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宜昌市2021届高三年级二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03-28
武汉市宜昌市2021届高三年级二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审美教育历史悠久,只是在不同时代、地域有不同的形态和方式。在古代中国,美育传统蕴含在礼乐相济的审美化教育途径中。在西方,美育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近代随着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达到高峰。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在康德的启发下正式提出美育思想。康德认为,人具有理性和感性两大思维能力,但这两种能力往往难以调和,因此他试图通过“审美判断力”这一特殊的心理能力加以弥合。基于这一思想,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人的“游戏冲动”作为纯自由的活动,其主要对象是美,美是一种活的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因此“游戏冲动”可以成为沟通诸多对立因素的桥梁,从而保持人所应有的完整性。受席勒美育思想影响,中国近代一些思想家,如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均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蔡元培曾谈道,“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到他们遗失了的情感”,并提出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诸公对美育的积极倡导。
一个社会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与其经济状况相关。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是美育生长的沃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已含此意。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这使社会、学校和家庭大规模、高质量实施美育成为可能。同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实施美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全社会对美育的重视度空前提高。然而,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实施美育,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即回答“什么是美”。若说美在客观,为什么有的人认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若说美在主观,为什么会存在普遍被认为美的事物?苏轼的《琴诗》恰能反映这种困窘。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指与琴的巧妙接触,方生出美妙音乐。其实审美也是主客观有机交融的结果,少了任何一方都会出现“放在匣中何不鸣”或“何不于君指上听”的疑惑。
把握个体审美差异与主流审美观的关系是实施美育的关键。就个体而言,生活、经验、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会带来审美差异。我们应理解个体审美差异,也要承认社会存在主流审美观。对个人或群体特点鲜明、取向正确的审美观应予以尊重并积极引导,以此丰富主流审美观的内涵和面貌,保持其活力和动态性。同时,在教育中应通过美育,帮助学生认知美的形式法则,如多样统一、对比均衡、节奏韵律等,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精神的主流审美观,以保持个体与社会精神的健康向上。
实施美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既符合美育特征又较有成效的是“体验”。所谓“体验”,需要进入情境,调动各种感官,与对象互动,唤起深度情感,形成共情,从而获得审美享受。这一过程依赖于提升感官敏锐度,正如美学家乔治•桑塔亚纳所说,“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观赏最大限度的美”。如何有效训练感官?答案是欣赏艺术,但欣赏的艺术对象必须具有丰富的审美品质,思想内容健康。欣赏艺术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具有“开始”和“结束”的特征,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些无意识、任何情况下都可发生的审美行为。能够产生这种审美行为的是优美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有意识与无意识共同作用下的审美体验中,才能达到以美育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之目的。
(摘编自尹少淳《有效实施美育》)
材料二: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13所学校发起成立京津冀美育联盟;上海师生创作的表演节目、艺术作品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大放异彩,秀出上海美育工作的喜人成果;苏州率先推进美育进中考,实现全市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艺术活动参与率全覆盖……全国各地学校美育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使更多孩子有了感受美、认识美的机会,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说,学校是美育的摇篮,能够不断在实践中开拓美育新天地。
据统计,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65%的学生参与了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了艺术技能;到2018年,美育教师人数达到71.7万。美育成果显著,也推动着美育理念发生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美育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艺术技能、获得一张荣誉证书,更能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乐行而志清”是体悟艺术之美,“清晖能娱人”是关照自然之美,“有无相生”体现着思辨学理之美。因而,美育课程不应局限于单纯的艺术欣赏或艺术实践,而应鼓励学生从更广阔的生活、自然中汲取营养,以期充分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体悟大千世界、深邃哲思之美,产生内心的愉悦与欢喜,形成独特的品位与格调。
