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10-27
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民间已不乏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强制孩子补习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学科的“新气象”,而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促进美育事业的发展也在近年频频出台了将美育课程成绩纳入中考、高考计分范围之类的“新举措”。这些,都是在用实用而非审美的逻辑看待审美及美育之“用”。
要追问美育之用,当然先要追问审美之用。一方面,审美活动本身是非功利(无用)的,这是美学的常识。因为当你以实用的方式看待审美对象时,你就只是在占有而非审美——正如你考虑一个杯子可以装多少啤酒和你欣赏这个杯子的造型、色彩、质地,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事情。另一方面,审美活动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实践效果却可能是有“用”的——譬如审美活动所产生的愉悦可以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工作的绩效与创造性等,都是十分肯定的事情。
在教育领域,美育学科被滥用于增加有助于功利性竞争的“绩点”——家长让孩子因艺术“特长”获得升学的竞争优势,一些教育部门用进入中高考升学评价的方式促使家长、学校加强美育,其实都是对审美之用的严重误读。很显然,就像我们无法肯定西施与貂蝉谁更美一样,我们也无法给毕加索、梵高的绘画打分。美育课程成绩纳入中高考可能也不是在真正鼓励审美、美育活动的开展,因为让美育工具化的结果,反而会强化本不该助长的应试教育之风。正可谓“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美的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教育境界的生成与提升。《论语·先进》中所描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一种至美的教育之境。所以,孔夫子才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类似情境,我们也不难从苏格拉底与诸弟子的对话等成功教育案例中找到。古今中外尽管教育的方式方法千差万别,但让学习者“如坐春风”之类教育境界之美的奥秘却始终如一。
美的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教育异化的救赎。“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主体的自由与解放”,肯定不会只有教育审美化一条路径,但是自觉建立教育活动的审美标准,让学习者为学习活动本身着迷,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与教师的教育引导之间的统一与和谐,肯定是实现对孩子们“教育性”尊重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舍此一途,所谓的教育,要么流于强制灌输,要么失之自由放任。所以,真正沉浸在《蓝色多瑙河》《茉莉花》等音乐旋律,或者毕加索、莫奈等人的绘画作品中的人,一定是与审美对象实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精神汇通的。“视接千载,思通万里”的兴味,实在难以为境界之外的人所“认知”。审美之所以有储善、益智、强健体魄之“用”,亦取决于能否进入真正的审美境界也。
当代教育不仅要在一般意义上让我们从实利主义的泥淖中获得审美救赎,还应该通过美育活动让成人、儿童都恢复正常的审美器官、审美品味,以对抗前所未有的“审丑时代”。换言之,当代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不仅需要生活美学、启蒙美学,更需要批判美学、解放美学。
总而言之,在德、智、体、美、劳诸育中,美育应该是最没有“用”(实用)的了。不加鉴别地用“用”的思维看待审美、美育之用的观念是极端危险的,在功利主义日益猖獗的当代社会尤其如此。
(摘编自檀传宝《美育之“用”,如何理解》)
材料二:
中华民族是一个知美尚美的民族,把美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美的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两千多年前,孔子倡导诗教、乐教,礼乐影响遍及国家社稷、社会风尚、日常礼仪和个人修为,形成了以艺术审美塑造美好人格的美育传统。一百余年前,王国维、蔡元培等倡导美育,致力在民族危亡之际提高全民族素养,从而实现“美育救国”。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美育,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上,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高度上,从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发展方向上,做出了加强美育工作的重要部署。我们要充分认识美育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落到实处。
我们要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发展新时代美育。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认识美育、开展美育工作,应该把“美”作为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真正从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以及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出发,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摘自潘鲁生《践行新时代的美育使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制孩子补习音乐、美术等学科,使审美活动带有功利性,属于误读美育之用。
B.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本无功利性,但产生的心理效应、实践效果却很有用。
C.孔子倡导诗教、乐教,以艺术审美塑造美好人格,开启了两千多年的美育传统。
D.美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就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美是没有确定标准的,所以我们无法肯定西施与貂蝉谁更美,也无法判断哪幅画更好。
