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05-14
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认为,历史上依次存在过三个“中国”:史前至秦统一为“中国之中国”,秦统一至清朝乾隆末年有“亚洲之中国”,乾隆末年起有“世界之中国”。假如这一史观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么中华文化基因至少是在这“三个中国”中逐层累积和渐次呈现的。历经“三个中国”变迁而又能实现连续发展的中华文化基国,留下了一些独特的品质和共同的记忆。
在“中国之中国”时段生成的基因。史前中国有着多点分布和多元一体的文化源头;到先秦,中国逐渐形成以中原为行政中心、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主的行政管理格局,意味着谁入主中原谁就取得了“天下”。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也在相互影响并吸纳对方的文化精华,从而使得多元一体的“中国”能够创生出新的中华文化基因,如同合、中和、正义等。农事依赖于部落群体的协作,需要讲究同合价值观;周代建立礼乐制度,需要讲求父子、君臣等之间的中和;天下兴亡之时,需要以正义去求取天下和平。
在“亚洲之中国”时段生成的基因。随着与四周族群如北疆甸奴、东南方越人等文化之间,以及与印度和日本等周边国家之间交流的深入,中华文化主动吸纳其他文化的精华,不断更新自身的文化基因构成,先后出现“魏晋风度”“盛唐之音”“宋型文化”等中国古典文化艺术高峰。这时段中华文化生成的基因有包容、感兴等。中华文明得以在历次危机中仍然实现连续性发展和创新,无疑正倚靠着这种包容特质;同时,中国的文化艺术创造将艺术创作的动因归结为艺术家对外物的感兴,形成了感兴说及其延仲的兴味蕴藉美学。
在“世界之中国”时段生成的基因。此时段,“中国”仍然处在不断建构和变迁、持续认同和融合的过程中。特别是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普及与深化,中华文化主动吸纳外来文化资源中的优秀成分而为我所用,助力中国现代文化独立自主的卓越创造。此时段生成的中华文化基因,必然融合了风行于世界各国的现代性文化因素,如民主、科学、革命、改革等。借助“五四”运动,民主和科学得以迅速传播和延伸;在鸦片战争以来的历次反抗斗争中,中国人民自觉地必然地选择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而革命的价值观内部包含着改革的价值理念,也就是对革命成果进行自觉的反思和调整,以便使革命走在正确轨道上。
在“三个中国”中历时性地累积下来的文化基因,对于当代人来说,共实是共时地呈现并且同时产生作用的,就像夜空中缀满天际的星座,它们或许生成年代各异且相距遥远,却可以在同一瞬间放射出熠熠星光,给予我们不同程度的影响。
(摘编自王一川《中华文化基因的层累与共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中国史叙论》以秦统一和清朝乾隆末年为时间节点划分三个“中国”。
B.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农耕文化占据优势,这意味着入主中原就是取得“天下”。
C.感兴说及其延伸的兴味蕴藉的美学观念,具体体现为艺术家对外物的感兴过程。
D.中国现代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基因后,开始融合风行世界各国的现代性文化因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前人学术观点具有合理性的前提,深入剖析了中华文化基因的不同内涵。
B.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得相关论述既严谨又生动。
C.文章以“魏晋风度”“盛唐之音”为论据,旨在论证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独特性。
D.文章的整体呈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则按照时段的先后依次展开论述,脉络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基因是逐层累积和渐次呈现的,该特征与“三个中国”史观的合理性无关
B.中华文明历经危亡而能延续、发展并创新,得益于史前中国已确立的文化包容基因。
C.无论是选择中国革命的道路,还是反思和调整革命成果,都彰显了国人的自觉精神。
D.中华文化基因是共时地呈现并且同时产生作用的,可以成为照亮当代人生活的光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社区治理应当借助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以多样化的治理方式,共同有效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从而増强社区凝聚性,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增进社区整体利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治理本属社会治理范畴,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格局,要想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最佳效果,必须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社区治理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有着深远的政治意味,是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实践的生动体现。
(摘编自张平等《新治理观视域下城市社区建设的中国道路》)
材料二: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理念,充分说明了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空间共同体,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内生型”组织,源于社区内部,如业主自发成立的业主委员会、没有经过正式登记注册的“草根型”组织等;另一类是产生于社区外部的“外生型”组织,以提供专业服务为己任,主要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草根型”组织更多集中在兴趣爱好类的文体活动,以及对一些弱势群体的帮扶服务;“外生型”组织参与更多的是一般公共服务或行政事务。
