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北京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1-08-11
2020北京日坛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完成1-10题,共20分
1.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
B项,克己复理——克己复礼;庶(zhé),应为“shù”。
故选B。
2.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
A项,“天下归仁”中的“归”,动词,译为“称作,称许”。
B项,“小子何莫学夫《诗》”中的“夫”:语气助词,可不译。
D项,“足以保四海”中的“保”,动词,译为“安抚”。
故选C。
3.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第二个是连词,表承接;
B项,第一个是介词,对于;第二个是介词,在;
C项,第一个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第二个是代词,代“一言”;
D项,两个都是动词,做。
故选D。
4.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第一个“者”是语气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第二个“者”是代词,……的人。
B项,两个“虽”都是连词,表假设,即使。
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用来。
D项,第一个“乎”是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第二个“乎”也是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性疑问。
故选B。
5.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A项,“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错,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的是孟子。“《论语》与《礼记》《大学》《中庸》合为‘四书’”错,“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故选A
6.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B项,“法国小说家狄更斯”错误,应该是英国。
故选B。
【答案】7. B    8. D    9. B    10. A
【解析】
【7题详解】
B项应为“惩(chéng)罚”“意气用事”
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
【答案】11. B    12. C    13. C    14. C    
15. 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16. 答案示例: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不辍,弦歌不衰。孔子的行为正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在众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下,他也不会改变操守。这就是儒者应有的人格。   
17. 不过分,也没有不足,文质兼美的中庸和平衡。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B项,儒有委之以货财,意思是“把货物钱财拿出交付给儒者”。“委”应当解释为“交出、拿出”。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以”分别解释为“目的连词,来;连词,表并列”;
B项,“其”分别解释为“代词,指儒者;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C项,“所”都是“所字结构”;
D项,“之”分别解释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A项,重点词语有“夙夜”,早晚;“强学”,努力学习。正确。
B项,“淹之以乐好”,介词结构后置句;重点词语有“淹”,使动用法,使……沉溺。正确。D项,重点句式“岂……哉”,“难道……吗”。正确。
C项,“告籴于野人”介词结构后置句,应解释“向村民询问哪里可以买到米”。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题干中“言必先信”的意思是“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强调“诚信”;
A项,“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意思是“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强调“诚信”;
B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意思是“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强调“讲信用”,即“诚信”;
D项,“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的意思是“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强调“诚信”。
C项,“老者安之,朋友信之”的意思是“对于年老的,使他得到安乐;对于朋友,就信任他”,强调“信任”,二者不是同一个意思。
故选C。
参考译文:
(一)
鲁哀公命令(人)铺设席位,向孔子询问,说:“冒昧地问(您),儒者的德行有(哪些)。”孔子回答道:“儒者有(如)筵席上的珍宝来等待(诸侯)聘用,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努力去做来等待被采用。儒者立身处世(就)像这样。儒者有庄重敬畏的行为,他们坐下站起(都很)恭敬;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行为一定公正不偏;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冬天夏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舒适;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保养自己的身体来有所作为。儒者(在修养方面的)准备(就)像这样。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他)见到利益不会放弃自己的道义;用众人胁迫他,用武器恐吓他,面对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儒者独特的志向和操守(就)像这样。儒者有把忠信作为盔甲,把礼义作为盾牌(的情况);尊奉仁义做事,怀有道义交往;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儒者(也)不会改变自己(坚守)的。”
(二)
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去向楚昭王行拜谢之礼,途中路过陈国、蔡国。陈国、蔡国的大夫一起谋划说:“孔子是位圣贤,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果被楚国聘用,那(我们)陈国、蔡国就危险了。”于是就派兵阻拦孔子。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没有和外面联系的方法,(连)野菜汤都不够,跟随的人都生病(了)。孔子更加情绪激昂地讲解诗篇,依琴瑟而歌咏不停。
子贡偷偷地冲出包围逃出去,用携带的财物向农夫请求买些粮食,得到一石米。颜回在破败的屋子里生火煮饭,有灰尘落(在)饭中,颜回拿起弄脏的饭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地看见了,(心里)不高兴,认为颜回偷吃。
