吏为仇敌。
13.(1)朝廷内外震惊恐惧,没有谁敢劝谏,唯独徐有功多次冒犯威严争辩是非曲直,则天皇后用严厉的言辞进行压制,他却争辩得更坚定。(得分点∶"朝野",朝廷和民间;"枉直",曲与直,指是非、对错、好坏;"牢",坚定。以上各1分,大意对,1分)(2)"他曾经诬陷你,想把你置于死地,现在你却让他活了下来,是什么原因?"徐有功回答说∶"你说的是个人恩怨,我遵守的是国家法律。"(得分点∶"生",使动用法,让……活下来;"对曰",补充主语"徐有功";"尔所言者私忿",判断句式。以上各1分,大意对,1 分)
14.①徐有功所处的时代动荡交替,而张释之所处的时代相对安定;②徐有功要对抗压制正义的酷吏,而张释之依法审案即可;③徐有功维护法律伸张正义,几次差点被杀,张释之没有。(每点2 分,两点3分)
【解析】题目问徐有功胜过张释之的地方,主要涉及原文最后一段。答题时注意设问的对比性,既要回答徐有功做得好的地方,也要回答张释之与之对应之处,否则不能给2分。
15.C 【解析】C项有误。颈联前句通过听觉,写日近黄昏,阴云向山后散去,小雨已停,檐前再无滴水之声,表现出环境的安宁幽静;后句则通过触觉,写微风从小溪对面吹来,温润宜人,满座都显得十分清凉。
16.范例一∶讲究技法角度。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高树厚厚的树阴不畏烈日骄阳(1分),欺凌傲视,赋予其人的行为和情态(1分),写出了树阴之大,严严实实遮蔽住阳光的样子(1 分);夏日傍晚的花可以和春景匹敌不落下风,将晚花人格化(1分),写出了花之幽艳,景色之绚美(1分)。
范例二∶用字工稳角度(即炼字)。树阴欺压烈日,晚花胜过春花(1分)。一个"欺"字,一个"敌"字(1分),前者写出树阴铺天盖地的厚实且大(1分),后者写出晚花的幽艳之美无出其右(1分),突出了夏天花木的繁盛清幽,也写出了傍晚景色的生机与美丽(2分)。
(综合分析讲究技法和用字工稳也可据点给分,言之有理阐述到位即可。此外,按如下作答也可酌情给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夏日傍晚的花比春天的还要幽艳秀美,使意象更鲜明,读者感受更强烈;对仗工整,形式匀称,节奏明快,表意凝炼,互相映衬,前后呼应,抒情酣畅,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句赏析】抱壳之蝉在高树上鸣叫,声音是那样的凄惨。新来的鸟相互争巢,诘问责骂得正欢。诗句描述蝉鸣鸟叫之声,用拟人手法写争巢之鸟,说它们互相责骂得正欢,写得生动有趣。
日近黄昏,阴云向山后散去,小雨已停,檐前再无滴水之声。微风从小溪对面吹来,温润宜人,满座都显得十分清凉。诗句描写了雨后夏日黄昏的宜人景色。诗人将夏日黄昏写得清静爽利,令人神往,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舒适环境的向往。
17.(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沙鸥翔集渚清沙白鸟飞回
(3)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每空 1分)
18.D 【解析】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破折号、双引号的用法以及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等都是重点。在第二卷,尤其是作文中,运用标点的能力也会影响得分。考生要对此加以重视。本题原文"再衬上一张典型的蒙古脸——塌鼻子、又高又红的颧骨、一双细细的小眼睛",后面是对破折号前"典型的蒙古脸"的解释,所以这里是解释说明。A项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B项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C项是补充说明, D项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说明,因此选 D。
19.范例一∶倒影是没有实体的,是无形的,"跌落"二字写出了影子的重量,墙似的倒影从高处跌落,极具分量感(2分),突出了年轻人高大的身材形象,同时生动描写出人们躲避走开的场景(2分)。
范例二∶倒影是随光照变化而被动变化的,"跌落"赋予了影子本没有的主动性,让影子有了人的动作和情态,墙一样的影子没有外力扶持,跌落草地(2分),突出了年轻人身材形象的高大,同时生动描写出人们躲避走开的场景(2 分)。
【解析】题目给出了答题要求,即结合文本写出对"用拟物手法赋予所写之物本来没有的状态或性质"的理解。首先,要分析出语句的新奇在于倒影"跌落"草地,作者舍弃不用影子常见的动作搭配词语如"投射""投映"等,而用了描写重物或者人的动词"跌落",突出了影子的分量,写出了年轻人高大的形象,同时生动描写出人们躲避走开的场景。学生要回答出影子被赋予的本来没有的状态或者性质以及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22.(5分)
范例一∶举办大会,彰显中国抗疫力量
范例二∶科技抗疫,展现互联网创新价值
范例三∶全球携手,共筑命运共同体(或"呈现变革思想盛宴")
