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济宁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01-03
济宁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术语,意象在新时期以来的文艺评论中运用得更为泛化,很多论者甚至言必称"意象"。依笔者看,在很多当代论著中,"意象"取代"形象"成为处处可见的"主角",有时并非必要,不加甄别地混用、泛用,对文艺批评来说,未必是好事。这两个概念尽管多有交叉重叠,却又有内在区别。因此,有必要从本体意义上对"意象"概念正本清源,对"意象""形象"之间的区别进行深入分析。
"意象"的本义是什么?"意象"是"意"中之"象",这个基本含义虽有些古老,但至今仍未"失效"。真正将"意象"作为一个完整的、纯粹的文学理论范畴加以使用的,是中国著名文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的命题是∶"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无论如何引 申理解,刘架此语都是对作家内在艺术思维的描述和概括,这是确定无疑的。整篇《神思》都是在讲作家创作思维的运行规律和过程。
关于"神思",或者称之为"灵感""想象""构思",无论何种说法,论者都是在艺术创作思、维方式的层面上分析的。笔者认为∶"神思"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包括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创作冲动的发生机制、艺术构思的基本性质、创作灵感的发生状态、审美意象的产生过程以及作品的艺术传达阶段等,它是一个动态的运思过程及思维方式,而非静态的概念。"独照之匠"意谓作家独到的观照能力,"窥意象而运斤"指作家根据自己内心生成的形象进行"郢人运斤"般的艺术表现。"意象"是在作家的内心生成和运化的,这对文学创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神思》篇的赞语中,刘勰又有高度概括;"神用象通,情变所孕。"就是说,文学创作的运思是以"意象"作为基本元素进行连通和运行的,是由情感的变化所孕育的。
"形象"是指体现在作品文本中的艺术形象。如果说"意象"是生成于创作的内在运思阶段,那么"形象"则主要存在于文本之中。传统的文学理论教材大多将"形象"作为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出发点,认为文学的基本特征就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而"文学形象"是专指作品文本所呈现出的形象,这恰恰是"形象"与"意象"的区别。"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和一切有形的物体。这就是说,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包括抒情作品中的抒情主体)是一个形象,每个自然景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环境也可以是一个形象;而把这三者综合地进行描写,使人物、景物、场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活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还有,抒情性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虽然主观因素更浓,但往往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因此,意境实质上也是一种艺术形象。"(十四院校本《文学理论基础》)这已经把"形象"的性质说得很清楚了。"形象"寓于作品文本之中,需待读者的审美阅读,可以呈现在读者的审美经验中。
笔者认为,体现在文本中的形象还是由"形象"这个概念承担它的主要功能,它的特定含义是"意象"无法全部承担的;而"意象"作为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的含义,也是"形象"所无力负荷的。
(摘编自张晶《从"意象"看审美范畴的规范使用》)
材料二∶
在《红楼梦》的人物创造中,诗化的意象思维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书中常常围绕一个艺术形象出现许多对其性格命运身份起映带、点缀或暗喻作用的诗化意象。它们像艺术人物身上投射出来的一块块影子,可以局部或,不同角度地透示艺术人物的气.质、性情以及遭遇。它们在书中不是散漫化的随心所欲地放置。而似一面面小镜片,各有各的投射点,它们有规则地与人物形象的"本体"构成"对应"的艺术关系,产生比兴意义的互补互射的效应。
