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1-02-18
西安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
1.C 2.D 3.A
4.①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组成。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系统,它承担着记载民族历史的任务,并且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被人们使用,并影响着邻国,形成汉字文化圈。
③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字感兴趣,中国也利用众多方式把汉字介绍给世界,古老的文字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项,曲解文意,“甲骨文与其他的古代文字一样”错误,根据材料二“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不同,甲骨文一直绵延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可知,甲骨文与其他的古代文字不同,只有甲骨文一直绵延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扩大范围,“成为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错误,根据材料二第4段“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可知,甲骨文只是中华民族传承“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较为全面地阐明了甲骨文的价值,即记载了殷商王朝的信息,可以作为论据。B项,说明的是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C项,侧重说明学者的研究成果,但甲骨文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先后问世并不是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主要原因。D项,侧重的是学者在保护传承甲骨文文化中的作用。故选A。
4.答案(1)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系统,它中国文化特有的载体形式,承担着记载民族历史的任务,并且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被人们使用,但同时影响着邻国,形成汉字文化圈。因(2)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字感兴趣,中国也利用众多方式把汉字介绍给世界,古老的文字获得了世界的关注。(只要学生意思契合就可给分)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找到“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在材料中的位置,然后结合这个句子含义本身,联系该句所在的上下文进行分析解读。“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仿用了贝聿铭先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组成。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原文“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在历史上曾传播到东亚的许多国家,形成汉字文化圈”可知,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系统,它承担着记载民族历史的任务,并且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被人们使用,并影响着邻国,形成汉字文化圈。由原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也在积极地把汉字介绍给世界”可知,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字感兴趣,中国也利用众多方式把汉字介绍给世界,古老的文字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二.答案:5.D; 6.A; 7.①渲染寒冷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8.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解析:5.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故选D。
6.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A项,“‘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它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故选A。
7.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作用和句段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选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文中的景物描写有:“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 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关于雪景的描写还有:“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 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本社会内涵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情节的探究性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我”,除夕夜为安慰妻子,冒着大雪,去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有“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请“我”喝酒,帮“我”指路,祝“我”老伴早日康复等;有“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帮“我”烧菜,价格与平时一样;有“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还有“我”病重的妻子,自己已经病危,还劝“我”“你一定要好好活着”。这些人有的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有的为人热心,救助危难,有的待人细心,体贴入微。这些描写表现了浓浓的人性美,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答案】
9.D 10.B 11.A
12.⑴陈蕃利用朝会的时机,坚持为李膺等人申辩,请求加以宽恕,提升他们的官爵。
⑵陈蕃一直痛恨这帮人,决心诛杀宦官,恰逢(或:正好)窦武也有这个打算,陈蕃于是与窦武一起谋划这件事。
【解析】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服阕”的主语是陈蕃,“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的主语是“刺史周景”,故“服阕”后要断开,所以排除A、C两项。“太尉李固表荐”的主语是“太尉李固”,“征拜议郎”的主语是朝廷,所以“征拜议郎”前要断开,故排除B项。故选D。句意: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
10.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错,刺史,汉设立为监察郡县的官员。故选B。
11.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错,原文是“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文中无得到李膺赏识和挽留的信息。故选A 。
1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⑴因:趁着;固:坚持;原宥:谅情赦罪;之:他们。⑵疾:痛恨;志:决心;会:恰逢;谋:打算;因:于是,就。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这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有威名。属城听了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 陈蕃因为政绩清廉 ,一个人留下来。郡人周璆,洁身自爱,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特别为他安一张床,周璆走了,就把床悬起来。大将军梁冀派人送信给陈蕃,托他办事,没有得到通传。使者用欺诈的方法求得拜见,陈蕃很生气,用竹板打死了使者,因此获罪被贬为修武县令。稍得升迁,被任为尚书。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征召他任尚书令,送行的人都没走出外城门。
