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2-03-03
参考答案:
1.D
2.C
3.A
4.①先侧重简介图像学的发展演变及其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潘诺夫斯基的研究方法。②然后从图像学分析的角度具体深入地挖掘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的文化内涵。(意思对即可)
5.①材料一中对大幅石刻《大唐中兴颂》的高、宽、字径、字体、字数等以说明性文字进行了准确描述,这是前图像志描述,属于第一阶段。②材料一又结合《大唐中兴颂》产生的时代和元结创作及颜真卿书写的背景,分析了这一石刻的传统意义,这是图像志分析,属于第二阶段。③但是材料一仅仅提及了《大唐中兴颂》石刻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具体分析,也就是并没有真正进行图像学分析。(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一改初唐楷书正大、雄壮的风貌”不合文意,材料二原文为“这篇巨作变初唐楷书风貌为正大、雄壮”,是说《大唐中兴颂》的风貌变为了正大、雄壮。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因年代久远、碑面巨大、字数众多”原因概括不全面,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为“大幅石刻《大唐中兴颂》,世称‘摩崖碑’,又因其年代之远、碑面之大、字数之多,被誉为‘摩崖三绝’”,而在[注]中有“‘摩崖三绝’,即文绝、字绝、石绝”。其中“年代之远、碑面之大、字数之多”中没有体现“文绝”的特点。
B.“这才使得此石刻能够千古流芳”错误,以偏概全。从材料一倒数第二段原文“《大唐中兴颂》之所以千古流芳,也与书写者的爱国情怀有关”可知,“书写者的爱国情怀”只是这一石刻千古流芳的原因之一。
D.“能够体悟到唐王朝的兴衰成败”错误。从材料二中可知,大唐的盛世成就了颜真卿,所以,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是看不出唐王朝的衰败的。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二第一段可知,潘诺夫斯基在《视觉艺术的含义》一书中提出对作品的解释分为三个所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的题材描述,即前图像志描述;第二个阶段是结合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分析作品特定主题和传统意义,即图像志分析;第三个阶段的阐释,就是要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或者是深层含义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这一阶段被称为图像学分析。
A.“一个庄重的订婚场面,画面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属于对象是对自然的题材描述,属于前图像志描述。
B、C、D三项都是结合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分析作品特定主题和传统意义。属于图像志分析。
6.B
7.B
8.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由“我”把握着情节叙述节奏;②“我”是故事的评价者,强调其教育性,暗示小说主旨,引发读者思考;③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读者带来真实可信的感觉。
9.悲悯情怀:①虽然农夫的交换不断亏损,面临着生活的困窘,但他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作者认可和接纳这种生活态度。②选材上关注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
善良愿望:①作者在农夫夫妇身上寄寓了一种单纯善良、憨厚老实、互信互爱的人性之美;②作者有意用轻松调侃的语气,营造喜剧氛围,淡化现实的苦痛与辛酸;③为故事设置超越现实的美好结局,表达人性美善终有回报的愿望,将现实世界导向理想世界,有意回避现实可能存在的不幸。
【解析】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输赢与否都不影响他们从中获得庸俗的快乐”错。根据文中“‘我喜欢看这幅情景!’两个英国人齐声说,‘老是走下坡路,却老是快乐。这件事本身就值钱。’他们付给这个种田人相应的金币”可知,两个英国人从农夫和妻子之间彼此信任和关怀这份坚贞的情感中获得了对待一切的乐观态度,所以,打赌的输赢影响他们获得快乐。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人物……性格多元”错。小说通过物质十分贫困的农夫,用唯一值钱的瘦马换了一大袋子烂苹果,最后却得到金币的经过,塑造了一位乐观憨厚、农夫形象。小说中的农夫和他的妻子性格非常简单——因彼此信任而生活非常快乐。
10.D
11.B
12.B
13.(1)(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时,常常上书直言进谏,他的言辞少有文采多重事实。
(2)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们进入。
14.以丞相的不得人心侧面烘托出鲍宣不惧权贵的正直操守,在士林中官声好、声望高;从情节上,直接促使皇帝减轻对鲍宣的处罚,保全了鲍宣的性命。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正在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民间谣言四起,纷纷占卜求签。第二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皇上于是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息夫躬,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民讹言行筹”中,“讹言行筹”作“民”的谓语,而后句“明年”则是下句的时间状语,与“明年”之间必须断开,排除AB;