譬如,书中有一类意象与艺术形象构成"类性联系"。为人物性格命运服务的诗化意象,一般都考虑到形象本身的基调特质,都从特质出发,往往构成相对的联系性或类同性。比如黛玉这个悲剧人物。围绕她出现了两个系列性的诗化意象;一个是由历 史化的人物构成的诗化意象,如明妃、虞姬、湘妃、杜丽娘、红拂、绿珠等;另一个是自然意象,如斑竹、桃花、柳絮、秋菊、芙蓉等。两个系列的意象都含有一种红颜薄命的悲剧性内蕴,所以这些意象之间就构成了一种类性联系。
但在人物创造中,随情节发展和场面推移,也出现一些随机拈来的诗化意象,它们对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性情、情趣也起到映带作用。把这些随机安设的诗化意象罗列起来,发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内在或外在的类性联系,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例如与黛玉形象对应的意象除了上面列举的以外,还有仙草、司马牛、玉带、渔婆等。它们出现在人物活动的具体过程中,对人物的气性、命运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有具体的指示或暗寓。但是,若硬要寻找它们之间的"类性联系",就不免附会了。
(摘编自王政《论〈红楼梦>中"形象本体"与对应意象的关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代论著中,有时可用"意象"取代"形象".但不能把二者不加甄别地混用、泛用。
B.《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刘勰在该书中第一次使用了"意象"这一词语。
C.读者若想获得作品文本中的形象,需要阅读作品文字,并形成自己的审美阅读经验。
D.仙草、司马牛等几个意象之间虽无类性联系,但是对黛玉形象都有各自的映带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神思》中的语句以清楚阐释"意象"的内涵,据此可以判断,对文学作品而言,意象比形象更重要。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江水以及磅礴阔大的意境都是杜甫为后世读者留下的文学形象。
C.《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运用了诗化的意象思维。
D.《红楼梦》中的诗化意象有着透示人物性格命运作用,读者借助这些意象可以推断出对应人物形象的具体特征和遭遇。
3.结合材料二内容,下列人物形象与意象不构成"对应"艺术关系的一项是(3分)
A.贾宝玉∶绛珠仙草、通灵宝玉、补天顽石
B.薛宝钗∶牡丹花、冷香丸、金锁
C.贾探春∶风筝、海船、杏花
D.史湘云∶芍药、海棠、金麒麟
4.根据材料一,如何理解"意象"和"形象"?(4分)
5.两则材料在提出论题之后,分别是怎样展开论述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冬与狮(节选)
兰晓龙
晚上,队伍来到鸭绿江大桥。
几千个脚步在轻微而又震撼地齐响,几千支枪械在几千个肩膀上往一致的方向晃动,几千个均匀有力的呼吸在夜色中荡漾。
前边是高耸的钢梁,这支队伍的先头已经踏上桥梁。
但是万里像快溺死一般使劲吸进空气,身处其中的方队在他眼中已经成了旋转的重影。近半负荷已经分散到了梅生的车上,可他哪经历过行军?
平河∶"看月亮。"
万里麻木地看月亮,被汗渍成一团的黄色∶"干吗?"
余从戎∶"想你哥,想爸妈,哪怕你那只屎壳郎。反正别总惦着腰腿上痛得想割掉的那几块肉。乖乖,这背包绳,要做吊颈鬼吗?"平河帮他扯松胸颈上的五花大绑,垫了块毛巾。
于是万里的世界恢复了原本该有的样子∶几千个脚步并未刻意整齐,但是绝对划一;几千个呼吸匀净得让万里安宁,应和着脚下钢盘水泥的轻微震颤;千里背着全连仅此一支的PPSH-41 冲锋枪走在队伍侧前;钢梁外是皎洁的月亮和蓝黑色的夜云。
万里∶"鸟。"
余从戎∶"哪有?小万里又说胡话了。"
平河张望万里看的那个方向,然后很生硬地答∶"B-29轰炸机。"他可能还在后悔,因为他平时的表现绝不像有这份辨识能力,但他不是第一个发现的,防空号已经在很远的地方吹响,再被各单位主官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传达,譬如七连就被千里的铜哨和梅生的口令双重传达。
梅生∶"熄灭灯火。急速前进。"
