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1-04-14
语文答案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5分)(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韩愈(2)香雾云鬟湿
(3)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1)(2分)B
(2)C
二 阅读 70分
(一)(16分)
3.(2分)社会规范道德规范根源于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关系,并有规律地随经济基础、经济关系发生变更。
4.(3分)A
5.(2分)B
6.(4分)答案示例:本文援引康德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阐释“幸福与德性的关系”。开篇由伦理学研究引出论题"德性与幸福的关系",接着介绍康德对前代伦理学观点的否定,从道德发出者和目的角度阐述个体幸福与道德无涉;再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阐释道德生成、演化的本质基础和历史性特征,得出结论: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在于保障生产关系、社会生活有序进行,不具有指向人的幸福以及崇高神圣的价值取向,最后揭示论题的现实意义。
7.(5分)论述不够有力。第3段以“切勿偷盗”与私有制社会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例解释道德规范与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关系的关系,从论据属性上看,“切勿偷盗”在私有制社会中并不属于“道德规范”而是“法律戒令”;其次,从两者关系判断的逻辑上看,道德规范产生与演进确实基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但“切勿偷盗”之类具体个别的道德规范的存在与否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私有制社会经济关系的存亡;再者,私有制生产关系、经济制度消亡了,伴随着它产生的许多道德规范未必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未必一定随着生产关系的消失完全消失;作者的举例阐释依存关系,逻辑对应不合理,有违客观事实。
第5段论述上的缺陷与第3段类似,没有偷盗记录的人在私有制社会仅是“遵守盗窃法的人”,未必能评价为“有道德的好人”。因此,两处例子都有属性归属不恰当,与观点逻辑关系对应不准确,论述不严密,影响削弱了论述的说服力。
答论述有力,最多3分。
(二)(15分)
8.(3分)(1)句式相似多次重复,突出人物生活安排丰富而规律,表现人物热爱生活(有规划) (2)多个每周一次与70岁关联,表现人物年老而积极的精神状态,与我形成对比 。(3)整齐中有变化,暗示人物时间精力爱好与“我”中国身份的关系,表现奥格对我的关注和用心。
9.(4分)(1)作为全篇叙事主线,以自叙回忆形式,串起前半部分我与奥格交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2)以我没写信的经历、心理与态度与奥格形成对比,呈现不同文化背景、年龄悬殊两个人物相遇交往过程中不同的心理、行为,突出奥格对我真诚持久的关心、帮助、祝福与期待。(3)为后半部分我16年后看望奥格并给奥格写信蓄势,体现奥格影响下我的转变,表达我对奥格的感激与愧疚。
10.(4分)以20-24节为例,主要以“我”的视角叙述奥格生活经历、交往细节,辅以奥格视角向“我”和读者倾诉信件内容;“我”的视角便于客观叙述奥格人生经历,呈现我作为“旁观者”“受助者”“读信者”的心理感受,展示我内在情绪、情感的微妙变化,表现奥格对我的影响;以奥格视角自述信件内容,营造现场感,将读者带入与奥格直接对话的情境,体会感受奥格的心理情感。两种视角转换贯穿全文,突破单一叙事视角的局限,引领读者不断转换角色,体会人物经历,走进人物内心,有独特的表现力。
11.(4分)以“我的眼泪终于没能忍住”结尾,“终于没忍住”回扣全文我一直压抑着的控制着的情感交流状态,"眼泪"突出年迈(86岁)奥格经历失夫巨痛仍坚强乐观自我疗愈的精神状态以及一如既往对我的珍视、关心与真诚祝福,给我带来的巨大情感冲击,形象呈现奥格教给我、带给我的巨大的生命影响。结尾独句成段,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回味思考。
(三)(8分)
12.(1分)C
13.(2分)A
14.(5分)本诗开篇描写秋夜月色凄冷、交代“老客”志气单弱,情感基调贯穿全诗景物。起句写月色,将视觉化为触觉“颜色冰”,月色幽冷森寒使老而漂泊的“老客”越发感到意气单弱,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互相渗透;三四两句写秋夜的风和露,露冷得寒意侵人,轻微的露滴声惊破诗人梦境,以梳齿梳骨喻寒风冷冽、锋利,程度深重,意象、动词、喻体的选择带有老客苦寂难眠、冷上加冷独特强烈的个体体验。结尾两句转写屋外梧桐叶落之状和声音,梧叶已枯枝干不失峥嵘,秋风掠过发出悲声,梧桐枯萎不失刚硬,含有老客自悲自失但并不颓丧绝望的心态。全诗将“老客”衰老、病痛、寒冷等精神失意、生理不适的主观感受与景物融合,营造了孤寂、冷峻、峭拔的意境氛围。
