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素养提升模拟一语文试题及答案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05-23
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素养提升模拟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
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和辞赋。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生动地描写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裁、题材、手法或是风格和意境上,都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上,而且在建筑论述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诗·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干》,诗中写道:“如跂斯翼,如矢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人抬起脚跟望远那样高峻,又有的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鸟那祥飞翔。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
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千古绝唱。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
《红楼梦》可以称之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而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学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去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红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用文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园林艺术、造园手法等。小说《红楼梦》将建筑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描写建筑空间的变化,书中涉及的建筑及景物有82处,建筑及建筑空间、构件、家具等共155种,门30余种。
(摘编自《文汇报·这部浪漫小说启发了凡尔赛宫的园林设计》郑时龄,有删改)
材料二:
余志成(《文学报》记者):人类能够流传千百年的智慧之花,应该非文学与建筑莫属了!但要系统探究起来,似乎又很不简单。那么,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建筑?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又表现在哪里?
赵丽宏(著名作家):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智慧高度的两个标识:一是文学,二是建筑。文学展现了一个时期或几代人的生活与内心情感;而建筑则是一门综合艺术,其精美能成为时代的里程碑。文学和建筑,是人类的智慧之花。余志成:赵老师,记得你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
赵丽宏: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我骑着自行车,沿复兴中路由东往西。无意中抬头远望,视野中出现的美妙景象使我吃了一惊。一轮已经失去耀眼光芒的落日,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喷射着暗红色的火焰,静静地悬挂在天地之间。天空是蓝灰色的,有几缕金色的云霞飘浮在落日周围。使我吃惊的美妙,是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
我想,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依山,自然是靠山而建,城在山里,山在城里,街道盘旋起伏,房屋层层相叠,入夜之后,城市的灯火和天上的星月交融为一体。傍水,当然是指江海湖泊与城市为伴。水是生命的源头,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城市如果建在海边,那是得天独厚,大连、青岛、烟台和威海这样的城市,沐浴在海风中,视野开阔,景色清朗。
楼房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一个城市是不是有魅力,和城市的建筑有没有自己的风格大有关系。上海曾经被世人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和上海的独特的历史有关,上海是中国最早大规模向世界开放的城市,人类创造的各式各样的文化都涌进了这个城市。其中最显眼、最持久的,便是建筑。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上海的建筑风格,我想,大概只能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外滩那些欧式建筑,向世人展示的是西方人的智慧和文明,是殖民时代的纪念,尽管它们所代表的岁月是中国人的耻辱,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它们在建筑艺术上的成功。这些用石头垒起的楼房,是那个时代智慧和才华的结晶,直到今天,它们依然是上海的标志。
我认为,一幢成功的建筑物,往往汇集综合了各种艺术手段,建筑如同岁月的纪念碑,一个时代的建筑中,镌刻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沉积着那个时代的情感,也汇集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眼光和趣味。建筑又如同时代的接力棒,我们可以从城市建筑风格的演变中,探知文化眼光、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进展变迁。