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关键,是在形成内部聚合力的基础上开展主体间的互动合作。首先,将基层“区域化党建”做深做细,形成不同主体间的强力聚合关系。来自不同主体的党组织是“纽扣”,党组织间的联动机制是“纽带”,以“纽扣”带动“纽带”形成多元治理主体的联结和聚合关系。其次,打造社区公共空间,为不同主体互动合作提供平台。也就是说,需要一些制度化的保障措施将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共同参与公共事务。
(摘编自陈秀红《如何把“社区治理共同体”做实做好》)
材料三:
消杀测温,运送物资,代收快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物业服务人员格外忙碌。全国700余万物业服务人员配合社区联防联控,牢牢筑起一道安全防线。从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来看,物业管理的意义更加凸显。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末梢,也是基层治理的重点,而物业管理正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物业不仅管理社区建筑物、能源供应等,还承担了卫生防疫、垃圾分类等社会管理职能。加强物业管理,推动物业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物业服务应当插上智慧的翅膀,加强技术运用和机制创新。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物业管理服务中的应用,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创造更多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来满足居民不同需求。同时,在治理结构、资金使用等方面探索新机制,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
(摘编自赵展慧《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
4.下列对社区治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社会治理角度看,社区治理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从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实践角度看,社区治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B.社区组织主要分为“内生型”“外生型”两类,前者如业主自发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后者是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外部组织。
C.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应将基层“区域化党建”做深做细以形成不同主体间的强力聚合关系,并且打造有利于不同主体互动合作的社区公共空间。
D.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物业管理应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此为治理基础推动物业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只有着眼于这五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B.“内生型”社区组织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兴趣爱好类的文体活动以及对一些弱势群体的帮扶服务上,未能深度参与到一般公共服务或行政事务之中。
C.物业管理对于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的意义,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物业服务人员的忙碌身影中可以得到证明。
D.物业服务应当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创造出更多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也应当探索治理结构、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新机制,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
6.新时代公民要树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请你结合材料,以“强化多元管理,构建智能小区”为主题,为社区治理拟写三条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好事一小件
[美]卡佛
“他走了。”她说着,继续轻拍他的肩头。在他的抽泣声中,安能听见厨房里咖啡壶的嘶鸣。“好了,好了,”她轻柔地说,“霍华德,他走了。他走了,现在我们必须适应这点。适应孤独。”
就在午夜之前,就在他们处理完了很多事情之后,电话又响起来。
“你接,”安说,“霍华德,就是那个人,我知道。”他们正坐在厨桌旁,面前摆着咖啡。霍华德的杯子边上还有一小玻璃杯威士忌。
"喂,"他说,"是哪位?喂! 喂!"电话断了.
"就是他,"地说,"那个混蛋。我真想杀了他。"
突然,她明白了过来;"我知道是谁一直打电话来了,就是那个面包师。我在他那儿给斯科蒂订过一个生日蛋糕。他有咱们家的电话号码,一直打电话过来,为那个蛋糕骚扰咱们。那个面包师,那个混蛋。"
晴空,星斗满天。他们在面包房门前停下车。他们能看见里屋的亮光,有一个体积很大的男人系着围裙,在那片平静的白光里不时地进进出出。
"我们打样了,"他说,"这可是大半夜。你们喝醉了,还是怎么了?"
安向前一步,迈进从敞开的门漫出来的光亮里。
"对于一个面包师来说,你可是够聪明的。"安说,"霍华德,他就是那个一直给咱们打电话的人。"她握紧拳头,愤怒地盯着他。在她的体内,正有一种至深的愤怒燃烧着。
"等会儿,"面包师说,"你想来取走你那个放了三天的蛋糕,是不是?夫人,我可不想和你吵架。我就收你半价。你要吗?"
