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天津市英华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1-11-12
参考答案
1.D
2.A
3.B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本题
A项,“展现……山村女孩”成分残缺,可在“女孩”后加“清泉般的心灵”等;
B、C两项,“杰出的后起之秀”成分赘余,“杰出”与“后起之秀”语意有重复,可删去“杰出”;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激发:刺激使奋发。根据横线后“朦胧的少女情愫”可知,应用“萌发”。心甘情愿:心里愿意,一点儿也不勉强。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此处说的是凤娇为“北京话”付出心里—点儿也不勉强,应用“心甘情愿”。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两者全不相干。此处说的是爱情的难以拥有,应用“可望而不可即”。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此处没有采取行动的意思,应用“出人意料”。
故选A。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试题考生要充分的理解文段的文意,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因句式对应前文。联系上下文语意,下文“香雪既替风娇委屈,也为整个台儿沟委屈”是对本题空的进一步解释,“香雪既替风娇委屈,也为整个台儿沟委屈”中“委屈”一词反复出现,由此可以推断本题空的关键词语是“委屈”。
故选B。
4.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形的能力。
B.“振颤”的“振”应为“震”;
C.“揉合”的“揉”应为“糅”;
D.“橡皮精”的“精”应为“筋”。
故选A。
5.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即将……揭开了”不合逻辑,前面是将来时,后面是完成时,前后时态矛盾。
B项,结构混乱,后一分句“同时缴获部分赃款”缺少主语,与前一分句陈述对象不一致。
D项,不合逻辑,照应不周,前面有“双刃剑”,后面只说了一面。可以改为“科学家们既要利用其研究成果为人类谋求更多好处,又要避免一些人利用其研究成果危害人类”。
故选C。
6.C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项,把第一个感叹号改成逗号,因为此处是连接“过来”和“看”两个动作。
B项,把十七八岁中间的顿号去掉。
D项,四十个和五十个之间用顿号,表示确数。
故选C。
7.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C.“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错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赞美和颂扬劳动和工农大众。描写“力”的句子,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
故选C。
8.A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这种题型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平时学习和阅读时要了解和准确掌握在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的名字、称号、籍贯、时代、经历、作品及主要成就等。
A项解说错误,雪莱,是英国诗人。
故选A。
9.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形象以及技巧的能力。
D项,“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错误,小说的基调是明净、清新、委婉动人。作品没有着笔于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也未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更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它只是捕捉住瞬间,撷取几个小小的生活场景,将艺术描写聚焦在人物身上。细致入微地描绘她们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由此折射出生活的新旧嬗替。
故选D。
10.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B项,“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错误,“怅”在此处意为“失意”,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故选B。
1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涉及到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结构、表达技巧等的考查。
D项,“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错。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作者借这些字眼表达的是对凝冰解冻、春暖花开的呼唤, 由结尾处“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可知,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而非“悲观意味”。
故选D。
12.C
13.B
14.D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C. “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世代流传,缘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现实主文的风格特点”理解有误。选项前后内容是因果逻辑关系,材料一第四段“毛泽东诗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原文只是概括了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以及对人们的影响,原文内容无选项中因果关系,故此项强加因果。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辨析材料中观点态度能力。
A.“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写实手法表现为‘红装素裏,分外妖娆’”理解有误。材料一第三段中“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裏,分外妖娆’”分析可知,原文是“浪漫主义手法”,非“现实主义手法”。
C.“说明‘焚书坑儒’并非事实”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二“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分析得知,毛主席说此话是为了佐证“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这个观点,并不能由此推出“‘焚书坑儒’并非事实”之结论,故此项表述错误。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二文句“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式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分析可知,原文表述是“评说”,但并不意味着“肯定”;另外“特别是多次指出秦始皇在军事力面的高超指挥才能”的表述也与原文不符,依据原文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始皇的历史功绩”分析可知,毛泽东只是“肯定始皇的历史功绩”,但不等同于“秦始皇在军事力面的高超指挥才能”。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对文章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是“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岿然不可撼动”,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斗志昂扬,坚守阵地的乐观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意思是“军马踏在山路上发也细碎的哒哒声,军号的声音时断时续,深沉悲壮”,此暗示了战斗的壮烈。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思是“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现实主义风格。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不能体现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主义风格。这两句诗节选自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写于1923年12月,党中央通知他回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子,而毛泽东奉命要到外地工作。于是,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此句句意是“像昆仑山崩倒悬崖绝壁,像台风横扫整个宇宙一样”,诗中,“昆仑崩绝壁”和“台风扫寰宇”,表达了作者(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诗人运用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这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表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
故选D。
15.A
16.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17.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直接”错误,从诗中来看,作者是借助春风、柳条、藤蔓、黄莺等意象来表达对湖上亭的依恋,属于间接抒情。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由题干来看,考生需要到诗歌中找到能体现作者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内容,然后分析使用的手法。
由诗歌标题可知,诗人将搬家离开湖上亭;第二句“柳条藤蔓系离情”是说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是说柳条藤蔓不舍得作者离开,第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是说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作者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频频啼鸣,别情依依,在作者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像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这里使用拟人的手法,同时也是借景抒情来表达不舍之意。
1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先理解“系”“啼”的意思。“系”是“攀牵”“牵系”,“啼”是“啼叫”“啼鸣”。
然后分析这两个字在写景和表情方面的效果。
如“柳条藤蔓系离情”意思是“亭边柳条摇荡藤蔓攀牵撩惹着离情”,这里以“系”来写柳条藤蔓,既可以展现亭边柳条、藤蔓修长体态以及轻盈招展的姿容,同时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好似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诗人的衣襟,不让诗人离去,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如“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意思是“枝头黄莺在这里久住我们几乎相识,将要分别它向我频频啼叫了四五声”,“啼”是黄莺鸣叫的特点,同时这频频的啼叫又好似是对诗人的挽留不舍。
18.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鹰”“携”“峥嵘”“稠”。
19.A
20.①悠闲自得。邮差先生送信售票、裁剪花样,在街上散步,惬意而满足。②热心善良。邮差先生体谅家长的辛苦,怕老太太失望,不希望为小城带来坏消息,这些都表现了他的热心体贴、心地善良。③尽职尽责。邮件来时,他小心扎好;送邮件时,他耐心等待。
21.这句话借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天气好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在结构上与上文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紧凑完整。
22.①体现在对意境的营造上,小城阳光温暖、明亮、充足,生活状态和平安详,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足,展现其乐观开朗的性格,展现出(抗日)战争背景下,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生活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②体现在情节淡化叙事节奏缓慢、叙事信息密度小等方面,有助于形成作品含蓄而抒情的风格。小说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写的不过是邮差先生送信时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他对所有认识、不认识的写信人、收信人的热心体贴、尽职尽责。
③体现在细节描写上,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心理,从而揭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邮差先生对远方来信的感叹,邮差先生与学生家长的友好关系,邮差先生给一位老太太送信时费劲而亲切的对话,邮差先生对递送坏消息的歉意及忌讳,邮差先生跟一个小子的友好玩笑,等等。小说中三次点到阳光,但是同中有异,把小城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细腻生动,富有诗情画意。(角度要准确,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小城落后、闭塞”概括错误,小城的特点应是“平静、恬淡”。
C.“浓墨重彩”的表述不准确,应是“朴素简洁”。
D.“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错,小写于1942年。
24.(1)①删除“根据”或删去“称”并在“发布”后加“的”;(2)④将“超过”改为“达到”或删除“以上”;(3)⑤将“缓解”改为“解决”;(4)⑦在“研发”后面加上“计划”“工程”或“项目”等名词。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