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1-05-30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知南康。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熹始拜命,即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荐之,迁江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宁宗之立,熹上疏斥言左右窃柄之失,在讲筵复申言之。御批云:“悯卿耆艾,恐难立讲,已除卿宫观。”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五年致仕。熹登第五十年,任于外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何澹为中司,首论专门之学,文诈沽名。刘德秀仕长沙,首论留正引伪学之罪,“伪学”之称,盖自此始。攻伪日急,至上书乞斩熹。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
门不入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而熹日与诸生讲学不休,或劝以谢遣生徒者,笑而不答。嘉泰初,学禁稍弛。淳佑元年正月,上视学,手诏以周、张、二程及熹从祀孔子庙。熹没,朝廷以其“四书”训说立于学官。
(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
B.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
C.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
D.从游之/士特立/不顾者屏伏丘壑/依阿巽懦者/更名他师/过门不入甚至变易/衣冠狎游市肆/以自别/其非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经》:该书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B.耆艾:年寿高。古称六十岁为“耆”,十岁为“艾”。文中是说宁宗怜恤朱熹年岁高、功劳大而奖赏他更高职位。
C.藜羹:用藜菜制作的羹汤。泛指粗糙的食物。文中指朱熹家贫,即使学生远道而来,朱
熹也是和他们一起吃豆饭藜羹。
D.“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其中,前两篇是朱熹从《礼记》中抽取的,朱熹对四书做了详细注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熹天资颖悟绝伦。初学《孝经》,就表达出对书中内容的高度体认,让其父大为惊异。
B.朱熹从政注重教育。他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给学生讲学,还上奏朝廷恢复白鹿洞书院旧貌。
C.朱熹为官刚正不阿。处理政事讲究方法,敢于直谏;他还只身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传道之途坎坷。其学说曾被看作“伪学”,其本人甚至都有性命之忧,但他仍讲学不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2)熹始拜命,即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观稼(节选)
白居易
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
累累绕场稼,啧啧群飞雀。
田翁逢我喜,默起具樽杓。
敛手笑相延,社酒有残酌。
愧兹勤且敬,藜杖为淹泊。
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获。
筋力苦疲劳,衣食长单薄。
自惭禄仕者,曾不营农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呼应标题,点出观稼的时间和地点,“闲”字写出诗人悠闲自得之态。
B.三、四两句运用叠字,正面、侧面相结合,写出庄稼丰收的场景,极具画面感。
C.七、八两句写主人非常恭敬地邀请客人就座,来品尝祭祀土地神时剩下来的酒。
D.第九句表达诗人有愧于主人的勤劳恭敬,第十句描述田翁在田间劳作时的艰辛。
15.请简要概括这首诗与《观刈麦》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逸评价《离骚》“依《诗》取兴,引类譬谕……灵修、美人,以譬于君”,后世文人对此多有沿袭,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就是如此。
(2)《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在自我标榜之后,以反问语气做出了“            ”的结论,而庄子在用生活常理论述一番后,也以反问语气质问“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古老的诗词典籍中,祖先们对万物色彩的感知,往往能让现代人惊叹:【甲】桑叶初生、荷叶色黄,都可被称作“缃叶”:【乙】夕阳薄雾笼罩远山所现紫色,名为“暮山紫”;黎明时分高空天色,即“东方既白”;黄河水色金黄闪光,称作“黄河琉璃”;甘黄古玉色,也叫作“蒸栗”……【丙】这些优美的传统色彩,来自天地万物的_,也来自古人心灵的_,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语言。它们是古人游览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也是缀连器物与文明的千年丝线,更是融于生活的诗意。每种中国传统色,不仅有极尽诗意的名字,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读懂了这些东方传统色彩,才能读懂古书诗句中的    。在花木蓬勃的初夏里,正适合来一场视觉的郊游,悉心感受缤纷色彩带来的触动。唐人为松花色所倾倒,“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自看和酿一依方,缘看松花色较黄”是唐代诗人李白和王建的名句。松花色的笺纸,可以说是大名鼎鼎的中国传统色衍生品,所谓薛涛松花笺。玄色,黎明的太阳跃出地平线前的天色。玄不是  的黑,而是黑中透红,所以《说文解字》里说“玄,黑而有赤色者为玄”。《道德经》里有一句很著名的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丁】玄既是天象的特殊时刻,黎明将至的天色,又是宇宙的开窍觉悟,大道将启的原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具象   意象   大千世界  纯粹
B.意象   具象   大千世界   纯正
C.具象   意象   芸芸众生   纯粹
D.意象   具象   芸芸众生   纯正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是古人游览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也是融于生活的诗意,更是缀连器物与文明的千年丝线。
B.它们是古人缀连器物与文明的千年丝线,也是融于生活的诗意,更是游览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
C.它们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也是融于生活的诗意,更是缀连器物与文明的千年丝线。
D.它们是古人融于生活的诗意,也是缀连器物与文明的千年丝线,更是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记录下的风雅。
19.文中标注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目前,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已超过4亿剂次,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者的增多,大家对疫苗第二针的疑问也越来越多,为什么要打第二针?可以提前或者推后打第二针吗?对于灭活疫苗,接种第一剂后,短时间内人体可能会产生抗体,           ,无法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也非常短。             ,再次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由于有了首剂的免疫记忆的存在,产生的免疫应答会比首次强烈很多,产生的抗体水平会大幅升高,持续时间也会大大延长。首剂的免疫记忆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来说一般认为是21天,所以            ,提前接种应视为无效接种。和其他疫苗一样,新冠病毒疫苗后续剂次没能按时接种,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相应剂次即可。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
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7时2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使我国成为第二个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将共同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平台是撬动人生价值的最佳杠杆,平台不同,人生不同。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3)《尚书》有云:“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早,用汝作甘霖。”
(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
墨重彩的标注,更给青年一代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平台与人才”。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
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发表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