推广美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家里装饰的一幅艺术作品,地铁站里的一段旋律,公园中的一棵古柏,都可能带来美的享受,使美的种子生根发芽,正如吴冠中从白墙黑瓦、参差错落的江南民居中发现了几何图形构成的形式美一样。从这个角度而言,重视家庭引导,营造城市、乡村文化氛围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起,浙江省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一些试点地区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参与工程,使村民不仅浸润着乡土文化,也领略到艺术智慧。当前,大量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正以其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逐步成为社会美育大课堂。依托博物馆线上展览、二维码导览、藏品数字资料库等,打破馆舍围墙,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寻找美、捕捉美。同时,学校和博物馆间日益深入的“馆校合作”也成为拓展美育空间、提升美育质量的重要渠道。可以看到,只有让美进入日常生活,注重熏陶与化育,才能更好地让美育点亮孩子的美好心灵。
(摘编自马苏薇《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力”可以弥合人类难以调和的理性和感性思维能力,席勒在康德的启发下正式提出了美育思想。
B. 有意识与无意识共同作用下的审美体验,是达到以美育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之目的的必要条件。
C. 美育不仅能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让人掌握艺术技能、获得荣誉。
D. 美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让美进入日常生活,注重熏陶与化育,就能更好地让美育点亮孩子的美好心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引用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人的论述,表明直到中国近现代一些思想家才开始对美育进行积极的倡导。
B. 材料引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经济社会越发达,人们往往越重视美育。
C. 材料引用苏轼的《琴诗》,说明主客观有机交融才能产生审美效果,从而强调了建立审美标准的重要性。
D. 材料引用乔治•桑塔亚纳的“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观赏最大限度的美”,说明“体验”这一过程依赖于提升感官敏锐度。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美教育范畴的一项是( )
A. 潍坊市寒亭区外国语小学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支点,将“风筝、年画”等传统艺术融入到学校教育中。
B. 蓝天中学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志愿活动,指导学生清除小广告、打扫路面卫生、进行垃圾分类。
C. 近几年,央视推出《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优秀综艺节目。
D. 甘肃省提出通过博物馆研学、“莫高窟课堂”接轨校园、学校与博物馆多样化合作等办法,让博物馆成为全省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堂。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推进美育工作需要哪些层面的共同努力?
【答案】1. B 2. A 3. B
4. 首先介绍审美教育的内涵;举例说明审美教育历史悠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形态和方式。然后指出社会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与其经济状况相关,进而提出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实施美育的问题。最后从建立审美标准、把握个体审美差异与主流审美观的关系和实施美育途径三个方面回答了如何有效实施美育的问题。
5.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实施美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层面:不断在实践中开拓美育新天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美育空间、提升美育质量。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以多种形式助力美育工作。家庭层面:重视审美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或艺术形式引导孩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拜 年(节选)
蒋子龙
“阳历年”——那算什么年?不管你给它起多好听的名儿叫什么“元旦”,可中国人从来不把它当“年”看待。录音机、电视机可以进口,没听说“年”还能进口!中国人真正的年,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这才叫新年新岁,万象更新哪!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转眼到了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儿”,又是吃饺子的日子。好吃的东西反正就是那几样,每样吃了一圈儿,轮回去再从头吃起。人嘛,平时抠抠唆唆,一过年就放开了手脚,好象有今天没明天了,不把腰里那点钱折腾光了,心里就不舒服。吃喝玩乐,日子过得就是快。酒喝足了,钱花光了,今儿个——到了工厂上班的日子啦。
冷占国比往常上班提前二十分钟出了家门。他历来讨厌“以厂为家”、早来晚走和加班加点那一套。只有废物蛋才耍这种花架子,顶多可以赚顶先进生产者的帽子。但管理工厂那都是下策。可以说冷占国是吃铁末子长大的,从懂事那天起,就在三条石的各个小铁工厂里串来串去捡煤核,个子刚长到和大锤把儿一般高,就进厂当了小学徒。工厂里那点玩艺全在他肚里装着,不管哪个部位发生了什么问题,能瞒哄别人,却瞒不了他。他认为每个人只要干足了八小时,工厂就不是现在的样子。八小时工作制顶多使了四个小时的劲,何苦在八小时以外又装腔作势!他一年到头不早来晚走,也不早走晚来,规规矩矩,按制度办事。但一年中有四天是例外,阳历一月二日、五月二日、十月三日、农历大年初五。赶上这四个日子每天都提前二十分钟上班。为什么?他一不害怕节日,二不反对放假,但目前有些人这种干着玩、玩着干的脾气可叫他受不了。节前五天就松了劲,你把嗓子喊破也吆喝不起来了;节后五天还缓不上劲来,你把眼珠子瞪圆也没人理你的茬儿了!里外里加在一块儿,元旦放一天假,等于放十一天;春节放四天假就等于放了半个月,这受得了吗?他也愿意一年到头光放假,可往哪儿拿钱去?所以每逢放假后的头一天上班,他都提前二十分钟往总调度室一坐。他手下的调度员们也都知道主任的脾气,这一天全部提前上班,每人抓住一部电话机。八点钟——上班的铃声刚响,每个调度员同时都拨通了各个车间办公室的电话。要是有哪个车间的主任没有上班来,或者哪个车间的机器没有转,还没有开工生产,这个车间的头头就算倒霉了!