(四)(20分)
15.(2分)(1)合适 (2)正好、恰巧
16.(2分) (1)A (2) C
17.(6分) 过去郡县催促赋税频繁急迫,市上供给丝织品等各种物品都不给钱,韩琦为此缓收减免赋税来补偿这些钱,驱逐贪婪残暴和不称职的官吏,削减数百种多余的劳役,救活饥民一百九十万。
18.(3分)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19.(3分)(1)一组三字句,整齐、短促、对仗,语势急促强烈,突出韩琦每次上奏都是把察明得失、端正纲纪、亲近忠诚正直之人、疏远邪恶奸佞之人作为急务。(2)上疏70余次,列出具体数字,突出次数之多,具体有力地表现韩琦不因个人安危畏惧顾虑直言上奏尽心尽责的程度。
20.(4分)(归纳四个层次):为人耿直处事稳重忠于职守;不计个人安危敢言直谏,抨击时弊,弹劾庸碌及企求非分名利之人;灾情时期勤政爱民、安抚百姓;识量英伟、定大策安社稷、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
(五)(11分)
21.(1分)D
22.(3分)(1)交待园亭的具体位置和漫长行程:从开封向东,先坐船再走陆路,经过使人厌倦的黄土平原,行程共八百里。(2)开篇四言句,整齐且对仗工稳,浊流、黄尘、陂田突出景色单调,令人厌倦,为张氏园亭美好景色铺垫。
23.(3分 )答案示例:第三段作者表达由灵璧张氏园亭引发的议论。首先作者由“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指出“仕”“不仕”要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的观点。然后指出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的君臣节义,赞扬张氏先君用心良苦,深谋远虑,为后代修建了这样一个出可仕、退可隐的好园亭,泽被子孙。议论、评价主要表达作者对张氏园亭及建造者的颂扬,曲折流露作者自己“仕”“不仕”的矛盾心情。
24.(4分)文末作者表达了想在徐州买田置园以养老,与张氏庄园南北相望,且时与张氏子孙往来游乐的愿望。置园设想表达从张氏园亭受到启发,对张氏园亭的羡慕;含蓄流露作者趋归隐逸的心志;以此结尾,回应上文对张氏园亭美景、选址以及筑园深远用心的赞美,是“出可仕、退可隐”的人生观的具体表达。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5分)(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韩愈(2)香雾云鬟湿
(3)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1)(2分)B
(2)C
二 阅读 70分
(一)(16分)
3.(2分)社会规范道德规范根源于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关系,并有规律地随经济基础、经济关系发生变更。
4.(3分)A
5.(2分)B
6.(4分)答案示例:本文援引康德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阐释“幸福与德性的关系”。开篇由伦理学研究引出论题"德性与幸福的关系",接着介绍康德对前代伦理学观点的否定,从道德发出者和目的角度阐述个体幸福与道德无涉;再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阐释道德生成、演化的本质基础和历史性特征,得出结论: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在于保障生产关系、社会生活有序进行,不具有指向人的幸福以及崇高神圣的价值取向,最后揭示论题的现实意义。
7.(5分)论述不够有力。第3段以“切勿偷盗”与私有制社会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例解释道德规范与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关系的关系,从论据属性上看,“切勿偷盗”在私有制社会中并不属于“道德规范”而是“法律戒令”;其次,从两者关系判断的逻辑上看,道德规范产生与演进确实基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但“切勿偷盗”之类具体个别的道德规范的存在与否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私有制社会经济关系的存亡;再者,私有制生产关系、经济制度消亡了,伴随着它产生的许多道德规范未必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未必一定随着生产关系的消失完全消失;作者的举例阐释依存关系,逻辑对应不合理,有违客观事实。
