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1-06-01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在吗
许仙
江安新去县城赴任那天,江溪送他下山。江安新几次请他回吧。江溪只顾闷头走路,下了七里坡,递给江安新一包东西,说遇到难事,先看看它。
江溪再见到儿子,已在电视上。
江安新下乡,在走路。江安新又下乡,在走路。
老伴儿心疼地说他黑了、瘦了。
江溪说我就怕他白了、胖了。
一晃半年过去,电视上的儿子在开会,在讲话。又在开会,又在讲话。
老伴儿笑道:“儿子变漂亮了。”
江溪皱眉道:“他变了。”
江溪打电话给江安新。他在忙,说等会儿回。半夜里,江安新才来电,问有啥事吗?
江溪问你怎么老在开会?江安新笑笑,说工作。江溪问东西还在吗?江安新说在,他没穿在身上,但时刻穿在心上,请他放心。江溪说那就好。江安新说过几天他要去莲花镇,路过家。
第五天一早,江溪和老伴儿就等在七里坡下的公路口,等来一辆银灰色面包车。江安新拎下大包小包的,说给二老补身体的。江溪问他哪来的?江安新说是自己买的。他就板起脸说,花这个钱做啥?老伴儿把家里的笋干、石耳和高山茶给儿子。江安新谢过母亲,说他就爱吃这些。江安新要走了,江溪叫住他,问没忘吧?江安新摸出皮夹,抽出一张照片给他看,不敢忘。
江溪把儿子给的,送给了村里刘奶奶、李奶奶和张大爷。
第二年春节,江安新没回老家过年,只回来了儿媳和孙子。老伴儿有些难过,江溪就数落她,有啥难过的,你没见他正忙着吗?是啊,江安新不是去这个村验收精准扶贫了,就是上那个村慰问老兵困难户了。有乡亲说他咋不来自己村扶贫送温暖呢?好处都让其他村得了,徒有县长村的虚名。开春后,赵主任在电话里汇报完工作后,半开玩笑半当真地提了乡亲的意见,江安新停顿了片刻后就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后,江安新把全县环境整治动员部署现场会开到大岩村。大岩村固然好山好水,但一度为了抓经济效益,办了不少垃圾厂,污染严重,被江安新点名批评。赵主任叫苦不迭,在现场会上立下军令状,限期整治,谁叫他管辖的是县长村呀,要作全县的表率,那是必须的。
县里有个旅游开发大项目,赵主任志在必得,拉上江溪直奔县城。江安新请他们家里等,让媳妇整了桌好菜,他拨冗回家,陪父亲和村主任。酒过三巡,赵主任借酒壮胆,说明来意。江安新笑而不语。江溪问他东西在吗?江安新说在。江溪叫他拿来。江安新去房拿给他。江溪抖开这件泛黄的补丁加补丁的老棉袄,告诉儿子,自己是个孤儿,当年病倒在雪地里,要不是住在村口的陈奶奶救他,他早就没命了。这件老棉袄还是陈奶奶让她老伴儿从身上剥下来,亲手给他穿上的。
江溪将老棉袄上一块块补丁指给江安新看,这块是李奶奶补的,那块是张奶奶补的……他说他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乡亲们对他恩重如山;他说做人不能忘本,要帮就要帮那些最困难最需要的乡亲。
见江溪把话说到这份儿上,赵主任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就等着好事进村。谁知发财的大项目跑去邻村,傻眼了。江安新打电话对父亲说抱歉。江溪说他做得对,那个村比咱们村穷,比咱们村更需要发展。
第三年冬天,江溪在山上跌伤,送去县人民医院。两天后,江安新从外地考察回来就直奔医院。江溪见到儿子,就埋怨这病房不对劲,让他换病房。江安新请他放心,医疗费他付,决不贪公家一分钱。李院长告诉他,伯父的跌伤倒不是问题,但他是肝癌晚期,全身扩散。江安新问还有多久?李院长说最多半年。
这天夜里,江安新坐在书房地板上,抱着老棉袄哭泣。
妻子打亮灯问,你怎么连灯都没开?
