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赣州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23-01-12
参考答案
1.D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都懂得如何平衡文治与武功”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自先秦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在治国中都面临着文治与武功两大重任。力图发挥文与武的不同作用并保持双方必要的平衡,已成为基本的政治常识”。“面临着文治与武功两大重任”并不意味着就“懂得如何平衡文治与武功”。
B.“而在其他时期则饱受军功集团的欺凌”错,扩大了范围且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唐末五代时期“文臣沦为附庸,甚至饱受武夫悍将的欺凌”。
C.“历代之失”错,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充分反思并汲取了五代的教训”;“给予文官政治主体的地位”错,根据原文,宋太祖时期,文武关系大致平衡,到了宋真宗时期,“士大夫成为宋代政治主体力量”。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主要目的是与宋代的崇文抑武形成对比”错,结合原文“在此历史背景下建立的宋朝,势必会对文武关系失衡痼疾予以反思”可知,阐述唐末五代武强文弱的状况是为了交代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背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武官无力通过科举得以晋升”错,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为进士出身。在所有宰相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由此可见,以往出将入相的传统在宋代遭到终结”。
4.C5.B
6.①新型能源多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②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需要;③能源是产业和民生的上游,能源安全关涉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三态势,通过能源革命来调整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保障能力,降低对外依存度,是保障国家安全之必要。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位列前三,且都超过3亿千瓦”错,根据材料二的图表2,这是2021年的数据,不是2017一2021年的数据。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而核能、地热能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不可再生”错,根据材料一,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我国光伏、风能、水能等新能源发电量进一步高增,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了我国电力总装机的一半以上”错,未然变已然,我国刚刚进入“十四五”阶段,这些属于预测,尚未成为现实。
D.“既要解决现有常规能源的增量供给问题,又要提升新能源的利用效率”错,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是要“扩大新能源产能”,同时“提升现有产业体系的能源利用效率”。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中“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使用,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能源”可知,新型能源多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
根据材料三中“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下一步,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动终端用能转型升级,加强重点用能领域节能降碳,积极推进电能替代,力争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用能的比重达到30%”可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需要;
根据材料三中“能源是产业和民生的上游,能源安全会直接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态势,因此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对经济安全有重要影响”“作为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经济体,我们要通过能源革命来调整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可知,能源是产业和民生的上游,能源安全关涉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三态势,通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新能源产能,从增量供给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好需求端管理,提升现有产业体系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革命来调整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保障能力,降低对外依存度,是保障国家安全之必要。
