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22届高三上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11-24
青岛市2022届高三上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唐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虽然虚构的价值逐渐显现,但随着小说的发展,虚构一个故事并非现代小说的首要功能了,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现代小说家不再好好地讲故事,而更喜欢“耍弄起花招”。其实,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材料二:
我们即使一眼就看出了小说与故事的区别,还是无法回避一个事实:故事是小说的前身;小说无法彻底摆脱故事,必须依赖故事。故事是“小说这种非常复杂肌体中的最高要素”。尽管英国小说家福斯特(1879-1970)从内心希望小说的“最高要素不是故事,而是别的什么东西……是悦耳的旋律,或是对真理的领悟”,但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小说还得老老实实地将故事作为自己的基本面。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派小说对故事的深恶痛绝与坚决唾弃,无非是对故事的更大胆的切割与肢解。而它一旦真的让人完全看不到故事时,也就不会再被人看成是小说了。故事是小说的本性之一——本性难改,改了也就不是小说了。
小说离不开故事,而只要有故事,就一定会有小说。小说是那些杰出的叙事家在对故事有了深刻领悟之后的大胆而奇特的改写。故事随时都可能被一个强有力的叙事家演变成小说。故事与小说的这种关系是无法解除的,是一种生死之恋。小说虽然在后来的演变中逐步有了自己的一套做法,甚至有了较完善的理论,但由于它本就是故事的演进,因此,故事总要包含于其中。现代派在发现摆脱故事实属徒劳之举之后,反而出现了回归故事的倾向。小说又超然客公众号有了新的风气:不再去贬低故事以及故事性,而较有高度地重新解释故事与故事性的意义:为什么说一个精彩的故事不会同样创造很高的美学价值呢?
(摘编自曹文轩《小说门》)
材料三:
小说一上路,就是与虚构结伴而行的,因为小说起源于神话甚至是更早的巫术。但是,小说在打天下的时候却对“虚构”讳莫如深,当时的小说家一刻也不能放开的心思就是,如何创造真实感。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早期小说中的一个现象:作者总扮演一个“在场者”和“目击者”的角色。慢慢地,在小说漫长的发展史中,虚构的价值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虚构的功用之一是:弥补现实。现实是远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甚至是千疮百孔的。对于那么多的缺憾,我们一直未能找到补救的办法。而小说的出现,却使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讲,小说当初出现,就是带了这种弥补现实的天任的。这么多年来,它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做着这种弥补的工作,这也成了它存在的理由。
虚构的功用之二是:逃避现实。现实的不完善,使我们感到无可奈何。于是,我们开始了想像——想像一个完善的世界。小说带领我们背弃现实,而逃避到它所构造的世界之中。
当然,虚构的功用远不止以上所说的这两种。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早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摘编自曹文轩《小说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对游历见闻的再加工。
B.在落后的过去,一名水手在伦敦所讲述的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属于传统故事的范畴,而非小说。
C.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古典小说和现代小说的角度阐述了“小说与故事的区别”这一共同的话题。
D.区别于早期小说,现代小说已经完全摒弃了作者扮演着在场者和目击者角色的创作手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进行艺术加工,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材料一提到的《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唐吉诃德》等古典小说深受早期小说影响,和传统故事具有某些共同的要素。
C.福斯特认为,故事在小说中的地位应该低于故事背后的美学价值。由此可以判断,他创作的小说在情节上非常简单。
D.材料三中早期小说致力于创造真实感的观点与材料一中早期小说常以经历作为主线组织故事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虚构“逃避现实”功用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成了焦灼心灵的港湾和荒漠中的绿洲。一位美国女士在看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之后说,她愿意像娜塔莎一样生活在充满欢乐的罗斯托夫家。
B.自有小说以来,我们数不清有多少灵魂曾在它所构造的世界里纵情歌唱。《红楼梦》构建的大观园就是曹雪芹心中的那个世外桃源。
C.小说成了突然降至监狱中间那块放风的广场上空营救的直升机,深陷牢笼的无辜者终于得以逃离而进入了自由世界。
D.与哲学和诗都不一样,小说擅长的就是描绘“实状”,这个实状完全可能是虚拟的,但它所形成的世界却是与我们的世界紧密相连。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 小说家对小说中故事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写作课
津子围
①教室还算宽敞明亮,只是显得旧一些,如同掉了漆的木盒子,还有就是隔音不好,隔壁教室脚踏琴的踏板声和琴音断断续续钻了过来。
②顾老师用手指梳了梳搭在头顶稀疏的长发,挺胸走上讲台,信心十足的样子微笑着。这是一个阴雨天,学员竟比平日还齐整,环顾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的写作课增添了新鲜血液,她就是——顾老师五指并拢指向了后排的角落。学员们转身、转头,齐刷刷地看过来。——“小迪!”