“免”的对象是“孙宠”“何武”,“罢”的对象是“侍中诸曹黄门郎”,应在“何武”后断开,排除C。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孝廉’是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错。“孝廉”是“察举”,不是“科举”。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错,根据原文“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可知,应是上书进谏阻止此事。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征”,被征召;“谏争”,“争”同“诤”,直言进谏,劝人改正;“文”,文采。
(2)题得分点有:“下”,交付;“从事”,随从,属官;“内”,同“纳”,接纳,使进入。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这一情节出现的原因是“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从情节来看,“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得到的结果是“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直接促使皇帝减轻了对鲍宣的处罚,保全了鲍宣的性命。
从对人物的作用来看,“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这一情节,对鲍宣来说属于侧面描写,以丞相的不得人心侧面烘托出鲍宣不惧权贵的正直操守;鲍宣被处罚,学士们来声援他,侧面表现了鲍宣的正直和在士林中的好名声。
参考译文: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勤奋好学,精通经义,后做都尉、太守功曹,推荐孝廉时做了郎官,因病离职,后来又做了州从事。大司马王商征召鲍宣,推荐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开。哀帝初年,大司空何武任命鲍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又推荐鲍宣做谏议大夫,调任豫州牧。一年多后,鲍宣因犯错误被免官。(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时,常常上书直言进谏,他的言辞少有文采多重事实。当时,汉哀帝祖母傅太后想和成帝的母亲同称尊号,并为其亲属封官授予爵位。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一开始就坚持正义,违背了傅太后的旨意,于是都被免官。丁、傅子弟一齐加官晋爵,董贤因受宠而显贵,鲍宣以谏议大夫的身份继孔光、师丹、何武、傅喜等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正在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民间谣言四起,纷纷占卜求签。第二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皇上于是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何武,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鲍宣又上书言政,皇上对鲍宣的言论大感惊异,于是采纳了鲍宣的谏言,起用何武、彭宣,十天半月间就重新复任他们为三公,拜鲍宣为司隶。这时,汉哀帝改司隶校尉为司隶,官位级别相当于司直。丞相孔光负责四时巡视园陵,其属官仗恃有皇帝的敕令而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鲍宣外出正好遇见,鲍宣就让属吏扣留了丞相掾吏,并没收其车马,羞辱丞相。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们进入。鲍宣因此犯了拒绝接纳使者、没有人臣之礼、大不敬、不守道义等罪过,被捕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举着一杆旗帜到太学门前,说:“想救鲍司隶的人请集中在此旗帜下。”太学生聚集了一千余人。到了上朝之日,他们拦住丞相孔光说明情况,丞相的车马不能前行,又守候在宫阙门前,上书皇帝。皇上于是将鲍宣的死罪递减一等,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鲍宣被判刑后,便举家迁徙到上党。他认为上党地区适于农耕和放牧,又少才智出众的人,容易为首称雄,于是就把家安在上党的长子县。汉平帝即位后,王莽擅权专政,暗地里有阴谋篡夺帝位之心,于是他暗示各州郡罗织罪名,陷害诛杀豪杰之士,乃至于对汉朝忠诚正直不依附自己的大臣,如鲍宣与何武等人都要被处死。当时,指名通缉陇西人辛兴,辛兴与鲍宣女婿许绀一起到鲍宣家拜访,吃一顿饭就离开了,鲍宣不知实情,受牵连被捕下狱,(在狱中)自杀而死。
15.B
16.①首联,诗人时隔五年再过龟山,想起曾护送父亲灵柩过于此,世事沧桑、飘荡之感顿生。②颔联紧承首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紧扣“飘荡”二字,是“飘荡”的真实写照。③颈联写出了诗人在“飘荡”途中:因被排挤,远赴杭州。④尾联借宋文帝典故,旧事无人记起,旧城早已摧颓,传达出盛衰无常的感慨,抒发自己功业无人记,一生沉浮、境遇变迁的飘荡不定之伤感。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意在表达诗人对安闲生活的向往”错,意在表达自己羁旅漂泊,不知何时是头的酸楚。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结构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写诗人护送其父灵柩,再过龟山,已有五年之久。“飘荡”一词体现了诗人的羁旅漂泊,居无定所,茫然抑郁,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颔联中“身行万里”紧扣“飘荡”,写出了一生阔远奔波,表达自己羁旅漂泊,不知何时是头的酸楚。
颈联“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两句,站在龟山上隔着中原向北方望去,面对仕途的挫折,想远离现实去动游寻仙。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的矛盾心情。