(子贡)进屋询问孔子:“仁人廉士,处在困境(的时候)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如果改变节操怎么称得上仁人廉士呢?”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恐怕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偷吃的事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也)不因(此)怀疑(他),他那样做或许一定有原因吧?你留下,我要问问他。”
(孔子把)颜回叫过来说:“前几天我梦见祖先,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拿进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尘落(在)饭中,(我)想要放在那儿(不管),就不干净;想要扔掉,就可惜了。我就吃了它,(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对呀,我也(会)吃掉它。”
颜回出去(后),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等到今天啊。”弟子们因此就叹服他。
第7题参考译文: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 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论语.先进》)
如果质朴超过了文饰就显得粗野,如果文饰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相杂适中,才能算是一个君子。(《论语.雍也》)
三、共7分
【答案】18. B    19.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理解。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B项,“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理解错误,“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
故选B。
四、完成20题,15分。
20. 【答案】    (1). 与子偕作    (2). 人生代代无穷已    (3). 战士军前半死生    (4). 芙蓉泣露香兰笑    (5). 只是当时已惘然    (6). 镜中衰鬓已先斑    (7). 君子喻于义    (8). 小人喻于利    (9). 身修而后家齐    (10). 家齐而后国治    (11). 国治而后天下平    (12). 知人者智    (13). 自知者明    (14). 天生我材必有用    (15). 千金散尽还复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偕、已、惘、衰鬓、斑”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共17分
【答案】21. D    22. B    
23. ①引用数学术语,更加简明清晰的表明追求“协和万邦”是世界共同的愿望,“和而不同”是各国都有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不和谐因素,想要这两者能够共存,达成共同的目标,需要向孔子请教。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容易让读者理解的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②将孔子比喻成新月和烛光,既表现出了孔子的思想价值有如新月烛火之光,又形象的点出,在先秦时期,孔子的影响就如同烛光只能照亮周围一样,影响甚微。    
24. 我认为这样写是合理的。先写“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先点出孔子思想中重要的“和”以及“和”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发人深思,孔子思想能不能够解决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现状。然后写“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引出下文,是为了指出孔子思想也不是完美的,也是有不足和缺陷的。面对这样的不足,我们不能直接抛弃或全盘接受孔子思想,应该让孔子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前进。只有这样,孔子思想才能更好的帮助解决国内的问题,才能够解决国际的问题。同时也给出了第⑦段深思的答案。行文严谨,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学是人类文明的源头”错误。原文第2段说“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可见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过度拔高,文中意思是领先了西方思想源头,接过并举起了文类文明的圣火。
B项,“已经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错误。根据第⑦段 “面对差异与分歧、冲突与动荡,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的当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中“能否”可见并没有说是普世的;再结合结尾两段应该是在呼吁号召国人重视儒家思想;再看第⑨段“先秦时期,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亲睐,孔子也只是因为个人才干卓越而受到器重,其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他只是一勾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和第⑩段“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历代仕儒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微风细雨滋心润物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中“孤独”“清辉”“一炳烛光”“微弱”等词语来看没有成为普世价值。
C项,“写儒家学说命运多舛,是为了证明儒家思想本身存在着不足”错误。该段说 “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意识的强调禁锢了人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观念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存在矛盾,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出现两难,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经,被焚毁、被打倒、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可见,除了本身更有客观外界因素。另外选项说儒学的命运多舛并不是为了证明儒学的不足,而是揭示儒学在传播中,在政治经济和当时社会条件影响下产生了改变。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中有关知识解说的理解分析能力。
B项,“‘和而不同’指表面能与人和睦相处,但心里却不苟同”错误。原文第4和11段看并没有说“表面上”和“心里”的不一致,表里不一,内外矛盾,联系中国现实看应该是“和而不同”是指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附和。
六、(共8分)
25. 【答案】(1)金玉良姻是指宝玉和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宝玉和黛玉。宝钗有个金锁,而且性情温柔,家世显赫,所以大家都说她和宝玉般配,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两前世就有渊源,宝玉转世后配五彩石,故有木石前盟的说法。(2)这句曲词暗示了贾宝玉对爱情的忠贞以及与林黛玉终究有缘无分,而与宝钗虽结为婚姻,但也终是葬送了彼此的青春与幸福的命运。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