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2-02-09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A“不依靠土地维持人的生命”错;B“它”指代错误;D“极力追求”错)
2.(3分)D(“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无中生有)
3.(3分)B(体现的是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能体现“综合的人性”)
4.(4分)首先,从人与地的物质联系(从“地力”角度入手),论述人与土地的有机循环;其次,以海外华侨落叶归根、乡里老祖运柩还乡为例,从人与土地(故乡)的情感联系进一步证明其自然的有机循环;最后,以根与枝叶为喻,用采矿作类比,从人与社会的生命联系,得出结论:一个健全的和能平衡的文化必须站在有机循环的基础上。(三点各1分,手法准确答出一种即可得1分)
5.(6分)①农业劳动充满“综合的人性”,有助于培育完整的人。②提供与自然和农业接触的机会,存留与自然和谐相处、巧用自然规律的发展理念。③传承农业生产生活经验,留存现代生活状态与过往生活方式的联系。④建立人和土地的联系,维持有机循环,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背景下强化土地情结。(每条2分,答对3条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A(错在“哥哥的满腔欣喜之情”。从殴打到拥抱,从后文哥哥提到父母的感受,都说明哥哥内心是很复杂的,有对弟弟成长的欣喜,也有对弟弟付出代价的心疼。)
7.(3分)D(人物分析有误,传令兵说话简短,一是因重伤和劳累,二是要在最后关头交代最紧要的事。)
8.(4分)①对话性。通篇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语言多为短句、口语,不仅展示人物性格,且直接推动情节发展。(2分)②集中性。兄弟交流和传令兵传令两个事件集中在同一场景,且衔接自然,情节也相对集中。③舞台性(直观性)。画面感强,通篇运用对话、动作和表情等直接作用于读者的视觉,很少进行心理描写。(2分。后两点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9.(6分)①从选材上看,文本一以战场上的年轻战士为主体形象,如不成熟的青年伍万里、成熟青年伍千里、勇于献身的青年战士传令兵等,(2分)他们共同体现了“年轻”而又“生机盎然”的形象特点,是最触动作者也能打动读者的动情点。(1分)②从主题上看,文本一通过年轻战士在战火中经受的精神洗礼和壮烈牺牲,歌颂了他们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动诠释了祖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
表达了对年轻先烈们的崇高敬意。(1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C
11.(3分)B(从文中可知,肃宗至少有两个年号)
12.(3分)C(对“再逐北”理解有误)
13.(8分)
(1)叛贼刚打胜仗很难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或:使他们屈服)。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或:您有没有好的计策)(5分)
(2)听说我在野外驻扎,他一定认为容易抓到,派将领偷袭一定会用死来提要求。(3分)
14.(3分)他受命捉拿太尉李光弼,但李光弼并不在此;即便捉获守城人希灏,也不能完成使命;回去必死无疑,他惧怕死亡,只能投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D(“意境雄阔”错)
16.(6分)颈联描写了诗人在大暑之时的日常生活,月下濯水,风前梳头,不见“忧伤”字眼;(2分)诗人以水之“寒”衬托心之“悲”,透露出伤时感事、怀才不遇的伤感;(2分)“白头”不仅有时光易逝、人至暮年的悲哀,更有壮志难酬、功业难成的愁苦,忧伤之情溢于言表。(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3分)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2)(3分)老病有孤舟 纵一苇之所如 楼船夜雪瓜洲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3分)A(舒展:伸展张开,不卷缩,不皱。蜷伏:弯着身体卧着。根据语境“甫过立冬”,推断应为“蜷伏”。颓败:衰落、破败,腐败。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多用于形容人。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得美好漂亮。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有模有样有形状,有样子。)
19.(3分)D(A项搭配不当、句式杂糅。B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C项句式杂糅)
20.(5分)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平常的夯土和“这些”夯土对比,(1分)突出“这些”夯土坚韧顽强、坚持自我的特点。(1分)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家亲”“极易打成一片”“挺立”“划清界限”等这些人才会有的动作赋予夯土,(1分)使表达活泼有感染力,(1分)表达作者对这些夯土的敬重。(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3分)B(陈述对象应该紧承上文“风媒花粉”来说排除AC,根据括号后面文字推断前边应是“通过空气传播”,选出B)
22.(6分)(每句2分)
①很多人不清楚花粉过敏的原因 ②正常人吸入这些花粉没有任何感觉 ③不及时治疗
四、写作(60分)