火把和数量稀少的电筒全部熄灭。呼吸和钢梁水泥的震颤都剧烈起来,包括七连在内的整支部队仍保持着队形,以队列允许的最快速度冲刺行军。这不是亡命,要疏散你也得过桥再说,而一窝蜂撒丫子,效率绝不如此时的有序。
这并不是短程。刚调匀的呼吸又混乱不堪,万里跑得眼里充血,但忽然又松快了些∶余从戎和平河一人一只手,拖着他。
然后来自空中的引擎轰鸣声把呼吸和脚步声都淹没了。这不是一两架飞机,也不仅是B—29,而是包括护航机、战斗攻击机和轰炸机在内的一个完整机群,黯淡的云层中那些远程轰炸机若隐若现,因为速度缓慢又体形巨大,它们不像在飞行,倒确如其名——漂浮的空中堡生。
迟缓又尖锐的呼啸又压倒了引擎,然后是压倒一切的爆炸。队列仍保持着,在比桥面高出两三倍的水墙中奔跑,水平投弹就是一整串地犁地,所以很快就犁到了他们正奔向的桥头,那是天崩地裂的土浪和火山,从万里的角度看,云几无间隙,所以他的感觉是整支部队正在奔向必死之地。
平河∶"余从戎!"余从戎∶"明白。"
万里还没搞清明白啥就被放翻了,身上的负荷全被余从戎卸走,而他稀里糊涂上了平河的肩—敢情是嫌他太慢。
于是平河一肩机枪一肩万里地开始奔跑,万里也换了个角度看七连向着爆炸狂奔。有人被弹片击中,倒下,但立刻就被战友架起来,狂奔。
终于来到了鸭绿江大桥靠近朝鲜的一侧。部队在挨炸,绝非那种鬼哭狼嚎似的挨炸;他们冲出桥头,就立刻分散往两翼,不阻止后边友军的道路,并且连疏散都保持了队形。有白布的拽出来蒙上,就势让自己没入斑驳的雪地,没白布的则伏倒在斑驳的土地上———干沟里、丘陵间、焦树桩旁。
平河在奔跑,万里在他肩上颠簸,在颠簸中呆呆看着眼前的残垣:曾经是伴江伴桥的聚居之地,现在则是被炸了一遍又一遍的残垣,犹如月球的表面。
然后他被扔了下来,扔在雷公旁边——雷公正在掏出一块白布。
雷公∶"谢了啊。"
平河摇摇头,走两步就瘫在路沟里倒气儿去了,全副武装加扛个人跑了小一里,他也够受的。雷公∶"趴近点!莫嫌老来丑——这破布盖不住两个人!"
万里开始尖叫。
雷公∶"爆炸。好好看爆炸。炮排的人最该提防的就是爆炸。我都不敢让你碰能炸的东西。"
万里不叫了,呆呆看着,理智尚存但手脚瘫软,雷公只好自己趴在他身上,然后一块布罩住两个人。
炸弹还在连三接四,但居然显得很安静,因为被炸得沉静之极。
甚至连钢铁与火焰之中的死亡都是沉静的,没有惨叫,只有安静的牺牲。
雷公忽然开始乐;"像不像怕鬼的小孩缩在被窝里?"
是挺像。不论是他的玩笑还是周围人的表现都让万里也慢慢安静下来,而炸弹的落点也逐渐稀疏,远去。
各单位主官第一拨起身,"清点伤亡""卫生员"的声音此起彼伏,团部的骑马传令兵在硝烟烈火中驰骋传令。
那匹马急驰而来,几乎踏到了白布下的万里。雷公蹦起来一拳砸在了马脸上。
小传令兵费劲勒住长嘶而立的马;"第七穿插连,敌空袭猛烈,现决定化整为零,以营以下规模行动为要。你部可穿插狼牙山脉,抵达长津湖战区,再行集结!这是地图!"
千里接住了小传令兵递过来的信封∶"七连明白。"
万里看到,传令兵的小脸上绷着几千人大团的严肃,顿生同龄人的亲近之心,可对方已风驰电掣而去。
千里打开信封,一张书面命令,与传令兵口头传达的无异,一张大比例地图,千里也在看着那里,最不愿意看到又不可能不看到的部分。命令已经看完,看痕迹多半是从课本上撕下来的。梅生也在看,脸比千里还黑。
千里∶"第七穿插连!集合!"
【注】伍万里是刚刚入伍的志愿军战士,伍千里是他的哥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晚、雪地、过桥、轰炸等要素构成了艰险的行军环境,烘托了战士们的勇武与不屈。
B.平河与余从戎仅通过一呼一应,就明白了对方意图,可见帮助万里是二人的主要任务。
C.部队冲出桥头后,向两翼分散,并且都保持了队形,说明这支队伍临危不乱、骁勇善战。
D.面对敌军的轰炸,万里开始感到十分恐惧,经过雷公的安抚,他内心逐渐变得安静淡然。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段反复使用"几千"这一词语进行修饰,凸显了志愿军队伍的阵容整齐、威武雄壮,也易于表现战士们纪律严明、士气高昂。
B.小说在刻画万里的形象时,分别用"汗清成一团的黄色"的月亮、"皎洁的月亮"含蓄地表现了他在行军途中前后不同的状态和心理。
C.小说借助"漂浮的空中堡垒""一整串地犁地""天崩地裂的土浪和火山"等比喻描绘敌机轰炸的场景,使读者对战争的感受更真切。
D.小说中的小传令兵口头传达命令时,言简意赅,语气坚定,这样的语言既符合小传令兵的身份和年龄,又强化了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
8.文中画线句子从万里的视角描写战争场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4分)
9.节选的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志愿军战士的群体形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