延熹六年(163),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有节制,何况现在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能入睡的时候,又恰逢初秋多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啊。”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自从陈蕃作了光禄勋,他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不久,征召为尚书仆射,延熹八年代替杨秉为太尉。陈蕃辞让说“:辨别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政,解说五典,我不如议郎王畅。聪明豁达,文武全才,我不如弛刑徒李膺。”桓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他们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皇上的意旨而受到惩处。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人申诉,请求皇上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反复申诉,词意恳切。桓帝不理,陈蕃因此流泪起身而出。
窦太后执掌朝政后,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正好窦武也有谋划。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天就杀害了他。
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直言评论沉闷的现实,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并不是不能洁身自守,避世隐居,而是可怜一般世士以远离尘俗为高尚,对于人伦道德却不关心。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
【答案】
13.B
14.①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表现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②动作细节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时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③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通过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解析】
1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项,“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错误。颔联运用两个典故,“鲲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的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直上与“我”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并未体现归隐之志。故选B。
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意在考查抒情手法。整体阅读诗歌可知,诗歌写诗人旧地重游,睹物兴怀,有感于人事的变化和身世的浮沉,遂作此诗以释胸中郁结。通过分析诗句可知,首联写景叙事,“闲坊”“古驿”的荒僻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冷的感情。颔联运用鯤化为鹏和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典故感慨人事浮沉,物是人非。颈联紧承“仍归”,“绕”“数”“解”“量”运用动作描写,写此日追寻旧迹的行动。故地重游,驿中庭院已经起了变化。那片竹子比过去长得更多了,那株古松比过去长得更粗大了。诗人在思量这些年闲抛的岁月,亦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脚印。在这数竹量松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无穷感慨。“数竹”“量松”寄寓了诗人岁月如流的无穷感慨。尾联今昔对比,壁上的诗句,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也记下了当时的激烈壮怀,抚今追昔,诗人怎能不心事万千?结联感慨今昔,情感沉痛。
(1)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2)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4)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C; 解析:C项冒号后两个并列大句子之间应该用分号隔开。应把“逆行战疫”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17.B;考虑搭配问题,应为“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依据上下文话题一致的原则,“书简”做主语比“人类”做主语更适合与下文衔接。
18.D
一席之地: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一定的位置。
立锥之地:强调极小的地方。文中并不强调其小,而是着重说其位置的不可保。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突然”性的强调更合适。泾渭分明: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与下文“你中有我,相互包含”形成对照。自成一格,意思是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下文内容可知,文意并不强调风格,而是内容。
如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见字如面:见到字就如同见到本人。看到这些字的内容,就像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见字如面更符合“阅信”的内容。
19.这是一个压缩语段筛选信息的题目。
答案:①“正乱着请大夫诊脉”,及时就医。②“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提倡饮食清淡。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避免交叉感染。④“外面打扫净室”,保持公共卫生。⑤“十二日不放家去”,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
20.
①原文将人物行为置于自然景物中加以描绘,富有诗情画意,更有意境和艺术感染力。
②原文通过“聚拢”“袅升”“隐向”等词语,让画面富有美妙的动态过程。
③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与前文更为协调统一,其中“不知何时”照应了“正在痴想之间”。(一点2分,答出不同两点得满分。注意要从正面分析原文的优点,不能通过批驳改句的缺点来证明原文的优点。)
首先,比较不同,看句式、语序、用词等的变化。原句中“不知何时”与前文
“正在痴想之间”互相照应。原句中“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隐向一片暮霭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牧羊的孩子回家的场景。原句使用“聚拢”“袅升”“隐向”这样富有动态感的词语,让画面富有美妙的动态过程。
其次,注意语境,句子应和上下文协调一致。前文对云的形状、颜色的描写,对晚霞的描写等都非常生动形象,原句对村落炊烟、牧羊的孩子回家的描写,与前文意境风格一致。
21材料的主要内容:大哥防患于未然天下不闻,二哥消灭于萌芽闻名乡里,扁鹊起死回生闻名天下。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大哥、二哥的角度:
故事启示,事中防范好于事后防范,事前防范好于事中防范。北宋欧阳修有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节不拘,蚁穴不堵,往往是酿成大祸的前兆由此看来,防病治病于未发、始发之时,待苗头尚在萌芽或刚刚显露,便毫不留情斩草除根,效果最佳,否则,及至东窗事发后方动手术、下猛药惩戒、挽救,尽管对他人是一种最好的警戒,但对一些滑到深渊的个人来说,追悔方已迟矣。这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制度上必须强化对有可能发生行为的领域的预防与监督。
可以由此立意:
①做事也应该学习扁鹊的大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固然高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高手
②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预防重于救治
③成名不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默默无闻的事前英雄同样值得推崇。/赞颂技艺高超、品德高尚、不求名利的大师风范。
(2)从扁鹊的角度:
④社会不仅需要防患,当危机出现时,还需要能够砥柱中流的人,敢当要任敢做大事。
(3)综合的角度:
⑤比之现实,工作中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二哥那样,及时采取措施,治病于初起之时;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就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及时处理。
