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09-21
南通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7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哲学的本质不是对世界做出某种永恒的终极性解释,而是以“改变世界”为导向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既为我国哲学的理论创造和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也历史性地提出了以当代中国的变革和实践为根基和前提去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具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核心问题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着力突出其现实地理解、阐释、协调和引导人与世界关系的追求与导向。
坚持和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学理分析、系统总结和意义诠释,是我国哲学发展的鲜明特色和基本路径,也是哲学创新的重要研究范式。当前,突出“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加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诠释和意义阐发,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分析研究,努力从哲学层面上提炼新概念、建构新理论、概括新实践、形成新导向。
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也是中国人在自己的话语中建构出来的。这就决定了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既要面向中国实践和中国问题,更要发出中国声音和中国话语,这是中华民族能够现实地构建和进入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的哲学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既要打破西方话语长期垄断哲学表达的局面,又要把我们自己的哲学学科建设、学术建设和话语建设统一起来,以鲜明中国特色的话语方式来表达阐释当代实践、创新转化本来话语和吸收借鉴外来话语。
(摘编自冯鹏志《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
材料二: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是一个时代的任务,而不是在书斋中向壁虚构出来的事情。黑格尔将哲学理解为“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果说哲学社会科学总是特定时代的理论表现,那么,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任务,就必定由特定的时代状况所决定。一方面,世界历史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个变化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被称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另一方面,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正处在一个时代转折点上,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新的历史方位构成我们的时代坐标,只有依循这样的坐标,我们才能对时代提出的任务有深入的把握。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就是这样的时代任务之一。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实践发展到特定阶段时,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会面临与之相适应的重大转折,就像 18
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变革是与现代性的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一样。在任何历史时期,一个民族或国家对思想理论的需要总是存在的,但只有在时代转折的重要关头,才会产生出巨大的理论需求和迫切的思想任务。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包括构建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一项重大的时代任务,是由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所托付的思想理论任务。
在整个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中,哲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文化的主干”和“思想的母体”。而在哲学学科中,学术体系从内容方面来说是基础性的,话语体系是从学术发展所形成的稳定范式中产生的;而学科体系则往往是建制性的: 它规定着学术共同体的诸多研究领域和活动方式,支撑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特定内容和展开方式,因而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学科体系包含着多重要素——学科分类与设置、学科发展的目标与架构、教学与科研团队的配置,等等。学科体系的特性,初始地反映在学科的分类中。而我们以往的哲学学科分类大致依从两种区分: 一种区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另一种区分是逻辑学、科技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这样的分类所反映的哲学学科体系,是长期以来历史地形成的,它在特定历史阶段对我国的哲学研究和哲学教学起到了支撑和推动作用。
但是,学科体系并不仅仅是学科分类,哲学学科体系也不是仅凭主观想象就可以设计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关键是: 适应于新时代的本质要求,服务于哲学社会科学整体上的改变。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了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而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也随之在整体上进入到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这种学徒状态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成果丰硕的。不过,任何一种学术的真正成熟,总意味着它在特定的阶段上能够摆脱其“学徒状态”并获得自我主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不仅仅是附带一些中国色彩或中国元素,而是在思想理论的根基上获得了自我主张的哲学社会科学。唯其如此,它才可能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只有当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点时,它才能得到积极的推进并具有实际的效果。