尾联元嘉旧事今天无人记得,当年营垒而今衰颓,荡然无存,引起古今兴亡之感,映衬诗人仕途不顺、调迁频繁的遭遇,表达了沧海桑田之感。用“元嘉旧事”的典故,从龟山故垒之摧颓,慨叹立功亦无用,抒发一生沉浮、境遇变迁的飘荡不定之伤感。
17.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晴窗细乳戏分茶 引壶觞以自酌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澄”“苍”“觞”。
18.D
19.C
20.①把碧绿的莲蓬比喻成倒立的喷水花和翻转的伞状吊灯,②既形象又贴切,体现了它们之间形状上的相似性,给人以亲切感。
【解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含苞欲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也常用来形容少女。“莞尔一笑”,美好地笑了一笑,形容人微笑的样子。此处形容荷花,用“含苞欲放”可与后面“刚好开出””全部盛开”一起形容荷花不同的姿态。故选“含苞欲放”。
②“蓄势待发”,指随时准备进攻,原意是指半蹲着的人随时准备站起来冲出去。“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这里是形容花儿盛开,照应“刚好开出两三片花瓣”,用“蓄势待发”较好。
③“沁人心脾”,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此处形容荷香给人的感觉,用“沁人心脾”更合适。
④“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通真,生动形象。此处用来形容比喻的表达效果,照应“生动形象”,用”惟妙惟肖”更好。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关联词语“不仅”的语序错误,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濯莲池”,关联词语”不仅”应置于主语“濯莲池”的后面,排除AD;二是后一个分句宾语残缺,应在奏鸣曲”之后加上“的绝佳舞台”,排除B。只有C项全部做了修改。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句“一头碧绿碧绿的莲蓬,它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撒,又像是翻转的伞状吊灯”中,作者观看莲蓬,由此产生相似的联想,本体“碧绿的莲蓬”,喻体“倒立的喷水花和翻转的伞状吊灯”,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莲蓬的具体形状,让读者能产生画面感;同时“喷水、翻转”又写出莲蓬随风摇曳的姿态,可谓摇曳多姿,活泼可爱,让读者倍感亲切。
21.D
22.①能够自由地在空中飞行;②来应对失重造成的损伤;③急需解决的航天医学问题。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前文介绍的是“失重现象”,后文介绍的是“失重环境下给宇航员带来的具体影响”,可知应以“失重环境”作为主语。由此才能保持主语的一致,排除A、B 两项。C项“身体健康严重下降”搭配不当,有语病,可排除。
故选D。
1.D
2.C
3.A
4.①先侧重简介图像学的发展演变及其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潘诺夫斯基的研究方法。②然后从图像学分析的角度具体深入地挖掘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的文化内涵。(意思对即可)
5.①材料一中对大幅石刻《大唐中兴颂》的高、宽、字径、字体、字数等以说明性文字进行了准确描述,这是前图像志描述,属于第一阶段。②材料一又结合《大唐中兴颂》产生的时代和元结创作及颜真卿书写的背景,分析了这一石刻的传统意义,这是图像志分析,属于第二阶段。③但是材料一仅仅提及了《大唐中兴颂》石刻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具体分析,也就是并没有真正进行图像学分析。(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一改初唐楷书正大、雄壮的风貌”不合文意,材料二原文为“这篇巨作变初唐楷书风貌为正大、雄壮”,是说《大唐中兴颂》的风貌变为了正大、雄壮。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因年代久远、碑面巨大、字数众多”原因概括不全面,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为“大幅石刻《大唐中兴颂》,世称‘摩崖碑’,又因其年代之远、碑面之大、字数之多,被誉为‘摩崖三绝’”,而在[注]中有“‘摩崖三绝’,即文绝、字绝、石绝”。其中“年代之远、碑面之大、字数之多”中没有体现“文绝”的特点。
B.“这才使得此石刻能够千古流芳”错误,以偏概全。从材料一倒数第二段原文“《大唐中兴颂》之所以千古流芳,也与书写者的爱国情怀有关”可知,“书写者的爱国情怀”只是这一石刻千古流芳的原因之一。
D.“能够体悟到唐王朝的兴衰成败”错误。从材料二中可知,大唐的盛世成就了颜真卿,所以,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是看不出唐王朝的衰败的。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二第一段可知,潘诺夫斯基在《视觉艺术的含义》一书中提出对作品的解释分为三个所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的题材描述,即前图像志描述;第二个阶段是结合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分析作品特定主题和传统意义,即图像志分析;第三个阶段的阐释,就是要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或者是深层含义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这一阶段被称为图像学分析。
A.“一个庄重的订婚场面,画面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属于对象是对自然的题材描述,属于前图像志描述。
B、C、D三项都是结合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分析作品特定主题和传统意义。属于图像志分析。