"还说蛋糕!"她说。她知道自己能控制住正在体内沸腾的情绪。她很镇静。
"夫人,我在这地方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养家糊口。"面包师说着,"现在,别闹事。"他右手拿起一根擀面杖,开始一颠一颠地拍在左手的掌心上。"你是要那个蛋糕,还是不要?我得回去工作了。面包师得在晚上加班。"
"我知道面包师晚上加班,"安说,"他们晚上还打电话呢。你这个混蛋。"
面包师继续颠着擀面杖。他看了一眼霍华德,对他说∶"小心点儿,小心点儿。"
"我儿子死了。" 她冰冷而决绝地说,"他周一早晨被车撞了。我们一直守在他身边,直到他走了。但是,当然了,你不可能想到这个,是不是?面包师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是不是,面包师先生?但他死了。他死了,你这个混蛋!" 就如同愤怒突然爆发一样,愤怒同样突然消弱,让位给了别的东西,一种令人晕眩的反胃感。她斜靠在洒满了面粉的木桌子旁,手捂住脸,哭起来,肩膀来回颤动。"这不公平,"她说,"这不,不公平。"
霍华德的手放在她腰背上,看着面包师。"你真可耻,"霍华德对他说,"可耻!"
面包师把擀面杖放回到台子上,解开围裙,也扔到台子上。他看着他们,慢慢地摇头。他从来子下面拉出一把椅子,说∶"请坐。"
安擦干眼睛,看着面包师。"我想过要杀了你,"她说,"我想过要你死。"
"让我说说我有多抱歉吧。"面包师说着,把手伸到桌子上,翻过来,露出他的掌心。"我自己没有孩子,所以我只能想象你们的感受。我不是个邪恶的人。我不认为自已是。"这个男人说,"我能问问你们,你们是否能在心里原谅我呢?"
面包房里很热。霍华德从桌边站起来,脱下外衣,也帮安脱下了外套。面包师看着他们,看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站了起来。他找到杯子,从一台电动咖啡机里倒出咖啡。又在桌上放了一盒奶油和一碗糖。
"你们可能需要吃点儿东西,"面包师说,"我希望你们能吃点儿我的热面包圈。你们得吃东西,像这样的时候,吃是好事一小件。"
他给他们端上来刚出炉的热肉桂面包圈,又在桌上放了黄油和抹黄油的刀子,然后和他们一起坐在桌旁。他等着,一直等到他们都从浅盘子里拿起一个面包圈,吃起来。
"吃点儿东西很好,"他看着他们说,"都吃光啊,想吃多少吃多少。全世界的面包圈都在我这儿呢。"
他们吃着面包圈,喝着咖啡。安突然觉得很饿,面包圈又热乎又香甜。她吃了三个,让面包师很高兴。
面包师聊了起来,他们认真地听。虽然他们既疲惫又痛苦,他们还是听着面包师说的话。他告诉他们自己这些年里无儿无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讲起那些插在蛋糕顶上、象征新婚夫妇的小人。还有那些生日,光想想那些燃烧的蜡烛吧!他是个面包师,他很高兴自己不是个花匠。无论何时, 面包的味道都比花要好闻。
"闻闻这个,"面包师说着,掰开一条黑面包,"这是口味比较重的面包,但口感丰富。"他们闻了,面包师又让他们尝了尝,有糖蜜和粗糙的谷粒的味道。他们听着他说,他们吞下了黑面包。荧光灯下,亮得就像白昼一样。他们一直聊到了清晨,窗户高高地投下苍白的亮光,他们还没打算离开。 (肖铁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将主要场景放在一间透着亮光和浸润食物芳香的面包房之中,这样的精心安排既让情节集中紧凑,又让面包等相关物象意味深长,耐人咀嚼。
B.小说在表现人物突遭生活重创后的反应时,没有极力渲染悲伤的氛围,而是以传神的细节暗示他们的情感-wqpipq波澜,取得了一种言简义丰的艺术效果。
C.小说中"体积很大""颠着擀面杖""掰开一条黑面包"等描写,活画出一位"被生活淹没"的面包师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深切怜悯。
D.小说善于使用对话,无论是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夫妻,还是无儿无女的面包师,都通过坦诚的对话和交流获得了对方的理解,也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8.小说以"好事一小件"为标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从矛盾冲突的展开过程来看,小说呈现出"平衡——破坏平衡——新的积极或否定性平衡"的经典叙事结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认为,历史上依次存在过三个“中国”:史前至秦统一为“中国之中国”,秦统一至清朝乾隆末年有“亚洲之中国”,乾隆末年起有“世界之中国”。假如这一史观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么中华文化基因至少是在这“三个中国”中逐层累积和渐次呈现的。历经“三个中国”变迁而又能实现连续发展的中华文化基国,留下了一些独特的品质和共同的记忆。
在“中国之中国”时段生成的基因。史前中国有着多点分布和多元一体的文化源头;到先秦,中国逐渐形成以中原为行政中心、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主的行政管理格局,意味着谁入主中原谁就取得了“天下”。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也在相互影响并吸纳对方的文化精华,从而使得多元一体的“中国”能够创生出新的中华文化基因,如同合、中和、正义等。农事依赖于部落群体的协作,需要讲究同合价值观;周代建立礼乐制度,需要讲求父子、君臣等之间的中和;天下兴亡之时,需要以正义去求取天下和平。
在“亚洲之中国”时段生成的基因。随着与四周族群如北疆甸奴、东南方越人等文化之间,以及与印度和日本等周边国家之间交流的深入,中华文化主动吸纳其他文化的精华,不断更新自身的文化基因构成,先后出现“魏晋风度”“盛唐之音”“宋型文化”等中国古典文化艺术高峰。这时段中华文化生成的基因有包容、感兴等。中华文明得以在历次危机中仍然实现连续性发展和创新,无疑正倚靠着这种包容特质;同时,中国的文化艺术创造将艺术创作的动因归结为艺术家对外物的感兴,形成了感兴说及其延仲的兴味蕴藉美学。