(摘编自《文学报·文学与建筑的城市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的诗词、曲赋、游记、题记中都有关于古建筑的佳作,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建筑论述的角度考虑,都成就很高。
B.《红楼梦》是在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它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以文学艺术语言传达出来。
C.依山傍水是一个城市具有魅力的先天优势,而城市的主体-楼房建筑,有没有独特的风格也是衡量城市有没有魅力的重要元素。
D.赵丽宏认为上海建筑风格是“千姿百态”的,外滩的建筑虽然让人想到殖民时代耻辱的岁月,但作为建筑艺术,我们必须承认它的成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斯干》一诗,歌颂了周王宫室的落成,较全面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充分体现了文学与建筑的密切关系。
B.《阿房宫赋》是唐代杜牧描述古代建筑阿房宫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它兼有文学价值和建筑专业文献价值。
C.成功的建筑往往综合了多种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从城市的建筑风格演变中,可以感知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变化。
D.采访者结合赵丽宏的作品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让被采访者有一定的熟悉感,而且也使其回答得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更加深刻。
3.材料一中说:“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这样描写“稻香村”:“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下列选项中,诗句所描绘的对象和这一建筑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B.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C.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D.进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4.当被问及“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时,赵丽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详细描述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情景。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4分)
5.赵丽宏创作《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请联系材料一中的相关论述,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猫和警察 卡尔维诺
①在城里扫荡隐藏的武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警察们爬上警车,头上戴着统一的、看不出人脸的头盔(一种皮制防护帽),他们会去贫民区,响着警报器,弄乱抽屉里的内衣,拆掉炉子里的管道。
②刚刚失业的巴拉维诺去当了警察。他也是刚知道那个貌似平静而繁忙的城市底下存在着一个秘密:在沿着街道的水泥墙后面,在僻静的围栏中,在漆黑的地下室里,闪闪发光的恐怖武器如森林般茂密地小心躺着,就像豪猪刺那样。警察巴拉维诺在他的市民中间感到非常不自在,他感觉,每一块下水道盖子,每一垛废物,都在守护着什么难以理解的威胁。
③一天晚上,警察跑到工人聚居区,包围了一整座房子,那是一幢外观腐烂的大型建筑。破旧的楼梯从地下室一直到屋顶,穿过这个老房子的身体,就像是有着无数分支的黑色血管。警察们上去了,巴拉维诺在他们中间,戴着叫人难以辨认的头盔,但他仍为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心事折磨着。他们被告知,他们的敌人,他们警察的敌人,也就是奉令行事人的敌人,就藏在那座房子里。警察巴拉维诺从半掩的门里,惊恐地望着房间里面:为什么每一个人,都用焦虑、痛苦的眼神望着他们?如果他们中的某个人是敌人,为什么他们不可能都是敌人?
④他们下到一个低矮的房间里,一家人正围着铺上红格子布的餐桌吃晚饭。孩子们都在大喊大叫。只有坐在爸爸膝盖上吃饭的最小的家伙,正用黑色而充满敌意的眼睛,一声不吭地望着他们。“我们有搜查房子的命令。”队长说道。爸爸正在给小孩一勺勺地喂食。他先是斜着看了他们一眼,可能还有点讽刺的意思;然后就耸了耸肩,继续照料着孩子。
⑤警察巴拉维诺笨手笨脚地活动着自己修长而纤细的臂膀,把一个抽屉弄得叮咚作响;匕首?不,餐具。又把一个书包摇得轰鸣不止;炸弹?书。卧室里拥挤得无法穿行:两张双人床,三张小床垫。而在房间的另一头,一个小孩正坐在一张小床上,啼哭了起来。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如果在每张床铺下都藏着一架迫击炮的炮筒怎么办?
⑥巴拉维诺跑到走廊里,厕所的门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扎红蝴蝶结的小女孩,怀申抱着一只猫。他觉得应该跟小孩们做朋友,问他们话。他尝试着抚摸那猫,那猫却突然逃掉了,还不时转过身来,怀有敌意地看他几眼。
⑦巴拉维诺在走廊里大跨步地跳开了,追着那猫。他进到一个房间,那里两个姑娘正伏在缝纫机上干活。地上有着成堆的碎布头。“是武器?”警察巴拉维诺问道,还用脚拨开布料,却走不动路了,他的脚给缠上了玫瑰色和淡紫色的布料。姑娘们笑了。