23.(60分)参考202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严肃坚毅沉着果断,有出色的谋略。安禄山反叛,郭子仪推荐他有才能,下诏任命他代理御史大夫,掌管节度事物。唐肃宗登基,下诏命他率兵赶到灵武去,李光弼率景城、河间的五千军队进入太原。在这以前,节度使王承业军纪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在太原统兵,常侮辱戏耍王承业,李光弼一向不满。到这时,皇帝下诏命崔众将军队交给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妄傲慢,见了李光弼只长揖,又不立刻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了,将他拿下捆绑起来。适逢朝廷使者到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犯了罪,已经被绑起来了,现在只是杀个崔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了诏书,那就是杀御史中丞了。”使者把诏书藏着不敢拿出来,于是将崔众斩首示众,威名震动全军。乾元初年,代替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败,投降了叛贼,史思明乘胜西进。李光弼督阵慢慢撤退,开往洛阳,对留守韦陟说:“叛贼刚打了胜仗不能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韦陟说:“增加陕州的军队,您退守潼关,可以长期坚守。”李光弼说:“两边兵力相当,寸土必争。现丢弃五百里地去守潼关,叛军得到领土,势力更大了。不如转移驻守河阳,北边依托泽州、潞州,战胜就出击,战败就退守,内外呼应,叛军不能西进,这是像猿臂样互相配合的态势。”于是命河南道让官吏躲避叛军,城里不要留人,督促军队搬运作战防御的物资。上元元年,他进兵包围了怀州,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两次打败了他。史思明把军队驻扎在河清,声称渡过黄河切断李光弼军的运粮路。李光弼在野水渡筑营垒到晚上把军队开了回去,留下牙将雍希颢守营,对他说:“叛军将领高晖、李日越,都是能抵敌万人的人。叛贼一定派他们来抓我。你留在这里,叛军来了不要出战,他们如果投降,你就和他们一起到我这里来。”众将私下对这没根据的话感到奇怪。这天,史思明果然把李日越叫去说:“李光弼驻扎在野外,你率五百名骑兵夜晩去抓住他,抓不到不要回来!”李日越到唐军营垒边,派人问道:“太尉在吗?”回答说:“走了。”又问:“营中军队有多少?”回答说:“一千人。”又问:“将领是谁?”回答说:“雍希颢。”李日越对他的部下说:“我接受的命令是怎么说的?现只是抓住雍希颢,回去也不免被杀头。”于是请求投降。雍希颢和他一起去拜见,李光弼对他非常好,上表授予他为右金吾大将军。高晖听说后,也投降了。有人问:“你让这两位将领投降怎么这么容易呢?”李光弼说:“史思明两次战败,只遗憾不能和我们在野外作战,听说我驻扎在野外,他一定认为容易抓到,派将领来偷袭,一定用死来提要求。雍希颢没有名气,不值得作为功劳。李日越怕死,不投降怎么办?高晖才干超过李日越,李日越投降受到宠幸,高晖动心,能不想赶上他吗?”宝应元年,李光弼晋封为临淮郡王,赐给他铁券,把名字藏进太庙,在凌烟阁上给他画像。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A“不依靠土地维持人的生命”错;B“它”指代错误;D“极力追求”错)
2.(3分)D(“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无中生有)
3.(3分)B(体现的是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能体现“综合的人性”)
4.(4分)首先,从人与地的物质联系(从“地力”角度入手),论述人与土地的有机循环;其次,以海外华侨落叶归根、乡里老祖运柩还乡为例,从人与土地(故乡)的情感联系进一步证明其自然的有机循环;最后,以根与枝叶为喻,用采矿作类比,从人与社会的生命联系,得出结论:一个健全的和能平衡的文化必须站在有机循环的基础上。(三点各1分,手法准确答出一种即可得1分)
5.(6分)①农业劳动充满“综合的人性”,有助于培育完整的人。②提供与自然和农业接触的机会,存留与自然和谐相处、巧用自然规律的发展理念。③传承农业生产生活经验,留存现代生活状态与过往生活方式的联系。④建立人和土地的联系,维持有机循环,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背景下强化土地情结。(每条2分,答对3条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A(错在“哥哥的满腔欣喜之情”。从殴打到拥抱,从后文哥哥提到父母的感受,都说明哥哥内心是很复杂的,有对弟弟成长的欣喜,也有对弟弟付出代价的心疼。)
7.(3分)D(人物分析有误,传令兵说话简短,一是因重伤和劳累,二是要在最后关头交代最紧要的事。)
8.(4分)①对话性。通篇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语言多为短句、口语,不仅展示人物性格,且直接推动情节发展。(2分)②集中性。兄弟交流和传令兵传令两个事件集中在同一场景,且衔接自然,情节也相对集中。③舞台性(直观性)。画面感强,通篇运用对话、动作和表情等直接作用于读者的视觉,很少进行心理描写。(2分。后两点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9.(6分)①从选材上看,文本一以战场上的年轻战士为主体形象,如不成熟的青年伍万里、成熟青年伍千里、勇于献身的青年战士传令兵等,(2分)他们共同体现了“年轻”而又“生机盎然”的形象特点,是最触动作者也能打动读者的动情点。(1分)②从主题上看,文本一通过年轻战士在战火中经受的精神洗礼和壮烈牺牲,歌颂了他们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动诠释了祖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
表达了对年轻先烈们的崇高敬意。(1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C
11.(3分)B(从文中可知,肃宗至少有两个年号)
12.(3分)C(对“再逐北”理解有误)
13.(8分)
