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2-15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洪武十五年春正月,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上遣使谕友德曰:“前已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然霭翠辈不尽服,虽有云南,不能守也。”霭翠故元宣慰使,已而见云南俱平,乃与同知宋钦皆降。霭翠请兵讨部落陇居,上曰:“中国之兵岂荒服报怨之具耶!”不许。十八年夏四月,思州诸洞蛮作乱,命信国公汤和从楚王桢讨平之。时蛮寇出没不常,王师至辄窜匿,退则复出剽掠。和等抵其地,恐蛮人惊溃,乃于诸洞分屯立栅,与蛮民杂耕,使不复疑。久之,以计擒其渠魁,余党悉溃。师还,留兵镇之。成祖永乐九年春正月,设普安安抚司。及霭翠死,妻奢香代立,宋钦死,妻刘氏代立。时马烨以都督镇守其地,政尚威严,欲尽灭诸罗,代以流官,乃以事裸挞奢香,欲激怒诸罗为兵端。诸罗果愤怒,欲反。刘氏闻止之,为走愬京师。上召问,令入宫见高皇后。复令折简招奢香至,询故,上曰:“汝诚苦马都督,吾为汝除之,然何以报我?”奢香叩头曰:“愿世世戢诸罗,令不敢为乱。”上曰:“此汝常职,何云报也!”奢香曰:“贵州东北有间道,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上许之。乃召烨,数其罪,斩之,遣奢香等归。诸罗大感服,为除赤水、乌撤道,立龙场九驿,达蜀。曰:国家无斗粟介士之劳,边臣无亡矢遗镞之失,自古开疆廓宇,又未有若斯之易者也。《诗》曰:“日辟国百里。”伊惟二祖有焉。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设贵州》)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
B. 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
C. 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
D. 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荒服,古“五服”之一,指离京帅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
B. 流官,明清时派到两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官。因其非世袭,有流动性,故称。
C. 折简,亦作折柬、折半之简,言其礼轻。占人以竹简作书,本文中指的是写信。
D. 二祖,古代以“祖有功,而宗有德”定谥号,文中以“二祖”合称太祖和成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在设立贵州都指挥使司之后,开始着手攻打云南;后来霭翠在云南平定后归附了朝廷,并请求朝廷派兵攻打陇居部落,被太祖拒绝。
B. 汤和等人针对叛军出没无常的情况。在各地分兵屯田安营扎寨,与当地百姓一起耕种,使其不再疑心,然后相机行事。成功平定叛乱。
C. 马烨企图激怒诸罗以便挑起战事,刘氏听说之后制止了马烨的错误行径,并且前往京城上诉,得到皇上和皇后接见。使情况有了转机。
D. 成祖向奢香询问事情原委,为她惩治了马烨,诸罗大为感佩,为朝廷清理修筑赤水、乌撒的道路,建立龙场等九个驿站,可直达四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以计擒其渠魁,余党悉溃,师还,留兵镇之。
(2)贵州东北有间道,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南楼,在武昌黄鹄山上,又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很多词人登临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词上片起笔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登高之所见,即一泓寒水,满眼尽是布满汀洲的芦叶。
B. “二十年重过南楼”一句,包含了许多情感,不仅有回忆起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岁月匆匆时光流逝之感。
C. “能几日,又中秋”,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喟叹,都从“又”字当中透露出来。
D. 全词卒章三句写词人买花载酒,可见词人虽己不再像少年时意气风发,但仍然充满了故地重游的喜悦之情。
15. 请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的写景技巧。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木兰诗》中有“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写出了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而早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对此有所反映。
(2)李白的《蜀道难》开篇写蚕丛和鱼凫两个小国开国“茫然”之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它们和秦地隔绝时间的久远。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了醉翁亭的建造者是山上的智仙和尚之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介绍了它名称的由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贽是晚明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有情怀的文学家。李贽主张“童心说”,他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其要义就是象孩子一样,尊重客观存在,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啥说啥, 。所以说李贽是一个纯粹的人,他的思想和行为跟一切无病呻吟的做派都不可 。李贽认为,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在在物质生活、“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而就现代人来说,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朴素思想。李贽所著《藏书》《焚书》等,实乃破冰之举,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最大限度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
