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广东省四校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2-12-25
2023 届广东省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高三 语文 参考答案

1.B   A.“明代的计成继承了老子大巧若拙的美学观点错,从“明代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曾讲到中国古代造物的最高境界当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这种观点与我国古代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李耳的《老子》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美学观点相似”可知,文本只是说两人的美学观点相似。C.“所以欣赏时要对作品精神性进行仔细分析”属于强加因果。D.但他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有误,原文是说“老子所说的‘自然’不仅仅是自然界,更是指‘自然而然’”。

2.C   C.“老境则截然相反”错,从“这种老境之美,在工艺美术领域,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历史感和沧桑感,但这种历史感和沧桑感能使作品焕发出盎然的生命力可知,“老”也具有着活力。

3.C  巧具有拙所不及的清新自然之美”错,从“拙并不是真的不巧,而是具有工巧所不及的清新自然之美,是大巧的外在显现可知“拙同样具有清新自然之美”,故选C。

4.①《天净沙•秋思》是人们较为熟悉的诗词,且诗词本身通俗易懂,以此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工艺美学”的枯槁之美。

②《天净沙•秋思》极具典型性,意象突出,画面感极强,能更有力地表现“大巧若拙”的枯槁之美,更有说服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工艺美学是枯之美,《天净沙秋思》是人们较为熟悉的诗词,且诗词本身通俗易懂,以此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天净沙秋思》里罗列了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一些具体的物象,这些物象联合起来具有极强的画面感,是“大巧若拙”的枯槁之美的有力证明。

5.①画面以“枯木”与“怪石”为主题元素,抓住枯木与怪石的自然形态,没有多余装饰,简练自然,呈现大巧若拙的自然之美。

②“木”为“枯”,“石”为“怪”,黑白水墨,色调单一,呈现出一种枯槁的朴素之美。

③ 枯树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怪石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现出此石无穷的活力。苍茫古拙背后,有着不屈的生命力,体现了“老境”之美。(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苏轼的水墨画作《枯木怪石图》,以“枯木”与“怪石”为主题元素,与文本大巧若拙的自然之美的观点相符;“枯木”“怪石黑白水墨,色调单一,体现了枯槁的朴素之美;苏而且轼的水墨画作《枯木怪石图》中枯树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寻躯,怪石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这些都能体现“老境”的美。

6. 答案:D   A.不是直接说明而是侧面;B“说明知青们缺乏生活经验,对危险预估不足”错误。知青们改变既定路线是因为他们想早点把全会召开的好消息告诉战友,这说明他们心情急迫,并且根据后文的内容可知,他们是知道改变既定路线的危险性的,所以他们并非缺乏生活经验,对危险预估不足。C.“能很快镇定下来,是因为她知道12月底的冰面已经冻实,不会发生危险”错误。孙红梅只是看似镇定下来,这是为了安慰别人,且由原文中的“她说出自己的判断……应该没问题”可知,“不会发生危险”只是孙红梅的推测,不是既定事实。

7. 答案:B “点明了文章的主题”错误。“突出表现了人在面对大然时显得格外渺小”并不是本文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歌颂知青为国家做贡献的拼搏奉献精神。故选B。

8.答案:① 一开始心情激昂澎湃,希望快点把喜讯传给战友;

② 听到冰层的断裂声,感到非常震惊和害怕;

③ 孙红梅留下“遗言”后,感到悲壮和沉重;

④ 成功走出湖面后,感到激动。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

9.答案:① 毛泽东这两首诗词豪迈乐观,抒发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烘托出知青们澎湃激昂的情绪,表现了他们对恶劣环境毫不畏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为国家做贡献的拼搏精神。

② 吟诵诗词的场景渲染出豪迈愉悦的氛围,同时也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③ 两首诗词中雪的描写与小说中的大雪互相映衬,更加突显出环境的恶劣。