⑧他转过一个过道和一段楼梯。那猫有时好像是在等他,然后等他靠过去了,它又会双爪僵直地跳走。在一个房间里,只有一张小床垫,还有一个仰卧着的小年轻,抽着烟,神情可疑。“抱歉,您看见一只猫没有?”他伸出一只手去床下摸,却被啄了一下。跳出来一只母鸡,它是主人不顾政府法令偷偷在家里饲养的。光着上身的年轻人连睫毛都没动一下,继续躺着抽烟。
⑨在一间厨房里,有一个戴邮差帽的小老头,他正在泡脚。他一看见警察,就奸笑着向他示意了一下另一个房间。巴拉维诺探了探头。“救命!”一个衣冠不整的肥太太大叫道。一向贞洁的巴拉维诺赶紧说了句:“对不起。”邮差还在奸笑,双手摊在双膝上。
⑩警察巴拉维诺穿过厨房,去了阳台上。整个阳台都被晾着的衣服挂满了,就像飘着旗子一样。他在那个床单搭成的迷宫中走着,那猫时不时现出身来,然后又贴在另一条床单下隐去了。他突然害怕自己会迷路:也许他已经与外界隔离,他的战友已经撤离了这座建筑,而他则正好给那些被冒犯的人用晾晒的农作物囚禁起来。最后,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从一堵小墙上露出了头。巴拉维诺不知是怀着宽慰还是带着焦虑地看见楼梯上像蚂蚁一样攒动的警察,还能听到命令声。他不再怕了。他脱下了头盔:他的脸又显出了人形,那是一个金发小伙子消瘦的脸庞。
⑪“一步也不要走了,”一个声音说,“你在我手枪的射程之内。”
⑫声音从背后传来,巴拉维诺一个哆嗦,转头看见一个长发垂肩的姑娘,蹲在一扇窗户前的台阶上,拿着一份杂志,用感冒的声调吃劲地读着。
⑬“手枪?”警察巴拉维诺说。他抓住她的手腕,就想要把她的拳头打开。她刚动了一下胳膊,蜷成了球一样的猫就从她怀里院跳到空中,龇着牙,冲着他扑来。但警察已经明白一切都是场玩笑。
⑭巴拉维诺听见了口哨声,还有发动机的隆隆声:警队正在离开这建筑。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警察巴拉维诺在搜查过程中神经高度紧张,不放过任何一个普通的人和物,是出于一名警察的职业敏感和责任使命。
B.随着猫的出现,小说的情节由搜查式武器变为追逐猫,这个变化暗示着在大楼中扫荡隐藏武器的行动不过是一场闹剧。
C.全副武装的警察巴拉维诺被民众无视、嘲笑、捉弄,甚至被一只猫弄得狼狈不堪,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无能警察的批判。
D.第④段从“爸爸”的神态和动作可以推断,他是一个蔑视警察、机智从容的革命者,这样的人在大楼里是处处可见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被搜查的民众全都心怀敌意且镇定自若,拿者搜查令的警察们却草木皆兵乱作一团。这种反差产生了特别的讽刺效果。
B.巴拉维诺满心怀疑的武器不过是餐具,书籍等,阳台上晾着的衣物成了“囚禁”他的迷宫,臆想与现实形成颇具意味的对比。
C.小说中的头盔富有象征意义,一个善良小伙戴上它后变成了奉命行事荒唐可笑的警察,暗示了人在特定场景下被异化的现象。
D.故事发生在贫民区一栋大楼里,这是对社会局势“横截面”式的表现,这个特定的环境有利于作者延迟情节进展,形成波澜。
8.请分析画线句子中巴拉维诺的心理。(4分)
(1)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
(2)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9.本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请以⑩~⑬段的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并分析其效果。(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
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和辞赋。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生动地描写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裁、题材、手法或是风格和意境上,都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上,而且在建筑论述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诗·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干》,诗中写道:“如跂斯翼,如矢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人抬起脚跟望远那样高峻,又有的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鸟那祥飞翔。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
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千古绝唱。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
《红楼梦》可以称之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而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学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去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红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用文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园林艺术、造园手法等。小说《红楼梦》将建筑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描写建筑空间的变化,书中涉及的建筑及景物有82处,建筑及建筑空间、构件、家具等共155种,门30余种。
(摘编自《文汇报·这部浪漫小说启发了凡尔赛宫的园林设计》郑时龄,有删改)
材料二:
余志成(《文学报》记者):人类能够流传千百年的智慧之花,应该非文学与建筑莫属了!但要系统探究起来,似乎又很不简单。那么,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建筑?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又表现在哪里?
