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1-23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共12分)
饮中八仙歌【1】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2】口流涎,恨不移封【3】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4】。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注释:【1】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个人物。【2】麴(q)车:酒车。【3】移封:改换封地。【4】衔杯乐圣称避贤:喜喝清酒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之事。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章骑马似乘船”两句,写出贺知章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的情态。
B.“汝阳三斗始朝天”三句,抓住人物特殊身份,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
C.“苏晋长斋绣佛前”两句,表现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
D.“焦遂五斗方卓然”两句,渲染了人物酒后卓越的见识和雄辩的口才。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中的“白眼”,与黄庭坚《登快阁》“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眼”意味是相同的。
B.本诗中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的李白形象是完全一致的。
C.本诗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同为七言歌行体,都是一气呵成,并且一韵到底。
D.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情绪颇为欢乐,语气很是轻快,与作者一贯的“沉郁”诗风不同。
13.《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群像诗”。诗中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请分条概述,每条举两例说明。(6分)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饮中八仙歌》勾勒出酒中八仙的群像,而文人与酒确有着不解之缘。因受门阀制度的压抑,满怀愤懑的鲍照想要以酒来宽慰自己,“(1)____________,举杯断绝歌《路难》”;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在醇酒与美景中自得其乐,他能够“(2) ____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与朋友推杯交盏的李白不看重富贵的生活,只愿久处醉乡不愿清醒,“(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款待来客的杜甫酒意渐浓,兴致渐高,他不禁发出“(4)肯与邻翁相对饮,______________”;贬谪于浔阳的白居易面对美景,只能以独自饮酒来排遣沦落之情,“(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泛舟赤壁的苏轼笔下,“一世之雄”的曹操有着“__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的英姿。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8分)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其中一句“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被黛玉修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后又经过宝玉修改,变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听到此句,黛玉“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
(1)宝玉最后所改诔文中的“卿”字,本应指的是_________(人名)。(2分)
(2)黛玉为何“忡然变色”?她的这种心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简要说明。(6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途 中
今天是个潇洒的秋日,飘着零雨,我坐在电车里,看到沿途店里的伙计们差不多都是懒洋洋地在那里谈天,看报,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为今天实在有点冷起来了。还有些只是倚着柜头,望望天色。总之纷纷扰扰的十里洋场顿然现出闲暇悠然的气概,高楼大厦的商店好像都化做三间两舍的隐庐,里面那班平常替老板挣钱、向主顾陪笑的伙计们也居然感到了生活余裕的乐处,正在拉闲扯散地过日,仿佛全是古之隐君子了。
到了北站,换上去西乡的公共汽车,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外面的蒙蒙细雨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车窗上不断来临的小雨点,同河面上错杂得可喜的纤纤雨脚。此外还有粉般的小雨点从破了的玻璃窗进来,栖止在我的脸上。我虽然有些寒战,但是受了雨水的洗礼,精神变成格外地清醒。
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于道路的人。我现在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总在两点钟以上,这已经有好几月了,我却一点也不生厌,天天走上电车,老是好像开始蜜月旅行一样。车子里面和路上的人们具有万般色相,你坐在车里,只要你睁大眼睛不停地观察三十分钟,你差不多可以在所见的人们脸上看出人世一切的苦乐感觉同人心的种种情调。并且在路途中我们的心境是最宜于静观、最能吸收外界刺激的。我们通常总是有事干,正经事也好,歪事也好,我们的注意力免不了特别集中在一点上,只有路途中,尤其走熟了的长路,在未到目的地以前,我们的方寸是悠然的,不专注于一物,却无所不留神,在匆匆忙忙的一生里,我们此时才得好好地看一看人生的真况。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途中是认识人生最方便的地方。