江安新抹干眼泪,让她有空多去陪陪父亲。
妻子每天都去病房服侍公公,每天换着花样送吃的。接近年边,昏迷的江溪老眼潮湿,枯枝般的手死死抓住老伴儿不放。老伴儿抹着泪,对儿媳妇说:“马上就要过年了,你公公想回家过年,就随他的心愿吧。”儿媳妇打电话给江安新,第二天开私家车送公公回家。
大年三十,江安新破天荒带着老婆儿子早早地回到大岩村,家里可热闹了。江溪有了精神,叫老伴儿扶他坐起来,枯槁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吃过年夜饭,江安新留在父亲房里,江溪伸出手来,吃力地比画着,两片薄薄的干瘪破裂得像松树皮的嘴唇不停地抖索。江安新握住父亲的手,俯下身去,将耳朵贴到他嘴唇上,听到父亲用微弱的声音说:“托毛主席的福,托共产党的福,过上了大半辈子的好日子。我走了,什么都不要搞,不要浪费一分钱……”江安新含着泪,频频点头。
“还在吗?”
“在。”
(选自《啄木鸟》2020年第5期,有改动)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叙述江溪送别儿子上任时交给他一包东西,让他遇到难事先看看它,设置悬念,下文则写到江溪讲老棉袄的故事,照应上文,体现了叙事的匠心。
B. 母亲看见儿子黑了、瘦了表示心疼,父亲则怕他白了、胖了;母亲为儿子变漂亮而高兴,父亲则为此担忧:在对比中突出了母亲的糊涂和父亲的清醒。
C. 小说描写人物细腻,比如描写江安新聆听父亲微弱的声音时,使用“握”“俯”“贴”“含”“点”等一系列动词描写他的动作和神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 小说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华丽的语言,但注重写情,写乡亲们对孤儿的关怀,江安新夫妻和父母互相理解、关爱,江溪对党的感恩等,很有感染力。
8. “还在吗?”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简要分析。
9. 江安新身上体现了哪些做人为官的高贵品质?他能保持本色,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包袱里的老棉袄还在不在?提醒江安新不要忘了家里经历过的困苦。
我交代你的话还记在心里吗?提醒江安新在任上不要忘了乡亲的恩情和父亲的感念。
做人做官之本还记得吗?提醒江安新不要忘本。
9. (1)高贵品质:孝顺父母;勤政务实,公正廉明。
(2)内在原因:不忘本,一直让本心“在”。
外在原因:父亲对他的关心、教导和提醒,时时警醒他;父亲的善良、耿直、无私、感恩的情怀影响了他;乡亲们救助父亲的恩德感动了他。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母亲的糊涂”分析错误,母亲的表现纯粹是出于对儿子的慈爱。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文章开头写江安新去县城赴任那天,父亲江溪送给他一包东西,后面读者明白了那是一件老棉袄,“江溪抖开这件泛黄的补丁加补丁的老棉袄,告诉儿子,自己是个孤儿,当年病倒在雪地里,要不是住在村口的陈奶奶救他,他早就没命了。这件老棉袄还是陈奶奶让她老伴儿从身上剥下来,亲手给他穿上的”,这件棉袄体现的是“乡亲们对他恩重如山”,他嘱咐儿子江安新“做人不能忘本”。
“还在吗?”第一次出现是江溪看到儿子“变漂亮了”,担心儿子“变坏”,就打电话,“江溪问东西还在吗?”,意思是“包袱里的老棉袄还在不在?”,提醒江安新不要忘了家里经历过的困苦。
“还在吗?”第二次出现是赵主任拉着江溪去找江安新,想要搞到旅游开发大项目,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江溪问他东西在吗?”,意思是“我交代你的话还记在心里吗?”,并叫儿子把棉袄拿来,告诉他棉袄的来历,这是提醒江安新在任上不要忘了乡亲的恩情和父亲的感念。
“还在吗?”第二次出现是江溪临死之前,告诉江安新“托毛主席的福,托共产党的福,过上了大半辈子的好日子。我走了,什么都不要搞,不要浪费一分钱……”,他最后一次问“还在吗?”意思是“做人做官之本还记得吗?”,提醒江安新不要忘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目有两问,一是概括江安新做人为官的高贵品质,二是分析他能做的这些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江安新是县长,他为官勤于政务,“江安新下乡,在走路。江安新又下乡,在走路”“电视上的儿子在开会,在讲话。又在开会,又在讲话”“江安新不是去这个村验收精准扶贫了,就是上那个村慰问老兵困难户了”。
他做事公正廉明,“有乡亲说他咋不来自己村扶贫送温暖呢?好处都让其他村得了,徒有县长村的虚名”,后来有一个旅游的大项目,他所在村的赵主任拉着江安新的父亲去找他要项目,但最后“发财的大项目跑去邻村”,因为那个村更穷;但对于自己村子的环境问题,他要求却毫不含糊,“大岩村固然好山好水,但一度为了抓经济效益,办了不少垃圾厂,污染严重,被江安新点名批评”。