赵丽宏(著名作家):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智慧高度的两个标识:一是文学,二是建筑。文学展现了一个时期或几代人的生活与内心情感;而建筑则是一门综合艺术,其精美能成为时代的里程碑。文学和建筑,是人类的智慧之花。余志成:赵老师,记得你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
赵丽宏: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我骑着自行车,沿复兴中路由东往西。无意中抬头远望,视野中出现的美妙景象使我吃了一惊。一轮已经失去耀眼光芒的落日,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喷射着暗红色的火焰,静静地悬挂在天地之间。天空是蓝灰色的,有几缕金色的云霞飘浮在落日周围。使我吃惊的美妙,是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
我想,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依山,自然是靠山而建,城在山里,山在城里,街道盘旋起伏,房屋层层相叠,入夜之后,城市的灯火和天上的星月交融为一体。傍水,当然是指江海湖泊与城市为伴。水是生命的源头,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城市如果建在海边,那是得天独厚,大连、青岛、烟台和威海这样的城市,沐浴在海风中,视野开阔,景色清朗。
楼房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一个城市是不是有魅力,和城市的建筑有没有自己的风格大有关系。上海曾经被世人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和上海的独特的历史有关,上海是中国最早大规模向世界开放的城市,人类创造的各式各样的文化都涌进了这个城市。其中最显眼、最持久的,便是建筑。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上海的建筑风格,我想,大概只能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外滩那些欧式建筑,向世人展示的是西方人的智慧和文明,是殖民时代的纪念,尽管它们所代表的岁月是中国人的耻辱,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它们在建筑艺术上的成功。这些用石头垒起的楼房,是那个时代智慧和才华的结晶,直到今天,它们依然是上海的标志。
我认为,一幢成功的建筑物,往往汇集综合了各种艺术手段,建筑如同岁月的纪念碑,一个时代的建筑中,镌刻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沉积着那个时代的情感,也汇集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眼光和趣味。建筑又如同时代的接力棒,我们可以从城市建筑风格的演变中,探知文化眼光、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进展变迁。
(摘编自《文学报·文学与建筑的城市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的诗词、曲赋、游记、题记中都有关于古建筑的佳作,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建筑论述的角度考虑,都成就很高。
B.《红楼梦》是在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它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以文学艺术语言传达出来。
C.依山傍水是一个城市具有魅力的先天优势,而城市的主体-楼房建筑,有没有独特的风格也是衡量城市有没有魅力的重要元素。
D.赵丽宏认为上海建筑风格是“千姿百态”的,外滩的建筑虽然让人想到殖民时代耻辱的岁月,但作为建筑艺术,我们必须承认它的成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斯干》一诗,歌颂了周王宫室的落成,较全面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充分体现了文学与建筑的密切关系。
B.《阿房宫赋》是唐代杜牧描述古代建筑阿房宫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它兼有文学价值和建筑专业文献价值。
C.成功的建筑往往综合了多种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从城市的建筑风格演变中,可以感知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变化。
D.采访者结合赵丽宏的作品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让被采访者有一定的熟悉感,而且也使其回答得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更加深刻。
3.材料一中说:“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这样描写“稻香村”:“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下列选项中,诗句所描绘的对象和这一建筑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B.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C.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D.进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4.当被问及“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时,赵丽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详细描述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情景。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4分)
5.赵丽宏创作《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请联系材料一中的相关论述,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猫和警察 卡尔维诺
①在城里扫荡隐藏的武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警察们爬上警车,头上戴着统一的、看不出人脸的头盔(一种皮制防护帽),他们会去贫民区,响着警报器,弄乱抽屉里的内衣,拆掉炉子里的管道。
②刚刚失业的巴拉维诺去当了警察。他也是刚知道那个貌似平静而繁忙的城市底下存在着一个秘密:在沿着街道的水泥墙后面,在僻静的围栏中,在漆黑的地下室里,闪闪发光的恐怖武器如森林般茂密地小心躺着,就像豪猪刺那样。警察巴拉维诺在他的市民中间感到非常不自在,他感觉,每一块下水道盖子,每一垛废物,都在守护着什么难以理解的威胁。
③一天晚上,警察跑到工人聚居区,包围了一整座房子,那是一幢外观腐烂的大型建筑。破旧的楼梯从地下室一直到屋顶,穿过这个老房子的身体,就像是有着无数分支的黑色血管。警察们上去了,巴拉维诺在他们中间,戴着叫人难以辨认的头盔,但他仍为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心事折磨着。他们被告知,他们的敌人,他们警察的敌人,也就是奉令行事人的敌人,就藏在那座房子里。警察巴拉维诺从半掩的门里,惊恐地望着房间里面:为什么每一个人,都用焦虑、痛苦的眼神望着他们?如果他们中的某个人是敌人,为什么他们不可能都是敌人?
④他们下到一个低矮的房间里,一家人正围着铺上红格子布的餐桌吃晚饭。孩子们都在大喊大叫。只有坐在爸爸膝盖上吃饭的最小的家伙,正用黑色而充满敌意的眼睛,一声不吭地望着他们。“我们有搜查房子的命令。”队长说道。爸爸正在给小孩一勺勺地喂食。他先是斜着看了他们一眼,可能还有点讽刺的意思;然后就耸了耸肩,继续照料着孩子。
⑤警察巴拉维诺笨手笨脚地活动着自己修长而纤细的臂膀,把一个抽屉弄得叮咚作响;匕首?不,餐具。又把一个书包摇得轰鸣不止;炸弹?书。卧室里拥挤得无法穿行:两张双人床,三张小床垫。而在房间的另一头,一个小孩正坐在一张小床上,啼哭了起来。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如果在每张床铺下都藏着一架迫击炮的炮筒怎么办?