1.D【解析】A项,信息相关。从材料一最后一段"伦理批评在英美有一条历史的线索,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西方的影响下才发展起来的,要承认这种基本的历史事实"和材料二最后一段"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基础上创建的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表述可知,文学伦理学并不是完全由中国学者提出的。所以A项表述不正确。B项,强加因果。在最近十多年,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成为热点的原因,文中并未提及。中国缺少独属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不能成为文学伦理学成为热门的直接理由。因此该项表述错误。C项,材料一可以筛选出相关信息。文学伦理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有的人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伦理价值,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伦理的产物,甚至把文学的起源、构成、发展都与伦理联系起来",可见并非中外的文学作品都能成为文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只有"伦理作品"才可以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该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正确。材料一中邹建军教授先肯定文学伦理学的开创性价值和意义,介绍其方法论特点,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对中国文学研究和实践能够得到更大发展的期望。
2.B 【解析】A项,信息相关。从材料一的第二部分""任何一种文学批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代替其他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以及第三部分"承认任何批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可知 A项是正确的。 B项,有关信息在材料一的第二部分。虽然"如果把审美与伦理对立起来,则不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但是"伦理总是与人相关,伦理意识与伦理观念正是人类与动物的重大区别之所在,所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还在于人"。"还在于人"的意思是,伦理与人紧密相关和具有审美过程,同属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所以B项的表述"具有文学审美的过程是文学伦理学最核心的特点"有误。C项,材料二认为"所有这些思潮几乎都没有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也没有自己独有的方法论",所以"与其说它们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文学批评思潮",同时""它(文学伦理学)从一开始就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一点不同于作为思潮存在的美国伦理批评"。由此可知,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及拥有自己独有的方法论,是批评理论成立的先决条件。故该选项表述正确。D项,材料二中对新西学东渐的利弊分析以及对中国学者创建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肯定,都能支撑该选项的表述。
3.A 【解析】A项,"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创立完整理论体系"是材料二中提及的,是文学伦理学和西方思潮的区别所在。这一内容在材料一中并无提及,所以该选项不属于邹建军教授认可的做法。B项,材料一中,邹建军教授建议文学伦理学批评应当"把文学作品加以区分",伦理作品才可以使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塑造了主人公哈姆雷特延宕、犹豫的性格特征,其鲜明的性格与特殊的伦理身份及其所产生的严重伦理困境密不可分,是非常经典的伦理作品,故B项正确。C项,邹建军教授建议"把作品分析与作家研究结合起来"。对曹雪芹童年经历与《红楼梦》创作关系的研究显然属于文学伦理学范畴,所以C项正确。D项,邹建军教授认为,"任何批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不能代替其他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因而结合多种批评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是可取的做法,故 D项正确。
4.范例一∶文学伦理学是一种由中国学者自主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开创性文学批评方法(1分),借鉴了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1分),建构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1 分),具有研究伦理文学作品、关注美学、注重于人的特点(1 分)。