作为儿子,江安新孝顺父母。好容易抓出个时间回家看看,“江安新拎下大包小包的,说给二老补身体的”;对于父亲的叮嘱,江安新始终记在心头,那件老棉袄他始终珍藏着,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
他之所有有这样高贵的品质,内在原因是“不忘本”,“江溪问东西还在吗?江安新说在,他没穿在身上,但时刻穿在心上,请他放心”;
外在原因是父亲对他的教育和影响以及乡亲们的恩德感动了他。江溪是一个善良、耿直、无私、懂得感恩的人,他在儿子当了县长后始终盯着他,嘱咐他不要忘本,还把老棉袄给了儿子,并时时提醒他;通过老棉袄的来历,我们看到了江溪懂得感恩,“要不是住在村口的陈奶奶救他,他早就没命了。这件老棉袄还是陈奶奶让她老伴儿从身上剥下来,亲手给他穿上的”,还有他的善良“乡亲们对他恩重如山;他说做人不能忘本,要帮就要帮那些最困难最需要的乡亲”;当旅游的项目落到了别的村子后,江溪的善良无私又一次展现出来,“江溪说他做得对,那个村比咱们村穷,比咱们村更需要发展”。父亲的这些优秀品德影响了江安新,父亲叙述的乡亲们的恩德感动了江安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历宿州观察推官、知江宁县。时建业承李氏后,税赋图籍,一皆无艺。颂因治讯他事,互问民邻里丁产,识其详。及定户籍,民或自占不悉,颂警之曰:“汝有某丁某产,何不言?”民骇惧,皆不敢隐。遂刬剔夙蠹,成赋一邑,简而易行,诸令视以为法,至领某民拜庭下以谢。凡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宜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民往往谢去,或半途思其言而止。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厉诸郡。颂曰:“遗诏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送契丹使,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知金州张仲宣坐枉法赃罪至死,法官缘例,杖脊黥配海岛。颂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今贷死而黥之,使与徒隶为伍,虽其人无可矜,所重者,污辱衣冠耳。”遂免仗黥,流海外,遂为定法。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元祐初,迁吏部兼侍读。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前此未有也。徽宗立,进太子太保。靖国元年夏至,自草遗表,明日卒,年八十二。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B. 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C. 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D. 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业”是古代地名,就是现在的南京“李氏”代指被宋灭掉的南唐政权。
B. “刑不上大夫”是古代贵族、官员可以享有的犯罪不服刑的法外特权。
C. “徒隶”在本文中是指服劳役的犯人,与《过秦论》中“氓隶”意思不同。
D. “算术”在古代包含大量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现代只是数学的分支。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颂处事精审,治政明察秋毫。他任江宁县令,核实丁产时,没人敢瞒报,这缘于他平时在办理公务中,就很注意收集民情,实际掌握了一部分人家中的情况。
B. 苏颂为民请命,减轻百姓负担。他统一税赋,做到了简单明了,容易操作;他引皇帝遗诏,表达对某些借为仁宗修建陵墓之机,变着法刁难各地百姓做法的不满。
C. 苏颂应对冷静,圆满达成使命。他奉命为契丹使者送行,所住驿馆突然着火,有人不明真相,欲鼓噪生事,他临变不惊,稳妥处置,避免了有可能发生的外交纠纷。
D. 苏颂主制浑仪,科学贡献巨大。这台天文仪器形制巨大,功能集成,机械传动,自动运行,时刻一到,就有主管时令的官员出来报时,其精准程度堪称前无古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
(2)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如果因为小争端而失了和气,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将依赖谁呢。
(2)苏颂器度格局宏大深远,不和别人计较长处短处,用礼仪法度约束自己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一天,他出来时遇见一百多人悲苦诉说道:“我们因转运司催交拖欠的市贸钱,整天整夜被囚禁,就是死了也没钱交啊。”苏颂说:“我放了你们,让你们自己营生,除了吃穿之外,剩余的都拿来偿还,以一年为期限,可以吗?”