李贽是一个有担当的好领导。明代万历年间,明神宗想要削弱各地土司的力量,继续实行“改土归流”,意在斩断各地土司长期经营的那些 的关系。由于李贽的“异端邪说”,让那些程朱理学派们瑟瑟发抖,于是有人向神宗皇帝谏言,将他放逐西南蛮荒之地。于是,李贽不幸又被派往姚安任职,心中愤恨难平,甚至中途就想辞官了之。他尽管是一副郁郁不得志的状态,但是在任三年从未做过一天慵懒官、太平官。“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早关心”,这是李贽亲手写在姚安府街柱子上的对联。面对战乱后的民不聊生,能做到对百姓的疾苦 ,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是十分柔软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童言无忌 一概而论 错综复杂 感同身受 B. 童叟无欺 同日而语 盘根错节 设身处地
C. 童言无忌 同日而语 盘根错节 感同身受 D. 童叟无欺 一概而论 错综复杂 设身处地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物质生活,“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当时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
B. 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人们当时觉得是奇谈怪论。
C. 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
D. 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人们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
19. 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一直牢记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B. 苏炳添没有摘金夺银,但他凭其体育精神被网友们亲切称为“苏神”。
C.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的体积有多大。
D.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伤害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无序开发自然,粗暴掠夺自然,而是要合理利用自然, ,这样才能获得自然的回馈。
当然,自然界的运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中因势利导,努力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0. 在上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概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1. 只有保护生态环境,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有利因素,才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代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记载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上述材料能给具有英雄情怀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洪武十五年春正月,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上遣使谕友德曰:“前已置贵州都指挥使司,然霭翠辈不尽服,虽有云南,不能守也。”霭翠故元宣慰使,已而见云南俱平,乃与同知宋钦皆降。霭翠请兵讨部落陇居,上曰:“中国之兵岂荒服报怨之具耶!”不许。十八年夏四月,思州诸洞蛮作乱,命信国公汤和从楚王桢讨平之。时蛮寇出没不常,王师至辄窜匿,退则复出剽掠。和等抵其地,恐蛮人惊溃,乃于诸洞分屯立栅,与蛮民杂耕,使不复疑。久之,以计擒其渠魁,余党悉溃。师还,留兵镇之。成祖永乐九年春正月,设普安安抚司。及霭翠死,妻奢香代立,宋钦死,妻刘氏代立。时马烨以都督镇守其地,政尚威严,欲尽灭诸罗,代以流官,乃以事裸挞奢香,欲激怒诸罗为兵端。诸罗果愤怒,欲反。刘氏闻止之,为走愬京师。上召问,令入宫见高皇后。复令折简招奢香至,询故,上曰:“汝诚苦马都督,吾为汝除之,然何以报我?”奢香叩头曰:“愿世世戢诸罗,令不敢为乱。”上曰:“此汝常职,何云报也!”奢香曰:“贵州东北有间道,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上许之。乃召烨,数其罪,斩之,遣奢香等归。诸罗大感服,为除赤水、乌撤道,立龙场九驿,达蜀。曰:国家无斗粟介士之劳,边臣无亡矢遗镞之失,自古开疆廓宇,又未有若斯之易者也。《诗》曰:“日辟国百里。”伊惟二祖有焉。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开设贵州》)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
B. 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
C. 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
D. 贵州古罗施鬼国/自蜀汉彝有火济者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历唐/宋皆以归顺/不失爵土/至是/遣傅友德等平云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荒服,古“五服”之一,指离京帅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
B. 流官,明清时派到两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官。因其非世袭,有流动性,故称。
C. 折简,亦作折柬、折半之简,言其礼轻。占人以竹简作书,本文中指的是写信。
D. 二祖,古代以“祖有功,而宗有德”定谥号,文中以“二祖”合称太祖和成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在设立贵州都指挥使司之后,开始着手攻打云南;后来霭翠在云南平定后归附了朝廷,并请求朝廷派兵攻打陇居部落,被太祖拒绝。
B. 汤和等人针对叛军出没无常的情况。在各地分兵屯田安营扎寨,与当地百姓一起耕种,使其不再疑心,然后相机行事。成功平定叛乱。
C. 马烨企图激怒诸罗以便挑起战事,刘氏听说之后制止了马烨的错误行径,并且前往京城上诉,得到皇上和皇后接见。使情况有了转机。
D. 成祖向奢香询问事情原委,为她惩治了马烨,诸罗大为感佩,为朝廷清理修筑赤水、乌撒的道路,建立龙场等九个驿站,可直达四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以计擒其渠魁,余党悉溃,师还,留兵镇之。