在“世界之中国”时段生成的基因。此时段,“中国”仍然处在不断建构和变迁、持续认同和融合的过程中。特别是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普及与深化,中华文化主动吸纳外来文化资源中的优秀成分而为我所用,助力中国现代文化独立自主的卓越创造。此时段生成的中华文化基因,必然融合了风行于世界各国的现代性文化因素,如民主、科学、革命、改革等。借助“五四”运动,民主和科学得以迅速传播和延伸;在鸦片战争以来的历次反抗斗争中,中国人民自觉地必然地选择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而革命的价值观内部包含着改革的价值理念,也就是对革命成果进行自觉的反思和调整,以便使革命走在正确轨道上。
在“三个中国”中历时性地累积下来的文化基因,对于当代人来说,共实是共时地呈现并且同时产生作用的,就像夜空中缀满天际的星座,它们或许生成年代各异且相距遥远,却可以在同一瞬间放射出熠熠星光,给予我们不同程度的影响。
(摘编自王一川《中华文化基因的层累与共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中国史叙论》以秦统一和清朝乾隆末年为时间节点划分三个“中国”。
B.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农耕文化占据优势,这意味着入主中原就是取得“天下”。
C.感兴说及其延伸的兴味蕴藉的美学观念,具体体现为艺术家对外物的感兴过程。
D.中国现代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基因后,开始融合风行世界各国的现代性文化因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前人学术观点具有合理性的前提,深入剖析了中华文化基因的不同内涵。
B.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得相关论述既严谨又生动。
C.文章以“魏晋风度”“盛唐之音”为论据,旨在论证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独特性。
D.文章的整体呈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则按照时段的先后依次展开论述,脉络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中华文化基因是逐层累积和渐次呈现的,该特征与“三个中国”史观的合理性无关
B.中华文明历经危亡而能延续、发展并创新,得益于史前中国已确立的文化包容基因。
C.无论是选择中国革命的道路,还是反思和调整革命成果,都彰显了国人的自觉精神。
D.中华文化基因是共时地呈现并且同时产生作用的,可以成为照亮当代人生活的光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社区治理应当借助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以多样化的治理方式,共同有效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从而増强社区凝聚性,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增进社区整体利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治理本属社会治理范畴,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格局,要想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最佳效果,必须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社区治理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有着深远的政治意味,是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实践的生动体现。
(摘编自张平等《新治理观视域下城市社区建设的中国道路》)
材料二: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理念,充分说明了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空间共同体,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内生型”组织,源于社区内部,如业主自发成立的业主委员会、没有经过正式登记注册的“草根型”组织等;另一类是产生于社区外部的“外生型”组织,以提供专业服务为己任,主要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草根型”组织更多集中在兴趣爱好类的文体活动,以及对一些弱势群体的帮扶服务;“外生型”组织参与更多的是一般公共服务或行政事务。
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关键,是在形成内部聚合力的基础上开展主体间的互动合作。首先,将基层“区域化党建”做深做细,形成不同主体间的强力聚合关系。来自不同主体的党组织是“纽扣”,党组织间的联动机制是“纽带”,以“纽扣”带动“纽带”形成多元治理主体的联结和聚合关系。其次,打造社区公共空间,为不同主体互动合作提供平台。也就是说,需要一些制度化的保障措施将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共同参与公共事务。
(摘编自陈秀红《如何把“社区治理共同体”做实做好》)
材料三:
消杀测温,运送物资,代收快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物业服务人员格外忙碌。全国700余万物业服务人员配合社区联防联控,牢牢筑起一道安全防线。从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来看,物业管理的意义更加凸显。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末梢,也是基层治理的重点,而物业管理正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物业不仅管理社区建筑物、能源供应等,还承担了卫生防疫、垃圾分类等社会管理职能。加强物业管理,推动物业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物业服务应当插上智慧的翅膀,加强技术运用和机制创新。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物业管理服务中的应用,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创造更多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来满足居民不同需求。同时,在治理结构、资金使用等方面探索新机制,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
(摘编自赵展慧《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
4.下列对社区治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社会治理角度看,社区治理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从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实践角度看,社区治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B.社区组织主要分为“内生型”“外生型”两类,前者如业主自发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后者是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外部组织。
C.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应将基层“区域化党建”做深做细以形成不同主体间的强力聚合关系,并且打造有利于不同主体互动合作的社区公共空间。
D.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物业管理应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此为治理基础推动物业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只有着眼于这五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B.“内生型”社区组织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兴趣爱好类的文体活动以及对一些弱势群体的帮扶服务上,未能深度参与到一般公共服务或行政事务之中。
C.物业管理对于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的意义,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物业服务人员的忙碌身影中可以得到证明。
D.物业服务应当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创造出更多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也应当探索治理结构、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新机制,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
6.新时代公民要树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请你结合材料,以“强化多元管理,构建智能小区”为主题,为社区治理拟写三条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好事一小件
[美]卡佛
“他走了。”她说着,继续轻拍他的肩头。在他的抽泣声中,安能听见厨房里咖啡壶的嘶鸣。“好了,好了,”她轻柔地说,“霍华德,他走了。他走了,现在我们必须适应这点。适应孤独。”
就在午夜之前,就在他们处理完了很多事情之后,电话又响起来。
“你接,”安说,“霍华德,就是那个人,我知道。”他们正坐在厨桌旁,面前摆着咖啡。霍华德的杯子边上还有一小玻璃杯威士忌。
"喂,"他说,"是哪位?喂! 喂!"电话断了.
"就是他,"地说,"那个混蛋。我真想杀了他。"
突然,她明白了过来;"我知道是谁一直打电话来了,就是那个面包师。我在他那儿给斯科蒂订过一个生日蛋糕。他有咱们家的电话号码,一直打电话过来,为那个蛋糕骚扰咱们。那个面包师,那个混蛋。"
晴空,星斗满天。他们在面包房门前停下车。他们能看见里屋的亮光,有一个体积很大的男人系着围裙,在那片平静的白光里不时地进进出出。
"我们打样了,"他说,"这可是大半夜。你们喝醉了,还是怎么了?"
安向前一步,迈进从敞开的门漫出来的光亮里。
"对于一个面包师来说,你可是够聪明的。"安说,"霍华德,他就是那个一直给咱们打电话的人。"她握紧拳头,愤怒地盯着他。在她的体内,正有一种至深的愤怒燃烧着。
"等会儿,"面包师说,"你想来取走你那个放了三天的蛋糕,是不是?夫人,我可不想和你吵架。我就收你半价。你要吗?"