“一日”是时间状语,应单独断开;如让“百余人”做“哀诉”的主语,则“遇”没有宾语,可见“百余人”是“遇”的宾语,应在“百余人”后面断开,排除BD;
“期以岁月”是状语后置句,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在古代,“刑不上大夫”是指不对士大夫施以有损肉体的刑罚,并非犯罪不接受任何法律惩处。文中的张仲宣虽然免于杖黥之刑,但最后还是要接受流放的处罚。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主管时令的官员出来报时”理解有误,依据文中说明“为台三层……下设司辰”,“司辰”是被置于浑仪最下层的部件,浑仪三层之间用一些机件连结,整个机构并不靠人力驱动,因此这里的“司辰”应是一些人偶。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小忿”,小的争端;“欢心”,和气;“缓急”,偏义副词,这里偏重于“急”,紧急情况;“何赖”,宾语前置句,依赖谁。
(2)题得分点有:“闳远”,宏大深远;“校”,计较;“自持”,宾语前置句,约束自己。
参考译文: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县人。考中进士,历任宿州观察推官、建业江宁知县。当时建业承继南唐李氏之后,赋税图籍,一概都没有准则。苏颂因为治理其他的事情,询问百姓邻里的人口和产业,知道了其中的详情。等到定户籍时,百姓有的自己拥有却不上报,苏颂警告他们说:“你家有某某人口某某产业,为什么不说?”百姓惊慌害怕,都不敢隐瞒。于是剔除过去的办法,在一县中统一赋税,简单而便于实行,各县令视作规范,以至率领百姓来到堂下拜谢。凡是百姓有纠纷,苏颂给他们讲明乡党之间应该亲近友善,如果因为小的,争端而失了和气,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将依赖谁呢。百姓往往致谢离去,有的在半路想起了他的话竟忘记走路。仁宗去世,建造陵墓,官吏搜求珍稀难得的物品以致虐害各州。苏颂说:“皇上遗诏丧事一定要简便节约,岂有当地不生产却可以强行让他们交纳的?”为契丹使者送行时,驿站的房子失火,左右的人请他出去躲避,苏颂不动,从容地派防卫的士卒扑灭大火。刚开始着火的时候,州人众口汹汹,大声嚷嚷使者有事变,救兵也想因而生事,靠苏颂沉着冷静而止住。知金州的张仲宣因贪赃枉法犯了死罪,法官援引别人的例子,把他杖脊黥面发配海岛。苏颂说:“古代刑不上大夫,张仲宣是五品官,现在用黥面代替死罪,让他和刑徒奴隶为伍,虽然他这个人并不值得可怜,但所应看重的,是这样做等于污辱了整个士大夫一族。”于是免去杖打黥面,流放到海外,从此形成了固定的判例。他被调选知杭州。一天,他出来时遇见一百多人悲苦诉说道:“我们因转运司催交拖欠的市贸钱,整天整夜被囚禁,就是死了也没钱交啊。”苏颂说:“我放了你们,让你们自己营生,除了吃穿之外,剩余的都拿来偿还,以一年为期限,可以吗?”他们都道谢说不敢负约,果然都如期交上了欠款。元祐初年,升任吏部兼侍读。请求重新造浑天仪,于是任命苏颂为提举。因为吏部令史韩公廉通晓算术,奏请任用他。教给他古代的方法,造了三层高台,在上面放浑仪,中间放浑象,下面放司辰,用一个机关相联接,通过激水带动轮辐旋转,不用人力。到了表某时间的刻度,司辰就出来通告时间。根据星辰运行的位置,时间非常准确,没有差错,这是前所未有的。徽宗即位,升为太子太保。靖国元年夏至时,他自己草拟了遗书,第二天去世,年八十二岁。苏颂器度格局宏大深远,不和别人计较长处短处,用礼仪法度约束自己。虽然地位显贵,却像一般的士人那样奉养如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在吗
许仙
江安新去县城赴任那天,江溪送他下山。江安新几次请他回吧。江溪只顾闷头走路,下了七里坡,递给江安新一包东西,说遇到难事,先看看它。
江溪再见到儿子,已在电视上。
江安新下乡,在走路。江安新又下乡,在走路。
老伴儿心疼地说他黑了、瘦了。
江溪说我就怕他白了、胖了。
一晃半年过去,电视上的儿子在开会,在讲话。又在开会,又在讲话。
老伴儿笑道:“儿子变漂亮了。”
江溪皱眉道:“他变了。”
江溪打电话给江安新。他在忙,说等会儿回。半夜里,江安新才来电,问有啥事吗?
