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届高三4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04-22
河南省2022届高三4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宏观看,中西哲学的最大差别之一就在于对待天人关系的态度,其他一切差别都是由此衍化而来。西方哲学在天人关系上主张天人二分、主客对立,中国哲学在天人关系上则主张生生不息、天人合一。
那么,天是什么? 所谓天,在中国思想史上,它的含义有一个演化过程。人类文明早期,人们认识水平有限,对大自然怀有畏惧之心,认为天就是上帝,就是天命。到了周朝,天的神秘性有所弱化。天的含义,从命运之天、主宰之天、宗教之天到义理之天再到自然之天,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所说的“天”,已经没有什么神秘含义,就是指外在于我们的自然界。
既然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那么,它与人类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是先有自然界,还是先有人类? 老子认为,宇宙演进的模式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来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自然造化的产物。人不能游离于自然之外,更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天、地、人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对立的系统,而是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一气贯通的,它们同处于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洪流之中,人与天是相通的,不可分离的。
在人与大自然究竟孰先孰后问题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观点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哲学不否认人来源于大自然,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但在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以及人类在自然界中居于一种怎样的位置上,中西哲学之间有了分歧。西方哲学主张自然界是没有生命的客观存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人类的目的就是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这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是西方哲学天人二分思维方式必然导致的结果。而中国哲学则不然,一开始就把认知思考的视角放在了天人关系上,天人关系的落脚点是人,而不是天,是推天道以尽人事,最终要落实到人事上,也就是荀子说的“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关注“天人合一”问题? 这就要从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寻找答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农立国的农业国家,要从事农业生产,首先就要了解自然时令的变化规律。“民以食为天”,了解自然时令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很早就对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天文历法、农业知识、中医知识、数学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农学、医学和数学非常发达。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天文现象的记载,我们现在仍在使用的二十四节气,就与天文历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一以农立国的基本特征,历朝历代的思想家们都重视探讨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人通过反观内求,就能够认识天,孟子的这个天人合一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比如北京的故宫,其核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其建筑风格都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思想理念,其精髓就是“天地人和”。
(摘编自王杰《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思想史上,“天”的含义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表现为“神秘性”的消失。
B.在人与大自然究竟孰先孰后这一哲学问题上,中国和西方国家都认为人来源于大自然。
C.中国关注“天人合一”问题的首要原因在于了解自然时令的变化规律,以便农业生产。
D.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就是“天地人和”,后世的建筑风格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中西方对待天人关系态度的差异开篇,既引出本文的话题,也吸引读者兴趣。
B.文章多次运用引用论证,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人重视探讨“天人合一”思想的缘由。
C.文章第四段论述“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把东西方的哲学观点作了对比论证。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按照“提问—释疑”的形式展开,逻辑脉络较为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探究“天”与“人”的关系立场上,西方哲学重视“生”,中国哲学重视“分”。
B.中国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所以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C.中国古人对“天”认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始终秉承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
D.“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下的哲学、科学、生产等是贯通的,彼此不分离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较易受到政策影响而产生较大波动,受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2019年下半年国五切换国六也打破了原有的燃油车价格体系,提前透支汽车消费,导致下半年销量下滑明显。但整体而言其韧性依然强大,12月销量大幅回暖,整体销量仍然超过120万辆。2020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新车销量经历断崖式下降,但从3月开始快速回暖,7月份便迎来了首次同比正增长。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和企业的有力举措,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0%。
材料二:
本报讯 近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新出台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相关情况。据介绍,《实施计划》是未来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根据计划目标,到2025年,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本地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在产业规模上要达到国内领先的同时,核心技术攻关要取得重大突破。《实施计划》提出,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汽车网联化与智能化核心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完整供应链。加速形成绿色交通能源体系也是重要方面。《实施计划》指出,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党政机关公务车辆、中心城区载货汽车、邮政用车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环卫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此外,充换电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设施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摘编自《上海出台新能源汽车2025规划》,《光明日报》2021年4月9日)
材料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占据明显的市场优势,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产业比较优势,成为制造业领域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品。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份额占据明显优势。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136.7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42%。
我国已经形成覆盖原材料、一般部件、部分关键零部件、整车、充电设施、运维服务及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动力电池、电机及电控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可控。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比均超过50%,动力电池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本优势明显,形成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部企业,不仅成功进入跨国车企的全球供应体系,而且正在加快全球产能布局。
高级别辅助驾驶、智能信息交互、软硬件迭代升级等智能化新技术、新功能提升了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日益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同时,围绕智能电动汽车,形成了充电网络、软件数据增值服务、出行服务平台等产业新生态。
我国出台了涵盖顶层规划、技术创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推广使用、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贯彻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基本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协同的支持政策体系。
(摘编自张进华《新能源汽车亟须突破关键“瓶颈”》,《光明日报》2021年4月17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今年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0万辆,同比继续保持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B.人们追求科技感和智能配置,尝试新鲜事物、认同新能源理念等因素凸显明显,这些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需求的选择。
C.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0%;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20%,预计整年增量明显。
D.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在2018年后,我国迎来新能源汽车热潮,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内经历了飞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消费诉求和功能选择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趣味化。
B.2021年至2025年期间,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目标,才能在产业规模上居国内领先的地位。
C.《实施计划》从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形成能源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系统地为上海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D.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占据明显的市场优势,并将长时间处于一定的产业比较优势阶段,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产业新生态建设阶段。
6.我国新能源汽车具备哪些优势? 请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旗 手
刘建超
爷爷悄悄地回到村里时,已经是半夜了。
鬼子封锁了村子,不许村民外出,怕给山里的游击队送衣送粮。
几个给游击队送粮的村民,被鬼子抓住,被吊死在村口的两棵大槐树下。
村子里阴森森的,死一般寂静,连狗都不敢叫了。
爷爷端着一碗凉水,大口嚼着菜糠窝窝说,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了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我要做一面旗子,以后集中力量打击小日本鬼子。
奶奶看看家徒四壁的屋子说,哪有可以做旗子的布料啊。
爷爷挠着头,环顾了一下,指着炕上的被子说,被面,妮子,就用这个被面做旗子吧,图样我都带来了。
奶奶赶紧把被子抱在怀里,摇摇头。这红色的丝绸被面,是奶奶的嫁妆。是奶奶的姑父千辛万苦从杭州讨回来的,路上曾遇到土匪,还差点儿搭上性命,家里也就剩下这一条被子了。
爷爷搂着奶奶的肩膀,说,妮子,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保证,等打走了日本鬼子,我给你买十条比这还好看的被面,十条,妮子,你信不信?
奶奶看着爷爷坚毅的眼神和自信的神态,相信了。
那晚,爷爷用被子把窗户遮挡住,奶奶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制着旗子。爷爷兴奋地给奶奶规划着赶走小日本鬼子以后的幸福生活,奶奶就在爷爷规划的美好蓝图中,做好了这面旗子。
天已擦亮,鬼子和白狗子随时都可能来搜查。爷爷身轻如燕,爬上了院子里的槐树,把做好的旗子藏在了树上的喜鹊窝里。
等到傍晚,爷爷怀里揣着旗子,悄悄地从后山走了。可还是被鬼子的暗哨发现了。十几个鬼子、白狗子开枪扫射,穷追不舍。
爷爷身上多处负伤,跑到老鹰嘴,已无路可走,下面就是万丈悬崖。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爷爷咬着牙毫不犹豫纵身跳下山崖。
等爷爷醒来时,已经是后半夜了,是浓密的树枝挂住了他。
月亮很圆很亮,山风很野很凉。伤痕遍体的爷爷,艰难地挪动着,走不动就爬,终于把浸渍着鲜血的旗子送到了游击队。
爷爷成为游击队中的一名旗手。
辽沈战役,爷爷所在部队的任务是攻城。
团长问爷爷,准备好了吗?
爷爷说,报告团长,准备好了,冲锋号一响,我保证把红旗插上城头,人在,旗在!
信号弹升起,冲锋号吹响。尖刀队、突击队、爆破组、云梯组战士们鱼跃而出,冲锋向前,呐喊声、枪炮声响成一片,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城墙上的敌军居高临下,密集的火力封锁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爆破组把城墙炸开了豁口,云梯组架上了梯子,冲锋号再次响起。
爷爷握着旗杆冲上了城头,侧面的暗堡里射来子弹,前面的几名战士倒下了。爷爷也手臂负伤,他转身把红旗贴在城墙上,用胸膛紧紧压住旗杆,高喊着,冲啊! 后面的几名战士都扑在爷爷的身上,护住了红旗。
那场战役,爷爷的部队被授予“英雄团”的称号。
爷爷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
爷爷奔赴朝鲜战场时已经是营长,那时奶奶已经怀了身孕。
爷爷对奶奶说,不管生男孩还是女孩,都叫他抗美!