(摘编自吴晓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目标与任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当代中国的变革和实践为根基和前提,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具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核心问题意识的应有之义。
B.哲学的核心问题意识,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问题意识,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后者从属于前者。
C.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是一个时代的任务,不是在书斋中向壁虚构出来的事情。
D.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包含着多重要素,有着两种学科分类区分,但是这样的区分是有缺陷的,没抓住关键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马克思的哲学观,不过二者指向的重心并不相同。B.欧洲 18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变革,给当今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建构提供了样板。
C.逻辑学、科技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都能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的分支学科。D.长期处于“学徒状态”往往会满足于“书中得来”和“纸上推演”,缺乏现实支撑。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乡土中国》: “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B.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C.胡适之《中国的文化冲突》: “全盘的西化,一心一意地走上世界化的路。”D.陈独秀指出: “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4.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时代需求。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认识加以分析。 (4 分)
5.如何在特定阶段摆脱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徒状态”并获得自我主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城乡简史
范小青
自清喜欢买书。可书越来越多,就有了许多不便之处。自清打算把书处理掉一部分。正好这时候,政府发动大家向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书籍,自清清理出来的书,正好有了去处。
自清有记账的习惯。自清的账本,有时候会超出了单纯记账的意义。他会详细写下购买这件东西的前因后果。自清记账的初衷,是想约束自己的花费。但其实该花的钱还是照花。很多年过去了,账本一本一本地叠起来,倒也壮观。自清清闲的时候,随手抽出其中一本,看到是某某年的,他的思绪便飞回这个某某年。
改革开放后,日子过好了,自清曾想停止记账的习惯。但只是想想而已,自清知道,这是习惯成自然。那就继续记账吧。每年年终的那一天,自清就将这一年的账本加入到无数个年头汇聚起来的账本中,按年份将它们排好,放在书橱下层的柜子里。书橱上层玻璃门里的隔板上摆满了自清买来的书,那是一种无声的炫耀。
这天自清打开柜门,竟发现少了一本账本。自清找了又找,想了又想,最后他想到会不会是夹在旧书里捐给了贫困地区。
自清想,这本账本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是没有用处的;但对他来说,就不一样了。少了这本账本,他就觉得心脏那里少了一块什么。
自清第二天就到扶贫办公室去。但是书已经送走了。至于自清的书,最后到了哪里,因为没有记录,没人能说清楚。但是大方向是知道的,运往了甘肃省。
王才认得几个字,他这一茬年龄的男人,大多数不认得字,王才就特别光荣,所以他更督促王小才好好念书。
王小才在学校抽得一本外地城市捐赠的书,高高兴兴地带回家去。王才难得有书读,忙翻开一看,生气地说,错了,这不是书,分明是一个账本。王小才好像犯了错,垂落着脑袋,眼睛却斜着看那本被翻开的账本。他看到了一个他认得出来却不知其意的词: 香薰精油。王小才说,什么叫香薰精油?王才愣了一愣,也朝账本那地方看了一眼。
王才就沿着这个“香薰精油”看了下去,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这一看,就对这本账本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是某年的某一天中的某一笔开支: 午饭后毓秀说她皮肤干燥,去美容院做测试,美容院推荐了一款香薰精油,拇指大的一瓶东西,7毫升,价格679 元。
毓秀有美容院的白金卡,打七折,475元,某年月日记于某市。
王才看了三遍,也没太弄清楚。他竖起拇指,说,这么大个东西,475块钱?王小才说,475块钱,你和妈妈种一年地也种不出来。王才生气了,说,王小才,你是嫌你娘老子没有本事?
王才叫王小才去向校长借了一本字典,但是字典里没有“香薰精油”。王才说,城里人过的日子连字典上都没有。王小才说,我好好念书,等大学毕业,就接你们到城里去住。其实王才对王小才一直抱有很大希望,但是这本账本将王才的心弄乱了,他看着站在他面前拖着两条鼻涕的王小才,忽然就觉得,这小子靠不上,要靠自己。
王才决定举家迁往城里。王才想,我要到城里看一看“香薰精油”。王才的老婆不同意王才的决定,她觉得王才发疯了。
王才说走就走,第二天他家的门上就上了一把大铁锁,还贴了一张纸条,欠谁谁3 块钱,欠谁谁5块钱,都不会赖的,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时一定如数加倍奉还,至于谁谁欠王才的几块钱,就一笔勾消,算是王才离开家乡送给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其实王小才应该指出王才纸条上的错误,但王小才还没这个水平。
自清去了一趟甘肃。他和王才一家走的是反道。他在甘肃省的西部找到了小王庄,找到了小王庄小学,知道了自己的账本是到了小王庄小学,分到了一个叫王小才的学生手里。
自清最终没有找回自己的账本。当他站到那座低矮破旧的土屋前,看到“一笔勾消”这四个字的时候,心情忽然就开朗起来,所有的疙疙瘩瘩,似乎一瞬间就被勾销掉了。
自清从大西北回来,看到隔壁邻居的车库里住进了一户外来的农民工家庭。这个农民工就是王才。王才做的是收旧货的工作。天气渐渐地热了,有一天自清经过车库门口,看到王才和他的妻子在太阳底下捆扎旧货。下晚的时候,自清又经过这里,他看到他们住的车库里,堆满了收来的旧货,密不透风。自清忍不住说,师傅,车库里没有窗,晚上热吧?王才说,不热的。他伸手将一根绳线一拉,一架吊扇就转起来了。王才笑了说,到底城里好,电扇都有得捡。自清为照顾王才的生意,常把清理出来的书卖给王才。
自清不知道现在王才每天晚上空闲下来,就要看他的账本,而且王才自己也渐渐地养成了记账的习惯。
