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1-08-27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1.B 【解析】A项,文中指出真正的艺术家“热爱的应该是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C项,“为了搞清楚……生物的类别及其毒性的轻重”于文无据。D项,“作者认为病毒的生活方式并不构成对人类的威胁”有误,从文中“人类打扰了它们宁静的生活,自己招惹它们上身,才让它们成为人类的一场灾难”看,病毒会构成对人类的威胁,最终“必有一战”。
2.B 【解析】本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因而漠视传统,甚至妄自菲薄……”的“因而”可知,“漠视传统,妄自菲薄,忽视了中国独特的、无与伦比的美学系统”是“果”,认为“舶来艺术先进于中国传统艺术”是“因”之一。
3.D 【解析】《花冠病毒》的写作目的体现在材料二的最后一段。A项是毕淑敏写在小说《花冠病毒》腰封上的一句话,说的是阅读小说的作用,不是目的。B项,从材料二对《花冠病毒》的介绍看,作者的写作目的并非“爱护自然、保护环境”。C项说的是人和病毒的战争。D项,强调人类应该有“勇气”“责任”,要积极应对困境,体现了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观点,直接体现了小说的写作目的。
4. ①冯骥才曾受到契诃夫、鲁迅悲悯情怀的影响,他认为作家、艺术家创作应体现悲悯的人性关怀,唤醒世间的正义、公平与爱心。
②毕淑敏在《花冠病毒》中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描写了人在危难时刻表现出
的悲悯。
③悲悯情怀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古老命题,是作家、艺术家应具有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5.(3分)D “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错误。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一双手的描写,赞扬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并没有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选项属于过度解读。
6.(3分)B.“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错误。从材料二“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来看,老舍同志并没有拿本文与《老农陈秉正传》比较的意思;同时《老农陈秉正传》是老舍假设的作品,并不真实存在。
7.(4分)
①外貌描写:细致地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突出他勤劳纯朴、热爱劳动的形象。②语言描写:陈秉正对年轻人语重心长的教育,刚拿到手套时感慨“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最后表示自己“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③心理描写:看到新运来的桑杈第一时间想到集体的事情,手套第一次丢了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体现了他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④侧面衬托:副组长王新春对陈秉正辛勤劳作的介绍和年轻人劳动时的抱怨和不理解,突出表现了陈老汉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8.(6分)①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零散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③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④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9. (3分)C 句意为:大王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楚国的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
10. (3分)B“特指项氏的宗族”错误。原文为“妻之昆弟”,是项羽妻家的兄弟。
11. (3分)C“推荐魏无知”错误,原文为“非魏无知臣安得进”,是魏无知推荐陈平。
12. (8分)
(1)假如你们两位能够去掉自己的短处,吸收对方的长处,那么天下挥手就能平定了。
(诚,假如;袭,吸收;指麾,挥手。)
(2)孝文帝已经渐渐清楚熟悉国家大事了,上朝时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中要判决的诉讼案件有多少?”
(既,已经;明习,清楚熟悉;狱,诉讼案件。)
13. (3分)优点:知人善任,封赏功臣时慷慨大方;缺点:对人傲慢,缺少礼貌(或不知礼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整联直抒胸臆”错,诗歌尾联前一句作者通过“兴尽”、“更喜”等词,直接表达了游玩晚归的愉悦心情,但后一句“舞鸥”“烟萝”等景象则采取以景作结的抒情方式来渲染和烘托此时作者的心情,间接表达了游玩晚归的愉悦心情。)
15.(6分)
①写景视角由近及远,远近结合。“沙边历历辨云树”写近景,“岛外激酸弄月波”写远景,层次安排井然有序。
②运用叠词的修辞手法。“历历”写出了周围树术的茂盛,“溅藏”写出了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在微风吹拂下银光闪闪的优美景象。
③动静结合。“历历”所述之景为静态景,“溅溅”所述之景为动态景,通过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晚归所见的吴淞江之景,表现了吴淞江环境的优美、宁静,映衬出作者恬淡的心境。(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个点即可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16.(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5)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照花林皆似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2分)C(“恶施不孝”一句无通假字)
18.(2分)D
(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 能力不够, 不能完成某事。小子: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或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强行:古义,勤勉而行。今义, 强制别人做某事。D 项“孺子”古今意义都是“小孩子”。)
19.(2分)D
(A,伐:夸耀 D 史:虚饰,浮夸;强:刚强、 果决。)
20.(2分)B
(A,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B. 均解释为“到”。C.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于是;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1.(2分)C
①贼:名词用作动词,伤害。②慈:形容词用作动词,慈爱。③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④正: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⑤将:名词用作动词,统率部队。⑥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整齐有序。
22.(3分)B
(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 叫作“国” ;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 叫作“家”)
23.(3分)C .
