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2-12-11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
6.(11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ㅤㅤ作为《礼》之新疏的礼图具有一观就一目了然、一用则文意清晰可见的“图像”特质。“礼,履也”,礼之内涵重在践行。礼图可谓“政治、社会、人生教育的基本教材”。冗繁的《周礼图》《仪礼图》被司马光、朱熹等①,编成简洁易懂的《书仪》《家礼》。这类居家礼仪规范得到广泛推广。时至今日,此类规范依然是一些地方家风、村风、社风的圭臬。
ㅤㅤ礼图文献的影响力由古至今②,且远播周边国家。当前,日本等国的礼图汉籍及具体礼仪依然带有中国礼图文献和中国文化的深深烙印。全面整理和深入研究礼图文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域外汉籍的整理,如钱宗武教授所言,“更能厘清汉文化在异域文化中的存在形态与演变脉络,发掘出双方文化的共性因子与异质元素,通过中外文化对话,激活对话对象的历史记忆,提升对话己方的文化自信”。
ㅤㅤ礼图作为承载六经之本的重要载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不可缺失的文献依据与思想基础。广泛深入开展礼图及礼图学研究,是深刻体认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的前提条件。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①删繁就简②绵延不绝③古为今用
(2)礼图作为《礼》之新疏,具有“图像”之特质,观之则一目了然,用之则文意清晰可见。
(3)比喻。文中把礼图里的规范比喻成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或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强调了礼图规范的重要意义和影响;生动形象,给人直观的感受。
【点评】长句变短句:
解题时,首先找出长句的主干部分,把长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提取出来。
其次,分析句子的附加成分。
最后,将复杂的定语和状语所含信息逐一梳理,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以合理的顺序将分解、梳理出的短句进行组合,可加上适当的关联词,使前后句衔接流畅,逻辑关系科学合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7.(9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ㅤㅤ有人喜欢说“看破红尘”,其实人是不能“看破”的,① ,人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但也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时时不愉快,常常痛苦。那人要怎么样?人要“看开”,但不要“看破”。不过很多人分不清二者,② ,这是不正确的。“看开”就是说:我不会常常倒霉,这次的情境别人也碰到过,只是他碰到时,我不知道而已。这样就不会觉得怎么别人运气都那么好,只有自己这么倒霉了。有时大家看见一个人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面带笑容,觉得这个人好像从来没有病过。其实他遭遇不幸时,他在家里受疾病折磨时,大家又何尝知道。
ㅤㅤ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做人应该有一颗平常心。这话听起来很平常,③ 。如果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认为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这个人的情绪就会很稳定。
(1)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加点的“他”,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最近事情太多,理不出个头绪,算了,先睡他一觉再说。
B.你们三个人一块去的,怎么就你们两个回来了?他呢?
C.一个人离开了集体,他就将一事无成。这是毋庸置疑的。
D.孟子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
【解答】(1)例句是泛指任何一个人。
A.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
B.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
C.泛指任何一个人。
D.别的,另外的。
故选:C。
(2)第一空,由后文“人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可知,“消极,无所作为”是人们看破红尘的表现,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因为一旦看破”。
第二空,此处是说很多人分不清楚“看开”和“看破”的区别,后面说“这是不正确的”,故应填很多人的观点,分不清区别自然就是把二者等同了,故此处应该填写“认为‘看开’就是‘看破’”。
第三空,由后文“如果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认为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这个人的情绪就会很稳定”可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能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那么情绪就会很稳定,这实际上是很不平常。再结合上句“这话听起来很平常”,可知,听起来很平常,然而事实上却是很不平常的,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事实上很不平常”。
答案:
(1)C
(2)①因为一旦看破 ②认为“看开”就是“看破”③事实上很不平常
【点评】补写语句题答题技巧:
①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句子主要内容,弄清补写句子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它和前后文句的联系,这样可以让补写的句子不偏离语境。这是准确补写句子的基础。
②分析语段的特征。有得语段是记叙语段,有的语段是议论段落,有的语段是说明语段,有的是描写语段,有的是抒情语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语段特点,抓住相应的相应要素。然后我们要抓住语段内部的结构特征,看语段内部是什么关系。看语段内部的结构是总分、并列、对照……,找出语句在语段内部的位置。最后我们要分析文中的关联词、代词、体现层次的语句、修辞句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句子前后的照应补写出句子。