"还说蛋糕!"她说。她知道自己能控制住正在体内沸腾的情绪。她很镇静。
"夫人,我在这地方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养家糊口。"面包师说着,"现在,别闹事。"他右手拿起一根擀面杖,开始一颠一颠地拍在左手的掌心上。"你是要那个蛋糕,还是不要?我得回去工作了。面包师得在晚上加班。"
"我知道面包师晚上加班,"安说,"他们晚上还打电话呢。你这个混蛋。"
面包师继续颠着擀面杖。他看了一眼霍华德,对他说∶"小心点儿,小心点儿。"
"我儿子死了。" 她冰冷而决绝地说,"他周一早晨被车撞了。我们一直守在他身边,直到他走了。但是,当然了,你不可能想到这个,是不是?面包师不可能什么都知道,是不是,面包师先生?但他死了。他死了,你这个混蛋!" 就如同愤怒突然爆发一样,愤怒同样突然消弱,让位给了别的东西,一种令人晕眩的反胃感。她斜靠在洒满了面粉的木桌子旁,手捂住脸,哭起来,肩膀来回颤动。"这不公平,"她说,"这不,不公平。"
霍华德的手放在她腰背上,看着面包师。"你真可耻,"霍华德对他说,"可耻!"
面包师把擀面杖放回到台子上,解开围裙,也扔到台子上。他看着他们,慢慢地摇头。他从来子下面拉出一把椅子,说∶"请坐。"
安擦干眼睛,看着面包师。"我想过要杀了你,"她说,"我想过要你死。"
"让我说说我有多抱歉吧。"面包师说着,把手伸到桌子上,翻过来,露出他的掌心。"我自己没有孩子,所以我只能想象你们的感受。我不是个邪恶的人。我不认为自已是。"这个男人说,"我能问问你们,你们是否能在心里原谅我呢?"
面包房里很热。霍华德从桌边站起来,脱下外衣,也帮安脱下了外套。面包师看着他们,看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站了起来。他找到杯子,从一台电动咖啡机里倒出咖啡。又在桌上放了一盒奶油和一碗糖。
"你们可能需要吃点儿东西,"面包师说,"我希望你们能吃点儿我的热面包圈。你们得吃东西,像这样的时候,吃是好事一小件。"
他给他们端上来刚出炉的热肉桂面包圈,又在桌上放了黄油和抹黄油的刀子,然后和他们一起坐在桌旁。他等着,一直等到他们都从浅盘子里拿起一个面包圈,吃起来。
"吃点儿东西很好,"他看着他们说,"都吃光啊,想吃多少吃多少。全世界的面包圈都在我这儿呢。"
他们吃着面包圈,喝着咖啡。安突然觉得很饿,面包圈又热乎又香甜。她吃了三个,让面包师很高兴。
面包师聊了起来,他们认真地听。虽然他们既疲惫又痛苦,他们还是听着面包师说的话。他告诉他们自己这些年里无儿无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讲起那些插在蛋糕顶上、象征新婚夫妇的小人。还有那些生日,光想想那些燃烧的蜡烛吧!他是个面包师,他很高兴自己不是个花匠。无论何时, 面包的味道都比花要好闻。
"闻闻这个,"面包师说着,掰开一条黑面包,"这是口味比较重的面包,但口感丰富。"他们闻了,面包师又让他们尝了尝,有糖蜜和粗糙的谷粒的味道。他们听着他说,他们吞下了黑面包。荧光灯下,亮得就像白昼一样。他们一直聊到了清晨,窗户高高地投下苍白的亮光,他们还没打算离开。 (肖铁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将主要场景放在一间透着亮光和浸润食物芳香的面包房之中,这样的精心安排既让情节集中紧凑,又让面包等相关物象意味深长,耐人咀嚼。
B.小说在表现人物突遭生活重创后的反应时,没有极力渲染悲伤的氛围,而是以传神的细节暗示他们的情感-wqpipq波澜,取得了一种言简义丰的艺术效果。
C.小说中"体积很大""颠着擀面杖""掰开一条黑面包"等描写,活画出一位"被生活淹没"的面包师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深切怜悯。
D.小说善于使用对话,无论是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夫妻,还是无儿无女的面包师,都通过坦诚的对话和交流获得了对方的理解,也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8.小说以"好事一小件"为标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从矛盾冲突的展开过程来看,小说呈现出"平衡——破坏平衡——新的积极或否定性平衡"的经典叙事结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