⑥巴拉维诺跑到走廊里,厕所的门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扎红蝴蝶结的小女孩,怀申抱着一只猫。他觉得应该跟小孩们做朋友,问他们话。他尝试着抚摸那猫,那猫却突然逃掉了,还不时转过身来,怀有敌意地看他几眼。
⑦巴拉维诺在走廊里大跨步地跳开了,追着那猫。他进到一个房间,那里两个姑娘正伏在缝纫机上干活。地上有着成堆的碎布头。“是武器?”警察巴拉维诺问道,还用脚拨开布料,却走不动路了,他的脚给缠上了玫瑰色和淡紫色的布料。姑娘们笑了。
⑧他转过一个过道和一段楼梯。那猫有时好像是在等他,然后等他靠过去了,它又会双爪僵直地跳走。在一个房间里,只有一张小床垫,还有一个仰卧着的小年轻,抽着烟,神情可疑。“抱歉,您看见一只猫没有?”他伸出一只手去床下摸,却被啄了一下。跳出来一只母鸡,它是主人不顾政府法令偷偷在家里饲养的。光着上身的年轻人连睫毛都没动一下,继续躺着抽烟。
⑨在一间厨房里,有一个戴邮差帽的小老头,他正在泡脚。他一看见警察,就奸笑着向他示意了一下另一个房间。巴拉维诺探了探头。“救命!”一个衣冠不整的肥太太大叫道。一向贞洁的巴拉维诺赶紧说了句:“对不起。”邮差还在奸笑,双手摊在双膝上。
⑩警察巴拉维诺穿过厨房,去了阳台上。整个阳台都被晾着的衣服挂满了,就像飘着旗子一样。他在那个床单搭成的迷宫中走着,那猫时不时现出身来,然后又贴在另一条床单下隐去了。他突然害怕自己会迷路:也许他已经与外界隔离,他的战友已经撤离了这座建筑,而他则正好给那些被冒犯的人用晾晒的农作物囚禁起来。最后,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从一堵小墙上露出了头。巴拉维诺不知是怀着宽慰还是带着焦虑地看见楼梯上像蚂蚁一样攒动的警察,还能听到命令声。他不再怕了。他脱下了头盔:他的脸又显出了人形,那是一个金发小伙子消瘦的脸庞。
⑪“一步也不要走了,”一个声音说,“你在我手枪的射程之内。”
⑫声音从背后传来,巴拉维诺一个哆嗦,转头看见一个长发垂肩的姑娘,蹲在一扇窗户前的台阶上,拿着一份杂志,用感冒的声调吃劲地读着。
⑬“手枪?”警察巴拉维诺说。他抓住她的手腕,就想要把她的拳头打开。她刚动了一下胳膊,蜷成了球一样的猫就从她怀里院跳到空中,龇着牙,冲着他扑来。但警察已经明白一切都是场玩笑。
⑭巴拉维诺听见了口哨声,还有发动机的隆隆声:警队正在离开这建筑。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警察巴拉维诺在搜查过程中神经高度紧张,不放过任何一个普通的人和物,是出于一名警察的职业敏感和责任使命。
B.随着猫的出现,小说的情节由搜查式武器变为追逐猫,这个变化暗示着在大楼中扫荡隐藏武器的行动不过是一场闹剧。
C.全副武装的警察巴拉维诺被民众无视、嘲笑、捉弄,甚至被一只猫弄得狼狈不堪,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无能警察的批判。
D.第④段从“爸爸”的神态和动作可以推断,他是一个蔑视警察、机智从容的革命者,这样的人在大楼里是处处可见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被搜查的民众全都心怀敌意且镇定自若,拿者搜查令的警察们却草木皆兵乱作一团。这种反差产生了特别的讽刺效果。
B.巴拉维诺满心怀疑的武器不过是餐具,书籍等,阳台上晾着的衣物成了“囚禁”他的迷宫,臆想与现实形成颇具意味的对比。
C.小说中的头盔富有象征意义,一个善良小伙戴上它后变成了奉命行事荒唐可笑的警察,暗示了人在特定场景下被异化的现象。
D.故事发生在贫民区一栋大楼里,这是对社会局势“横截面”式的表现,这个特定的环境有利于作者延迟情节进展,形成波澜。
8.请分析画线句子中巴拉维诺的心理。(4分)
(1)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
(2)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9.本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请以⑩~⑬段的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并分析其效果。(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