③检查样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如满意无问题,写到答题卡上。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ㅤㅤ有人说,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也有人说,一个人经历的范围,就是他的人生;还有人说,一个人计较的范围,就是他的胸怀。
ㅤㅤ正值芳华的你,读了以上材料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据此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列出了三种观点,这三种观点实际上都是对人生的思考。第一种观点讲行走与世界的关系,一个人行走得越远,他的世界就越大;行走得越近,他的世界就越小。要注意不能狭义地理解“行走”和“世界”的含义,这里的“行走”和“世界”都是广义的。第二种观点讲人生与经历的关系,一个人的经历丰富与否,决定了他人生的丰盈与单薄。第三种观点讲人生与胸怀的关系,一个人计较越多,他的胸怀越狭窄;计较越少,他的胸怀就越宽广。综合以上三点,关键就是思考打造怎样的人生,考生可以在三种观点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可以认同也可以否定,只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正值芳华的你”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读了以上材料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表明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要从“以上材料”出发;“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提示考生要把当下与未来发展相结合。作为当代青年,考生应将自身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如写“行走”与“世界”。可以由浅入深,由双脚的行走到思想、心灵的行走,分析“行走”的范围越大,阅历越丰富,“世界”就越广阔;思想“行走”的范围越大,比如通过“读书”行走,思想越丰富深邃,“世界”就越丰富多彩;心灵“行走”的范围越大,胸怀就越宽广,心灵的“世界”广阔了,人生格局就不同。最后还应该结合时代青年的身份,思考青年如何与时代同行,让自己的世界更广阔。
立意提示:
1.丰富人生阅历,打造多彩人生;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拥有宽广的胸怀;
4.与时代同行,创美好未来。
6.(11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ㅤㅤ作为《礼》之新疏的礼图具有一观就一目了然、一用则文意清晰可见的“图像”特质。“礼,履也”,礼之内涵重在践行。礼图可谓“政治、社会、人生教育的基本教材”。冗繁的《周礼图》《仪礼图》被司马光、朱熹等①,编成简洁易懂的《书仪》《家礼》。这类居家礼仪规范得到广泛推广。时至今日,此类规范依然是一些地方家风、村风、社风的圭臬。
ㅤㅤ礼图文献的影响力由古至今②,且远播周边国家。当前,日本等国的礼图汉籍及具体礼仪依然带有中国礼图文献和中国文化的深深烙印。全面整理和深入研究礼图文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域外汉籍的整理,如钱宗武教授所言,“更能厘清汉文化在异域文化中的存在形态与演变脉络,发掘出双方文化的共性因子与异质元素,通过中外文化对话,激活对话对象的历史记忆,提升对话己方的文化自信”。
ㅤㅤ礼图作为承载六经之本的重要载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不可缺失的文献依据与思想基础。广泛深入开展礼图及礼图学研究,是深刻体认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的前提条件。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1)①删繁就简②绵延不绝③古为今用
(2)礼图作为《礼》之新疏,具有“图像”之特质,观之则一目了然,用之则文意清晰可见。
(3)比喻。文中把礼图里的规范比喻成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或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强调了礼图规范的重要意义和影响;生动形象,给人直观的感受。
【点评】长句变短句:
解题时,首先找出长句的主干部分,把长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提取出来。
其次,分析句子的附加成分。
最后,将复杂的定语和状语所含信息逐一梳理,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以合理的顺序将分解、梳理出的短句进行组合,可加上适当的关联词,使前后句衔接流畅,逻辑关系科学合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7.(9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ㅤㅤ有人喜欢说“看破红尘”,其实人是不能“看破”的,① ,人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但也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时时不愉快,常常痛苦。那人要怎么样?人要“看开”,但不要“看破”。不过很多人分不清二者,② ,这是不正确的。“看开”就是说:我不会常常倒霉,这次的情境别人也碰到过,只是他碰到时,我不知道而已。这样就不会觉得怎么别人运气都那么好,只有自己这么倒霉了。有时大家看见一个人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面带笑容,觉得这个人好像从来没有病过。其实他遭遇不幸时,他在家里受疾病折磨时,大家又何尝知道。
ㅤㅤ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做人应该有一颗平常心。这话听起来很平常,③ 。如果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认为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这个人的情绪就会很稳定。
(1)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加点的“他”,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最近事情太多,理不出个头绪,算了,先睡他一觉再说。
B.你们三个人一块去的,怎么就你们两个回来了?他呢?
