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上海市闵行区金汇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08-23
上海市闵行区金汇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句子默写
1.默写诗句:
(1)斩木为兵,____。《过秦论》
(2)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锦瑟》
(3)信而见疑,____,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4)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5)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书愤》

二、选择题
2.毛泽东认为“人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以下诗句中最能有力支持这个观点的一句是(   )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进化人类学家认为,因为我们从过去几代人那里继承了在这个世界立足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被包裹在文化里。人类进化的目的          ,          ,          ,         。不过,环境既包含文化层面,也包含物理层面。文化的快速变化正在对人类的进化过程产生巨大影响。
①是将其应用于生活环境相同情景中
②不是通过个人努力独自解决问题
③是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积累知识
④不是通过集体合作快速解决问题
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买故我在?
——关于消费的经济哲学沉思
曹东勃
①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反思消费社会加诸我们的种种可能的危机,正当其时。
②近半个世纪前的1970年,鲍德里亚在其成名作《消费社会》一书中,给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判断:“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
③这种物,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工业革命以来大肆繁衍、近似一种热带丛林的“人造物”的体系。在这样一个人造王国之中,“我买故我在”就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在消费主义的框架下,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在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人们所消费的,也不单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更在于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在物的包围之中,人们丧失了品鉴能力。物品的泛滥与趋同,使得人们不知所措,既不知道如何犒劳自己,也不懂得怎样惊喜他人。本能的惰性促使人们乐得把购买决策权让渡、外包出去,遂成就了种种趣味商店、创意礼品乃至各种恶趣味。
④消费品不再追求永恒,而是加速折旧、流变、迭代。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因此,物的消费呈现出加速度态势:在传统社会对着一件物可以讲述几代人的动人故事,而消费社会一个物件可能只能讲述自己人生中某一天、某一个月、某一年的故事。
⑤在积贫积弱的时代,解决温饱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要务,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恐怕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并只导致其中一部分人堕落;在现代社会,如何摆脱这一亘古未有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甚至可笑的“何不食肉糜”问题。可是,在这样的轻文明时代依然诉诸物质资源,借助“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贫瘠,只能是黔驴技穷。
⑥饶有意味的是,当下的消费社会中,一方面是“剁手党”“月光族”之类的“隐形贫困人口”大潮汹涌,他们“花今天的钱,哭明天的穷”。这些“消费社会里的穷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缺陷、有欠缺、不完美和先天不足,在准备不够充分的状态下就卷入消费的浪潮。另一方面却是所谓“资本主义精神”的渐趋消遁和劳动神圣的工作伦理一去不返。长此以往,一个在收入上稳定增长的、可持续的消费者阶层也会“缩水”。“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未来理想社会中生产状态同时也是生活状态的这段描述,仍然是消费社会下具有前瞻意义的重要指针。
⑦消费社会满足了人类的欲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普及更使得消费社会超越时空限制而如虎添翼,大数据真正掌握了我们的个人偏好。然而消费模式的剧烈变迁,也日渐催生与之关联的精神紊乱。对此,西方学者弗洛姆的警告发人深省:“一个幽灵正在我们中间徘徊,然而,只有少数人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幽灵就是,一个完全机械化的社会,它服从计算机的命令,致力于最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和消费;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尽管他吃得好,娱乐得好,然而他却是被动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他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这个意象,恰如电影《千与千寻》里那两位因贪食而异化为猪的成年人。