(1)叛贼刚打胜仗很难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或:使他们屈服)。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或:您有没有好的计策)(5分)
(2)听说我在野外驻扎,他一定认为容易抓到,派将领偷袭一定会用死来提要求。(3分)
14.(3分)他受命捉拿太尉李光弼,但李光弼并不在此;即便捉获守城人希灏,也不能完成使命;回去必死无疑,他惧怕死亡,只能投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D(“意境雄阔”错)
16.(6分)颈联描写了诗人在大暑之时的日常生活,月下濯水,风前梳头,不见“忧伤”字眼;(2分)诗人以水之“寒”衬托心之“悲”,透露出伤时感事、怀才不遇的伤感;(2分)“白头”不仅有时光易逝、人至暮年的悲哀,更有壮志难酬、功业难成的愁苦,忧伤之情溢于言表。(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3分)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2)(3分)老病有孤舟 纵一苇之所如 楼船夜雪瓜洲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3分)A(舒展:伸展张开,不卷缩,不皱。蜷伏:弯着身体卧着。根据语境“甫过立冬”,推断应为“蜷伏”。颓败:衰落、破败,腐败。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多用于形容人。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得美好漂亮。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有模有样有形状,有样子。)
19.(3分)D(A项搭配不当、句式杂糅。B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C项句式杂糅)
20.(5分)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平常的夯土和“这些”夯土对比,(1分)突出“这些”夯土坚韧顽强、坚持自我的特点。(1分)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家亲”“极易打成一片”“挺立”“划清界限”等这些人才会有的动作赋予夯土,(1分)使表达活泼有感染力,(1分)表达作者对这些夯土的敬重。(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3分)B(陈述对象应该紧承上文“风媒花粉”来说排除AC,根据括号后面文字推断前边应是“通过空气传播”,选出B)
22.(6分)(每句2分)
①很多人不清楚花粉过敏的原因 ②正常人吸入这些花粉没有任何感觉 ③不及时治疗
四、写作(60分)
23.(60分)参考202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严肃坚毅沉着果断,有出色的谋略。安禄山反叛,郭子仪推荐他有才能,下诏任命他代理御史大夫,掌管节度事物。唐肃宗登基,下诏命他率兵赶到灵武去,李光弼率景城、河间的五千军队进入太原。在这以前,节度使王承业军纪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在太原统兵,常侮辱戏耍王承业,李光弼一向不满。到这时,皇帝下诏命崔众将军队交给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妄傲慢,见了李光弼只长揖,又不立刻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了,将他拿下捆绑起来。适逢朝廷使者到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犯了罪,已经被绑起来了,现在只是杀个崔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了诏书,那就是杀御史中丞了。”使者把诏书藏着不敢拿出来,于是将崔众斩首示众,威名震动全军。乾元初年,代替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败,投降了叛贼,史思明乘胜西进。李光弼督阵慢慢撤退,开往洛阳,对留守韦陟说:“叛贼刚打了胜仗不能和他们硬拼,我想用计谋打败他们。但洛阳没有现成的粮食,破败狭窄难以守御,您认为应该怎样安排?”韦陟说:“增加陕州的军队,您退守潼关,可以长期坚守。”李光弼说:“两边兵力相当,寸土必争。现丢弃五百里地去守潼关,叛军得到领土,势力更大了。不如转移驻守河阳,北边依托泽州、潞州,战胜就出击,战败就退守,内外呼应,叛军不能西进,这是像猿臂样互相配合的态势。”于是命河南道让官吏躲避叛军,城里不要留人,督促军队搬运作战防御的物资。上元元年,他进兵包围了怀州,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两次打败了他。史思明把军队驻扎在河清,声称渡过黄河切断李光弼军的运粮路。李光弼在野水渡筑营垒到晚上把军队开了回去,留下牙将雍希颢守营,对他说:“叛军将领高晖、李日越,都是能抵敌万人的人。叛贼一定派他们来抓我。你留在这里,叛军来了不要出战,他们如果投降,你就和他们一起到我这里来。”众将私下对这没根据的话感到奇怪。这天,史思明果然把李日越叫去说:“李光弼驻扎在野外,你率五百名骑兵夜晩去抓住他,抓不到不要回来!”李日越到唐军营垒边,派人问道:“太尉在吗?”回答说:“走了。”又问:“营中军队有多少?”回答说:“一千人。”又问:“将领是谁?”回答说:“雍希颢。”李日越对他的部下说:“我接受的命令是怎么说的?现只是抓住雍希颢,回去也不免被杀头。”于是请求投降。雍希颢和他一起去拜见,李光弼对他非常好,上表授予他为右金吾大将军。高晖听说后,也投降了。有人问:“你让这两位将领投降怎么这么容易呢?”李光弼说:“史思明两次战败,只遗憾不能和我们在野外作战,听说我驻扎在野外,他一定认为容易抓到,派将领来偷袭,一定用死来提要求。雍希颢没有名气,不值得作为功劳。李日越怕死,不投降怎么办?高晖才干超过李日越,李日越投降受到宠幸,高晖动心,能不想赶上他吗?”宝应元年,李光弼晋封为临淮郡王,赐给他铁券,把名字藏进太庙,在凌烟阁上给他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