爷爷和战友们打光了子弹,拼弯了刺刀,砸光了石头,硬是没有让美国鬼子爬上山头。
爷爷留给奶奶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妮子,我还欠你十条被面。
父亲是在南疆的战场上,接过了“英雄团”的旗子。
老山的总攻即将开始,父亲带领的突击队却遇到了敌军布下的地雷阵。排雷,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父亲说,我们用双脚蹚也要为大部队蹚出一条通道。共产党员站出来! 突击队全体人员都站了出来。
如同接力一般,战士们呐喊着祖国万岁、爸爸妈妈再见,举着军旗冲向雷区。
前面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接过军旗继续向前冲击。
父亲被炸飞了一条腿,失去了双眼,被炸成筛子般的“英雄团”旗子依然牢牢地攥在父亲血迹斑斑的手中。
今天,我站在受阅部队的方阵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大阅兵,我是一名光荣的军旗手。
爷爷,父亲,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到我们铿锵有力、排山倒海般的脚步声了吗?
蓝天下,我手中的军旗格外鲜红!
(原载于《北方文学》2021年第7—8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段突出鬼子封锁村子的严密,鬼子的凶恶残暴,渲染了环境的阴森恐怖,更衬托出爷爷为了做旗子而勇敢无畏的精神。
B.爷爷让奶奶用红色被面做旗子,奶奶因为被面是丝绸织的,太珍贵,舍不得,爷爷许诺等抗战胜利还她十条被面,奶奶才答应。
C.小说写了一家三代皆为旗手的故事,实为表现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旨意,倒数第二段用“脚步声”显示传承旗帜精神的坚定决心
D.全文按时间的顺序来记叙故事,跨越了三个时代,但用旗子一以贯之,主题集中而突出;叙事有条不紊,语言简洁有力。
8.下说中,奶奶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6分)
9.本小说对爷爷和父亲的故事叙述详略鲜明,请简要说明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宏观看,中西哲学的最大差别之一就在于对待天人关系的态度,其他一切差别都是由此衍化而来。西方哲学在天人关系上主张天人二分、主客对立,中国哲学在天人关系上则主张生生不息、天人合一。
那么,天是什么? 所谓天,在中国思想史上,它的含义有一个演化过程。人类文明早期,人们认识水平有限,对大自然怀有畏惧之心,认为天就是上帝,就是天命。到了周朝,天的神秘性有所弱化。天的含义,从命运之天、主宰之天、宗教之天到义理之天再到自然之天,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所说的“天”,已经没有什么神秘含义,就是指外在于我们的自然界。
既然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那么,它与人类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是先有自然界,还是先有人类? 老子认为,宇宙演进的模式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来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自然造化的产物。人不能游离于自然之外,更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天、地、人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对立的系统,而是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一气贯通的,它们同处于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洪流之中,人与天是相通的,不可分离的。
在人与大自然究竟孰先孰后问题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观点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西方哲学不否认人来源于大自然,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但在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以及人类在自然界中居于一种怎样的位置上,中西哲学之间有了分歧。西方哲学主张自然界是没有生命的客观存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人类的目的就是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这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是西方哲学天人二分思维方式必然导致的结果。而中国哲学则不然,一开始就把认知思考的视角放在了天人关系上,天人关系的落脚点是人,而不是天,是推天道以尽人事,最终要落实到人事上,也就是荀子说的“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关注“天人合一”问题? 这就要从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寻找答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农立国的农业国家,要从事农业生产,首先就要了解自然时令的变化规律。“民以食为天”,了解自然时令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很早就对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天文历法、农业知识、中医知识、数学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农学、医学和数学非常发达。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天文现象的记载,我们现在仍在使用的二十四节气,就与天文历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一以农立国的基本特征,历朝历代的思想家们都重视探讨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人通过反观内求,就能够认识天,孟子的这个天人合一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比如北京的故宫,其核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其建筑风格都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思想理念,其精髓就是“天地人和”。
(摘编自王杰《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思想史上,“天”的含义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表现为“神秘性”的消失。
B.在人与大自然究竟孰先孰后这一哲学问题上,中国和西方国家都认为人来源于大自然。
C.中国关注“天人合一”问题的首要原因在于了解自然时令的变化规律,以便农业生产。
D.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就是“天地人和”,后世的建筑风格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中西方对待天人关系态度的差异开篇,既引出本文的话题,也吸引读者兴趣。
B.文章多次运用引用论证,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人重视探讨“天人合一”思想的缘由。
C.文章第四段论述“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把东西方的哲学观点作了对比论证。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按照“提问—释疑”的形式展开,逻辑脉络较为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探究“天”与“人”的关系立场上,西方哲学重视“生”,中国哲学重视“分”。
B.中国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所以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C.中国古人对“天”认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始终秉承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
