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黄冈市2021年高二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07-09
黄冈市2021年高二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如何在现代世界体系的背景下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百废待兴的中国亟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基于对中,英两国社会经济史和当时社会状况理解的分野,来自英国的社会经济史学家托尼与中国本土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为中国的乡村现代化设计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1932年,通过对英国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的比较研究,托尼认为中国的现代化的起点在农业文明而非工业文明。基于对现代市场的敏感与警惕,费孝通与托尼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托尼相反,他认为中国现代化的重点不在农业,而在乡土工业。早在1936年对江村的调查中,费孝通便关注到乡土工业、农业与市场的关系。在江村,虽然村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皆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是最为重要的产业,但若单纯依靠农业产出,“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而以外丝为主的家庭副业不仅成为弥补家庭收支缺口的重要手段,还使得农民有余钱可以开展各种日常文娱与礼节性活动。但受国际市场生丝价格下跌的影响,上述活动在当时已经停止十年有余”。费孝通认为只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制度对乡村工业进行改革,才能重新使得中国在现代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发展乡土工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自20世纪80年代以降,当费孝通晚年重新回归对中国现代化的研究时,其部分思想在具体的实践策略上虽仍与托尼相反,但在总体止已经开始重视基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提倡农副、牧业混营与园艺改革两条路径的并举。此外,费孝通重回乡村振兴以及园艺改革,还与当时中国社会情境的转变有着莫大关系。伴随着中国向集体化时代的告别,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赋予了乡村经济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极大地增强了乡村振兴在现实上的可能性。
随着费孝通对中国各地区系列考察的逐步推进,其关于园艺改革的构想也渐次深化,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市场与园艺改革的关系。1986年,费孝通对湖南洞庭湖区的园艺改革状况进行了考察,鉴于洞庭湖区因地制宜发展园艺改革的成功经验,深入思考了园艺改革的可能性。这一构想在其对河南民权园艺改革事业的考察中最终发展成熟。民权人民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园艺改革,成功适应了现代世界市场的需求变化,成为新中国农村脱贫致富的典型。“民权模式”的成功使得费孝通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构想彻底发生了转变,走出了原来基于苏南模式“无工不富”的单一工业文明现代化的路径,认识到园艺改革对于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费孝通晚年进行的数次农村考察中,他都格外关注当地的园艺改革事业,希望从“民权模式”出发,通过园艺改革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增添新的活力,走出一条乡土工业与园艺改革并举的乡村振兴道路。
(摘编自张亚辉庄柳《从乡土工业到园艺改革:论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路径的探索》)
材料二: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千百年来,乡村生活、乡土情怀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蕴含着最深沉的乡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风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绿水青山,都是刻写在大地、刻画于人心的优美图景。可以说,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离不开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
也要看到,一些乡村在追求美、营造美,建设美的过程中,曾走了些弯路、遇到了些问题。比如,农民整体搬迁、连片建设新居,往往因为规划不到位,“只见新房,不见新村”;一些历史文化古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中随意拼凑建筑符号,导致“千村一面”文化品位不高;村民盖房缺规划设计,缺专业指点,瓷砖墙、琉璃瓦,塔尖顶等元素和风格杂糅。这些都提示我们,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活环境、文化品位、乡风民俗等各方面的美育建设。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不少地方也深切感受到,乡村要美,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帮扶。此次浙江开展美丽乡村美育村建设,将对试点村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包括集中培训一支乡村美育导师队伍、策划举办特色化的本土美育活动,组建文创专家团队指导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等等。这些措施,既有助于农户增收、产业增效,以“美丽经济”助力产业兴旺,也有助于高标准,高品位地建好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同时,也能通过激发“美”的感染力,文化的感召力,保护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才能构筑城乡全域美丽新格局。
(摘编自吴春生《乡村振兴路,美育不缺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对中、英两国社会经济史和当时社会状况的理解不同,费孝通与托尼对中国的乡村现代化所设计的发展路径也不相同。
B.费孝通关于乡村振兴的观点的变化,既与中国社会情境的转变有莫大关系,也得益于他亲自对中国各地区开展的一系列考察。
C.浙江省计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培育措施,有助于高标准高品位地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D.只有做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才能让乡村那些被边缘化,被无视的人群享有发展和繁荣的权利。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纵向展开议论的方式,阐述了费孝通“发展乡土工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这一观点的演变过程。
