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北衡水中学2022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三调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12-27
河北衡水中学2022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三调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初,浑瑊遣兵马使李朝寀将兵戍定平。瑊薨,朝寀请以其众隶神策军;诏许之。杨朝晟疾亟,召僚佐谓曰:“朝晟必不起,朔方命帅多自本军,虽徇众情,殊非国体。宁州刺史刘南金,练习军旅,宜使摄行军,且知军事,比朝廷择帅,必无虞矣。”又以手书授监军刘英倩,英倩以闻。军士私议曰:“朝廷命帅,吾纳之,即命刘君,吾事之;若命帅于他军,彼必以其麾下来,吾属被斥矣,必拒之。”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辛卯,上复遣高品薛盈珍赍诏诣宁州。六月,甲午,盈珍至军,宣诏曰:“朝寀所将本朔方军,今将并之,以壮军势,威戎狄,以李朝寀为使,南金副之,军中以为何如?”诸将皆奉诏。丙申,都虞候史经言于众曰:“李公命收弓刀而送甲胄二千。”军士皆曰:“李公欲内麾下二千为腹心,吾辈妻子其可保乎!”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众曰:“弓刀皆为官所收,唯军事府尚有甲兵,欲因以集事。”南金曰:“诸君不愿朝寀为帅,宜以情告敕使。若操甲兵,乃拒诏也。”命闭门不内。军士去,诣兵马使高固,固逃匿,搜得之。固曰:“诸君能用吾言则可。”众曰:“唯命。”固曰:“毋杀人,毋掠金帛。”众曰:“诺。”乃共诣监军,请奏之。众曰:“刘君既得朝旨为副帅,必挠吾事。”诈称监军命,召计事,至而杀之。戊戌,制以李朝寀为邠宁节度使。是日,宁州告变者至,上追还制书,复遣薛盈珍往诇军情。壬寅,至军,军中以高固为请,盈珍即以上旨命固知军事。或传戊戌制书至邠州,邠军惑,不知所从。奸人乘之,且为变。留后孟子周悉内精甲于府廷,日飨士卒,内以悦众心,外以威奸党。邠军无变,子周之谋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有删改)
【注】神策军: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
B.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
C.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
D.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可以解释为“部下”,也可用于对将帅的敬称。
B.甲午,干支纪法之一。本文用来纪年,与历史上的“甲午战争”用法相同。
C.戎狄,古代对居住在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的统称,即西戎和北狄。
D.制书,在唐代指皇帝下的命令,用于颁布国家重大制度或褒奖嘉勉官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浑瑊去世后,李朝寀请示将自己的部众隶属于神策军。朝廷不但允许,而且派使臣准备任命他和刘南金为正、副节度使。
B.杨朝晟在病情加重时,召集僚属商量新帅人选。他认为刘南金熟悉军事,适宜暂且掌管军中事务,以等待朝廷任命新主帅。
C.将士们请兵马使高固主持公道。他先是逃避,后迫不得已才与大家请监军奏报朝廷更换节度使,可见是个贪生怕死之徒。
D.在人事变动、军心不稳之时,邪恶之徒想要趁机发动变乱。所幸孟子周采取措施,内外兼顾,邠州军队才没有发生变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4分)
(2)诈称监军命,召计事,至而杀之。(4分)
5.将士们为何不愿李朝寀来担任邠宁节度使?请简要说明。(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4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
杨  亿
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
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
月上珠帘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
铜壶滴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明确点出了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缘由,以及唱和酬赠的对象。
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诗才之敏捷。
C.“侵”和“透”两字含蓄地描绘了夜已渐深、曲终人散后诗人的清冷心境。
D.“铜壶滴彻东方曙”与唐代诗人罗隐的诗句“铜壶漏报天将晓”意思相同。
7.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下句点明诗人是因为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而惊惧忧思。
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
C.颈联上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下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防守非常牢固。
D.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与之类似的还有《观沧海》的“观”字。
9.《批点唐诗正声》评价此诗:“全诗充满壮健之气。”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方面分析本诗的“壮健之气”。(6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0~11题。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看  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苏轼谪黄州,居定慧院之东,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诗人目其为知己。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棠》开头两句正侧结合,多感官结合,写出了海棠的高洁、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缥缈、迷蒙的境界。
B.《海棠》后两句写诗人担心海棠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这样写主要是想表达爱花惜花之情。
C.《看叶》开头一句写鲜花凋谢,芳草不香,诗人感慨春天逝去,为下文写看“叶”做铺垫。
D.《看叶》一诗撷取自然界的普通事物,写出了诗人特殊的生活感受,情趣盎然,含蓄而富有哲理。
11.苏轼夜点高烛赏海棠花,可罗与之却认为“看花应不如看叶”,你认为罗与之这种心理反常吗?请结合《看叶》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长歌续短歌
李贺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注】本诗写于李贺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压之后。秦王:指唐宪宗。李贺在世时,唐宪宗有一定作为。李贺对这样的君主是寄托希望的。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化用乐府诗题,用语新颖奇特,体现李贺诗歌长于炼字的特点。
B.五、六句写内热之因,百姓忍饥挨饿,自己不能面陈“秦王”,只能借酒浇愁。
C.七、八句写夏日之景,草木葱茏,自己却倍感凄凉,乐景写哀情,意味深长。
D.本诗感情深沉,一唱三叹,反复渲染,抒发了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愤之情。
13.前人评李贺诗“感怨刺怼,寄托遥深,颇得《离骚》的神髓”,请结合“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二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题米元晖山水
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神灵集。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注】米元晖:名友仁,宋代书画家米芾之子,擅长山水画。惨淡:这里指画面色彩浅淡迷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晨起步入厅堂,壮阔的自然山水映入眼帘,令诗人胸襟开阔,尘虑顿消。
B.颔联中“春衣”二字点明了季节,“坐”则表现出鉴赏者恬淡安详、诚笃专一的心境。
C.“江风吹雨百花飞”一句,是对前面两句的承接与补充,让人感受到温润明媚的气息。
D.本诗风格清雅恬淡,充满自然真性,与米元晖山水画所表达的“平淡天真”两相契合。
15.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欣赏画作的经验?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题。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 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注】奉济驿:地名,在今四川绵阳。因前已写过送严武的诗,所以说“重送”。严公:即严武。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出送别的主题,“空复情”用拟人手法,明写山,实写人,将诗人此时的心境表露无遗。
B.颔联先说未来相会难期,后叙昨夜月下同行,采用时序颠倒的写法,曲折之中包含深情雅致。
C.颈联写严武历经三朝无比荣耀,任职地方的百姓对其讴歌惋惜,正面展现了严武的光彩形象。
D.尾联写诗人想象送别严武后回到浣花溪畔的情状,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