B.像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进行有趣、有味的教育就是美育,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C.知美尚美,认识美育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有助于我们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D.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主体的自由与解放,只能走教育审美化的道路,避免强制或放任。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为避免主观性,给学生绘画打分时采用先分类、分档,再打分的办法,严格依据评分标准,评出符合各档次的分数。
B.教师设计出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找难点、做分析,自觉为学习活动本身着迷。
C.干净整洁的校园、修剪整齐的花木、教学楼上的“励志”廊道文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D.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爱好文学,学过绘画,会拉小提琴。他说过:“学会艺术的广阔的思维方法,才能够避免死心眼。”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如何扎实有效地搞好审美教育?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琴师老裴
刘立勤
①我们那个地方虽小,却是秦楚交界之地,南北移民相融杂居,唱戏的腔门颇多,有人唱汉剧,有人爱秦腔,有人喜欢花鼓,还有人唱现代京剧。老裴原来在汉剧团拉京胡,也学会了用一个萝卜填几个坑。他工京胡,也精通高胡、板胡和二胡。
②小时候看戏不在乎戏剧音乐,不关注乐队也不理睬琴师,只是追求热闹,爱看武戏,咚咚锵锵咚咚锵,热闹非凡。懵懂少年了,喜欢看文戏,并不是懂得文戏的精妙,为的是感受小旦花旦飘飘摇摇风情万种的神情撩拨起来的情愫。到了成年以后,才学会真正看戏,喜欢演员唱念做打的功夫,喜欢文武场面的音乐,也开始关注琴师老裴,迷上他那悠悠扬扬如泣如诉变幻莫测的琴音。就是不看戏,不听戏文,我也常常是浸淫其中不愿醒来。
③老裴三十多岁吧,面容清瘦干净,头发一丝不苟,喜欢穿青色或者白色开襟便衣,布条盘做的纽扣扣得严严整整。每次演出前夕,他总是第一个走进乐池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拿出一块白布敷在左腿腿面,再把京胡或者是高胡、板胡置于其上,左手虎口扶琴、手指压弦,右手执弓,腰杆笔直目不斜视地盯着鼓头陈麻子,等待他的号令。一俟鼓槌落下,在那万马奔腾的锣鼓声中,奇妙的琴声飘逸而出,有时似激流奔涌,有时像幽林清溪,有时犹如流云飞泻,让人心旌摇动。那时,再看台口上的老裴,随着节奏的变化,更是神态万千。他一会儿微闭双眼沉醉状;一会儿腰弯如弓头发激越奔放,真担心他拉断了琴弦弄折了琴弓。看到他如醉如痴的神情,我生出一种奇怪的想法;找一块砖头拍了他,心里忌恨他怎么会把琴拉得这般美好。
④老裴是独行侠,喜欢独来独往。喝酒,摆龙门阵,从来不见他的影子。上班提着琴匣来,下班背着琴匣走——琴是他自己买的。没事时就在琴房练练琴,有空了回到宿舍读读书。有一段时间流行走穴,大小演员和乐队演奏员都喜欢去歌舞厅唱歌伴舞玩音乐捞外快。大家喜欢拉他去,他不参与也不反对,自在独行。老裴名头大,上面来了大领导,吃饭时想请他拉拉曲子凑凑兴,他还是不去,弄得领导很不高兴。他是凭本事吃饭的人,领导虽不喜欢但也奈何不得他。
⑤老裴不喜欢捧领导的场,有时却会到广场表演一曲。广场有个二胡自乐班,老裴溜达过去,偶尔会在那里拉上几曲。有时拉《赛马》,有时拉《二泉映月》。要是遇上高兴的事儿,他会拿上高胡,拉《步步高》,拉《旱天雷》。自然,他也会应观众要求,用京胡拉《智斗》抑或是汉调二黄。老裴的琴声总能穿过喧嚣的市尘深入人心,让人心境平和如痴如醉,忘了今宵何夕身在何处。
⑥老裴也在西关的宏华桥下拉过琴。那里有一位残疾老人,靠拉琴卖唱度日。他的琴极差,拉琴的手艺更差,拉出的声音如同刀划玻璃电钻破石不堪入耳,一拉多少天也挣不来一顿饭钱。老裴时常戴一顶破草帽,坐在老人身边拉上几曲,吸引来好多的人,老人的破盆里就有了不菲的收入。遗憾的那里是交通路口,逢着老裴拉琴,总会有开车的人因迷恋他的琴声而酿出车祸。老裴听从警察的建议,送了老人一把好琴,又给老人支了几招,老人的曲子就拉得有模有样了。
⑦老裴儒雅,又有那么好的手艺,奇怪的是他一直单身。有人说他年轻时喜欢一个女演员,女演员却攀上高枝把他给撂了,他伤透了心;也有人说他喜欢上一个有夫之妇,思之不得而选择独身。当然,也有其他稀奇古怪的说法,人们有时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我也曾经问过耍丑的老肖,他骂我咸吃萝卜淡操心。我本不是八卦之人,再也懒得打听。可我知晓喜欢老裴的人多,其中不乏一些妙龄少女和年轻妇人,有人甚是主动,而老裴跟谁都不来往,和谁也不来电,更不给谁创造绯闻的机会,只求自在安宁与世无争。
⑧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个女老板相中了老裴。女老板倒有几分姿色,年龄比老裴还小十几岁呢,积蓄了不少的银子,期盼能和老裴共享人生。她驰骋商场无往不胜,但在老裴面前屡败屡战求之不得。女老板觉得十分无趣,趁剧团事业改企业的机会,杀伐决断投巨资控股剧团,想以此要挟,以为这样就能得到老裴的垂青。那年,老裴都五十挂零了,得知女老板的作为后,来了个不辞而别,自此了无音信。
⑨老裴走后,我再也没有听过那么纯粹干净的琴声了。无论是在京城的音乐厅还是乡野民间,或者是佛门净地。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裴精通京胡、高胡、板胡,能给汉剧、秦腔、花鼓等伴奏,体现出他的聪明好学琴艺高超。
B.老裴拉琴时微闭双眼,神情如醉如痴,琴音美妙动听,招致“我”心生忌恨,想用砖头拍死他。
C.老裴不跟同事一起走穴捞外快,不为领导吃饭拉曲子助兴,却去广场演奏,追求的是自在快乐。
D.老裴戴着破草帽坐在残疾老人身边拉琴,后来送给他好琴,并指点琴技,体现老裴的古道热肠。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写秦楚交界、移民杂居、唱戏种类多的社会环境,为下文写老裴的故事做巧妙铺垫。
B.第②段运用对比手法,铺叙“我”在不同年龄段看戏的感受,目的是突出老裴琴声奇妙动听。
C.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老裴的故事,显得真实自然,而插叙、补叙等手法又使小说充满戏剧性。
D.小说语言质朴平实,外貌、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和对比衬托等手法使老裴的形象鲜明生动。
8.第⑧段为什么要写女老板屡败屡战追求老裴却求而不得?
9.为什么“老裴走后,我再也没有听过那么纯粹干净的琴声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