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江苏省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5-0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尚书·虞书·皋陶谟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①,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呈咸若时②,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叙有典,勅我五典五惇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绩。”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
文本二: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
……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③,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④。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节选自《史记·五帝本纪》
【注释】①叙,同“序”。②时,通“是”。③绌,通“黜”。④北,同“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B.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C.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D.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典,就是“三纲五常”中的“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谟,意为谋划。谟是《尚书》六种文体(典、谟、训、制、誓、命)之一。
C.三年丧,是臣为君的三年丧期,对臣的服饰、言语、饮食等方面要求严格。
D.大理,是古代官名,主管天下刑罚狱讼,相当于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12.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皋陶和禹考察古时的立治之道。皋陶指出,真诚地遵行先贤的德行,就能使谋略美善,群臣也齐心协力。禹对皋陶的观点表示认可。
B.皋陶认为,每日能表现出三德,日夜恭敬努力,卿大夫就能保持封地;每天能庄严地实践六德,用以辅助政事,诸侯就能保持邦国。
C.皋陶“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迩可远,在兹”“庶明励翼”等语,与《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一对应。
D.舜知人善任,安抚四海。在他的治理下,天下政治清明。禹创制《九招》歌颂舜的功德,招来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2)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14.文本一中皋陶提出了三条基本方针。试概括之,并据文本二举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5~16题。
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
杨万里
湘江晓月照离裾,目送车尘至欲晡。
归路新诗合千首,几时乘兴更三吾①?
眼边俗物②只添睡,别后故人何似臞③。
尚策爬沙④追历块⑤,未甘直作水中凫。
【注】①三吾:永州有港溪、峿台和峿亭,称为“三吾”,代指永州,杨万里时任永州零陵县丞。②俗物:对世俗庸人的鄙称。《世说新语·排调》记载:嵇康、阮籍、山涛等在竹林酣饮,王戎后至,阮籍便说:“俗物已复来败人意!”③臞:消瘦。④爬沙:形容螃蟹行走很迟钝。⑤历块:形容良马行走神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点明写作缘由,“湘江晓月”既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又渲染出离别氛围。
B.接着写诗人久久目送友人的车马扬尘离去,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二人友情之深厚。
C.颔联写诗人在归途中作诗千首,用语夸张,更加突显对友人再次乘兴来访的期待。
D.第五句写友人离开后,诗人感觉身边尽是“俗物”,以此反衬出友人的高洁风雅。
16.南宋张镃曾这样评价杨万里:“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诗”,是说杨万里诗作师法自然,饶有活趣,融通情思,如何理解这一观点?请结合本诗尾联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劝学》篇中强调君子与常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长于借助外力罢了。
(2)《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诗,诗人变换了角度,从远在他乡的游子方面去抒写思念之情。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也用了类似的艺术手法,写出时空交错之美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夸张、暗喻等修辞极写赤壁古战场巨浪骇人却意境优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自古以来,博览群书便是很多读书人的追求,成语“ ”常被用来夸赞一个人知识渊博。指尖轻触书页,便有一种满足感、愉悦感。身在原地,思绪却可寻遍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本本书便是一扇扇窗,引导我们欣赏不同的风景,神游大千世界。大文豪苏轼曾“立志读尽人间书”,他确实不曾辜负自己的誓言。因为博览群书,他随缘自适,超然物外;履险如夷, 。由此可见,读书的多寡对于一个人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是成了许多学子的座右铭。
博览群书固然重要,精读同样重要。理解一篇文章,胜过囫囵吞枣地读完一本书。我认为“读书破万卷”中的关键词不是“万卷”,而是“破”。读书,首先要胸罗万卷,旁搜博采,即“破数量”;其次要 ,熟读精思,即“破内涵”;最后要举一反三, ,即“破万卷”。
言及此,我们不难发现,博览与精读互为表里,互为因果。若精读仅某一类文字,思想必定受限;博览群书而无法吸收为自身养分,也不过是做无用功。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学贯中西 泰然自若 精雕细琢 触类旁通
B.学富五车 安之若素 精雕细琢 见微知著
C.学贯中西 安之若素 精益求精 见微知著
D.学富五车 泰然自若 精益求精 触类旁通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若精读仅某一类文字,思想容易受限;博览群书而无法吸收为自身养分,也不过是做无用功。
B.若精读仅某一类文字,思想必定受限;博览群书而无法内化为自身养分,也不过是做无用功。
C.若仅精读某一类文字,思想容易受限;博览群书而无法内化为自身养分,也不过是做无用功。
D.若仅精读某一类文字,思想必定受限;博览群书而无法吸收为自身养分,也不过是做无用功。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人工智能设计,既能够凸显程序、具法的智能, ① ,显现出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增强的叠加效应。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都以“造福人类”为目标。然而,人工智能 ② 。现有人工智能的“愚蠢”表现,可能给人类带来风险和挑战。
人工愚蠢包含机器愚蠢和人类愚蠢。机器愚蠢往往体现为系统或程序的局限性,( )。人类愚蠢则主要体现为人工智能应用所带来的一种人类智能弱化的趋势预测。面对机器愚蠢,我们期待机器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聪明, ③ ,促进人类智能的增强;面对人类愚蠢,我们则希望机器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加“愚蠢”。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会阻碍机器“理解”和“判断”的局限性,从而妨碍人类决策和行动
B.这些局限性会阻碍机器的“理解”和“判断”,进而妨碍人类决策和行动
C.这些会阻碍机器“理解”和“判断”的局限性,进而妨碍人类决策和行动
D.这些局限性会阻碍机器的“理解”和“判断”,从而妨碍人类决策和行动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循。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俄国哲学家赫尔岑曾说:“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
上述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高三(1)班拟举行“鉴往知来,砺行致远”的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