C.一个人离开了集体,他就将一事无成。这是毋庸置疑的。
D.孟子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
【解答】(1)例句是泛指任何一个人。
A.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
B.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
C.泛指任何一个人。
D.别的,另外的。
故选:C。
(2)第一空,由后文“人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可知,“消极,无所作为”是人们看破红尘的表现,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因为一旦看破”。
第二空,此处是说很多人分不清楚“看开”和“看破”的区别,后面说“这是不正确的”,故应填很多人的观点,分不清区别自然就是把二者等同了,故此处应该填写“认为‘看开’就是‘看破’”。
第三空,由后文“如果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认为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这个人的情绪就会很稳定”可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能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那么情绪就会很稳定,这实际上是很不平常。再结合上句“这话听起来很平常”,可知,听起来很平常,然而事实上却是很不平常的,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事实上很不平常”。
答案:
(1)C
(2)①因为一旦看破 ②认为“看开”就是“看破”③事实上很不平常
【点评】补写语句题答题技巧:
①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句子主要内容,弄清补写句子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它和前后文句的联系,这样可以让补写的句子不偏离语境。这是准确补写句子的基础。
②分析语段的特征。有得语段是记叙语段,有的语段是议论段落,有的语段是说明语段,有的是描写语段,有的是抒情语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语段特点,抓住相应的相应要素。然后我们要抓住语段内部的结构特征,看语段内部是什么关系。看语段内部的结构是总分、并列、对照……,找出语句在语段内部的位置。最后我们要分析文中的关联词、代词、体现层次的语句、修辞句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句子前后的照应补写出句子。
③检查样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如满意无问题,写到答题卡上。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ㅤㅤ有人说,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也有人说,一个人经历的范围,就是他的人生;还有人说,一个人计较的范围,就是他的胸怀。
ㅤㅤ正值芳华的你,读了以上材料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据此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列出了三种观点,这三种观点实际上都是对人生的思考。第一种观点讲行走与世界的关系,一个人行走得越远,他的世界就越大;行走得越近,他的世界就越小。要注意不能狭义地理解“行走”和“世界”的含义,这里的“行走”和“世界”都是广义的。第二种观点讲人生与经历的关系,一个人的经历丰富与否,决定了他人生的丰盈与单薄。第三种观点讲人生与胸怀的关系,一个人计较越多,他的胸怀越狭窄;计较越少,他的胸怀就越宽广。综合以上三点,关键就是思考打造怎样的人生,考生可以在三种观点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可以认同也可以否定,只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正值芳华的你”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读了以上材料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表明考生展开联想和思考要从“以上材料”出发;“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提示考生要把当下与未来发展相结合。作为当代青年,考生应将自身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如写“行走”与“世界”。可以由浅入深,由双脚的行走到思想、心灵的行走,分析“行走”的范围越大,阅历越丰富,“世界”就越广阔;思想“行走”的范围越大,比如通过“读书”行走,思想越丰富深邃,“世界”就越丰富多彩;心灵“行走”的范围越大,胸怀就越宽广,心灵的“世界”广阔了,人生格局就不同。最后还应该结合时代青年的身份,思考青年如何与时代同行,让自己的世界更广阔。
立意提示:
1.丰富人生阅历,打造多彩人生;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拥有宽广的胸怀;
4.与时代同行,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