总调度室主任——这职务比厂长小半级,比车间领导高半级。关键还不在冷占国比车间的头头们高出这半级,关键是冷占国这个人。他一进工厂的门,除去生产,别的全不认识,六亲不认,男女不分,老中青不辨,似乎连七情六欲也没有,老是板着一副冷冰的铁面孔,一说话就把人往墙角上逼,谁受得了!
今天是“破五儿”,他还没有进厂门,火气似乎已经顶到脑门了。往年的春节都赶在二月份,今年却赶在了一月份。一个月赶上俩节日,掐头去尾,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不了,这个月的生产计划怎么保?年前,厂长硬掐着他的脖子,逼他子吃卯粮,东挪西凑,虚虚实实提前报产,多报产值,把应该在第一季度里分三个月下发的奖金全部提出来,春节前一次发给了职工。凡是机械厂的人,摸摸头就有一份。说是一年到头了,大家辛辛苦苦干了十二个月,痛痛快快过个肥年吧!他虽然有坚强的个性,但胳膊再粗也拧不过大腿,只好咬着牙干。他心里虽说不痛快,可自己也分了一份,并且也没有旗帜鲜明地把自己那一份退回去,真是打断了胳膊往祆袖里藏!年是过了,够痛快,也够肥,今后怎么办?谁来坐这根大蜡?还是他——冷占国!
马路上还很清静,车辆和行人都不算多。往常这个钟点,车水马龙,已经挤成一个蛋了。今天是怎么啦?有人还想再歇一天?年还没有过够?边道上尽是白花花的炮仗纸,看见这些像铺了一层地毡似的炮仗纸,就使人还可以闻
出一种喜气洋洋的过年的味道。今年放鞭炮的人特别多,大年三十的晚上从十二点一直响到初一上午九点。解放
天津那年真枪真炮也没有这样响!他就奇怪,人们哪来的这么多钱呢?瞒别人还能瞒得了他吗!工厂里的钱越来越紧,生产不是看涨而是看落,大伙口袋里为什么还都那么肥呢?莫非也是来路不正?其实就是那么点钱,不过市场活跃周转加快,从你的口袋装进我的口袋,又从我的口袋转到他的口袋,钱不值钱,人人都能摸得上,热热闹闹,大家高兴。但是冷占国决不花那种冤枉钱,过年他连一个炮仗也没买。一是他没有小孩,冷冷清清,挺大的一个人举着挂鞭自己点火自己放,有什么意思!二是老婆有病他没有那份兴致。
“哎呀!”他急忙扭车把,差点和前面一辆拐弯的自行车撞上。工厂快到了,今儿个头一天上班不顺气,骑在自行车上老走神儿。他提一提精神抬起了头,以前很吃香,现在最不景气的重机厂,在城市里鹤立鸡群,像一片小山头似的横在面前:办公大楼、设计大楼、试验大楼,两万平米的总装车间、像前门楼子一样突出的煤气站、有双层天车的热处理车间,高高低低,参差不齐,方圆三十里,是个用钢铁堆起来的城堡。不,是用钱堆起来的!而且有许多钱扔在了地底下,这些埋在地下的各种基础是再也收不起来了。光说调整,调整不好就下马,能这么轻巧吗?工业的脊梁骨弯了,光靠农民做小买卖赚的那点钱顶个屁用!这么大一个机器厂,还没有真正为国效过几年力哪,一讲调整就丢掉不要了?上上下下一推六二五全不管了?过去,一提重机厂人们都另眼看待,姑娘小伙子们找对象都比别的单位容易,看看这一大片厂房就叫人眼馋。想不到现在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还不如做皮鞋卖百货赚的钱多!