③顾老师咳了一口痰,包在手纸里,继续充满热情地说,……小迪今年才27岁,是我们写作课开课以来年龄最小的一位,大家要呵护好这颗天才的幼苗。今天,小迪将给我们分享她的小说构思,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小迪!”
④小迪有些忸怩的走到台前,先是谦虚客气了几句,接着就讲她虚构的小说,她想写的小说叫《阴魂不散》。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得了一种怪病住进医院,各种检查都很正常,可她还是头痛欲裂,医生找不到病因,也无法为这个病命名。奇怪的是,一周之后女孩逐渐自愈,同时她突然有了特异功能,可以支配自己的意识钻到任何一个人的身体里。于是,女孩开始随心所欲地周游世界了。她游荡的灵魂先是钻入她崇拜的男明星女友身体,尽情地享受着偶像的甜言蜜语。曾经在幼儿园工作的王老师说,哎呦,太浪漫了。顾老师说:“学员谈构思时最好不要打断。”小迪接着说,女孩享受了偶像的“爱情”之后,她又想到了金钱,她选择一位财富排行榜上的民营企业家,开始随心所欲地大把大把花钱,花到企业家身边的人都目瞪口呆。“花了多少钱呢?”银行保安岗位上退休的李大爷问。顾老师说:“具体数目不重要……我不是说过了吗,谈构思时最好不要打断。”小迪接着说,女孩的胃口越来越大,她突然想过一下权利瘾,于是进入一个高官的身体里,主持会议,教训下属,批土地、批项目……当过出租车司机的张师傅大声喊:“好,这个过瘾!”顾老师正要阻止,发现下面议论纷纷,三三两两地讨论起来——小迪没想到自己的构思竟能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她胸部起伏,脸有些涨红。
⑤参加写作课之前,小迪一直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局工作,她从未想过自己得病的问题。一次单位例行体检,发现她身体隐秘的器官不太正常,深入检查之后,确诊是卵巢出了问题,就是人们常说的,得了不好的病,医生的判断是,小迪活不过六个月。小迪在短时间里走过了意外、惊恐和绝望的心路历程。病休期间,她脸色苍白,神情恍惚,漫无目的地游走,鬼使神差地走进一个童年熟悉的大院,看到了宣传栏里关于写作课的通告。
⑥小迪继续讲她的构思,她说女孩经历了人间的高峰体验之后,她开始觉得美色、金钱和权力都不过尔尔,她的境界慢慢升华,于是,她再进入到富翁的身体里不再是挥霍而是做慈善,将大笔钱用在该帮助的人身上。再成为高官时,她维护正义、主持公道、遵守法纪。最后女孩钻到父亲的身体里,从母亲的角度理解母亲,钻进母亲的身体里,以父亲的角度理解父亲。原本误解、隔阂的老两口儿开始相互检讨,表达爱意……小迪讲到这儿,教室里传来了哭声,张师傅一边哭还一边用多年握方向盘的有力大手拍打桌子。悲痛瘟疫一般在房间里交叉感染,哭声连成了一片。
⑦顾老师也哭了,他大声问,大家说小迪是不是天才?是天才!大家喊着,绝对的天才!顾老师过来紧紧地握着小迪的手说,谢谢你小迪,你是写作班的骄傲,是我们大家的骄傲,希望你多给我们写好作品,用你创造的精神财富去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拜托了,小迪!小迪十分感动,也泪流满面。
⑧散场了,保安经验丰富的李大爷和洋溢着幼儿般天真的王老师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李大爷说,小迪讲的故事你都听懂了吗?王老师说当然了,你听不懂说明你笨。李大爷说别吹了,我不信你全能听懂。王老师说听懂多少不重要,要我说啊,今天非常有意义,大家都理解顾老师好心肠,都配合的挺好。李大爷说,其实大家也都挺善良的。王老师说就是就是。李大爷突然嘘了一声,翘脚向走廊里瞄了瞄。王老师说,干嘛呢,神经兮兮的。李大爷说,小声点,隔墙有耳,尤其不能让小迪听见。
⑨小迪真的相信自己具有写作的天赋,每天都在不停地写啊写啊……半年后,医院催促小迪去复查。结果出人意料,“不好的病”居然不见了,不知道是传说中的人体自愈,还是本来就是诊断有误。小迪虽然在医院工作,那也不敢保证医院就没有误诊的时候。