[解析]根据括号前面“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可知,应先说“无情、无意”照应“冰冷”,排除A、D两项。文段重在讲人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在人与时间之间,人是主动者,时间是被动地做出反应,把人的行为放在前面,“时间”的反应放在后面比较合适,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24.(2分)B[解析]画线句子与B项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项是比喻;C项是借代、用典;D项是用典。
25. (2分)参考答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地测量着,就像一支蜡烛 ,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 “估量”与“尺寸”无法搭配,改为“测量”;一支蜡烛前面缺少“就像”。修改对一处给1分,共2分。)
四、写作(60分)26.(60分)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审题指导】分清处境(实际情况),谈“说‘不’是我的权利”和“说‘行’更可贵”都可以。面对生活中的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大胆说“不”。面对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面对他人善意的提醒和师长的教导,理应说“行”。其他立意,持之有据亦可。
【参考译文】陈丞相陈平,年轻时喜欢读书。陈平所居的库上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周勃、灌婴等都诋毁陈平。汉王召来陈平责问道:“先生在魏王那里做事不相合,便去楚王那里做事而又半道离开。如今又来跟从我,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吗?”陈平说:“我在魏王那里做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他到项王那里做事。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这才离开楚王。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来归附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便没有办事的费用。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假若没有值得采用的,钱财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丰厚地赏赐了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将领们才不也再说什么了。汉王对陈平说:“天下如此纷乱,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对人爱护,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他。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却又吝啬这些爵邑,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如今大王傲慢又缺乏礼仪,具有清廉节操的士人不来归附;但是大王能够舍得给人爵位、食邑,那些圆滑没有骨气、好利无耻之徒又多归附汉王。如果你们各方谁能去掉双方的短处,采取你们双方的长处,那么只要招一招手,天下就能安定了。大王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楚国的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使用,不过问他的支出情况。汉六年,与陈平剖符,世代相传而不断绝,封为户牖侯。陈平辞谢说:“这不是我的功劳。”皇上说:“我采用了先生的计谋,克敌制胜,这不是功劳是什么呢?”陈平说:“不是魏无知,我怎么能入朝为官呢?”皇上说:“像先生您这样可以说是不忘本了。”于是又赏赐了魏无知。孝文皇帝即位。孝文皇帝已经渐渐明了熟悉国家大事,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決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说:“主管的人又是谁?”陈平说:“陛下若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栗内史。”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些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为臣诚惶诚恐!陛下不知我才智低劣,使我勉强担任宰相的职位。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候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文帝于是称赞他回答得好。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1.B 【解析】A项,文中指出真正的艺术家“热爱的应该是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C项,“为了搞清楚……生物的类别及其毒性的轻重”于文无据。D项,“作者认为病毒的生活方式并不构成对人类的威胁”有误,从文中“人类打扰了它们宁静的生活,自己招惹它们上身,才让它们成为人类的一场灾难”看,病毒会构成对人类的威胁,最终“必有一战”。
2.B 【解析】本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因而漠视传统,甚至妄自菲薄……”的“因而”可知,“漠视传统,妄自菲薄,忽视了中国独特的、无与伦比的美学系统”是“果”,认为“舶来艺术先进于中国传统艺术”是“因”之一。
3.D 【解析】《花冠病毒》的写作目的体现在材料二的最后一段。A项是毕淑敏写在小说《花冠病毒》腰封上的一句话,说的是阅读小说的作用,不是目的。B项,从材料二对《花冠病毒》的介绍看,作者的写作目的并非“爱护自然、保护环境”。C项说的是人和病毒的战争。D项,强调人类应该有“勇气”“责任”,要积极应对困境,体现了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观点,直接体现了小说的写作目的。
4. ①冯骥才曾受到契诃夫、鲁迅悲悯情怀的影响,他认为作家、艺术家创作应体现悲悯的人性关怀,唤醒世间的正义、公平与爱心。
②毕淑敏在《花冠病毒》中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描写了人在危难时刻表现出
的悲悯。
③悲悯情怀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古老命题,是作家、艺术家应具有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5.(3分)D “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错误。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一双手的描写,赞扬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并没有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选项属于过度解读。
6.(3分)B.“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错误。从材料二“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来看,老舍同志并没有拿本文与《老农陈秉正传》比较的意思;同时《老农陈秉正传》是老舍假设的作品,并不真实存在。
7.(4分)
①外貌描写:细致地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突出他勤劳纯朴、热爱劳动的形象。②语言描写:陈秉正对年轻人语重心长的教育,刚拿到手套时感慨“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最后表示自己“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③心理描写:看到新运来的桑杈第一时间想到集体的事情,手套第一次丢了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体现了他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④侧面衬托:副组长王新春对陈秉正辛勤劳作的介绍和年轻人劳动时的抱怨和不理解,突出表现了陈老汉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8.(6分)①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零散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③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最后交代他的手都是自己从小的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④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9. (3分)C 句意为:大王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楚国的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
10. (3分)B“特指项氏的宗族”错误。原文为“妻之昆弟”,是项羽妻家的兄弟。
11. (3分)C“推荐魏无知”错误,原文为“非魏无知臣安得进”,是魏无知推荐陈平。
12. (8分)
(1)假如你们两位能够去掉自己的短处,吸收对方的长处,那么天下挥手就能平定了。
(诚,假如;袭,吸收;指麾,挥手。)
(2)孝文帝已经渐渐清楚熟悉国家大事了,上朝时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中要判决的诉讼案件有多少?”