冷占国越想越气,猛地又低下了头。
文本二:
在一片“拜年”声中编好了这本书,遂叫做《拜年》。
然而,我却厌恶拜年。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对过年有一喜一忧:喜的是可以尽情放鞭炮;忧的是在大年三十的子夜吃饺子前,要给所有比我大的人磕头拜年。此后三五天,还要一股劲地磕下去。磕得膝盖疼肿还不算,更令人发窘的是必须口中念念有词,论资排辈,准确地叫出各种称呼,往往臊得我满面通红。而且由于自己跪着,很容易把别人看得过分高大,甚而丧失自信。
现在,拜年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少磕头,一般都用嘴对付。可以用来表达关怀、慰劳、团结、尊老爱幼,也可以靠它讨近乎、拉感情、维系各种各样的关系。真是手段简单,奥妙无穷。通过这种很普通的、极常见的生活现象,不也能解剖当代复杂的社会关系吗?不也能看到各式各样当代人的灵魂吗?
能不能说,文学的最高目的就是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生活呢?倘如此,作家就首先应该不疲倦地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探索,随着这种探索的逐步深入,其文学形式也必然要随着发生改变。打泥土层和打岩石层的钻头是不一样的,从一百米打到五百米,总要换钻头的。
(节选自《拜年•自序》)
【注释】《拜年》节选自蒋子龙短篇小说集《拜年》。蒋子龙,河北沧县人,早年曾较长时期在天津重型机械厂工作,担任过车间副主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是“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蒋子龙同志“改革先锋”称号。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常这个钟点,车水马龙,已经挤成一个蛋了”,比喻形象生动,在与前文的对比中凸现眼前冷清的街道场景。
B. “姑娘小伙子们找对象都比别的单位容易”,虽语带夸张,但切合实情,直接体现出重机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本文善用穿插艺术,在呈现重机厂现状的过程中,穿插了冷占国的成长经历及家庭现状,主线明确而又枝蔓摇曳,富于变化。
D. 本文语言浅近准确,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如“个子刚长到和大锤把儿一般高”贴合人物经历和身份;“坐这根大蜡”,具有地方色彩。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历正月初一,这才叫新年新岁,万象更新哪!”表明主人公冷占国对过去 一年心怀不满,对新的一年满怀期待。
B. “边道上尽是白花花的炮仗纸,看见这些像铺了一层地毡似的炮仗纸,就使人还可以闻出一种喜气洋洋的过年的味道”,是冷占国内心的真实写照。
C. 讨厌“以厂为家”,“厂里把应该分三个月下发的奖金春节前一次发给了职工,他心里不痛快”,说明冷占国也有自私狭隘的一面。
D. “换钻头”,是比喻性的表达,即作家为表现对生活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成果,主动在文学形式上加以变革。
8. 请根据文本,概括好的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9. “冷占国”的形象有哪些重要特点?请加以概括分析。文本主要是以怎样的方式展现主人公“冷占国”的形象特点的?
