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2022年高考模拟检测(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2-04-30
2022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三)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 (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原文为:《毛诗正义》保存的《毛传》尤好“以史证诗”。
2.C (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没有对比,只是将不同的解读展示出来;“强调”说法错误。
3.C(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
A 只有朱熹撰的《诗集传》如此;B 《风》《雅》《颂》都承载着“思无邪”的精神;D 关系倒置;文中有“在这个基础上去看待”,先有“重新理解文学和历史的关系”,后有“觉察它创造的那个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 C
【解题思路】C项以偏概全,“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水平,分层布置作业”只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
5. B
【解题思路】A 逻辑错误。“只要……就……”应为“只有……才……”,原文“只有持续做好“增”的文章,才能不断提高“减”的效果”。
C 曲解文意。原文“应以评价之“尺”,为“应然”判断,选项中“已经”为“已然”判断。
D 曲解文意。原文“没有完全受到同等重视”。另外,“普遍存在”错误,原文是“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6. (6分)
【答案示例】①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政策落实,改革评价体系和用人导向,畅通和拓宽人才成长通道。②学校要在教学质量提升、作业改革和课后服务配套等方面发挥主阵地作用;坚持“五育并举”,回归“育人初心”。③家长要当好引路人,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④相关各方要密切协作,营造健康可持续的教育生态。
【评分标准】答对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3分)
【解题思路】“表现丈夫的愉悦心情”概括不准确,应该是丈夫被妻子训斥后的痛苦心情。
8.(6分)
【答案示例】①运用对话加快小说的叙事节奏:准备修缮房屋和修缮后都是在对话中开展的。②场景集中:故事发生的地点选择在家里,压缩空间,不涉及其它地方。③注重详略,突出反差:详写修缮前有关舒适的设想,略写修缮后,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9.(6分)
【答案示例】①推动情节达到高潮:修缮房屋是为了生活舒适,结果丈夫却不能享受,反而不舒适,情节出现突转,是小说的高潮也是结局。②揭示主旨:意在表达社会现状,结果与意愿不一致,本来是为了生活舒适,过多的装饰反而让生活不舒适。③突出效果:最后丈夫在走廊过夜,生活变得不舒适,出乎意料,引发读者思考,具有讽刺效果。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B
【解析】“疑军”是“疑兵”,为偏正关系,不可断开,排除A、C;“关右诸军”是句子宾语,不可断开;“军郿”是介宾短语后置,主语承前省略,句意完整,可排除B项。
11.(3分)D
【解析】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秦统一以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设中丞相。汉承秦制,设置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相国。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12.(3分)D
【解析】“蒋琬为马谡求情”错误。根据文意,蒋琬对诸葛亮处死马谡表示异议,不是在马谡被杀之前,而是在马谡死后。
13.(10分)
(1)(5分)于是统率步兵骑兵五万人,派右将军张郃监督指挥他们,向西阻挡诸葛亮。
(2)(5分)马谡违背诸葛亮调遣,举动措施杂乱,舍弃水源而到山上扎营,不下来据城守御。
【评分标准】(1)“勒兵”(统率军队)、“督”(监督指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解释各1分,文意对2分。(2)“节度”( 调度;指挥)、“烦扰”(杂乱;纷扰)、“舍水”(舍弃水源)的解释各1分,文意对2分。
【参考译文】