D.“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下的哲学、科学、生产等是贯通的,彼此不分离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较易受到政策影响而产生较大波动,受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2019年下半年国五切换国六也打破了原有的燃油车价格体系,提前透支汽车消费,导致下半年销量下滑明显。但整体而言其韧性依然强大,12月销量大幅回暖,整体销量仍然超过120万辆。2020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新车销量经历断崖式下降,但从3月开始快速回暖,7月份便迎来了首次同比正增长。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和企业的有力举措,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0%。
材料二:
本报讯 近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新出台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相关情况。据介绍,《实施计划》是未来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根据计划目标,到2025年,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本地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在产业规模上要达到国内领先的同时,核心技术攻关要取得重大突破。《实施计划》提出,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汽车网联化与智能化核心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完整供应链。加速形成绿色交通能源体系也是重要方面。《实施计划》指出,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党政机关公务车辆、中心城区载货汽车、邮政用车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环卫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此外,充换电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设施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摘编自《上海出台新能源汽车2025规划》,《光明日报》2021年4月9日)
材料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占据明显的市场优势,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产业比较优势,成为制造业领域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品。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份额占据明显优势。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136.7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42%。
我国已经形成覆盖原材料、一般部件、部分关键零部件、整车、充电设施、运维服务及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动力电池、电机及电控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可控。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比均超过50%,动力电池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本优势明显,形成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头部企业,不仅成功进入跨国车企的全球供应体系,而且正在加快全球产能布局。
高级别辅助驾驶、智能信息交互、软硬件迭代升级等智能化新技术、新功能提升了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日益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同时,围绕智能电动汽车,形成了充电网络、软件数据增值服务、出行服务平台等产业新生态。
我国出台了涵盖顶层规划、技术创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推广使用、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贯彻实施方案和支持政策,基本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协同的支持政策体系。
(摘编自张进华《新能源汽车亟须突破关键“瓶颈”》,《光明日报》2021年4月17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今年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0万辆,同比继续保持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B.人们追求科技感和智能配置,尝试新鲜事物、认同新能源理念等因素凸显明显,这些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需求的选择。
C.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0%;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20%,预计整年增量明显。
D.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在2018年后,我国迎来新能源汽车热潮,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内经历了飞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的消费诉求和功能选择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趣味化。
B.2021年至2025年期间,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目标,才能在产业规模上居国内领先的地位。
C.《实施计划》从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形成能源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系统地为上海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D.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占据明显的市场优势,并将长时间处于一定的产业比较优势阶段,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产业新生态建设阶段。
6.我国新能源汽车具备哪些优势? 请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旗 手
刘建超
爷爷悄悄地回到村里时,已经是半夜了。
鬼子封锁了村子,不许村民外出,怕给山里的游击队送衣送粮。
几个给游击队送粮的村民,被鬼子抓住,被吊死在村口的两棵大槐树下。
村子里阴森森的,死一般寂静,连狗都不敢叫了。
爷爷端着一碗凉水,大口嚼着菜糠窝窝说,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了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我要做一面旗子,以后集中力量打击小日本鬼子。
奶奶看看家徒四壁的屋子说,哪有可以做旗子的布料啊。
爷爷挠着头,环顾了一下,指着炕上的被子说,被面,妮子,就用这个被面做旗子吧,图样我都带来了。
奶奶赶紧把被子抱在怀里,摇摇头。这红色的丝绸被面,是奶奶的嫁妆。是奶奶的姑父千辛万苦从杭州讨回来的,路上曾遇到土匪,还差点儿搭上性命,家里也就剩下这一条被子了。
爷爷搂着奶奶的肩膀,说,妮子,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保证,等打走了日本鬼子,我给你买十条比这还好看的被面,十条,妮子,你信不信?
