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2-09-02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延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①,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
②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③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
④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 《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注】①制举考试的合格者分为五等,因一、二等为虚设,三等为最高。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辙自谓必见黜 ( ) (2)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范镇难之( )
A.责问 B.感到为难 C.怨恨 D.担心
18.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命辙为之属( )
A.写文章 B.嘱托 C.属下 D.连缀
19.第④段画线部分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
A.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B.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C.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D.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20.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
21.第①②段画波浪线的两句刻画人物鲜明生动,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22.结合第③段苏辙谏言内容,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光皆不能从”的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代王昭君谢汉帝疏①
【北宋】柳开
①臣妾奉诏出妻单于,众谓臣妾有怨愤之心,是不知臣妾之意也。臣妾今因行,敢谢陛下以言,用明臣妾之心无怨愤也。
②臣妾少奉明选,得列嫔御;虽年华代谢,芳时易失,未尝敢尤怨于天人;纵绝幸于明主,虚老于深宫,臣妾知命之如是也。不期国家以戎虏未庭,干戈尚炽,胡马南牧,圣君北忧, 虑烦师征,用竭民力;征前帝之事,兴和亲之策,出臣妾于掖垣②,妻匈奴于沙漠,斯乃国家深思远谋,简劳省费之大计也。臣妾安敢不行矣。况臣妾一妇人,不能违陛下之命也。
③(甲)今所以谢陛下者,以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戈,静边戍,是大臣之事也。(乙)今用臣妾以和于戎,朝廷息轸顾之忧,疆场无侵渔之患③,尽系于臣妾也。是大臣之事,一旦之功,移于臣妾之身矣。(丙)臣妾始以幽闭为心,宠幸是望,今反有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戎,静边戍之名,垂于万代,是臣妾何有于怨愤也。(丁)愿陛下宫闱中复有如妾者,臣妾身死之后,用妻于单于,则国安危之事,复何足虑于陛下之心乎!
④陛下以此安危系于臣妾一妇人,臣妾敢无辞以谢陛下也!
【注】①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和亲。②掖垣:指皇宫。③轸顾:深切怀念;侵渔:即侵夺。
23.“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我们在本学期学过与本文文体相同的课文是《_________》。
24.下面的句子插入文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_处最恰当。
食陛下之重禄,居陛下之崇位者,曰相,宜为陛下谋之;曰将,宜为陛下伐之。
25.对第②段画线句的写作用意理解最恰当一项( )
A.交代国家正处危难之际,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背景。
B.突出当时汉朝战事正酣,君王迫不得已派昭君出塞。
C.陈述长年战争耗尽民力,显示出塞和亲的重大意义。
D.描写匈奴南侵势不可挡,表明昭君出塞是为君分忧。
26.全文代拟王昭君口吻上疏汉帝,其写作用意是____________
27.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
六、材料作文
28.偶像,指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对象,有人认为应该崇拜它,也有人认为需要打破它。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延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①,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
②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③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
④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 《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注】①制举考试的合格者分为五等,因一、二等为虚设,三等为最高。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辙自谓必见黜 ( ) (2)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范镇难之( )
A.责问 B.感到为难 C.怨恨 D.担心
18.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命辙为之属( )
A.写文章 B.嘱托 C.属下 D.连缀
19.第④段画线部分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
A.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B.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C.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D.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20.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
21.第①②段画波浪线的两句刻画人物鲜明生动,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22.结合第③段苏辙谏言内容,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光皆不能从”的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代王昭君谢汉帝疏①
【北宋】柳开
①臣妾奉诏出妻单于,众谓臣妾有怨愤之心,是不知臣妾之意也。臣妾今因行,敢谢陛下以言,用明臣妾之心无怨愤也。
②臣妾少奉明选,得列嫔御;虽年华代谢,芳时易失,未尝敢尤怨于天人;纵绝幸于明主,虚老于深宫,臣妾知命之如是也。不期国家以戎虏未庭,干戈尚炽,胡马南牧,圣君北忧, 虑烦师征,用竭民力;征前帝之事,兴和亲之策,出臣妾于掖垣②,妻匈奴于沙漠,斯乃国家深思远谋,简劳省费之大计也。臣妾安敢不行矣。况臣妾一妇人,不能违陛下之命也。
③(甲)今所以谢陛下者,以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戈,静边戍,是大臣之事也。(乙)今用臣妾以和于戎,朝廷息轸顾之忧,疆场无侵渔之患③,尽系于臣妾也。是大臣之事,一旦之功,移于臣妾之身矣。(丙)臣妾始以幽闭为心,宠幸是望,今反有安国家,定社稷,息兵戎,静边戍之名,垂于万代,是臣妾何有于怨愤也。(丁)愿陛下宫闱中复有如妾者,臣妾身死之后,用妻于单于,则国安危之事,复何足虑于陛下之心乎!
④陛下以此安危系于臣妾一妇人,臣妾敢无辞以谢陛下也!
【注】①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和亲。②掖垣:指皇宫。③轸顾:深切怀念;侵渔:即侵夺。
23.“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我们在本学期学过与本文文体相同的课文是《_________》。
24.下面的句子插入文中甲、乙、丙、丁中的_________处最恰当。
食陛下之重禄,居陛下之崇位者,曰相,宜为陛下谋之;曰将,宜为陛下伐之。
25.对第②段画线句的写作用意理解最恰当一项( )
A.交代国家正处危难之际,是王昭君出塞和亲的背景。
B.突出当时汉朝战事正酣,君王迫不得已派昭君出塞。
C.陈述长年战争耗尽民力,显示出塞和亲的重大意义。
D.描写匈奴南侵势不可挡,表明昭君出塞是为君分忧。
26.全文代拟王昭君口吻上疏汉帝,其写作用意是____________
27.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
六、材料作文
28.偶像,指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对象,有人认为应该崇拜它,也有人认为需要打破它。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