高二语文答案
1.C 2.D 3.A
4.①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组成。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系统,它承担着记载民族历史的任务,并且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被人们使用,并影响着邻国,形成汉字文化圈。
③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字感兴趣,中国也利用众多方式把汉字介绍给世界,古老的文字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项,曲解文意,“甲骨文与其他的古代文字一样”错误,根据材料二“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不同,甲骨文一直绵延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可知,甲骨文与其他的古代文字不同,只有甲骨文一直绵延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扩大范围,“成为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错误,根据材料二第4段“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可知,甲骨文只是中华民族传承“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较为全面地阐明了甲骨文的价值,即记载了殷商王朝的信息,可以作为论据。B项,说明的是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C项,侧重说明学者的研究成果,但甲骨文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先后问世并不是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主要原因。D项,侧重的是学者在保护传承甲骨文文化中的作用。故选A。
4.答案(1)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系统,它中国文化特有的载体形式,承担着记载民族历史的任务,并且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被人们使用,但同时影响着邻国,形成汉字文化圈。因(2)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字感兴趣,中国也利用众多方式把汉字介绍给世界,古老的文字获得了世界的关注。(只要学生意思契合就可给分)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找到“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在材料中的位置,然后结合这个句子含义本身,联系该句所在的上下文进行分析解读。“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仿用了贝聿铭先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组成。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原文“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在历史上曾传播到东亚的许多国家,形成汉字文化圈”可知,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系统,它承担着记载民族历史的任务,并且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被人们使用,并影响着邻国,形成汉字文化圈。由原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也在积极地把汉字介绍给世界”可知,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字感兴趣,中国也利用众多方式把汉字介绍给世界,古老的文字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二.答案:5.D; 6.A; 7.①渲染寒冷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8.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解析:5.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故选D。
6.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A项,“‘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它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故选A。
7.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作用和句段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选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文中的景物描写有:“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 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关于雪景的描写还有:“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 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8.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本社会内涵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情节的探究性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我”,除夕夜为安慰妻子,冒着大雪,去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有“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请“我”喝酒,帮“我”指路,祝“我”老伴早日康复等;有“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帮“我”烧菜,价格与平时一样;有“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还有“我”病重的妻子,自己已经病危,还劝“我”“你一定要好好活着”。这些人有的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有的为人热心,救助危难,有的待人细心,体贴入微。这些描写表现了浓浓的人性美,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答案】
9.D 10.B 11.A
12.⑴陈蕃利用朝会的时机,坚持为李膺等人申辩,请求加以宽恕,提升他们的官爵。
⑵陈蕃一直痛恨这帮人,决心诛杀宦官,恰逢(或:正好)窦武也有这个打算,陈蕃于是与窦武一起谋划这件事。
【解析】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服阕”的主语是陈蕃,“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的主语是“刺史周景”,故“服阕”后要断开,所以排除A、C两项。“太尉李固表荐”的主语是“太尉李固”,“征拜议郎”的主语是朝廷,所以“征拜议郎”前要断开,故排除B项。故选D。句意: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
10.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错,刺史,汉设立为监察郡县的官员。故选B。
11.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错,原文是“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文中无得到李膺赏识和挽留的信息。故选A 。
1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⑴因:趁着;固:坚持;原宥:谅情赦罪;之:他们。⑵疾:痛恨;志:决心;会:恰逢;谋:打算;因:于是,就。
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这时,李膺任青州刺史,治政严有威名。属城听了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 陈蕃因为政绩清廉 ,一个人留下来。郡人周璆,洁身自爱,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敬他。特别为他安一张床,周璆走了,就把床悬起来。大将军梁冀派人送信给陈蕃,托他办事,没有得到通传。使者用欺诈的方法求得拜见,陈蕃很生气,用竹板打死了使者,因此获罪被贬为修武县令。稍得升迁,被任为尚书。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征召他任尚书令,送行的人都没走出外城门。