江溪问你怎么老在开会?江安新笑笑,说工作。江溪问东西还在吗?江安新说在,他没穿在身上,但时刻穿在心上,请他放心。江溪说那就好。江安新说过几天他要去莲花镇,路过家。
第五天一早,江溪和老伴儿就等在七里坡下的公路口,等来一辆银灰色面包车。江安新拎下大包小包的,说给二老补身体的。江溪问他哪来的?江安新说是自己买的。他就板起脸说,花这个钱做啥?老伴儿把家里的笋干、石耳和高山茶给儿子。江安新谢过母亲,说他就爱吃这些。江安新要走了,江溪叫住他,问没忘吧?江安新摸出皮夹,抽出一张照片给他看,不敢忘。
江溪把儿子给的,送给了村里刘奶奶、李奶奶和张大爷。
第二年春节,江安新没回老家过年,只回来了儿媳和孙子。老伴儿有些难过,江溪就数落她,有啥难过的,你没见他正忙着吗?是啊,江安新不是去这个村验收精准扶贫了,就是上那个村慰问老兵困难户了。有乡亲说他咋不来自己村扶贫送温暖呢?好处都让其他村得了,徒有县长村的虚名。开春后,赵主任在电话里汇报完工作后,半开玩笑半当真地提了乡亲的意见,江安新停顿了片刻后就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后,江安新把全县环境整治动员部署现场会开到大岩村。大岩村固然好山好水,但一度为了抓经济效益,办了不少垃圾厂,污染严重,被江安新点名批评。赵主任叫苦不迭,在现场会上立下军令状,限期整治,谁叫他管辖的是县长村呀,要作全县的表率,那是必须的。
县里有个旅游开发大项目,赵主任志在必得,拉上江溪直奔县城。江安新请他们家里等,让媳妇整了桌好菜,他拨冗回家,陪父亲和村主任。酒过三巡,赵主任借酒壮胆,说明来意。江安新笑而不语。江溪问他东西在吗?江安新说在。江溪叫他拿来。江安新去房拿给他。江溪抖开这件泛黄的补丁加补丁的老棉袄,告诉儿子,自己是个孤儿,当年病倒在雪地里,要不是住在村口的陈奶奶救他,他早就没命了。这件老棉袄还是陈奶奶让她老伴儿从身上剥下来,亲手给他穿上的。
江溪将老棉袄上一块块补丁指给江安新看,这块是李奶奶补的,那块是张奶奶补的……他说他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乡亲们对他恩重如山;他说做人不能忘本,要帮就要帮那些最困难最需要的乡亲。
见江溪把话说到这份儿上,赵主任高高兴兴地回来了,就等着好事进村。谁知发财的大项目跑去邻村,傻眼了。江安新打电话对父亲说抱歉。江溪说他做得对,那个村比咱们村穷,比咱们村更需要发展。
第三年冬天,江溪在山上跌伤,送去县人民医院。两天后,江安新从外地考察回来就直奔医院。江溪见到儿子,就埋怨这病房不对劲,让他换病房。江安新请他放心,医疗费他付,决不贪公家一分钱。李院长告诉他,伯父的跌伤倒不是问题,但他是肝癌晚期,全身扩散。江安新问还有多久?李院长说最多半年。
这天夜里,江安新坐在书房地板上,抱着老棉袄哭泣。
妻子打亮灯问,你怎么连灯都没开?