6.B
7.B
8.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由“我”把握着情节叙述节奏;②“我”是故事的评价者,强调其教育性,暗示小说主旨,引发读者思考;③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读者带来真实可信的感觉。
9.悲悯情怀:①虽然农夫的交换不断亏损,面临着生活的困窘,但他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作者认可和接纳这种生活态度。②选材上关注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
善良愿望:①作者在农夫夫妇身上寄寓了一种单纯善良、憨厚老实、互信互爱的人性之美;②作者有意用轻松调侃的语气,营造喜剧氛围,淡化现实的苦痛与辛酸;③为故事设置超越现实的美好结局,表达人性美善终有回报的愿望,将现实世界导向理想世界,有意回避现实可能存在的不幸。
【解析】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输赢与否都不影响他们从中获得庸俗的快乐”错。根据文中“‘我喜欢看这幅情景!’两个英国人齐声说,‘老是走下坡路,却老是快乐。这件事本身就值钱。’他们付给这个种田人相应的金币”可知,两个英国人从农夫和妻子之间彼此信任和关怀这份坚贞的情感中获得了对待一切的乐观态度,所以,打赌的输赢影响他们获得快乐。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人物……性格多元”错。小说通过物质十分贫困的农夫,用唯一值钱的瘦马换了一大袋子烂苹果,最后却得到金币的经过,塑造了一位乐观憨厚、农夫形象。小说中的农夫和他的妻子性格非常简单——因彼此信任而生活非常快乐。
10.D
11.B
12.B
13.(1)(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时,常常上书直言进谏,他的言辞少有文采多重事实。
(2)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们进入。
14.以丞相的不得人心侧面烘托出鲍宣不惧权贵的正直操守,在士林中官声好、声望高;从情节上,直接促使皇帝减轻对鲍宣的处罚,保全了鲍宣的性命。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正在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民间谣言四起,纷纷占卜求签。第二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皇上于是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息夫躬,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民讹言行筹”中,“讹言行筹”作“民”的谓语,而后句“明年”则是下句的时间状语,与“明年”之间必须断开,排除AB;
“免”的对象是“孙宠”“何武”,“罢”的对象是“侍中诸曹黄门郎”,应在“何武”后断开,排除C。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孝廉’是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错。“孝廉”是“察举”,不是“科举”。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错,根据原文“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可知,应是上书进谏阻止此事。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征”,被征召;“谏争”,“争”同“诤”,直言进谏,劝人改正;“文”,文采。
(2)题得分点有:“下”,交付;“从事”,随从,属官;“内”,同“纳”,接纳,使进入。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这一情节出现的原因是“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从情节来看,“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得到的结果是“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直接促使皇帝减轻了对鲍宣的处罚,保全了鲍宣的性命。
从对人物的作用来看,“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太学生遮丞相车”这一情节,对鲍宣来说属于侧面描写,以丞相的不得人心侧面烘托出鲍宣不惧权贵的正直操守;鲍宣被处罚,学士们来声援他,侧面表现了鲍宣的正直和在士林中的好名声。
参考译文: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勤奋好学,精通经义,后做都尉、太守功曹,推荐孝廉时做了郎官,因病离职,后来又做了州从事。大司马王商征召鲍宣,推荐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开。哀帝初年,大司空何武任命鲍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又推荐鲍宣做谏议大夫,调任豫州牧。一年多后,鲍宣因犯错误被免官。(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时,常常上书直言进谏,他的言辞少有文采多重事实。当时,汉哀帝祖母傅太后想和成帝的母亲同称尊号,并为其亲属封官授予爵位。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一开始就坚持正义,违背了傅太后的旨意,于是都被免官。丁、傅子弟一齐加官晋爵,董贤因受宠而显贵,鲍宣以谏议大夫的身份继孔光、师丹、何武、傅喜等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正在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民间谣言四起,纷纷占卜求签。第二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皇上于是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何武,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鲍宣又上书言政,皇上对鲍宣的言论大感惊异,于是采纳了鲍宣的谏言,起用何武、彭宣,十天半月间就重新复任他们为三公,拜鲍宣为司隶。