⑩七年过去了,小迪还在不停地写啊写啊,她并没有写出成就,也没有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不过,她没有放弃。
(选自《小小说选刊》)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来已经对人生绝望的小迪参加了写作课学习写作,表现她对自身命运的不屈。
B. 从写作课上学员们的过度热情来看,顾老师可能已经将小迪的情况介绍给大家。
C.小说插入小迪参加写作课前得病的事,使得小说中很多情节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D.第⑨段暗示出小迪的病情是医院的诊断有误,所以“不好的病”才会不见了。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的环境描写,具有一定的隐喻作用,破旧的教室恰如小迪千疮百孔的心境,宽敞明亮则寓意她心中的希望。
B.小说中提到学员们阴雨天“竟比平日还齐整”,一个“竟”字,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顾老师不太帅的外表和有点粗俗的吐痰行为,与人物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对表现人物的人性美起到衬托作用。
D.小迪构思的故事,运用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写作手法,隐含着作者对社会病灶的批判与思考,其写法与《促织》有异曲同工之妙。
8. 在小迪讲自己虚构的故事过程中,小说为什么要加入其他学员的反应?(4分)
9. 小说在叙述写作班帮助小迪战胜病魔的故事同时,又插入小迪讲述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唐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虽然虚构的价值逐渐显现,但随着小说的发展,虚构一个故事并非现代小说的首要功能了,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现代小说家不再好好地讲故事,而更喜欢“耍弄起花招”。其实,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材料二:
我们即使一眼就看出了小说与故事的区别,还是无法回避一个事实:故事是小说的前身;小说无法彻底摆脱故事,必须依赖故事。故事是“小说这种非常复杂肌体中的最高要素”。尽管英国小说家福斯特(1879-1970)从内心希望小说的“最高要素不是故事,而是别的什么东西……是悦耳的旋律,或是对真理的领悟”,但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小说还得老老实实地将故事作为自己的基本面。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派小说对故事的深恶痛绝与坚决唾弃,无非是对故事的更大胆的切割与肢解。而它一旦真的让人完全看不到故事时,也就不会再被人看成是小说了。故事是小说的本性之一——本性难改,改了也就不是小说了。
小说离不开故事,而只要有故事,就一定会有小说。小说是那些杰出的叙事家在对故事有了深刻领悟之后的大胆而奇特的改写。故事随时都可能被一个强有力的叙事家演变成小说。故事与小说的这种关系是无法解除的,是一种生死之恋。小说虽然在后来的演变中逐步有了自己的一套做法,甚至有了较完善的理论,但由于它本就是故事的演进,因此,故事总要包含于其中。现代派在发现摆脱故事实属徒劳之举之后,反而出现了回归故事的倾向。小说又超然客公众号有了新的风气:不再去贬低故事以及故事性,而较有高度地重新解释故事与故事性的意义:为什么说一个精彩的故事不会同样创造很高的美学价值呢?