江安新抹干眼泪,让她有空多去陪陪父亲。
妻子每天都去病房服侍公公,每天换着花样送吃的。接近年边,昏迷的江溪老眼潮湿,枯枝般的手死死抓住老伴儿不放。老伴儿抹着泪,对儿媳妇说:“马上就要过年了,你公公想回家过年,就随他的心愿吧。”儿媳妇打电话给江安新,第二天开私家车送公公回家。
大年三十,江安新破天荒带着老婆儿子早早地回到大岩村,家里可热闹了。江溪有了精神,叫老伴儿扶他坐起来,枯槁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吃过年夜饭,江安新留在父亲房里,江溪伸出手来,吃力地比画着,两片薄薄的干瘪破裂得像松树皮的嘴唇不停地抖索。江安新握住父亲的手,俯下身去,将耳朵贴到他嘴唇上,听到父亲用微弱的声音说:“托毛主席的福,托共产党的福,过上了大半辈子的好日子。我走了,什么都不要搞,不要浪费一分钱……”江安新含着泪,频频点头。
“还在吗?”
“在。”
(选自《啄木鸟》2020年第5期,有改动)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叙述江溪送别儿子上任时交给他一包东西,让他遇到难事先看看它,设置悬念,下文则写到江溪讲老棉袄的故事,照应上文,体现了叙事的匠心。
B. 母亲看见儿子黑了、瘦了表示心疼,父亲则怕他白了、胖了;母亲为儿子变漂亮而高兴,父亲则为此担忧:在对比中突出了母亲的糊涂和父亲的清醒。
C. 小说描写人物细腻,比如描写江安新聆听父亲微弱的声音时,使用“握”“俯”“贴”“含”“点”等一系列动词描写他的动作和神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 小说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华丽的语言,但注重写情,写乡亲们对孤儿的关怀,江安新夫妻和父母互相理解、关爱,江溪对党的感恩等,很有感染力。
8. “还在吗?”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简要分析。
9. 江安新身上体现了哪些做人为官的高贵品质?他能保持本色,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包袱里的老棉袄还在不在?提醒江安新不要忘了家里经历过的困苦。
我交代你的话还记在心里吗?提醒江安新在任上不要忘了乡亲的恩情和父亲的感念。
做人做官之本还记得吗?提醒江安新不要忘本。
9. (1)高贵品质:孝顺父母;勤政务实,公正廉明。
(2)内在原因:不忘本,一直让本心“在”。
外在原因:父亲对他的关心、教导和提醒,时时警醒他;父亲的善良、耿直、无私、感恩的情怀影响了他;乡亲们救助父亲的恩德感动了他。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母亲的糊涂”分析错误,母亲的表现纯粹是出于对儿子的慈爱。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文章开头写江安新去县城赴任那天,父亲江溪送给他一包东西,后面读者明白了那是一件老棉袄,“江溪抖开这件泛黄的补丁加补丁的老棉袄,告诉儿子,自己是个孤儿,当年病倒在雪地里,要不是住在村口的陈奶奶救他,他早就没命了。这件老棉袄还是陈奶奶让她老伴儿从身上剥下来,亲手给他穿上的”,这件棉袄体现的是“乡亲们对他恩重如山”,他嘱咐儿子江安新“做人不能忘本”。
“还在吗?”第一次出现是江溪看到儿子“变漂亮了”,担心儿子“变坏”,就打电话,“江溪问东西还在吗?”,意思是“包袱里的老棉袄还在不在?”,提醒江安新不要忘了家里经历过的困苦。
“还在吗?”第二次出现是赵主任拉着江溪去找江安新,想要搞到旅游开发大项目,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江溪问他东西在吗?”,意思是“我交代你的话还记在心里吗?”,并叫儿子把棉袄拿来,告诉他棉袄的来历,这是提醒江安新在任上不要忘了乡亲的恩情和父亲的感念。
“还在吗?”第二次出现是江溪临死之前,告诉江安新“托毛主席的福,托共产党的福,过上了大半辈子的好日子。我走了,什么都不要搞,不要浪费一分钱……”,他最后一次问“还在吗?”意思是“做人做官之本还记得吗?”,提醒江安新不要忘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目有两问,一是概括江安新做人为官的高贵品质,二是分析他能做的这些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江安新是县长,他为官勤于政务,“江安新下乡,在走路。江安新又下乡,在走路”“电视上的儿子在开会,在讲话。又在开会,又在讲话”“江安新不是去这个村验收精准扶贫了,就是上那个村慰问老兵困难户了”。
他做事公正廉明,“有乡亲说他咋不来自己村扶贫送温暖呢?好处都让其他村得了,徒有县长村的虚名”,后来有一个旅游的大项目,他所在村的赵主任拉着江安新的父亲去找他要项目,但最后“发财的大项目跑去邻村”,因为那个村更穷;但对于自己村子的环境问题,他要求却毫不含糊,“大岩村固然好山好水,但一度为了抓经济效益,办了不少垃圾厂,污染严重,被江安新点名批评”。