一个星期天,已在民工子弟小学上学的王小才跟着王才上街,在一家美容店的玻璃橱窗里,看到了香薰精油。王小才高兴地喊了起来,哎嘿,这个便宜哎,降价了哎,10毫升的,407块钱。王才说,你懂什么,牌子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这种东西,只会越来越贵,王小才,我告诉你,你乡下人,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清生活拮据,后来生活好过了,但他没有摒弃节约的美德,加上闲时读账本也是一种享受,所以他保持着记账的习惯。
B.出于对香薰精油的强烈好奇和由此引发的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王才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举家迁往城市生活。
C.王才纸条上的错误,显示了王才文化水平不高,却让自清的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让自清未找到账本的失落一扫而空。
D.进城的王才干着收旧货的辛苦工作,住着堆满废物的闷热车库,可他觉得“到底城里好”,但又不能忘记自己乡下人的身份。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的情节安排很有戏剧性,有很多巧合。王才和自清相互“寻找”,却又刚好错 过,最后两人竟然比邻而居,却又互不知道。
B.小说中自清和王才两个人物形象互相映衬,两人的对话表明,城里人与乡下人是能够融洽相处的,他们之间并没有思想上的差异。
C.小说中王才“忽然就觉得,这小子靠不上,要靠自己”,语言幽默, “忽然”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现实选择。
D.为了一本并没有什么隐私的账本,竟然追踪到甘肃西部小王庄,看似不合理,但因为小说作了多方面的铺垫,合乎生活逻辑。
8.小说是如何刻画王才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9.有评论说这篇小说“通过视角转换完成了时空的切割,使小说获得了非凡的容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分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7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哲学的本质不是对世界做出某种永恒的终极性解释,而是以“改变世界”为导向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既为我国哲学的理论创造和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也历史性地提出了以当代中国的变革和实践为根基和前提去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具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核心问题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着力突出其现实地理解、阐释、协调和引导人与世界关系的追求与导向。
坚持和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学理分析、系统总结和意义诠释,是我国哲学发展的鲜明特色和基本路径,也是哲学创新的重要研究范式。当前,突出“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加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诠释和意义阐发,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分析研究,努力从哲学层面上提炼新概念、建构新理论、概括新实践、形成新导向。
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也是中国人在自己的话语中建构出来的。这就决定了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既要面向中国实践和中国问题,更要发出中国声音和中国话语,这是中华民族能够现实地构建和进入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的哲学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既要打破西方话语长期垄断哲学表达的局面,又要把我们自己的哲学学科建设、学术建设和话语建设统一起来,以鲜明中国特色的话语方式来表达阐释当代实践、创新转化本来话语和吸收借鉴外来话语。
(摘编自冯鹏志《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
材料二: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是一个时代的任务,而不是在书斋中向壁虚构出来的事情。黑格尔将哲学理解为“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果说哲学社会科学总是特定时代的理论表现,那么,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任务,就必定由特定的时代状况所决定。一方面,世界历史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个变化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被称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另一方面,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正处在一个时代转折点上,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新的历史方位构成我们的时代坐标,只有依循这样的坐标,我们才能对时代提出的任务有深入的把握。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就是这样的时代任务之一。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实践发展到特定阶段时,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会面临与之相适应的重大转折,就像 18
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变革是与现代性的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一样。在任何历史时期,一个民族或国家对思想理论的需要总是存在的,但只有在时代转折的重要关头,才会产生出巨大的理论需求和迫切的思想任务。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包括构建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一项重大的时代任务,是由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所托付的思想理论任务。