④ 开始时的激情诵读与后文遇险的经历形成对比,展现了知青们心情的变化,情节紧凑有起伏。

⑤ 突显主题,吟诵毛泽东的诗词,抒发博大的胸怀,表达作者对知青们勇敢乐观、积极作为的赞美。⑥ 吟诵毛泽东的诗词,增添小说文学性,丰富文章内容,引发读者情感共鸣。

(任一点得2分,三点得6分。)

10.  答案:C  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11. 答案:A   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灵”是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表示"乱而不损"。

12. 答案:A   并不是当即就接受的建议,而是进一步提出了晋国的优势进行反驳。

13(1)译:司马侯回答说:“依靠马匹众多和地形险要,又乐于邻国的内难,这是三种危险。

得分点:恃,依靠;虞,通“娱”,乐也;句式,是……也,这是 ;殆,危险。

13(2)译:多年以后才让他回去,蔡昭公渡过濮水时,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誓)说:“如果有诸侯攻打楚国,我请求做前锋!”

得分点:归,让……回去;济,渡河 ;前列:前锋,先头部队。

14.答案:①劝止伐楚:为个人私怨发动战争,有损君王道义;

②支持伐楚:蔡国没有罪过,而楚国不讲道义,此时攻打楚国,符合道义。

参考译文:

    楚灵王即位后,想成为诸侯的霸主,于是要举行诸侯的会盟,派椒举到晋国协商要求诸侯参加(由楚国主持的)盟会。晋平公想不答应这一要求。司马侯说:“不行。楚灵王做事正在胡作妄为的时候,上天也许是想让他满足愿望,以增加他的劣迹,然后给他降下惩罚,这是说不定的。或者让他得以善终,这也是说不定的。晋国和楚国的霸业只有靠上天的帮助,而不是彼此可以争夺的。君王还是允许他,而修明德行以等待他的结局。如果归结到德行,我们还要去事奉他,何况诸侯?如果走到荒淫暴虐,楚国自己会抛弃他,我们又与谁去争夺?晋平公说:“晋国有三条可以免于危险,还有谁能和我们相比?国家的地势险要而多产马匹,齐国、楚国难又多。有这三条,到哪儿不成功?"司马侯回答说:“依靠马匹众多和地形险要,又乐于邻国的内难,这是三种危机。依靠地形险要和马匹多,并不可以作为巩固国家的基础,从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前代的帝王一定要致力于修养仁德用来祭享神灵和人民,没有听说过一定要靠地形险要与马匹多。齐国发生了公孙无知夺取政权的内难,因而获得了齐桓公,齐国到现在还依赖着桓公的霸业。晋国发生了里克的作乱,而得到了晋文公,所以晋国发展成为盟主。卫国、邢国都没有发生内难,狄人也灭亡了他们。所以别人的患难,是不可高兴的。依靠(你所说的)三种条件,而不去修养政教仁德,恐怕连救亡的空暇都没有,又怎么能达到目的呢?殷纣王淫乱暴虐,文王仁慈和蔼。殷朝因此灭亡,周朝因此兴起,难道只是在于争夺诸侯?你还是答应楚国吧。”晋平公就答应了楚国使者的要求。楚灵王于是在申地举行了诸侯大会,与诸侯一起去讨伐吴国。并修建章华台,进行了在干溪的战事。这些事让(楚国的)百姓在下面因为辛劳而怨声载道,大臣在上面背叛(楚灵王)。公子弃疾于是发动叛乱,楚灵王出逃外国,最后在荒野死去。所以说:“晋国都没有顿一下戟楚国就灭亡了”,这都是司马候的谋略啊。

    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出楚国。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侍奉吴王阖闾。阖闾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仇。伍子胥说:“不能这样,我听说诸侯不替一个平民报仇。况且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我不可以这样做。”这样攻打楚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蔡昭公去楚国朝见,有一件漂亮的羔裘皮衣,楚国的令尹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楚国的国都郢,多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汉水边,将玉璧投入河中(发誓),说:“如果有诸侯攻打楚国,我一定为他做先锋!”楚国听说这件事,便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就向吴国求救。伍子胥向吴王阖闾建议:“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如果有占据中原的想法,现在正是时候。”于是,吴国兴兵讨伐楚国,在柏举这个地方打败楚国,成就了吴国的霸业,这都是伍子胥的谋划啊。所以《春秋》中对伍子胥进行赞美。