【答案】6. B 7. D
8. (1)文学源于生活,文学是对生活的艺术反映;(2)文学高于生活,是作者探索生活的结晶,能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生活。
9. (1)“冷占国”形象特点:技艺精湛。从小当学徒,对工厂的事了如指掌;做事讲求实效。如反对加班等;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或责任感强)和自省意识。忧心工厂的命运和工业的发展以致“越想越气”;精通管理,善抓关键。把“一年的四天”作为抓手来提高工作效益。(2)形象特点展现方式:心理描写。小说主要以主人公“冷占国”上班途中的心理活动为形象特点的展现方式。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审美教育历史悠久,只是在不同时代、地域有不同的形态和方式。在古代中国,美育传统蕴含在礼乐相济的审美化教育途径中。在西方,美育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近代随着德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达到高峰。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在康德的启发下正式提出美育思想。康德认为,人具有理性和感性两大思维能力,但这两种能力往往难以调和,因此他试图通过“审美判断力”这一特殊的心理能力加以弥合。基于这一思想,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人的“游戏冲动”作为纯自由的活动,其主要对象是美,美是一种活的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因此“游戏冲动”可以成为沟通诸多对立因素的桥梁,从而保持人所应有的完整性。受席勒美育思想影响,中国近代一些思想家,如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均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蔡元培曾谈道,“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到他们遗失了的情感”,并提出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诸公对美育的积极倡导。
一个社会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与其经济状况相关。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是美育生长的沃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已含此意。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这使社会、学校和家庭大规模、高质量实施美育成为可能。同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实施美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全社会对美育的重视度空前提高。然而,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实施美育,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实施美育的前提是建立审美标准,即回答“什么是美”。若说美在客观,为什么有的人认为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若说美在主观,为什么会存在普遍被认为美的事物?苏轼的《琴诗》恰能反映这种困窘。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指与琴的巧妙接触,方生出美妙音乐。其实审美也是主客观有机交融的结果,少了任何一方都会出现“放在匣中何不鸣”或“何不于君指上听”的疑惑。
把握个体审美差异与主流审美观的关系是实施美育的关键。就个体而言,生活、经验、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会带来审美差异。我们应理解个体审美差异,也要承认社会存在主流审美观。对个人或群体特点鲜明、取向正确的审美观应予以尊重并积极引导,以此丰富主流审美观的内涵和面貌,保持其活力和动态性。同时,在教育中应通过美育,帮助学生认知美的形式法则,如多样统一、对比均衡、节奏韵律等,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精神的主流审美观,以保持个体与社会精神的健康向上。
实施美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既符合美育特征又较有成效的是“体验”。所谓“体验”,需要进入情境,调动各种感官,与对象互动,唤起深度情感,形成共情,从而获得审美享受。这一过程依赖于提升感官敏锐度,正如美学家乔治•桑塔亚纳所说,“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观赏最大限度的美”。如何有效训练感官?答案是欣赏艺术,但欣赏的艺术对象必须具有丰富的审美品质,思想内容健康。欣赏艺术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具有“开始”和“结束”的特征,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些无意识、任何情况下都可发生的审美行为。能够产生这种审美行为的是优美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有意识与无意识共同作用下的审美体验中,才能达到以美育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之目的。
(摘编自尹少淳《有效实施美育》)
材料二: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13所学校发起成立京津冀美育联盟;上海师生创作的表演节目、艺术作品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大放异彩,秀出上海美育工作的喜人成果;苏州率先推进美育进中考,实现全市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艺术活动参与率全覆盖……全国各地学校美育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使更多孩子有了感受美、认识美的机会,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说,学校是美育的摇篮,能够不断在实践中开拓美育新天地。
据统计,近87%的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艺术教育,65%的学生参与了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学习掌握了艺术技能;到2018年,美育教师人数达到71.7万。美育成果显著,也推动着美育理念发生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美育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艺术技能、获得一张荣誉证书,更能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乐行而志清”是体悟艺术之美,“清晖能娱人”是关照自然之美,“有无相生”体现着思辨学理之美。因而,美育课程不应局限于单纯的艺术欣赏或艺术实践,而应鼓励学生从更广阔的生活、自然中汲取营养,以期充分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体悟大千世界、深邃哲思之美,产生内心的愉悦与欢喜,形成独特的品位与格调。