在整个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中,哲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文化的主干”和“思想的母体”。而在哲学学科中,学术体系从内容方面来说是基础性的,话语体系是从学术发展所形成的稳定范式中产生的;而学科体系则往往是建制性的: 它规定着学术共同体的诸多研究领域和活动方式,支撑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特定内容和展开方式,因而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学科体系包含着多重要素——学科分类与设置、学科发展的目标与架构、教学与科研团队的配置,等等。学科体系的特性,初始地反映在学科的分类中。而我们以往的哲学学科分类大致依从两种区分: 一种区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另一种区分是逻辑学、科技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这样的分类所反映的哲学学科体系,是长期以来历史地形成的,它在特定历史阶段对我国的哲学研究和哲学教学起到了支撑和推动作用。
但是,学科体系并不仅仅是学科分类,哲学学科体系也不是仅凭主观想象就可以设计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关键是: 适应于新时代的本质要求,服务于哲学社会科学整体上的改变。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了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而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也随之在整体上进入到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这种学徒状态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成果丰硕的。不过,任何一种学术的真正成熟,总意味着它在特定的阶段上能够摆脱其“学徒状态”并获得自我主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并不仅仅是附带一些中国色彩或中国元素,而是在思想理论的根基上获得了自我主张的哲学社会科学。唯其如此,它才可能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只有当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牢牢地把握住这一点时,它才能得到积极的推进并具有实际的效果。
(摘编自吴晓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的目标与任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当代中国的变革和实践为根基和前提,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具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核心问题意识的应有之义。
B.哲学的核心问题意识,与“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问题意识,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后者从属于前者。
C.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是一个时代的任务,不是在书斋中向壁虚构出来的事情。
D.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包含着多重要素,有着两种学科分类区分,但是这样的区分是有缺陷的,没抓住关键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马克思的哲学观,不过二者指向的重心并不相同。B.欧洲 18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变革,给当今中国特色哲学体系建构提供了样板。
C.逻辑学、科技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都能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的分支学科。D.长期处于“学徒状态”往往会满足于“书中得来”和“纸上推演”,缺乏现实支撑。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乡土中国》: “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B.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C.胡适之《中国的文化冲突》: “全盘的西化,一心一意地走上世界化的路。”D.陈独秀指出: “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4.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时代需求。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认识加以分析。 (4 分)
5.如何在特定阶段摆脱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徒状态”并获得自我主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城乡简史
范小青
自清喜欢买书。可书越来越多,就有了许多不便之处。自清打算把书处理掉一部分。正好这时候,政府发动大家向贫困地区的学校捐赠书籍,自清清理出来的书,正好有了去处。
自清有记账的习惯。自清的账本,有时候会超出了单纯记账的意义。他会详细写下购买这件东西的前因后果。自清记账的初衷,是想约束自己的花费。但其实该花的钱还是照花。很多年过去了,账本一本一本地叠起来,倒也壮观。自清清闲的时候,随手抽出其中一本,看到是某某年的,他的思绪便飞回这个某某年。
改革开放后,日子过好了,自清曾想停止记账的习惯。但只是想想而已,自清知道,这是习惯成自然。那就继续记账吧。每年年终的那一天,自清就将这一年的账本加入到无数个年头汇聚起来的账本中,按年份将它们排好,放在书橱下层的柜子里。书橱上层玻璃门里的隔板上摆满了自清买来的书,那是一种无声的炫耀。
这天自清打开柜门,竟发现少了一本账本。自清找了又找,想了又想,最后他想到会不会是夹在旧书里捐给了贫困地区。
自清想,这本账本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是没有用处的;但对他来说,就不一样了。少了这本账本,他就觉得心脏那里少了一块什么。
自清第二天就到扶贫办公室去。但是书已经送走了。至于自清的书,最后到了哪里,因为没有记录,没人能说清楚。但是大方向是知道的,运往了甘肃省。
王才认得几个字,他这一茬年龄的男人,大多数不认得字,王才就特别光荣,所以他更督促王小才好好念书。
王小才在学校抽得一本外地城市捐赠的书,高高兴兴地带回家去。王才难得有书读,忙翻开一看,生气地说,错了,这不是书,分明是一个账本。王小才好像犯了错,垂落着脑袋,眼睛却斜着看那本被翻开的账本。他看到了一个他认得出来却不知其意的词: 香薰精油。王小才说,什么叫香薰精油?王才愣了一愣,也朝账本那地方看了一眼。
王才就沿着这个“香薰精油”看了下去,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这一看,就对这本账本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是某年的某一天中的某一笔开支: 午饭后毓秀说她皮肤干燥,去美容院做测试,美容院推荐了一款香薰精油,拇指大的一瓶东西,7毫升,价格679 元。
毓秀有美容院的白金卡,打七折,475元,某年月日记于某市。
王才看了三遍,也没太弄清楚。他竖起拇指,说,这么大个东西,475块钱?王小才说,475块钱,你和妈妈种一年地也种不出来。王才生气了,说,王小才,你是嫌你娘老子没有本事?