作为儿子,江安新孝顺父母。好容易抓出个时间回家看看,“江安新拎下大包小包的,说给二老补身体的”;对于父亲的叮嘱,江安新始终记在心头,那件老棉袄他始终珍藏着,没有忘记父亲的教导。
他之所有有这样高贵的品质,内在原因是“不忘本”,“江溪问东西还在吗?江安新说在,他没穿在身上,但时刻穿在心上,请他放心”;
外在原因是父亲对他的教育和影响以及乡亲们的恩德感动了他。江溪是一个善良、耿直、无私、懂得感恩的人,他在儿子当了县长后始终盯着他,嘱咐他不要忘本,还把老棉袄给了儿子,并时时提醒他;通过老棉袄的来历,我们看到了江溪懂得感恩,“要不是住在村口的陈奶奶救他,他早就没命了。这件老棉袄还是陈奶奶让她老伴儿从身上剥下来,亲手给他穿上的”,还有他的善良“乡亲们对他恩重如山;他说做人不能忘本,要帮就要帮那些最困难最需要的乡亲”;当旅游的项目落到了别的村子后,江溪的善良无私又一次展现出来,“江溪说他做得对,那个村比咱们村穷,比咱们村更需要发展”。父亲的这些优秀品德影响了江安新,父亲叙述的乡亲们的恩德感动了江安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历宿州观察推官、知江宁县。时建业承李氏后,税赋图籍,一皆无艺。颂因治讯他事,互问民邻里丁产,识其详。及定户籍,民或自占不悉,颂警之曰:“汝有某丁某产,何不言?”民骇惧,皆不敢隐。遂刬剔夙蠹,成赋一邑,简而易行,诸令视以为法,至领某民拜庭下以谢。凡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宜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民往往谢去,或半途思其言而止。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厉诸郡。颂曰:“遗诏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送契丹使,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知金州张仲宣坐枉法赃罪至死,法官缘例,杖脊黥配海岛。颂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今贷死而黥之,使与徒隶为伍,虽其人无可矜,所重者,污辱衣冠耳。”遂免仗黥,流海外,遂为定法。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元祐初,迁吏部兼侍读。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前此未有也。徽宗立,进太子太保。靖国元年夏至,自草遗表,明日卒,年八十二。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B. 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C. 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D. 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业”是古代地名,就是现在的南京“李氏”代指被宋灭掉的南唐政权。
B. “刑不上大夫”是古代贵族、官员可以享有的犯罪不服刑的法外特权。
C. “徒隶”在本文中是指服劳役的犯人,与《过秦论》中“氓隶”意思不同。
D. “算术”在古代包含大量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现代只是数学的分支。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颂处事精审,治政明察秋毫。他任江宁县令,核实丁产时,没人敢瞒报,这缘于他平时在办理公务中,就很注意收集民情,实际掌握了一部分人家中的情况。
B. 苏颂为民请命,减轻百姓负担。他统一税赋,做到了简单明了,容易操作;他引皇帝遗诏,表达对某些借为仁宗修建陵墓之机,变着法刁难各地百姓做法的不满。
C. 苏颂应对冷静,圆满达成使命。他奉命为契丹使者送行,所住驿馆突然着火,有人不明真相,欲鼓噪生事,他临变不惊,稳妥处置,避免了有可能发生的外交纠纷。
D. 苏颂主制浑仪,科学贡献巨大。这台天文仪器形制巨大,功能集成,机械传动,自动运行,时刻一到,就有主管时令的官员出来报时,其精准程度堪称前无古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
(2)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如果因为小争端而失了和气,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将依赖谁呢。
(2)苏颂器度格局宏大深远,不和别人计较长处短处,用礼仪法度约束自己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一天,他出来时遇见一百多人悲苦诉说道:“我们因转运司催交拖欠的市贸钱,整天整夜被囚禁,就是死了也没钱交啊。”苏颂说:“我放了你们,让你们自己营生,除了吃穿之外,剩余的都拿来偿还,以一年为期限,可以吗?”