范例二∶文学伦理学是一种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基础上创建的(1分),由中国学者自主提出并发展起来的(1分),建构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1分),以伦理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具有文学审美过程,与人紧密相关的开创性文学批评方法(1分)。
【解析】本题要回答出文学伦理学的如下特质∶①文学伦理学有别于西方伦理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基础上创建的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②文学伦理学有别于批评思潮∶"所有这些思潮几乎都没有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也没有自己独有的方法论";③文学伦理学具有开创性∶"这是由中国学者自主提出,并且在许多人的努力之下才逐渐发展起来的";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相比具有三大不同之处∶"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文学审美的过程""总是与人相关…核心还在于人"。
5.①介绍文学伦理学提出的时代背景∶西方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文论失语,中国学者自主提出文学伦理学并大力发展(或∶介绍文学伦理学的开创性价值)。②介绍文学伦理学区别于其他批评方法的三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把文学作品加以区分;把作品分析与作家研究结合起来;承认文学伦理学的局限和借鉴。(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材料一是以"文学伦理学的初认识一文学伦理学的鲜明特点和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思路来行文布局的。考生可以根据记者和受访人的问答提取出主要信息。
6.B 【解析】B项,对应阅读区间在小说第五段∶冬天父亲编织蜡条的阵地转到室内,室内因此变得拥挤,"我"搬到卧室写作业;母亲也要把空间让给父亲,躲进隔壁房间做针线活。说明了父亲编织蜡条对补贴家用的重要性,全家对此都有共识。这里紧扣题目"蜡条人家",同时从侧面反映出蜡条编织活计的不易,以及父亲手艺的高超。选项中"顾不上孩子学习"于文无据。
7.B 【解析】B项,文章第五段中,"战场""像粗壮的蜡条一样"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蜡条"将绳条上的毛巾扯了下来,又甩到洗脸盆里"运用了拟人手法,但是本段并没有出现借代手法,也没有夸张手法。所以该项分析不正确。
8.①故乡底子,指作者对乡村生活和劳动情景的展现,写故乡的风俗、故乡的耕作、故乡的活计,体现出对故乡的喜爱和思念。(2 分)
②绣花,指作者的文章思想美和语言美。以本文为例。本文以乡野之趣、劳动之趣、亲情之馨为主旨,语言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温婉动人。作者以饱蘸温度的笔触,以儿童纯真的视角,用幽默又不失从容的叙事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中国普通乡村百姓生活的温情与美好。(2分)
【解析】考生要首先理解"故乡底子"和"绣花"两个词语的内涵,并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进行解答。如果只偏重或只从某一方面作答,造成答题不全面;或者脱离了评价本身来思考,没有看出题目的考查点,都要酌情扣分。
9.①父亲母亲同心协力、配合默契的动人姿态,是漫长难熬的冬天里的一道风景;②父母一边合作劳动一边;絮叨的温馨场景,让作者觉得感动;③父亲为补贴家用,勤劳编织蜡条,冬天也不歇息,父爱无声;④兢业勤恳、脚踏实地的劳动,使生活像馒头一样有甜味,使人内心踏实安宁;⑤对故乡的记忆和怀念,映照进生命的欣喜,充盈了整个冬天和童年时光。(每点2分,答出3点得6 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设问虽然只在文章末尾,但是倒数两段的开头都是指示代词,一是"这看上去颇有些动人的姿态",二是"那一刻",都引导考生将答题区间锁定在最后三段,考生能把握住作者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即可。最后两点,一是赞美劳动,是文章深层的主旨之一;二是作者的故乡情结,乡村是作者回忆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10.A【解析】原文∶有功方视事,令史泣以告。有功曰∶"岂吾独死,而诸人长不死邪?"安步去。后召诘曰∶"公比断狱多失出,何耶?"
【参考译文】徐有功刚刚任职,一个令史哭泣着告诉了这事。徐有功说∶"难道只是我一人会死,而众人永远不死吗?"就这样从容地走了。则天皇后召见他责问∶"您近来断案多数重罪轻判,为什么呢?"