诸葛亮准备入侵,与众部下商量。丞相司马魏延说:“听说夏侯楙是魏武帝的女婿,胆小没有谋略。如今给我五千名精兵,直接从褒中出军,沿着秦岭向东进发,走到子午谷而向北,不超过十天时间,就可以到达长安。夏侯楙听说我一下子攻到,肯定丟下长安逃跑,长安城里只有御史、京兆太守。等到东面魏军部队彼此会合,尚有二十来天,而您从斜谷来,也足以到达。这样,就一举而可以平定咸阳以西了。”诸葛亮认为这计划危险,不如安安稳稳地径由宽广平坦的大道,可以平安地夺取陇右,所以不采用魏延的计策。诸葛亮扬言径由斜谷道夺取郿县,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兵,占据箕谷。明帝派曹真统领关右各部队,在郿县驻扎。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开始时,魏因为汉昭烈死后,多年来悄然无声,所以毫无防备,突然听说诸葛亮出兵,朝廷与民间全都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都反叛响应诸葛亮,关中震惊,朝中大臣不知采取什么办法。明帝说:“诸葛亮依仗山谷作为险固,如今自己送上来,使我们正好符合兵书上所说的控制别人的战术,打败诸葛亮是一定的了。”于是统率步兵骑兵五万人,派右将军张郃监督指挥他们,向西阻挡诸葛亮。丁未,明帝前往长安。起初,越嶲太守马谡才华和器度超过常人,喜欢谈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将他作为特出人材,非常器重。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常言过其实,不能派大用场。希望你能把他看清楚。”诸葛亮仍不以为然,任命马谡为参军,每次接见谈论,总是从白天直到夜里。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不任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为先锋,而让马谡在前面督率各部队,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调遣,举动措施杂乱,舍弃水源而到山上扎营,不下来据城守御。张郃堵绝他的引水渠道,然后发动进攻,把他打得大败。诸葛亮再要向前进就没有什么可以依恃的了,只得略取了西县一千多户人家返回汉中。拘捕马谡入狱把他杀了。诸葛亮又亲自去祭吊,为他流泪。蒋琬对诸葛亮说:“从前楚王杀了得臣,晋文公露出喜悦的神色。如今天下没有平定就杀害有才能、计谋的人,难道不可惜吗!”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之所以能够在整个天下都制服敌人、取得胜利,是因为施行法令严明。如今天下分裂,战争刚刚开始打起来,假如再废弛法令,哪里还能讨伐敌人呢!”诸葛亮上书请求将自己贬官三级,刘禅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暂时执掌丞相事务。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B(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
解析:“表达艰苦岁月的哀叹和劳苦的感伤”错误。诗人回忆亲临前线、守关拒敌,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表达的是对国事的忧虑,这是一种爱国情怀的表达。
15.(6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本词触景生情,追忆往事,今昔对比,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抚今,描绘了眼前悲凉的秋景,渲染了时代气氛,烘托了词人心境;
第二层思昔,“忽记”写词人联想自己的战斗经历,表达对国事的忧虑;
第三层再回到现实,表达归隐的意愿和抗金策略无人托付的遗憾;
第四层回顾往昔,抒发自己遭受排挤,不被知遇,无法施展才能抱负收复江山的悲愤。
(能准确划分今昔层次,并概括内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6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评分标准】每句1分,有错、别、漏、加字者,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3分)
【解题思路】
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露出。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难以企及: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
正中下怀: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愿。
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过眼烟云: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18.D(3分)
【解题思路】根据句意,应是“拒绝”在前,“无法控制”在后,排除A和C。另外,应是“无法控制自己在闲暇时刻打开”,排除B。
19.A(3分)
【解题思路】原句第一处语病,缺少成分“大数据分析”;第二处语病,用词不当,应改为“掌握” ;第三处语病,语序不当,应为“多数”在“用户”之前。
20.(6分)
【答案示例】①要和大自然的昼夜节律相符 ②褪黑素分泌增加 ③褪黑素对光线非常敏感(每空2分)
【解题思路】
①由第一处横线前后推断得出,②由横线前“褪黑素是一种黑暗激素”横线后“大概在23点之后,分泌加速,在半夜2点至4点达到高峰”得出,③由横线后“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延迟。褪黑素的缺乏会使人难以入睡”得出。
21.(5分)
【答案示例】报复性睡眠拖延症是指在忙碌一天之后(1分),未在预定时间休息(1分),以牺牲睡眠来换取休闲时间(1)从而导致第二天困倦和疲劳(1分)的一种无效减压行为(1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 属概念为“无效减压行为”,由“这是一种无效的压力控制方法”得出。种差:1.一整天集中精力学习或工作,晚上应该休息却选择刷屏以减压;(睡眠拖延)2.由此导致越睡越晚,白天困倦疲劳,陷入恶性循环。(报复)