第5段论述上的缺陷与第3段类似,没有偷盗记录的人在私有制社会仅是“遵守盗窃法的人”,未必能评价为“有道德的好人”。因此,两处例子都有属性归属不恰当,与观点逻辑关系对应不准确,论述不严密,影响削弱了论述的说服力。
答论述有力,最多3分。
(二)(15分)
8.(3分)(1)句式相似多次重复,突出人物生活安排丰富而规律,表现人物热爱生活(有规划) (2)多个每周一次与70岁关联,表现人物年老而积极的精神状态,与我形成对比 。(3)整齐中有变化,暗示人物时间精力爱好与“我”中国身份的关系,表现奥格对我的关注和用心。
9.(4分)(1)作为全篇叙事主线,以自叙回忆形式,串起前半部分我与奥格交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2)以我没写信的经历、心理与态度与奥格形成对比,呈现不同文化背景、年龄悬殊两个人物相遇交往过程中不同的心理、行为,突出奥格对我真诚持久的关心、帮助、祝福与期待。(3)为后半部分我16年后看望奥格并给奥格写信蓄势,体现奥格影响下我的转变,表达我对奥格的感激与愧疚。
10.(4分)以20-24节为例,主要以“我”的视角叙述奥格生活经历、交往细节,辅以奥格视角向“我”和读者倾诉信件内容;“我”的视角便于客观叙述奥格人生经历,呈现我作为“旁观者”“受助者”“读信者”的心理感受,展示我内在情绪、情感的微妙变化,表现奥格对我的影响;以奥格视角自述信件内容,营造现场感,将读者带入与奥格直接对话的情境,体会感受奥格的心理情感。两种视角转换贯穿全文,突破单一叙事视角的局限,引领读者不断转换角色,体会人物经历,走进人物内心,有独特的表现力。
11.(4分)以“我的眼泪终于没能忍住”结尾,“终于没忍住”回扣全文我一直压抑着的控制着的情感交流状态,"眼泪"突出年迈(86岁)奥格经历失夫巨痛仍坚强乐观自我疗愈的精神状态以及一如既往对我的珍视、关心与真诚祝福,给我带来的巨大情感冲击,形象呈现奥格教给我、带给我的巨大的生命影响。结尾独句成段,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回味思考。
(三)(8分)
12.(1分)C
13.(2分)A
14.(5分)本诗开篇描写秋夜月色凄冷、交代“老客”志气单弱,情感基调贯穿全诗景物。起句写月色,将视觉化为触觉“颜色冰”,月色幽冷森寒使老而漂泊的“老客”越发感到意气单弱,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互相渗透;三四两句写秋夜的风和露,露冷得寒意侵人,轻微的露滴声惊破诗人梦境,以梳齿梳骨喻寒风冷冽、锋利,程度深重,意象、动词、喻体的选择带有老客苦寂难眠、冷上加冷独特强烈的个体体验。结尾两句转写屋外梧桐叶落之状和声音,梧叶已枯枝干不失峥嵘,秋风掠过发出悲声,梧桐枯萎不失刚硬,含有老客自悲自失但并不颓丧绝望的心态。全诗将“老客”衰老、病痛、寒冷等精神失意、生理不适的主观感受与景物融合,营造了孤寂、冷峻、峭拔的意境氛围。
(四)(20分)
15.(2分)(1)合适 (2)正好、恰巧
16.(2分) (1)A (2) C
17.(6分) 过去郡县催促赋税频繁急迫,市上供给丝织品等各种物品都不给钱,韩琦为此缓收减免赋税来补偿这些钱,驱逐贪婪残暴和不称职的官吏,削减数百种多余的劳役,救活饥民一百九十万。
18.(3分)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19.(3分)(1)一组三字句,整齐、短促、对仗,语势急促强烈,突出韩琦每次上奏都是把察明得失、端正纲纪、亲近忠诚正直之人、疏远邪恶奸佞之人作为急务。(2)上疏70余次,列出具体数字,突出次数之多,具体有力地表现韩琦不因个人安危畏惧顾虑直言上奏尽心尽责的程度。
20.(4分)(归纳四个层次):为人耿直处事稳重忠于职守;不计个人安危敢言直谏,抨击时弊,弹劾庸碌及企求非分名利之人;灾情时期勤政爱民、安抚百姓;识量英伟、定大策安社稷、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
(五)(11分)
21.(1分)D
22.(3分)(1)交待园亭的具体位置和漫长行程:从开封向东,先坐船再走陆路,经过使人厌倦的黄土平原,行程共八百里。(2)开篇四言句,整齐且对仗工稳,浊流、黄尘、陂田突出景色单调,令人厌倦,为张氏园亭美好景色铺垫。
23.(3分 )答案示例:第三段作者表达由灵璧张氏园亭引发的议论。首先作者由“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指出“仕”“不仕”要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的观点。然后指出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的君臣节义,赞扬张氏先君用心良苦,深谋远虑,为后代修建了这样一个出可仕、退可隐的好园亭,泽被子孙。议论、评价主要表达作者对张氏园亭及建造者的颂扬,曲折流露作者自己“仕”“不仕”的矛盾心情。
24.(4分)文末作者表达了想在徐州买田置园以养老,与张氏庄园南北相望,且时与张氏子孙往来游乐的愿望。置园设想表达从张氏园亭受到启发,对张氏园亭的羡慕;含蓄流露作者趋归隐逸的心志;以此结尾,回应上文对张氏园亭美景、选址以及筑园深远用心的赞美,是“出可仕、退可隐”的人生观的具体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