B.材料二运用对比论证,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时一些乡村所走的弯路,以引出“乡村要美,需要专业化指导和帮扶”的观点。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在描绘乡村风貌
的同时,也蕴含着深沉的乡愁。
D.综合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外不少有识之士为乡村现状而担忧,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重视园艺改革对乡村振兴的贡献。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园艺改革”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民权县发展草根资源的加工工业。
B.洞庭湖区大规模种植芦苇、柑橘。
C.大别山区大力发展茯苓、天麻产业。
D.内蒙古赤峰地区开展“退农还牧”。
4.费孝通振兴乡村经济的观念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
5.建设美丽乡村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文学回忆录》后记[注]
陈丹青
1989年元月,木心先生在纽约为我们开讲世界文学史。初起设想一年讲完,结果整整讲了五年。木心笑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听课五年,我所累积的笔记共有五本。
木心开讲后,则每次摊一册大号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字,是他备课的讲义。但我不记得他低头频频看讲义,只目灼灼看着众人,徐缓地讲,忽而笑了,说出滑稽的话来。当初宣布开课,他兴冲冲地说,讲义、笔记,将来都要出版。但我深知他哈姆雷特式的性格:日后几次恳求他出版这份讲义,他总轻蔑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不高兴出。前几年领了出版社主编去到乌镇,重提此事,木心仍是不允。
眼前的电子版不再是那叠经年封存的笔记,而是木心读者期待的书稿。喂,木心,恕我不能经你过目而首肯了,记得你当年的长篇大论吗?年底将要变成厚厚的书。
木心讲课不像是讲课,浑如聊天,而他的聊天,清晰平正,有如讲课-─—他语速平缓,从不高声说话,说及要紧的意思,字字用了略微加重的语气,如宣读早经写就的文句。录入笔记的这半年,本能地,我在纸页间听到他低哑苍老的嗓音。我记得许多次,他在某句话戛然停顿,凝着老人的表情,好几秒钟,呆呆看着我们。这时,我知道,他动了感情,竭力克制着,等自己平息。
而最令我感到兴味的瞬间,是他临场的戏谈。木心的异能,即在随时离题:他说卡夫卡苦命、肺滂、爱焚稿,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他说西蒙种葡萄养写作,昔年陶潜要是不就菊花而改种葡萄,那该多好!在木心那里,切题、切题、再切题,便是这些如叙家常的离题话。待我们闻声哄笑,他得意了,假装无所谓的样子——且慢,他在哄笑中又起念头,果然,再来一句,又来一句—--随即收回目光,接着往下说。讲述《圣经》时,木心念及早岁与他频繁通信的十五岁湖州女孩,使我们知道早在四十年代的浙江小城,竟有如此真挚而程度甚深的少年信徒,小小年纪,彼此辩说新旧约的文学性。提到《易经》,他说夏夜乘凉时教他背诵《易经》口诀的人,是她母亲,抗战逃难中,这位母亲还曾给儿子讲述杜甫的诗,这在今日的乡镇,岂可思议。
这份笔记,我不再将之看作“世界文学史”,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八十年代末,木心年逾花甲,生存焦虑远甚于流落异国的壮年人,可他讲了五年文学课。这个死不悔改的人。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这本书,布满他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或曰:木心的史说是否有错?我愿高声说:我不知道,我不在乎!或曰:木心的观点是否独断而狂妄?呜呼!这就是我葆有这份笔录的无上骄傲——我分明看着他说,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
我真想知道,有谁这样地评说文学家,谁曾如此这般讲过文学史----我多么盼望各国文学家都来听听木心如何说起他们。他们不知道,这个人不断不断与他们对话、商量、发出诘问,处处辩难,又一再一再赞美他们,以一个中国老人的狡黠而体恤,洞悉他们的隐衷,或者说他们的坏话。真的,这本书不是世界文学史,而是,那么多那么多文学家,渐次围拢,照亮了那个照亮他们的人。
木心在时,凡添写几首诗经体新作,他会约我去北方大道南侧一张长椅上见面,摊开我根本看不懂的诗稿,风寒街阔,喜滋滋问我:“味道如何?"现在,唯愿先生原谅我擅自公开了听课笔记,做成这本大书。
文本二:
庄子,做过小官。贫,如陶潜一样,借米烧饭。与孟子同期,两人从未见过面。孟子文中从不提庄子。世人传孟子看不起庄子,认为他是杨朱学说的翻版。当时杨朱势力大,孟子反对,打击杨朱一派,不提庄子。
中国文学的源流,都从庄子来。若不出庄子,中国文学面孔大不同。有庄子,就现在这样子。汉的赋家,魏晋高士,唐代诗人,全从庄子来。嵇康、李白、苏轼,全是庄子思想,一直流到民国的鲁迅,骨子里都是庄子思想。石涛、八大,似信佛,也是庄子思想。
中国的伦理观是孔孟的,艺术观是老庄的。庄子是浪漫主义。以庄子文体论,当时已有“意识流”,如《逍遥游》。庄子所有内篇,世称《南华经》。他的浪漫主义框架太空。庄子把读者看得低,是写给不如他的人看的。我是古典主义的,把读者看得高。
庄子的理想是什么呢?“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他的哲学的厉害。我看这是禅的境界,是要把生命寂灭。
老子,庄子,与中国的方块字共存。
[注]木心(1927—2011),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学生陈丹青将他的演讲编为《文学回忆录》。文本一为陈丹青为《文学回忆录》所作的后记,文本二是《文学回忆录》中的选段。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心自编讲义,学识渊博﹐讲课时又没有架子,挥洒自如,文章重在塑造他智慧真诚的知识分子形象。
B.木心讲授时“临场的戏谈”,不但有对各国大作家跨文化的联想和比较,而且结合了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
C.陈丹青的这篇后记,回忆了木心授课时的言行,文笔自然流畅而有文采,体现了木心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D.木心深深热爱着文学,敢于对拜伦.托尔斯泰等文学家进行彻底而深刻的批判,“说他们的坏话”,极富个性。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丹青所谓木心的“哈姆雷特式的性格”,针对的是木心对出版讲义一事非常慎重,并非说他的性格一向是优柔寡断的。
B.林黛玉“苦命、肺痨,爱焚稿”,冷傲自赏﹐即如其判词所言:“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令人扼腕。
C.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塑造了大鹏等极富浪漫主义的形象,并通过鲲与鹏的对比,引出了著名的大小之辩。
D.法国作家西蒙靠种植葡萄来供养写作,成为美谈。无独有偶,我国诗人陶渊明决然辞官归隐,他依靠种菊来供养写作。
8.木心高度评价庄子,认为庄子“才华是史上最高超的”。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木心心中的庄子有哪些特点。(4分)
9.如欲以“木心的浪漫主义”为题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一,列出评论要点。(6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