推广美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家里装饰的一幅艺术作品,地铁站里的一段旋律,公园中的一棵古柏,都可能带来美的享受,使美的种子生根发芽,正如吴冠中从白墙黑瓦、参差错落的江南民居中发现了几何图形构成的形式美一样。从这个角度而言,重视家庭引导,营造城市、乡村文化氛围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起,浙江省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一些试点地区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参与工程,使村民不仅浸润着乡土文化,也领略到艺术智慧。当前,大量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正以其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逐步成为社会美育大课堂。依托博物馆线上展览、二维码导览、藏品数字资料库等,打破馆舍围墙,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寻找美、捕捉美。同时,学校和博物馆间日益深入的“馆校合作”也成为拓展美育空间、提升美育质量的重要渠道。可以看到,只有让美进入日常生活,注重熏陶与化育,才能更好地让美育点亮孩子的美好心灵。
(摘编自马苏薇《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力”可以弥合人类难以调和的理性和感性思维能力,席勒在康德的启发下正式提出了美育思想。
B. 有意识与无意识共同作用下的审美体验,是达到以美育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之目的的必要条件。
C. 美育不仅能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让人掌握艺术技能、获得荣誉。
D. 美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让美进入日常生活,注重熏陶与化育,就能更好地让美育点亮孩子的美好心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引用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人的论述,表明直到中国近现代一些思想家才开始对美育进行积极的倡导。
B. 材料引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经济社会越发达,人们往往越重视美育。
C. 材料引用苏轼的《琴诗》,说明主客观有机交融才能产生审美效果,从而强调了建立审美标准的重要性。
D. 材料引用乔治•桑塔亚纳的“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观赏最大限度的美”,说明“体验”这一过程依赖于提升感官敏锐度。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美教育范畴的一项是( )
A. 潍坊市寒亭区外国语小学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支点,将“风筝、年画”等传统艺术融入到学校教育中。
B. 蓝天中学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志愿活动,指导学生清除小广告、打扫路面卫生、进行垃圾分类。
C. 近几年,央视推出《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优秀综艺节目。
D. 甘肃省提出通过博物馆研学、“莫高窟课堂”接轨校园、学校与博物馆多样化合作等办法,让博物馆成为全省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堂。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推进美育工作需要哪些层面的共同努力?
【答案】1. B 2. A 3. B
4. 首先介绍审美教育的内涵;举例说明审美教育历史悠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形态和方式。然后指出社会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与其经济状况相关,进而提出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实施美育的问题。最后从建立审美标准、把握个体审美差异与主流审美观的关系和实施美育途径三个方面回答了如何有效实施美育的问题。
5.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实施美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层面:不断在实践中开拓美育新天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美育空间、提升美育质量。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以多种形式助力美育工作。家庭层面:重视审美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或艺术形式引导孩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拜 年(节选)
蒋子龙
“阳历年”——那算什么年?不管你给它起多好听的名儿叫什么“元旦”,可中国人从来不把它当“年”看待。录音机、电视机可以进口,没听说“年”还能进口!中国人真正的年,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这才叫新年新岁,万象更新哪!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转眼到了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儿”,又是吃饺子的日子。好吃的东西反正就是那几样,每样吃了一圈儿,轮回去再从头吃起。人嘛,平时抠抠唆唆,一过年就放开了手脚,好象有今天没明天了,不把腰里那点钱折腾光了,心里就不舒服。吃喝玩乐,日子过得就是快。酒喝足了,钱花光了,今儿个——到了工厂上班的日子啦。
冷占国比往常上班提前二十分钟出了家门。他历来讨厌“以厂为家”、早来晚走和加班加点那一套。只有废物蛋才耍这种花架子,顶多可以赚顶先进生产者的帽子。但管理工厂那都是下策。可以说冷占国是吃铁末子长大的,从懂事那天起,就在三条石的各个小铁工厂里串来串去捡煤核,个子刚长到和大锤把儿一般高,就进厂当了小学徒。工厂里那点玩艺全在他肚里装着,不管哪个部位发生了什么问题,能瞒哄别人,却瞒不了他。他认为每个人只要干足了八小时,工厂就不是现在的样子。八小时工作制顶多使了四个小时的劲,何苦在八小时以外又装腔作势!他一年到头不早来晚走,也不早走晚来,规规矩矩,按制度办事。但一年中有四天是例外,阳历一月二日、五月二日、十月三日、农历大年初五。赶上这四个日子每天都提前二十分钟上班。为什么?他一不害怕节日,二不反对放假,但目前有些人这种干着玩、玩着干的脾气可叫他受不了。节前五天就松了劲,你把嗓子喊破也吆喝不起来了;节后五天还缓不上劲来,你把眼珠子瞪圆也没人理你的茬儿了!里外里加在一块儿,元旦放一天假,等于放十一天;春节放四天假就等于放了半个月,这受得了吗?他也愿意一年到头光放假,可往哪儿拿钱去?所以每逢放假后的头一天上班,他都提前二十分钟往总调度室一坐。他手下的调度员们也都知道主任的脾气,这一天全部提前上班,每人抓住一部电话机。八点钟——上班的铃声刚响,每个调度员同时都拨通了各个车间办公室的电话。要是有哪个车间的主任没有上班来,或者哪个车间的机器没有转,还没有开工生产,这个车间的头头就算倒霉了!