王才叫王小才去向校长借了一本字典,但是字典里没有“香薰精油”。王才说,城里人过的日子连字典上都没有。王小才说,我好好念书,等大学毕业,就接你们到城里去住。其实王才对王小才一直抱有很大希望,但是这本账本将王才的心弄乱了,他看着站在他面前拖着两条鼻涕的王小才,忽然就觉得,这小子靠不上,要靠自己。
王才决定举家迁往城里。王才想,我要到城里看一看“香薰精油”。王才的老婆不同意王才的决定,她觉得王才发疯了。
王才说走就走,第二天他家的门上就上了一把大铁锁,还贴了一张纸条,欠谁谁3 块钱,欠谁谁5块钱,都不会赖的,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时一定如数加倍奉还,至于谁谁欠王才的几块钱,就一笔勾消,算是王才离开家乡送给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其实王小才应该指出王才纸条上的错误,但王小才还没这个水平。
自清去了一趟甘肃。他和王才一家走的是反道。他在甘肃省的西部找到了小王庄,找到了小王庄小学,知道了自己的账本是到了小王庄小学,分到了一个叫王小才的学生手里。
自清最终没有找回自己的账本。当他站到那座低矮破旧的土屋前,看到“一笔勾消”这四个字的时候,心情忽然就开朗起来,所有的疙疙瘩瘩,似乎一瞬间就被勾销掉了。
自清从大西北回来,看到隔壁邻居的车库里住进了一户外来的农民工家庭。这个农民工就是王才。王才做的是收旧货的工作。天气渐渐地热了,有一天自清经过车库门口,看到王才和他的妻子在太阳底下捆扎旧货。下晚的时候,自清又经过这里,他看到他们住的车库里,堆满了收来的旧货,密不透风。自清忍不住说,师傅,车库里没有窗,晚上热吧?王才说,不热的。他伸手将一根绳线一拉,一架吊扇就转起来了。王才笑了说,到底城里好,电扇都有得捡。自清为照顾王才的生意,常把清理出来的书卖给王才。
自清不知道现在王才每天晚上空闲下来,就要看他的账本,而且王才自己也渐渐地养成了记账的习惯。
一个星期天,已在民工子弟小学上学的王小才跟着王才上街,在一家美容店的玻璃橱窗里,看到了香薰精油。王小才高兴地喊了起来,哎嘿,这个便宜哎,降价了哎,10毫升的,407块钱。王才说,你懂什么,牌子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这种东西,只会越来越贵,王小才,我告诉你,你乡下人,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清生活拮据,后来生活好过了,但他没有摒弃节约的美德,加上闲时读账本也是一种享受,所以他保持着记账的习惯。
B.出于对香薰精油的强烈好奇和由此引发的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王才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举家迁往城市生活。
C.王才纸条上的错误,显示了王才文化水平不高,却让自清的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让自清未找到账本的失落一扫而空。
D.进城的王才干着收旧货的辛苦工作,住着堆满废物的闷热车库,可他觉得“到底城里好”,但又不能忘记自己乡下人的身份。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的情节安排很有戏剧性,有很多巧合。王才和自清相互“寻找”,却又刚好错 过,最后两人竟然比邻而居,却又互不知道。
B.小说中自清和王才两个人物形象互相映衬,两人的对话表明,城里人与乡下人是能够融洽相处的,他们之间并没有思想上的差异。
C.小说中王才“忽然就觉得,这小子靠不上,要靠自己”,语言幽默, “忽然”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现实选择。
D.为了一本并没有什么隐私的账本,竟然追踪到甘肃西部小王庄,看似不合理,但因为小说作了多方面的铺垫,合乎生活逻辑。
8.小说是如何刻画王才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9.有评论说这篇小说“通过视角转换完成了时空的切割,使小说获得了非凡的容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