11.D 【解析】廷尉,古代官职名,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列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遵照皇帝旨意修订法律,汇总全国断狱数,负责诏狱。大臣犯罪,由其直接审理、收狱。故D项错误。其实从文中将张释之和徐有功并举就可以推知,两人的职责应该相同,都是司法断狱才对,而不是掌管军事。
12.D【解析】D项概述的内容在原文倒数第二段∶"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然疾之如仇矣。"意思为∶由他保全生命的人很多,酷吏的暴行因而稍有收敛,不过像对仇敌一样地恨他。醋吏视徐有功如仇敌,而不是徐有功视酷吏为仇敌。
13.(1)朝廷内外震惊恐惧,没有谁敢劝谏,唯独徐有功多次冒犯威严争辩是非曲直,则天皇后用严厉的言辞进行压制,他却争辩得更坚定。(得分点∶"朝野",朝廷和民间;"枉直",曲与直,指是非、对错、好坏;"牢",坚定。以上各1分,大意对,1分)(2)"他曾经诬陷你,想把你置于死地,现在你却让他活了下来,是什么原因?"徐有功回答说∶"你说的是个人恩怨,我遵守的是国家法律。"(得分点∶"生",使动用法,让……活下来;"对曰",补充主语"徐有功";"尔所言者私忿",判断句式。以上各1分,大意对,1 分)
14.①徐有功所处的时代动荡交替,而张释之所处的时代相对安定;②徐有功要对抗压制正义的酷吏,而张释之依法审案即可;③徐有功维护法律伸张正义,几次差点被杀,张释之没有。(每点2 分,两点3分)
【解析】题目问徐有功胜过张释之的地方,主要涉及原文最后一段。答题时注意设问的对比性,既要回答徐有功做得好的地方,也要回答张释之与之对应之处,否则不能给2分。
15.C 【解析】C项有误。颈联前句通过听觉,写日近黄昏,阴云向山后散去,小雨已停,檐前再无滴水之声,表现出环境的安宁幽静;后句则通过触觉,写微风从小溪对面吹来,温润宜人,满座都显得十分清凉。
16.范例一∶讲究技法角度。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高树厚厚的树阴不畏烈日骄阳(1分),欺凌傲视,赋予其人的行为和情态(1分),写出了树阴之大,严严实实遮蔽住阳光的样子(1 分);夏日傍晚的花可以和春景匹敌不落下风,将晚花人格化(1分),写出了花之幽艳,景色之绚美(1分)。
范例二∶用字工稳角度(即炼字)。树阴欺压烈日,晚花胜过春花(1分)。一个"欺"字,一个"敌"字(1分),前者写出树阴铺天盖地的厚实且大(1分),后者写出晚花的幽艳之美无出其右(1分),突出了夏天花木的繁盛清幽,也写出了傍晚景色的生机与美丽(2分)。
(综合分析讲究技法和用字工稳也可据点给分,言之有理阐述到位即可。此外,按如下作答也可酌情给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夏日傍晚的花比春天的还要幽艳秀美,使意象更鲜明,读者感受更强烈;对仗工整,形式匀称,节奏明快,表意凝炼,互相映衬,前后呼应,抒情酣畅,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句赏析】抱壳之蝉在高树上鸣叫,声音是那样的凄惨。新来的鸟相互争巢,诘问责骂得正欢。诗句描述蝉鸣鸟叫之声,用拟人手法写争巢之鸟,说它们互相责骂得正欢,写得生动有趣。
日近黄昏,阴云向山后散去,小雨已停,檐前再无滴水之声。微风从小溪对面吹来,温润宜人,满座都显得十分清凉。诗句描写了雨后夏日黄昏的宜人景色。诗人将夏日黄昏写得清静爽利,令人神往,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舒适环境的向往。
17.(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沙鸥翔集渚清沙白鸟飞回
(3)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每空 1分)
18.D 【解析】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破折号、双引号的用法以及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等都是重点。在第二卷,尤其是作文中,运用标点的能力也会影响得分。考生要对此加以重视。本题原文"再衬上一张典型的蒙古脸——塌鼻子、又高又红的颧骨、一双细细的小眼睛",后面是对破折号前"典型的蒙古脸"的解释,所以这里是解释说明。A项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B项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C项是补充说明, D项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说明,因此选 D。
19.范例一∶倒影是没有实体的,是无形的,"跌落"二字写出了影子的重量,墙似的倒影从高处跌落,极具分量感(2分),突出了年轻人高大的身材形象,同时生动描写出人们躲避走开的场景(2分)。
范例二∶倒影是随光照变化而被动变化的,"跌落"赋予了影子本没有的主动性,让影子有了人的动作和情态,墙一样的影子没有外力扶持,跌落草地(2分),突出了年轻人身材形象的高大,同时生动描写出人们躲避走开的场景(2 分)。
【解析】题目给出了答题要求,即结合文本写出对"用拟物手法赋予所写之物本来没有的状态或性质"的理解。首先,要分析出语句的新奇在于倒影"跌落"草地,作者舍弃不用影子常见的动作搭配词语如"投射""投映"等,而用了描写重物或者人的动词"跌落",突出了影子的分量,写出了年轻人高大的形象,同时生动描写出人们躲避走开的场景。学生要回答出影子被赋予的本来没有的状态或者性质以及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22.(5分)
范例一∶举办大会,彰显中国抗疫力量
范例二∶科技抗疫,展现互联网创新价值
范例三∶全球携手,共筑命运共同体(或"呈现变革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