⑧挣脱消费社会的陷阱,于个人于国家而言,都需要追求一种适度规模甚至“减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想象一个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大学图书馆,对其实行总量控制,在买入一本新书的同时剔除一本旧书;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新书无论在内容和其他质量方面必须超过和包容旧书的全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稳态图书馆——它避免了藏书总量虚假繁荣之下毫无意义的重复建设。
(选自《文汇报》2019年07月19日,有删改)
4.第⑥段中“消费社会里的穷人”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6.下列表述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时代,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犹如身处热带丛林受到外物的包围。
B.在消费时代,“买买买”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社会思潮。
C.在现代社会,摆脱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的有效方式是进入消费怪圈。
D.机械化社会,人往往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因贪婪异化为物。
7.下列推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时下各种文创产品的热销也反映出市场上商品的泛滥与趋同这一不争事实。
B.由于商品质量问题的频发,现在的消费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久耐用了。
C.未来理想的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完全可以将生产状态与生活状态合二为一。
D.智能化时代,我们更应警惕消费模式的变化对于人的精神生活造成的影响。
8.电影《天生购物狂》中有一句话说:“我喜欢新衣服,要是每个人每天都能穿上新衣服,忧郁在这个世界上就无处容身了。”请结合本文观点作出分析。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虫鸣铺满草原
草原上最先醒来的不是人,不是牛羊,是小虫。早晨五点多,天还是黑的,只有一弯白生生的上弦月孤悬在东方的半空,无边的草原已经遍地虫鸣了。
什么都看不真切。繁密的叫声在黑暗里层层涌起,如清露,升到草尖尖上,又层层落下。弯腰把手伸向草丛,就能掬起满满一捧叫声。不同的小虫,叫声不同。圆的,扁的,长的,短的,锐的,钝的,粗的,细的,软的,硬的,交织在一起,难分彼此。有一种小虫,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像是乐队中的领唱,浮在众声之上。它是草原晨曲的统领。
虫鸣像一只只柔软的小手,把夜的黑一点点轻轻抹去,天渐渐亮起来。六点半,虫声依旧。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小虫,没有一只因为疲惫而停止鸣叫,广袤的草原喧腾不已。冰片似的弯月不见了,东方翻滚着一大片浓重的黑云,几团毛绒绒的黄云混杂其中。云彩下,与草原相接处澄明一片。而其他三面的山巅,则被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那雾突然打开栅栏的白马群一样俯冲而下,在低处的草原上散开来。
东方的黑云越来越重,不停变换着各种奇异的景象,似在孕育什么。果然,十几分钟后,黑云再也包裹不住,奇迹般的,明晃晃的太阳一跃而出,草原瞬间被照亮。
天空蓝澈清透,像是刚刚诞生。虫鸣更稠密了,与露珠一样多,似乎每一株垂着露珠的草尖花尖上,都顶着一声虫鸣。这一片草原平时定是少有人来,花草高而密,没了腿脚,要唰啦唰啦蹚着走。浓重的露水,很快就把衣裤濡湿了,贴在身上凉冰冰的。我迎着太阳走,迎着满草原的露珠走。天只管蓝,云只管白,草只管绿,花只管开,虫只管在看不见的泥土里欢叫,牛羊只管慢慢吃草。万物都是自己想要的样子。我采了一把野花,高高举起来,像举着一束鲜花的火炬。这一刻,我知道,我举起了自己理想中的一小段生活。这一刻的我,怀抱巨大的无法言说的安宁与喜悦,像草原上亘古就有的一个自在生命,正是我想要的那个我。生之艰,活之难,有这一刻在世间曾经真切存在过,一个微小的个体,生命总算丰盈过。这样的时刻充满了弹性,它会在以后漫漫岁月中,在无数次的回忆中,无限拉长。
不知什么花开了,香气弥漫。那香味飘得不高,刚好到人俯下身子靠近大地的距离。美好的事物,有时会向人索要一种谦卑的姿态。从泥土里升起的鸟鸣,花朵一样铺了一层。草原里有两道深深的车辙,裸露着土地,像两道长长的伤疤。有两道花草被人以碾压的方式驱赶出了草原,再也回不来了。这个夏天,它们再也听不到本该属于它们的虫鸣了。以后的夏天也不会。一个早晨,我都在草原上走。我到哪里,哪里露珠摇落;我到哪里,哪里虫声涌动;我到哪里,哪里花草吐香。我深陷露珠、花香与虫鸣,深陷明澈、清香与欢愉。八点,阳光热起来,照在哪里哪里热烘烘的。一切大白于天下,秘密再也无处藏身。我手握花束走向住的帐篷,走进另一种生活。
(有删改)
9.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标题“虫鸣铺满草原”中“铺”的妙用。
10.第3段是怎样描写“虫鸣”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11.第5段划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2.全文绕“虫鸣”进行构思,新颖独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