(摘编自曹文轩《小说门》)
材料三:
小说一上路,就是与虚构结伴而行的,因为小说起源于神话甚至是更早的巫术。但是,小说在打天下的时候却对“虚构”讳莫如深,当时的小说家一刻也不能放开的心思就是,如何创造真实感。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早期小说中的一个现象:作者总扮演一个“在场者”和“目击者”的角色。慢慢地,在小说漫长的发展史中,虚构的价值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虚构的功用之一是:弥补现实。现实是远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甚至是千疮百孔的。对于那么多的缺憾,我们一直未能找到补救的办法。而小说的出现,却使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讲,小说当初出现,就是带了这种弥补现实的天任的。这么多年来,它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做着这种弥补的工作,这也成了它存在的理由。
虚构的功用之二是:逃避现实。现实的不完善,使我们感到无可奈何。于是,我们开始了想像——想像一个完善的世界。小说带领我们背弃现实,而逃避到它所构造的世界之中。
当然,虚构的功用远不止以上所说的这两种。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早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摘编自曹文轩《小说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对游历见闻的再加工。
B.在落后的过去,一名水手在伦敦所讲述的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属于传统故事的范畴,而非小说。
C.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古典小说和现代小说的角度阐述了“小说与故事的区别”这一共同的话题。
D.区别于早期小说,现代小说已经完全摒弃了作者扮演着在场者和目击者角色的创作手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进行艺术加工,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材料一提到的《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唐吉诃德》等古典小说深受早期小说影响,和传统故事具有某些共同的要素。
C.福斯特认为,故事在小说中的地位应该低于故事背后的美学价值。由此可以判断,他创作的小说在情节上非常简单。
D.材料三中早期小说致力于创造真实感的观点与材料一中早期小说常以经历作为主线组织故事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虚构“逃避现实”功用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成了焦灼心灵的港湾和荒漠中的绿洲。一位美国女士在看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之后说,她愿意像娜塔莎一样生活在充满欢乐的罗斯托夫家。
B.自有小说以来,我们数不清有多少灵魂曾在它所构造的世界里纵情歌唱。《红楼梦》构建的大观园就是曹雪芹心中的那个世外桃源。
C.小说成了突然降至监狱中间那块放风的广场上空营救的直升机,深陷牢笼的无辜者终于得以逃离而进入了自由世界。
D.与哲学和诗都不一样,小说擅长的就是描绘“实状”,这个实状完全可能是虚拟的,但它所形成的世界却是与我们的世界紧密相连。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 小说家对小说中故事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写作课
津子围
①教室还算宽敞明亮,只是显得旧一些,如同掉了漆的木盒子,还有就是隔音不好,隔壁教室脚踏琴的踏板声和琴音断断续续钻了过来。
②顾老师用手指梳了梳搭在头顶稀疏的长发,挺胸走上讲台,信心十足的样子微笑着。这是一个阴雨天,学员竟比平日还齐整,环顾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的写作课增添了新鲜血液,她就是——顾老师五指并拢指向了后排的角落。学员们转身、转头,齐刷刷地看过来。——“小迪!”
③顾老师咳了一口痰,包在手纸里,继续充满热情地说,……小迪今年才27岁,是我们写作课开课以来年龄最小的一位,大家要呵护好这颗天才的幼苗。今天,小迪将给我们分享她的小说构思,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小迪!”