四、写作(60分)
22.(60分)略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 (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原文为:《毛诗正义》保存的《毛传》尤好“以史证诗”。
2.C (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没有对比,只是将不同的解读展示出来;“强调”说法错误。
3.C(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
A 只有朱熹撰的《诗集传》如此;B 《风》《雅》《颂》都承载着“思无邪”的精神;D 关系倒置;文中有“在这个基础上去看待”,先有“重新理解文学和历史的关系”,后有“觉察它创造的那个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 C
【解题思路】C项以偏概全,“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水平,分层布置作业”只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
5. B
【解题思路】A 逻辑错误。“只要……就……”应为“只有……才……”,原文“只有持续做好“增”的文章,才能不断提高“减”的效果”。
C 曲解文意。原文“应以评价之“尺”,为“应然”判断,选项中“已经”为“已然”判断。
D 曲解文意。原文“没有完全受到同等重视”。另外,“普遍存在”错误,原文是“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6. (6分)
【答案示例】①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政策落实,改革评价体系和用人导向,畅通和拓宽人才成长通道。②学校要在教学质量提升、作业改革和课后服务配套等方面发挥主阵地作用;坚持“五育并举”,回归“育人初心”。③家长要当好引路人,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孩子学习动力。④相关各方要密切协作,营造健康可持续的教育生态。
【评分标准】答对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3分)
【解题思路】“表现丈夫的愉悦心情”概括不准确,应该是丈夫被妻子训斥后的痛苦心情。
8.(6分)
【答案示例】①运用对话加快小说的叙事节奏:准备修缮房屋和修缮后都是在对话中开展的。②场景集中:故事发生的地点选择在家里,压缩空间,不涉及其它地方。③注重详略,突出反差:详写修缮前有关舒适的设想,略写修缮后,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9.(6分)
【答案示例】①推动情节达到高潮:修缮房屋是为了生活舒适,结果丈夫却不能享受,反而不舒适,情节出现突转,是小说的高潮也是结局。②揭示主旨:意在表达社会现状,结果与意愿不一致,本来是为了生活舒适,过多的装饰反而让生活不舒适。③突出效果:最后丈夫在走廊过夜,生活变得不舒适,出乎意料,引发读者思考,具有讽刺效果。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B
【解析】“疑军”是“疑兵”,为偏正关系,不可断开,排除A、C;“关右诸军”是句子宾语,不可断开;“军郿”是介宾短语后置,主语承前省略,句意完整,可排除B项。
11.(3分)D
【解析】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秦统一以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设中丞相。汉承秦制,设置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相国。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12.(3分)D
【解析】“蒋琬为马谡求情”错误。根据文意,蒋琬对诸葛亮处死马谡表示异议,不是在马谡被杀之前,而是在马谡死后。
13.(10分)
(1)(5分)于是统率步兵骑兵五万人,派右将军张郃监督指挥他们,向西阻挡诸葛亮。
(2)(5分)马谡违背诸葛亮调遣,举动措施杂乱,舍弃水源而到山上扎营,不下来据城守御。
【评分标准】(1)“勒兵”(统率军队)、“督”(监督指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解释各1分,文意对2分。(2)“节度”( 调度;指挥)、“烦扰”(杂乱;纷扰)、“舍水”(舍弃水源)的解释各1分,文意对2分。
【参考译文】
诸葛亮准备入侵,与众部下商量。丞相司马魏延说:“听说夏侯楙是魏武帝的女婿,胆小没有谋略。如今给我五千名精兵,直接从褒中出军,沿着秦岭向东进发,走到子午谷而向北,不超过十天时间,就可以到达长安。夏侯楙听说我一下子攻到,肯定丟下长安逃跑,长安城里只有御史、京兆太守。等到东面魏军部队彼此会合,尚有二十来天,而您从斜谷来,也足以到达。这样,就一举而可以平定咸阳以西了。”诸葛亮认为这计划危险,不如安安稳稳地径由宽广平坦的大道,可以平安地夺取陇右,所以不采用魏延的计策。诸葛亮扬言径由斜谷道夺取郿县,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兵,占据箕谷。明帝派曹真统领关右各部队,在郿县驻扎。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开始时,魏因为汉昭烈死后,多年来悄然无声,所以毫无防备,突然听说诸葛亮出兵,朝廷与民间全都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都反叛响应诸葛亮,关中震惊,朝中大臣不知采取什么办法。