奶奶看着爷爷坚毅的眼神和自信的神态,相信了。
那晚,爷爷用被子把窗户遮挡住,奶奶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制着旗子。爷爷兴奋地给奶奶规划着赶走小日本鬼子以后的幸福生活,奶奶就在爷爷规划的美好蓝图中,做好了这面旗子。
天已擦亮,鬼子和白狗子随时都可能来搜查。爷爷身轻如燕,爬上了院子里的槐树,把做好的旗子藏在了树上的喜鹊窝里。
等到傍晚,爷爷怀里揣着旗子,悄悄地从后山走了。可还是被鬼子的暗哨发现了。十几个鬼子、白狗子开枪扫射,穷追不舍。
爷爷身上多处负伤,跑到老鹰嘴,已无路可走,下面就是万丈悬崖。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爷爷咬着牙毫不犹豫纵身跳下山崖。
等爷爷醒来时,已经是后半夜了,是浓密的树枝挂住了他。
月亮很圆很亮,山风很野很凉。伤痕遍体的爷爷,艰难地挪动着,走不动就爬,终于把浸渍着鲜血的旗子送到了游击队。
爷爷成为游击队中的一名旗手。
辽沈战役,爷爷所在部队的任务是攻城。
团长问爷爷,准备好了吗?
爷爷说,报告团长,准备好了,冲锋号一响,我保证把红旗插上城头,人在,旗在!
信号弹升起,冲锋号吹响。尖刀队、突击队、爆破组、云梯组战士们鱼跃而出,冲锋向前,呐喊声、枪炮声响成一片,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城墙上的敌军居高临下,密集的火力封锁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爆破组把城墙炸开了豁口,云梯组架上了梯子,冲锋号再次响起。
爷爷握着旗杆冲上了城头,侧面的暗堡里射来子弹,前面的几名战士倒下了。爷爷也手臂负伤,他转身把红旗贴在城墙上,用胸膛紧紧压住旗杆,高喊着,冲啊! 后面的几名战士都扑在爷爷的身上,护住了红旗。
那场战役,爷爷的部队被授予“英雄团”的称号。
爷爷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
爷爷奔赴朝鲜战场时已经是营长,那时奶奶已经怀了身孕。
爷爷对奶奶说,不管生男孩还是女孩,都叫他抗美!
爷爷和战友们打光了子弹,拼弯了刺刀,砸光了石头,硬是没有让美国鬼子爬上山头。
爷爷留给奶奶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妮子,我还欠你十条被面。
父亲是在南疆的战场上,接过了“英雄团”的旗子。
老山的总攻即将开始,父亲带领的突击队却遇到了敌军布下的地雷阵。排雷,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父亲说,我们用双脚蹚也要为大部队蹚出一条通道。共产党员站出来! 突击队全体人员都站了出来。
如同接力一般,战士们呐喊着祖国万岁、爸爸妈妈再见,举着军旗冲向雷区。
前面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接过军旗继续向前冲击。
父亲被炸飞了一条腿,失去了双眼,被炸成筛子般的“英雄团”旗子依然牢牢地攥在父亲血迹斑斑的手中。
今天,我站在受阅部队的方阵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大阅兵,我是一名光荣的军旗手。
爷爷,父亲,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到我们铿锵有力、排山倒海般的脚步声了吗?
蓝天下,我手中的军旗格外鲜红!
(原载于《北方文学》2021年第7—8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段突出鬼子封锁村子的严密,鬼子的凶恶残暴,渲染了环境的阴森恐怖,更衬托出爷爷为了做旗子而勇敢无畏的精神。
B.爷爷让奶奶用红色被面做旗子,奶奶因为被面是丝绸织的,太珍贵,舍不得,爷爷许诺等抗战胜利还她十条被面,奶奶才答应。
C.小说写了一家三代皆为旗手的故事,实为表现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旨意,倒数第二段用“脚步声”显示传承旗帜精神的坚定决心
D.全文按时间的顺序来记叙故事,跨越了三个时代,但用旗子一以贯之,主题集中而突出;叙事有条不紊,语言简洁有力。
8.下说中,奶奶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6分)
9.本小说对爷爷和父亲的故事叙述详略鲜明,请简要说明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