④小迪有些忸怩的走到台前,先是谦虚客气了几句,接着就讲她虚构的小说,她想写的小说叫《阴魂不散》。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得了一种怪病住进医院,各种检查都很正常,可她还是头痛欲裂,医生找不到病因,也无法为这个病命名。奇怪的是,一周之后女孩逐渐自愈,同时她突然有了特异功能,可以支配自己的意识钻到任何一个人的身体里。于是,女孩开始随心所欲地周游世界了。她游荡的灵魂先是钻入她崇拜的男明星女友身体,尽情地享受着偶像的甜言蜜语。曾经在幼儿园工作的王老师说,哎呦,太浪漫了。顾老师说:“学员谈构思时最好不要打断。”小迪接着说,女孩享受了偶像的“爱情”之后,她又想到了金钱,她选择一位财富排行榜上的民营企业家,开始随心所欲地大把大把花钱,花到企业家身边的人都目瞪口呆。“花了多少钱呢?”银行保安岗位上退休的李大爷问。顾老师说:“具体数目不重要……我不是说过了吗,谈构思时最好不要打断。”小迪接着说,女孩的胃口越来越大,她突然想过一下权利瘾,于是进入一个高官的身体里,主持会议,教训下属,批土地、批项目……当过出租车司机的张师傅大声喊:“好,这个过瘾!”顾老师正要阻止,发现下面议论纷纷,三三两两地讨论起来——小迪没想到自己的构思竟能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她胸部起伏,脸有些涨红。
⑤参加写作课之前,小迪一直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局工作,她从未想过自己得病的问题。一次单位例行体检,发现她身体隐秘的器官不太正常,深入检查之后,确诊是卵巢出了问题,就是人们常说的,得了不好的病,医生的判断是,小迪活不过六个月。小迪在短时间里走过了意外、惊恐和绝望的心路历程。病休期间,她脸色苍白,神情恍惚,漫无目的地游走,鬼使神差地走进一个童年熟悉的大院,看到了宣传栏里关于写作课的通告。
⑥小迪继续讲她的构思,她说女孩经历了人间的高峰体验之后,她开始觉得美色、金钱和权力都不过尔尔,她的境界慢慢升华,于是,她再进入到富翁的身体里不再是挥霍而是做慈善,将大笔钱用在该帮助的人身上。再成为高官时,她维护正义、主持公道、遵守法纪。最后女孩钻到父亲的身体里,从母亲的角度理解母亲,钻进母亲的身体里,以父亲的角度理解父亲。原本误解、隔阂的老两口儿开始相互检讨,表达爱意……小迪讲到这儿,教室里传来了哭声,张师傅一边哭还一边用多年握方向盘的有力大手拍打桌子。悲痛瘟疫一般在房间里交叉感染,哭声连成了一片。
⑦顾老师也哭了,他大声问,大家说小迪是不是天才?是天才!大家喊着,绝对的天才!顾老师过来紧紧地握着小迪的手说,谢谢你小迪,你是写作班的骄傲,是我们大家的骄傲,希望你多给我们写好作品,用你创造的精神财富去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拜托了,小迪!小迪十分感动,也泪流满面。
⑧散场了,保安经验丰富的李大爷和洋溢着幼儿般天真的王老师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李大爷说,小迪讲的故事你都听懂了吗?王老师说当然了,你听不懂说明你笨。李大爷说别吹了,我不信你全能听懂。王老师说听懂多少不重要,要我说啊,今天非常有意义,大家都理解顾老师好心肠,都配合的挺好。李大爷说,其实大家也都挺善良的。王老师说就是就是。李大爷突然嘘了一声,翘脚向走廊里瞄了瞄。王老师说,干嘛呢,神经兮兮的。李大爷说,小声点,隔墙有耳,尤其不能让小迪听见。
⑨小迪真的相信自己具有写作的天赋,每天都在不停地写啊写啊……半年后,医院催促小迪去复查。结果出人意料,“不好的病”居然不见了,不知道是传说中的人体自愈,还是本来就是诊断有误。小迪虽然在医院工作,那也不敢保证医院就没有误诊的时候。
⑩七年过去了,小迪还在不停地写啊写啊,她并没有写出成就,也没有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不过,她没有放弃。
(选自《小小说选刊》)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来已经对人生绝望的小迪参加了写作课学习写作,表现她对自身命运的不屈。
B. 从写作课上学员们的过度热情来看,顾老师可能已经将小迪的情况介绍给大家。
C.小说插入小迪参加写作课前得病的事,使得小说中很多情节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D.第⑨段暗示出小迪的病情是医院的诊断有误,所以“不好的病”才会不见了。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的环境描写,具有一定的隐喻作用,破旧的教室恰如小迪千疮百孔的心境,宽敞明亮则寓意她心中的希望。
B.小说中提到学员们阴雨天“竟比平日还齐整”,一个“竟”字,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顾老师不太帅的外表和有点粗俗的吐痰行为,与人物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对表现人物的人性美起到衬托作用。
D.小迪构思的故事,运用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写作手法,隐含着作者对社会病灶的批判与思考,其写法与《促织》有异曲同工之妙。
8. 在小迪讲自己虚构的故事过程中,小说为什么要加入其他学员的反应?(4分)
9. 小说在叙述写作班帮助小迪战胜病魔的故事同时,又插入小迪讲述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