(既,已经;明习,清楚熟悉;狱,诉讼案件。)
13. (3分)优点:知人善任,封赏功臣时慷慨大方;缺点:对人傲慢,缺少礼貌(或不知礼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整联直抒胸臆”错,诗歌尾联前一句作者通过“兴尽”、“更喜”等词,直接表达了游玩晚归的愉悦心情,但后一句“舞鸥”“烟萝”等景象则采取以景作结的抒情方式来渲染和烘托此时作者的心情,间接表达了游玩晚归的愉悦心情。)
15.(6分)
①写景视角由近及远,远近结合。“沙边历历辨云树”写近景,“岛外激酸弄月波”写远景,层次安排井然有序。
②运用叠词的修辞手法。“历历”写出了周围树术的茂盛,“溅藏”写出了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在微风吹拂下银光闪闪的优美景象。
③动静结合。“历历”所述之景为静态景,“溅溅”所述之景为动态景,通过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晚归所见的吴淞江之景,表现了吴淞江环境的优美、宁静,映衬出作者恬淡的心境。(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个点即可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16.(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5)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照花林皆似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2分)C(“恶施不孝”一句无通假字)
18.(2分)D
(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 能力不够, 不能完成某事。小子: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或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强行:古义,勤勉而行。今义, 强制别人做某事。D 项“孺子”古今意义都是“小孩子”。)
19.(2分)D
(A,伐:夸耀 D 史:虚饰,浮夸;强:刚强、 果决。)
20.(2分)B
(A,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B. 均解释为“到”。C.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于是;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1.(2分)C
①贼:名词用作动词,伤害。②慈:形容词用作动词,慈爱。③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④正: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⑤将:名词用作动词,统率部队。⑥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整齐有序。
22.(3分)B
(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 叫作“国” ;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 叫作“家”)
23.(3分)C .
[解析]根据括号前面“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可知,应先说“无情、无意”照应“冰冷”,排除A、D两项。文段重在讲人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在人与时间之间,人是主动者,时间是被动地做出反应,把人的行为放在前面,“时间”的反应放在后面比较合适,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24.(2分)B[解析]画线句子与B项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项是比喻;C项是借代、用典;D项是用典。
25. (2分)参考答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地测量着,就像一支蜡烛 ,每时都在做着物与光的交易。( “估量”与“尺寸”无法搭配,改为“测量”;一支蜡烛前面缺少“就像”。修改对一处给1分,共2分。)
四、写作(60分)26.(60分)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审题指导】分清处境(实际情况),谈“说‘不’是我的权利”和“说‘行’更可贵”都可以。面对生活中的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大胆说“不”。面对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面对他人善意的提醒和师长的教导,理应说“行”。其他立意,持之有据亦可。
【参考译文】陈丞相陈平,年轻时喜欢读书。陈平所居的库上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周勃、灌婴等都诋毁陈平。汉王召来陈平责问道:“先生在魏王那里做事不相合,便去楚王那里做事而又半道离开。如今又来跟从我,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吗?”陈平说:“我在魏王那里做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他到项王那里做事。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这才离开楚王。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来归附大王。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便没有办事的费用。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假若没有值得采用的,钱财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丰厚地赏赐了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将领们才不也再说什么了。汉王对陈平说:“天下如此纷乱,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对人爱护,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他。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却又吝啬这些爵邑,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如今大王傲慢又缺乏礼仪,具有清廉节操的士人不来归附;但是大王能够舍得给人爵位、食邑,那些圆滑没有骨气、好利无耻之徒又多归附汉王。如果你们各方谁能去掉双方的短处,采取你们双方的长处,那么只要招一招手,天下就能安定了。大王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楚国的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使用,不过问他的支出情况。汉六年,与陈平剖符,世代相传而不断绝,封为户牖侯。陈平辞谢说:“这不是我的功劳。”皇上说:“我采用了先生的计谋,克敌制胜,这不是功劳是什么呢?”陈平说:“不是魏无知,我怎么能入朝为官呢?”皇上说:“像先生您这样可以说是不忘本了。”于是又赏赐了魏无知。孝文皇帝即位。孝文皇帝已经渐渐明了熟悉国家大事,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決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说:“主管的人又是谁?”陈平说:“陛下若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栗内史。”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些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为臣诚惶诚恐!陛下不知我才智低劣,使我勉强担任宰相的职位。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候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文帝于是称赞他回答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