(2)贵州东北有间道,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南楼,在武昌黄鹄山上,又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很多词人登临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词上片起笔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登高之所见,即一泓寒水,满眼尽是布满汀洲的芦叶。
B. “二十年重过南楼”一句,包含了许多情感,不仅有回忆起过往岁月的感慨,也有岁月匆匆时光流逝之感。
C. “能几日,又中秋”,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喟叹,都从“又”字当中透露出来。
D. 全词卒章三句写词人买花载酒,可见词人虽己不再像少年时意气风发,但仍然充满了故地重游的喜悦之情。
15. 请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的写景技巧。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木兰诗》中有“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写出了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而早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对此有所反映。
(2)李白的《蜀道难》开篇写蚕丛和鱼凫两个小国开国“茫然”之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它们和秦地隔绝时间的久远。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了醉翁亭的建造者是山上的智仙和尚之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介绍了它名称的由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贽是晚明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有情怀的文学家。李贽主张“童心说”,他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所谓“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其要义就是象孩子一样,尊重客观存在,是什么就是什么,有啥说啥, 。所以说李贽是一个纯粹的人,他的思想和行为跟一切无病呻吟的做派都不可 。李贽认为,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在在物质生活、“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而就现代人来说,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朴素思想。李贽所著《藏书》《焚书》等,实乃破冰之举,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最大限度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
李贽是一个有担当的好领导。明代万历年间,明神宗想要削弱各地土司的力量,继续实行“改土归流”,意在斩断各地土司长期经营的那些 的关系。由于李贽的“异端邪说”,让那些程朱理学派们瑟瑟发抖,于是有人向神宗皇帝谏言,将他放逐西南蛮荒之地。于是,李贽不幸又被派往姚安任职,心中愤恨难平,甚至中途就想辞官了之。他尽管是一副郁郁不得志的状态,但是在任三年从未做过一天慵懒官、太平官。“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早关心”,这是李贽亲手写在姚安府街柱子上的对联。面对战乱后的民不聊生,能做到对百姓的疾苦 ,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是十分柔软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童言无忌 一概而论 错综复杂 感同身受 B. 童叟无欺 同日而语 盘根错节 设身处地
C. 童言无忌 同日而语 盘根错节 感同身受 D. 童叟无欺 一概而论 错综复杂 设身处地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物质生活,“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当时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
B. 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人们当时觉得是奇谈怪论。
C. 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
D. 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一论断人们觉得当时是奇谈怪论。
19. 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一直牢记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B. 苏炳添没有摘金夺银,但他凭其体育精神被网友们亲切称为“苏神”。
C. 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的体积有多大。
D.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伤害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无序开发自然,粗暴掠夺自然,而是要合理利用自然, ,这样才能获得自然的回馈。
当然,自然界的运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中因势利导,努力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0. 在上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概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1. 只有保护生态环境,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有利因素,才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明代罗贯中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记载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上述材料能给具有英雄情怀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