车中、船上、人行道可说是人生博览会的三张入场券,可惜许多人把它们当做废纸,空走了一生的路。我们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行万里路自然是指走遍名山大川,通都大邑,但是我觉得换一个解释也是可以。一条路你来往走了几万遍,凑成了万里这个数目,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算是懂得人生的人了。
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这又何苦呢?只有自己发现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绝不能强求。所以有时因公外出,在火车中所瞥见的田舍风光会深印在我们的心坎里,而花了盘缠告了病假去赏玩的名胜倒只是如烟如雾地浮动在记忆的海里。
我坐在车里,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荡,看着老看不完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有时合着书随便望一望外面天气,忽然觉得青翠迎人,遍地散着香花,晴天现出不可描摹的蓝色。我顿然感到春天已到大地,神魂飞在九霄云外了。再去细看一下,好景早已过去,明天再走到原地,一切虽然仍旧,总觉得有所不足,与昨天是不同的,于是乎那天的景色永留在我的心里。真真的好景都该这样一瞬即逝,永不重来。
在热狂的夏天,风雪载途的冬季,我也常常出乎意料地获得不可名状的妙境,它们滋润着我的心田,真是陆放翁所谓的“何处楼台无月明”。走路的确是了解自然的捷径。
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这些境界只有行人才有福享受。许多奇情逸事也都是靠着几个人的漫游而产生的。《西游记》《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不可一世的杰作,没有一个不是以“行”为骨子的,所说的全是途中的一切。我觉得文学的浪漫题材在爱情以外,就要数到“行”了。陆放翁是个豪爽不羁的诗人,而他最出色的杰作却是那些记行的七言。我们随便抄下两首,来代我们说出“行”的浪漫性罢!
剑南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南定楼遇急雨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因为“行”是这么会勾起含有诗意的情绪的,所以我们从“行”可以得到极愉快的精神之乐。
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当我们正寝以前,我们可说是老在途中。途中自然有许多的苦辛,然而四周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趣的,值得我们跋涉这程路来细细鉴赏。除开这条悠长的道路外,我们并没有别的目的地,最要紧的,是培养一个易感的心境,而不要闭着眼睛,朦朦一生,始终没有看到世界。
1929年11月5日
(取材自梁遇春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       风味:趣味、情致
B.我们的方寸是悠然的             方寸:尺度、界限
C.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荡        跳荡:颠簸、晃动
D.……《老残游记》等不可一世的杰作       不可一世:当时没有能比得上的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途中描摹细雨,作者调动了视觉、触觉等感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B.平常做事,我们的注意力总是特别集中于一点,无法看出人世一切苦乐。
C.作者对“行万里路”的理解非同寻常,肯定了普通日常“行路”的意义。
D.作者引用陆游的两首诗歌,借此说明历来不乏叙写“行路”浪漫的杰作。
18.作者为什么“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于道路”?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6分)
19.好文章起笔历来讲究,请简要分析本文首段有哪些妙处。(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5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段(一)中加点的两个词语均书写正确。
B.文段(一)(二)中画横线的语句均存在语病。
C.文段(二)中的加点词语应改为“特点”。
D.文段(二)中两个画波浪线的语句,位置不能互换。
(2)根据文意,在文段(二)处填入两个恰当的4字词语,使文段语义完整,内容贴切。(2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面临困境的企业或商家在灾情中慷慨捐款,引发了众多消费者“野性消费”。他们用豪爽下单的行为表示对这些企业或商家的支持。请谈谈你对这样的“野性消费”有怎样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不超过150字。
(2)学校将为2022届高三学生举办主题为“我们的青春献祖国”的成人仪式。仪式中有一个核心环节需要学生与父母共同参与,意在通过两代人的互动来激励学生为祖国发展奉献青春年华。如果请你参与策划,你会对这个核心环节做出怎样的设计?请说说理由。要求:简要说明核心环节的内容,重点陈述理由。不超过150字。
(3)请以“惜”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课堂上,同学们读了梁遇春的散文《途中》,老师说:“无论人类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家庭个人,我们总是在途中。你们对‘在途中’有哪些思考呢?”
一个学生说:“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
你是怎样看待或面对“在途中”呢?请以“也说‘在途中’”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梁遇春散文的内容或套作梁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请以“想飞”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