总调度室主任——这职务比厂长小半级,比车间领导高半级。关键还不在冷占国比车间的头头们高出这半级,关键是冷占国这个人。他一进工厂的门,除去生产,别的全不认识,六亲不认,男女不分,老中青不辨,似乎连七情六欲也没有,老是板着一副冷冰的铁面孔,一说话就把人往墙角上逼,谁受得了!
今天是“破五儿”,他还没有进厂门,火气似乎已经顶到脑门了。往年的春节都赶在二月份,今年却赶在了一月份。一个月赶上俩节日,掐头去尾,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不了,这个月的生产计划怎么保?年前,厂长硬掐着他的脖子,逼他子吃卯粮,东挪西凑,虚虚实实提前报产,多报产值,把应该在第一季度里分三个月下发的奖金全部提出来,春节前一次发给了职工。凡是机械厂的人,摸摸头就有一份。说是一年到头了,大家辛辛苦苦干了十二个月,痛痛快快过个肥年吧!他虽然有坚强的个性,但胳膊再粗也拧不过大腿,只好咬着牙干。他心里虽说不痛快,可自己也分了一份,并且也没有旗帜鲜明地把自己那一份退回去,真是打断了胳膊往祆袖里藏!年是过了,够痛快,也够肥,今后怎么办?谁来坐这根大蜡?还是他——冷占国!
马路上还很清静,车辆和行人都不算多。往常这个钟点,车水马龙,已经挤成一个蛋了。今天是怎么啦?有人还想再歇一天?年还没有过够?边道上尽是白花花的炮仗纸,看见这些像铺了一层地毡似的炮仗纸,就使人还可以闻
出一种喜气洋洋的过年的味道。今年放鞭炮的人特别多,大年三十的晚上从十二点一直响到初一上午九点。解放
天津那年真枪真炮也没有这样响!他就奇怪,人们哪来的这么多钱呢?瞒别人还能瞒得了他吗!工厂里的钱越来越紧,生产不是看涨而是看落,大伙口袋里为什么还都那么肥呢?莫非也是来路不正?其实就是那么点钱,不过市场活跃周转加快,从你的口袋装进我的口袋,又从我的口袋转到他的口袋,钱不值钱,人人都能摸得上,热热闹闹,大家高兴。但是冷占国决不花那种冤枉钱,过年他连一个炮仗也没买。一是他没有小孩,冷冷清清,挺大的一个人举着挂鞭自己点火自己放,有什么意思!二是老婆有病他没有那份兴致。
“哎呀!”他急忙扭车把,差点和前面一辆拐弯的自行车撞上。工厂快到了,今儿个头一天上班不顺气,骑在自行车上老走神儿。他提一提精神抬起了头,以前很吃香,现在最不景气的重机厂,在城市里鹤立鸡群,像一片小山头似的横在面前:办公大楼、设计大楼、试验大楼,两万平米的总装车间、像前门楼子一样突出的煤气站、有双层天车的热处理车间,高高低低,参差不齐,方圆三十里,是个用钢铁堆起来的城堡。不,是用钱堆起来的!而且有许多钱扔在了地底下,这些埋在地下的各种基础是再也收不起来了。光说调整,调整不好就下马,能这么轻巧吗?工业的脊梁骨弯了,光靠农民做小买卖赚的那点钱顶个屁用!这么大一个机器厂,还没有真正为国效过几年力哪,一讲调整就丢掉不要了?上上下下一推六二五全不管了?过去,一提重机厂人们都另眼看待,姑娘小伙子们找对象都比别的单位容易,看看这一大片厂房就叫人眼馋。想不到现在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还不如做皮鞋卖百货赚的钱多!