明帝说:“诸葛亮依仗山谷作为险固,如今自己送上来,使我们正好符合兵书上所说的控制别人的战术,打败诸葛亮是一定的了。”于是统率步兵骑兵五万人,派右将军张郃监督指挥他们,向西阻挡诸葛亮。丁未,明帝前往长安。起初,越嶲太守马谡才华和器度超过常人,喜欢谈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将他作为特出人材,非常器重。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常言过其实,不能派大用场。希望你能把他看清楚。”诸葛亮仍不以为然,任命马谡为参军,每次接见谈论,总是从白天直到夜里。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不任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为先锋,而让马谡在前面督率各部队,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调遣,举动措施杂乱,舍弃水源而到山上扎营,不下来据城守御。张郃堵绝他的引水渠道,然后发动进攻,把他打得大败。诸葛亮再要向前进就没有什么可以依恃的了,只得略取了西县一千多户人家返回汉中。拘捕马谡入狱把他杀了。诸葛亮又亲自去祭吊,为他流泪。蒋琬对诸葛亮说:“从前楚王杀了得臣,晋文公露出喜悦的神色。如今天下没有平定就杀害有才能、计谋的人,难道不可惜吗!”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之所以能够在整个天下都制服敌人、取得胜利,是因为施行法令严明。如今天下分裂,战争刚刚开始打起来,假如再废弛法令,哪里还能讨伐敌人呢!”诸葛亮上书请求将自己贬官三级,刘禅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暂时执掌丞相事务。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B(3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
解析:“表达艰苦岁月的哀叹和劳苦的感伤”错误。诗人回忆亲临前线、守关拒敌,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表达的是对国事的忧虑,这是一种爱国情怀的表达。
15.(6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本词触景生情,追忆往事,今昔对比,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抚今,描绘了眼前悲凉的秋景,渲染了时代气氛,烘托了词人心境;
第二层思昔,“忽记”写词人联想自己的战斗经历,表达对国事的忧虑;
第三层再回到现实,表达归隐的意愿和抗金策略无人托付的遗憾;
第四层回顾往昔,抒发自己遭受排挤,不被知遇,无法施展才能抱负收复江山的悲愤。
(能准确划分今昔层次,并概括内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6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评分标准】每句1分,有错、别、漏、加字者,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3分)
【解题思路】
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露出。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难以企及: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
正中下怀: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愿。
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过眼烟云: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18.D(3分)
【解题思路】根据句意,应是“拒绝”在前,“无法控制”在后,排除A和C。另外,应是“无法控制自己在闲暇时刻打开”,排除B。
19.A(3分)
【解题思路】原句第一处语病,缺少成分“大数据分析”;第二处语病,用词不当,应改为“掌握” ;第三处语病,语序不当,应为“多数”在“用户”之前。
20.(6分)
【答案示例】①要和大自然的昼夜节律相符 ②褪黑素分泌增加 ③褪黑素对光线非常敏感(每空2分)
【解题思路】
①由第一处横线前后推断得出,②由横线前“褪黑素是一种黑暗激素”横线后“大概在23点之后,分泌加速,在半夜2点至4点达到高峰”得出,③由横线后“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延迟。褪黑素的缺乏会使人难以入睡”得出。
21.(5分)
【答案示例】报复性睡眠拖延症是指在忙碌一天之后(1分),未在预定时间休息(1分),以牺牲睡眠来换取休闲时间(1)从而导致第二天困倦和疲劳(1分)的一种无效减压行为(1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 属概念为“无效减压行为”,由“这是一种无效的压力控制方法”得出。种差:1.一整天集中精力学习或工作,晚上应该休息却选择刷屏以减压;(睡眠拖延)2.由此导致越睡越晚,白天困倦疲劳,陷入恶性循环。(报复)
四、写作(60分)
22.(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