这时,汉哀帝改司隶校尉为司隶,官位级别相当于司直。丞相孔光负责四时巡视园陵,其属官仗恃有皇帝的敕令而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鲍宣外出正好遇见,鲍宣就让属吏扣留了丞相掾吏,并没收其车马,羞辱丞相。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们进入。鲍宣因此犯了拒绝接纳使者、没有人臣之礼、大不敬、不守道义等罪过,被捕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举着一杆旗帜到太学门前,说:“想救鲍司隶的人请集中在此旗帜下。”太学生聚集了一千余人。到了上朝之日,他们拦住丞相孔光说明情况,丞相的车马不能前行,又守候在宫阙门前,上书皇帝。皇上于是将鲍宣的死罪递减一等,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鲍宣被判刑后,便举家迁徙到上党。他认为上党地区适于农耕和放牧,又少才智出众的人,容易为首称雄,于是就把家安在上党的长子县。汉平帝即位后,王莽擅权专政,暗地里有阴谋篡夺帝位之心,于是他暗示各州郡罗织罪名,陷害诛杀豪杰之士,乃至于对汉朝忠诚正直不依附自己的大臣,如鲍宣与何武等人都要被处死。当时,指名通缉陇西人辛兴,辛兴与鲍宣女婿许绀一起到鲍宣家拜访,吃一顿饭就离开了,鲍宣不知实情,受牵连被捕下狱,(在狱中)自杀而死。
15.B
16.①首联,诗人时隔五年再过龟山,想起曾护送父亲灵柩过于此,世事沧桑、飘荡之感顿生。②颔联紧承首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紧扣“飘荡”二字,是“飘荡”的真实写照。③颈联写出了诗人在“飘荡”途中:因被排挤,远赴杭州。④尾联借宋文帝典故,旧事无人记起,旧城早已摧颓,传达出盛衰无常的感慨,抒发自己功业无人记,一生沉浮、境遇变迁的飘荡不定之伤感。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意在表达诗人对安闲生活的向往”错,意在表达自己羁旅漂泊,不知何时是头的酸楚。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结构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写诗人护送其父灵柩,再过龟山,已有五年之久。“飘荡”一词体现了诗人的羁旅漂泊,居无定所,茫然抑郁,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颔联中“身行万里”紧扣“飘荡”,写出了一生阔远奔波,表达自己羁旅漂泊,不知何时是头的酸楚。
颈联“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两句,站在龟山上隔着中原向北方望去,面对仕途的挫折,想远离现实去动游寻仙。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的矛盾心情。
尾联元嘉旧事今天无人记得,当年营垒而今衰颓,荡然无存,引起古今兴亡之感,映衬诗人仕途不顺、调迁频繁的遭遇,表达了沧海桑田之感。用“元嘉旧事”的典故,从龟山故垒之摧颓,慨叹立功亦无用,抒发一生沉浮、境遇变迁的飘荡不定之伤感。
17.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晴窗细乳戏分茶 引壶觞以自酌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澄”“苍”“觞”。
18.D
19.C
20.①把碧绿的莲蓬比喻成倒立的喷水花和翻转的伞状吊灯,②既形象又贴切,体现了它们之间形状上的相似性,给人以亲切感。
【解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含苞欲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也常用来形容少女。“莞尔一笑”,美好地笑了一笑,形容人微笑的样子。此处形容荷花,用“含苞欲放”可与后面“刚好开出””全部盛开”一起形容荷花不同的姿态。故选“含苞欲放”。
②“蓄势待发”,指随时准备进攻,原意是指半蹲着的人随时准备站起来冲出去。“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这里是形容花儿盛开,照应“刚好开出两三片花瓣”,用“蓄势待发”较好。
③“沁人心脾”,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此处形容荷香给人的感觉,用“沁人心脾”更合适。
④“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通真,生动形象。此处用来形容比喻的表达效果,照应“生动形象”,用”惟妙惟肖”更好。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关联词语“不仅”的语序错误,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濯莲池”,关联词语”不仅”应置于主语“濯莲池”的后面,排除AD;二是后一个分句宾语残缺,应在奏鸣曲”之后加上“的绝佳舞台”,排除B。只有C项全部做了修改。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句“一头碧绿碧绿的莲蓬,它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撒,又像是翻转的伞状吊灯”中,作者观看莲蓬,由此产生相似的联想,本体“碧绿的莲蓬”,喻体“倒立的喷水花和翻转的伞状吊灯”,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莲蓬的具体形状,让读者能产生画面感;同时“喷水、翻转”又写出莲蓬随风摇曳的姿态,可谓摇曳多姿,活泼可爱,让读者倍感亲切。
21.D
22.①能够自由地在空中飞行;②来应对失重造成的损伤;③急需解决的航天医学问题。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前文介绍的是“失重现象”,后文介绍的是“失重环境下给宇航员带来的具体影响”,可知应以“失重环境”作为主语。由此才能保持主语的一致,排除A、B 两项。C项“身体健康严重下降”搭配不当,有语病,可排除。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