冷占国越想越气,猛地又低下了头。
文本二:
在一片“拜年”声中编好了这本书,遂叫做《拜年》。
然而,我却厌恶拜年。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对过年有一喜一忧:喜的是可以尽情放鞭炮;忧的是在大年三十的子夜吃饺子前,要给所有比我大的人磕头拜年。此后三五天,还要一股劲地磕下去。磕得膝盖疼肿还不算,更令人发窘的是必须口中念念有词,论资排辈,准确地叫出各种称呼,往往臊得我满面通红。而且由于自己跪着,很容易把别人看得过分高大,甚而丧失自信。
现在,拜年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少磕头,一般都用嘴对付。可以用来表达关怀、慰劳、团结、尊老爱幼,也可以靠它讨近乎、拉感情、维系各种各样的关系。真是手段简单,奥妙无穷。通过这种很普通的、极常见的生活现象,不也能解剖当代复杂的社会关系吗?不也能看到各式各样当代人的灵魂吗?
能不能说,文学的最高目的就是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生活呢?倘如此,作家就首先应该不疲倦地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探索,随着这种探索的逐步深入,其文学形式也必然要随着发生改变。打泥土层和打岩石层的钻头是不一样的,从一百米打到五百米,总要换钻头的。
(节选自《拜年•自序》)
【注释】《拜年》节选自蒋子龙短篇小说集《拜年》。蒋子龙,河北沧县人,早年曾较长时期在天津重型机械厂工作,担任过车间副主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是“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蒋子龙同志“改革先锋”称号。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常这个钟点,车水马龙,已经挤成一个蛋了”,比喻形象生动,在与前文的对比中凸现眼前冷清的街道场景。
B. “姑娘小伙子们找对象都比别的单位容易”,虽语带夸张,但切合实情,直接体现出重机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本文善用穿插艺术,在呈现重机厂现状的过程中,穿插了冷占国的成长经历及家庭现状,主线明确而又枝蔓摇曳,富于变化。
D. 本文语言浅近准确,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如“个子刚长到和大锤把儿一般高”贴合人物经历和身份;“坐这根大蜡”,具有地方色彩。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历正月初一,这才叫新年新岁,万象更新哪!”表明主人公冷占国对过去 一年心怀不满,对新的一年满怀期待。
B. “边道上尽是白花花的炮仗纸,看见这些像铺了一层地毡似的炮仗纸,就使人还可以闻出一种喜气洋洋的过年的味道”,是冷占国内心的真实写照。
C. 讨厌“以厂为家”,“厂里把应该分三个月下发的奖金春节前一次发给了职工,他心里不痛快”,说明冷占国也有自私狭隘的一面。
D. “换钻头”,是比喻性的表达,即作家为表现对生活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成果,主动在文学形式上加以变革。
8. 请根据文本,概括好的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9. “冷占国”的形象有哪些重要特点?请加以概括分析。文本主要是以怎样的方式展现主人公“冷占国”的形象特点的?
【答案】6. B 7. D
8. (1)文学源于生活,文学是对生活的艺术反映;(2)文学高于生活,是作者探索生活的结晶,能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生活。
9. (1)“冷占国”形象特点:技艺精湛。从小当学徒,对工厂的事了如指掌;做事讲求实效。如反对加班等;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或责任感强)和自省意识。忧心工厂的命运和工业的发展以致“越想越气”;精通管理,善抓关键。把“一年的四天”作为抓手来提高工作效益。(2)形象特点展现方式:心理描写。小说主要以主人公“冷占国”上班途中的心理活动为形象特点的展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