“一日”是时间状语,应单独断开;如让“百余人”做“哀诉”的主语,则“遇”没有宾语,可见“百余人”是“遇”的宾语,应在“百余人”后面断开,排除BD;
“期以岁月”是状语后置句,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在古代,“刑不上大夫”是指不对士大夫施以有损肉体的刑罚,并非犯罪不接受任何法律惩处。文中的张仲宣虽然免于杖黥之刑,但最后还是要接受流放的处罚。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主管时令的官员出来报时”理解有误,依据文中说明“为台三层……下设司辰”,“司辰”是被置于浑仪最下层的部件,浑仪三层之间用一些机件连结,整个机构并不靠人力驱动,因此这里的“司辰”应是一些人偶。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小忿”,小的争端;“欢心”,和气;“缓急”,偏义副词,这里偏重于“急”,紧急情况;“何赖”,宾语前置句,依赖谁。
(2)题得分点有:“闳远”,宏大深远;“校”,计较;“自持”,宾语前置句,约束自己。
参考译文: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县人。考中进士,历任宿州观察推官、建业江宁知县。当时建业承继南唐李氏之后,赋税图籍,一概都没有准则。苏颂因为治理其他的事情,询问百姓邻里的人口和产业,知道了其中的详情。等到定户籍时,百姓有的自己拥有却不上报,苏颂警告他们说:“你家有某某人口某某产业,为什么不说?”百姓惊慌害怕,都不敢隐瞒。于是剔除过去的办法,在一县中统一赋税,简单而便于实行,各县令视作规范,以至率领百姓来到堂下拜谢。凡是百姓有纠纷,苏颂给他们讲明乡党之间应该亲近友善,如果因为小的,争端而失了和气,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将依赖谁呢。百姓往往致谢离去,有的在半路想起了他的话竟忘记走路。仁宗去世,建造陵墓,官吏搜求珍稀难得的物品以致虐害各州。苏颂说:“皇上遗诏丧事一定要简便节约,岂有当地不生产却可以强行让他们交纳的?”为契丹使者送行时,驿站的房子失火,左右的人请他出去躲避,苏颂不动,从容地派防卫的士卒扑灭大火。刚开始着火的时候,州人众口汹汹,大声嚷嚷使者有事变,救兵也想因而生事,靠苏颂沉着冷静而止住。知金州的张仲宣因贪赃枉法犯了死罪,法官援引别人的例子,把他杖脊黥面发配海岛。苏颂说:“古代刑不上大夫,张仲宣是五品官,现在用黥面代替死罪,让他和刑徒奴隶为伍,虽然他这个人并不值得可怜,但所应看重的,是这样做等于污辱了整个士大夫一族。”于是免去杖打黥面,流放到海外,从此形成了固定的判例。他被调选知杭州。一天,他出来时遇见一百多人悲苦诉说道:“我们因转运司催交拖欠的市贸钱,整天整夜被囚禁,就是死了也没钱交啊。”苏颂说:“我放了你们,让你们自己营生,除了吃穿之外,剩余的都拿来偿还,以一年为期限,可以吗?”他们都道谢说不敢负约,果然都如期交上了欠款。元祐初年,升任吏部兼侍读。请求重新造浑天仪,于是任命苏颂为提举。因为吏部令史韩公廉通晓算术,奏请任用他。教给他古代的方法,造了三层高台,在上面放浑仪,中间放浑象,下面放司辰,用一个机关相联接,通过激水带动轮辐旋转,不用人力。到了表某时间的刻度,司辰就出来通告时间。根据星辰运行的位置,时间非常准确,没有差错,这是前所未有的。徽宗即位,升为太子太保。靖国元年夏至时,他自己草拟了遗书,第二天去世,年八十二岁。苏颂器度格局宏大深远,不和别人计较长处短处,用礼仪法度约束自己。虽然地位显贵,却像一般的士人那样奉养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