15.答案:B   养在马厩是恩惠,但青骢马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

16.参考答案:

①战马和主人一心,在战场上为国建功,载誉而来,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战马只能在京城槽枥之间,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困守长安,不能为国出力的惆怅之情。

③战马不满足于在京城槽枥之间,依然渴望上战场建功立业,作者借此表达了不愿意困守于

京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

④战马雄姿英发,可以踏破交河的坚冰,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也有能力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信

心。

⑤战马非名将不敢骑乘,作者借此表达了困居长安间渴望被“伯乐”发现和重用从而获得建

功机会的愿望。

(每点2分,三点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7.答案:(1)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2)不敢言而敢怒     日益骄固

(3)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18. 答案  C  【解析】第一处“灌注”是多指液体的浇进、流入,也比喻心血、感情、勇气、生命力等较抽象事物的注入,而“贯注”意思是连贯,通连;精神、精力集中。第二处,:“迎风招展”形容旗子等随风飘扬,“屹立不倒”指像山峰一样高耸挺立,多比喻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第三处, “当之无愧”指完全当得起,没有惭愧和不足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情,积极主动地担当起来,毫不推辞。第四处,“镌刻”,雕刻的意思,与“纪念碑”更为搭配。“书写”用笔写。

19. D  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解析】同一主语,“我们”应放在关联词之前。“看清”“抚摸”“走进心海”,层层递进,语序不能改变。

20.[参考答案】

①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无形的“悲愤”比作“秋风”, 真实可感,将无形“思考”比作“夏日流萤”,视觉可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的心路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引领作用。

②运用比拟的手法,“悲愤”“感悟”本是无形,作者运用“瘦”“堆积”等形容词与动词,将描写对象有形化,更富形象感与感染力。

(点明手法各1分,分析构成各1分,回扣化无形为有形的效果1分;只有手法不做分析或分析错误不给分。)

21. 解析:D  “身经百战”表示特殊含义。A.“本色派”表示特定称谓;B.“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表示否定或讽刺;C.“生存还是毁灭”表示引用;D.“科学家”表示特殊含义。

22.① 很多人认为有 (【解析】紧扣后面句首的一个“但”,表转折关系;句子前面是问句,所填内容为问句答案;狗有没有计算能力能力,与后面科学家对应的是众人的观点,且是反观点;众人到底认为有没有,得从科学家认为有没有来反向断定;从全文来看,科学家认为没有,那么众人认为有。)

②卡片背面透出的算式 (【解析】前面讲到 “卡片的正面对着狗”,那么这里主人看到的当然是卡片背面。要想所填 内容更贴切,背后能看到什么呢?前文讲到“在卡片的正面写着一道简单的算式。可有一点是主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卡片用几层透明纸制成,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推知,背后看到的是“透出的算式”,且这个算式与狗正面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③并不具有计算能力 (【解析】与第一段呼应,回答问题,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紧扣后面句首的一个“但”,表转折关系。)

23.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句话指出油门、刹车、方向盘对驾驶员的重要性;第二句话具体阐释,提出“驾驶要善于踩油门,也要适时刹车,还要掌握方向盘来选择和调整方向”的观点;第三句话提出“不同情况下灵活采取这三种操作行为”的观点。写作要求中提到“以上驾驶操作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并加入“‘如何高效复习迎考’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这样一个情境,也就是说需要从驾驶经验引申到高三复习迎考学习经验等方面。其中,善于踩油门,寓意我们要学习要有砥砺前行、拼搏奋斗的精神;适时刹车,寓意面对问题,精神紧张等情况时,要适时收手,放松自我,善于做减法;掌握好方向盘,寓意学习要选准适合自己的道路,在需要时做出改变、调整方向。而最终三者的使用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寓指在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要适当调整。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