延熹六年(163),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有节制,何况现在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能入睡的时候,又恰逢初秋多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啊。”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自从陈蕃作了光禄勋,他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不久,征召为尚书仆射,延熹八年代替杨秉为太尉。陈蕃辞让说“:辨别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政,解说五典,我不如议郎王畅。聪明豁达,文武全才,我不如弛刑徒李膺。”桓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他们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皇上的意旨而受到惩处。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人申诉,请求皇上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反复申诉,词意恳切。桓帝不理,陈蕃因此流泪起身而出。
窦太后执掌朝政后,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正好窦武也有谋划。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天就杀害了他。
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直言评论沉闷的现实,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并不是不能洁身自守,避世隐居,而是可怜一般世士以远离尘俗为高尚,对于人伦道德却不关心。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
【答案】
13.B
14.①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表现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②动作细节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时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③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通过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解析】
1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项,“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错误。颔联运用两个典故,“鲲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的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直上与“我”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并未体现归隐之志。故选B。
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意在考查抒情手法。整体阅读诗歌可知,诗歌写诗人旧地重游,睹物兴怀,有感于人事的变化和身世的浮沉,遂作此诗以释胸中郁结。通过分析诗句可知,首联写景叙事,“闲坊”“古驿”的荒僻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冷的感情。颔联运用鯤化为鹏和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典故感慨人事浮沉,物是人非。颈联紧承“仍归”,“绕”“数”“解”“量”运用动作描写,写此日追寻旧迹的行动。故地重游,驿中庭院已经起了变化。那片竹子比过去长得更多了,那株古松比过去长得更粗大了。诗人在思量这些年闲抛的岁月,亦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脚印。在这数竹量松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无穷感慨。“数竹”“量松”寄寓了诗人岁月如流的无穷感慨。尾联今昔对比,壁上的诗句,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也记下了当时的激烈壮怀,抚今追昔,诗人怎能不心事万千?结联感慨今昔,情感沉痛。
(1)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2)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4)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C; 解析:C项冒号后两个并列大句子之间应该用分号隔开。应把“逆行战疫”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17.B;考虑搭配问题,应为“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依据上下文话题一致的原则,“书简”做主语比“人类”做主语更适合与下文衔接。
18.D
一席之地: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一定的位置。
立锥之地:强调极小的地方。文中并不强调其小,而是着重说其位置的不可保。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突然”性的强调更合适。泾渭分明: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与下文“你中有我,相互包含”形成对照。自成一格,意思是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下文内容可知,文意并不强调风格,而是内容。
如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见字如面:见到字就如同见到本人。看到这些字的内容,就像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见字如面更符合“阅信”的内容。
19.这是一个压缩语段筛选信息的题目。
答案:①“正乱着请大夫诊脉”,及时就医。②“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提倡饮食清淡。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避免交叉感染。④“外面打扫净室”,保持公共卫生。⑤“十二日不放家去”,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
20.
①原文将人物行为置于自然景物中加以描绘,富有诗情画意,更有意境和艺术感染力。
②原文通过“聚拢”“袅升”“隐向”等词语,让画面富有美妙的动态过程。
③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与前文更为协调统一,其中“不知何时”照应了“正在痴想之间”。(一点2分,答出不同两点得满分。注意要从正面分析原文的优点,不能通过批驳改句的缺点来证明原文的优点。)
首先,比较不同,看句式、语序、用词等的变化。原句中“不知何时”与前文
“正在痴想之间”互相照应。原句中“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隐向一片暮霭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牧羊的孩子回家的场景。原句使用“聚拢”“袅升”“隐向”这样富有动态感的词语,让画面富有美妙的动态过程。
其次,注意语境,句子应和上下文协调一致。前文对云的形状、颜色的描写,对晚霞的描写等都非常生动形象,原句对村落炊烟、牧羊的孩子回家的描写,与前文意境风格一致。
21材料的主要内容:大哥防患于未然天下不闻,二哥消灭于萌芽闻名乡里,扁鹊起死回生闻名天下。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大哥、二哥的角度:
故事启示,事中防范好于事后防范,事前防范好于事中防范。北宋欧阳修有言: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节不拘,蚁穴不堵,往往是酿成大祸的前兆由此看来,防病治病于未发、始发之时,待苗头尚在萌芽或刚刚显露,便毫不留情斩草除根,效果最佳,否则,及至东窗事发后方动手术、下猛药惩戒、挽救,尽管对他人是一种最好的警戒,但对一些滑到深渊的个人来说,追悔方已迟矣。这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制度上必须强化对有可能发生行为的领域的预防与监督。
可以由此立意:
①做事也应该学习扁鹊的大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固然高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高手
②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预防重于救治
③成名不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默默无闻的事前英雄同样值得推崇。/赞颂技艺高超、品德高尚、不求名利的大师风范。
(2)从扁鹊的角度:
④社会不仅需要防患,当危机出现时,还需要能够砥柱中流的人,敢当要任敢做大事。
(3)综合的角度:
⑤比之现实,工作中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像扁鹊二哥那样,及时采取措施,治病于初起之时;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就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