7.C
8.老柯既有为修建盘山公路后山里能有更好的发展而开心,所以他说这是好事;也有为自己这“最后的马帮”即将没落消散而失意伤感,所以才会哭起来。
9.①采用骡马和老柯婆娘的侧面描写展现老柯对马帮的爱护,如马骡们对老柯的亲昵、婆娘对老柯的玩笑话等;②采用倒叙,记叙老柯的人生经历,丰富老柯“爱折腾”“闲不住”的形象;③采用生动的语言、行动等描写,展现老柯尽忠职守的特点。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C.“暗示其生计艰难”说法有误。小说第一次描写他们喝酒吃肉时说“不知不觉地,一天就快快乐乐地过去了。到了晚上伙计们聚在一起……喝得东倒西歪,脸上泛着红润,说着醉话”是为了展现他们收工后难得的温馨快乐时光,第二次是为了引出下文要建公路的情节,并没有暗示其生计艰难。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的能力。
根据原文老柯的表情和说的话“老柯转过脸去,故作轻松道:‘修路,好事儿么,好事哈! ’”“当然要运了,不仅要运,活还要干漂亮!”可知,他知道修建盘山公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能帮助大山,走出贫困,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说是好事,并立志要把活干得漂亮。
根据原文“老柯转过身来,摸了一把脸颊,喃喃‘这或许是咱最后一趟活了……’他说着眼圈便红了”可知,老柯知道公路建起来之后自己这“最后的马帮”就会就此消亡,也为此感到伤感。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描写的手法的能力。
根据原文 “马骡嘴里嚼动着草料,用头亲昵地蹭着老柯的胳膊”和“吃饭的时候,婆娘半开玩笑道:‘孩他爹哟,俺瞅着你跟马骡形影不离的都快成夫妻啦!’”可知,这里虽不是直接描写老柯,却生动展现了老柯对马帮的关心和爱护。
根据原文“他早年曾出门务过工,最初去了北京,在鸟巢旁边摆了个摄影摊儿……在家门口开了间农家乐。生意倒还马马虎虎,但开农家乐耗人费力,婆娘根本无暇照顾娃娃。老柯就寻思着重新换个营生……老柯突然间就来了灵感——何不买些马骡来搞运输呢?他小时跟他爹到四川贩卖过马匹,那时就想过将来有一天,能有属于自己的一支马队该多威风呀! ”和“说干就干,老柯脑子一热,当即关了农家乐,跑到四川去买回了一匹健壮的棕色马骡。没想到马骡刚买回来,便接到了活儿”这些对老柯人生经历的倒叙可知,作者这么写,是为了充分展现“老柯是土生土长的白河人,从小就‘爱折腾’‘闲不住’”这一性格特点。
根据原文“白天老柯和他的马骡队穿行在高山密林之中,很少有人看到他的身影,但却时时能听到山谷里马骡杂沓的脚蹄声和老柯‘得儿起——得儿起——’的吆喝声。老柯说,运料的活儿一般都很急,咱不能耽误了人家的工期不是”“每逢镇上有人婚娶,老柯就把白马牵出来,梳洗得白滑亮,披红挂彩,驮着新娘子新郎官从镇街上呱嗒呱嗒地走过,赢得一片喝彩声”等,可以直接看出老柯对马帮生意的尽心尽力。
10.A11.D 12.C
13.(1)以前晋文公重耳接纳周襄王,各诸侯国像影子一样跟随他;汉高祖为义帝身穿孝服,天下百姓诚心归附。
(2)这的确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得到的,心脏、胸腹与四肢,实际上是互相依存的,一样不完备,就有残缺。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首先提倡兴起义军,只因崤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如今献帝返回洛阳,但洛阳荒废,忠义之士有存续国家正统的想法,黎民百姓有怀念旧的王室的衰伤。
“天子”是“蒙尘”的主语,结构完整,应在“蒙尘”后断开,排除BC;“义士有存本之思”中,“义士”是主语,“有”是谓语,“存本之思”是宾语,结构完整,应在其前后断开,排除BD。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前者同“猝”“仓促、急速”的意思,后者是“终了、完毕”的意思。两句中的“卒”含义不同。句意:不能马上制服。/保全她的余生。
B.前者是“拉,牵挽”的意思,后者是“引导”的意思。两句中的“引”含义不同。句意:曹操拉董韶与自己并坐在一起。/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
C.都是“抬起脚后跟站着”的意思。句意:远近的人都踮起脚跟观望。/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
D.前者是“皇帝亲临”的意思,后者是“有幸”的意思。两句中的“幸”含义不同。句意:献帝抵达曹操军营。/有幸参加这次盛宴。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并说自己对他倾慕已久”错,由原文“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可知,董昭是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的。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纳”,接纳;“景从”,像影子一样跟随;“缟素”,穿孝服。
(2)“诚”,的确;“心腹四支”,心脏、胸腹与四肢;“阙”,残缺。
参考译文:
曹操在许县,计划迎接献帝。部下众人都认为:“崤山以东尚未平定,而且韩暹、杨奉等人自认为护驾有功,骄横凶暴,不能马上制服。”荀彧说:“以前普文公重耳接纳周襄王,各诸侯国像影子一样跟随他;汉高祖为义帝身穿孝服,天下百姓诚心归附。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首先提倡兴起义军,只因崤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如今献帝返回洛阳,但洛阳荒废,忠义之士有存续国家正统的想法,黎民百姓有怀念旧的王室的衰伤。如果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来招来英雄豪杰,是最正确的策略。尽管四方还有叛逆者,但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韩暹、杨奉之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如果不及时决定,使别的豪杰生出奉迎的念头,以后就算再费尽心思,也来不及了。”曹搡于是派遣杨武中郎将曹洪率兵向西到洛阳迎接献帝。董承等扼守险要之地拦阻曹洪,曹洪不能前进,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说:“我和将军相互倾慕,只听到名声,便已推心置腹。如今将军在艰难之中救出天子,护送他回到旧都洛阳,护卫辅佐的功勋盖世无双,是何等的美善!现在各地不法之徒扰乱华夏,天下不宁,政权至关重要,事情主要靠辅佐大臣;所有的贤明之士必须一齐努力,来肃清君王道路上的障碍,这的确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得到的,心脏、胸腹与四肢,实际上是互相依存的,一样不完备,就有残缺,将军应当在朝廷主持事务,我则作为外援,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马,互通有无,足以相辅相成,我们生死相约。祸福同当。”杨奉接到信后十分高兴,对其他将领说:“兖州的军队近在许县,有兵有粮,正是朝廷可以倚靠仰仗的对象。”于是诸将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并承袭他父亲曹嵩的爵位费亭侯。韩暹倚仗护驾有功专横霸道,董承对他十分厌恨,就私下派人召请曹操。于是曾操率兵到达洛阳。曹操拉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问他:现在我已到洛阳,应当采取什么策略?”董昭说:“将军兴起义兵,讨伐作乱之人,入京朝见天子。辅佐王室,这是像春秋五霸一样的功业。现在洛阳的各位将领都有自己的打算,未必服从将军的指挥,如今留在洛阳匡正辅佐朝政,有许多不利因素,只有请天子移驾到许县。但是天子在外流离多时,刚回到旧都城,远近的人都踮起脚跟观望,盼望迅速获得安定,如今再要移驾,是不符合民心的。不过,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将军作出利多弊少的选择。”曹操说:“这也是我的想法啊,只是杨奉近在梁县,听说他兵强马壮,难道不会阻挠我吗?”董昭说:“杨奉缺少与他结援相助的人,所以他愿与将军结交,任命您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的事情。都是杨奉的主意,应该及时派遣使者送去重礼表示感谢,使他安心。并告诉他说‘洛阳没有粮食,想让献帝暂时移驾鲁阳,鲁阳靠近许县,运输较为便利,可以免去粮食匮乏的忧虑”。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此计一定不会被他怀疑,等到使者去了再返回,就足以定下大计,杨奉怎么能成为忧患呢!”曹操说:“很好!”立即派使者去拜见杨奉,庚申,献帝车驾出辕关,向东行进。于是迁都于许县。己巳,献帝抵达曹操军营。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
14.C
15.“欲将沉醉换悲凉”紧承上句“殷勤理旧狂”,解释重现从前狂放不羁情态的原因,是想借一番沉醉消除失意悲凉;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②“清歌莫断肠”是说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莫”字与“欲将”二字呼应,收束全词,包含着词人历经人生风尘后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万般无奈而又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下片前三句追忆过去”错,这三句既有词人对眼前情景的描写,也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但更多的是借眼前的情景抒发内心的那种无法排遣的郁结之气。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殷勤理旧狂”意思是: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从而归结出“欲将沉醉换悲凉”这句诗,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不过,虽能偶得自在疏狂,说到底也只是一种自我排遣罢了,“欲将沉醉换悲凉”作“殷勤理旧狂”的注脚,极为中肯。
“清歌莫断肠”意思是: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内心之悲凉,却非沉醉所能轻易“换”得。席间的“清歌”一举,不禁又有“断肠”之感,只因已有聊作疏狂之意,便只得自宽自解。一个“莫”字,包含有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苦楚——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但在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悲凉已压倒缠绵;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回忆,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清歌莫断肠”,这最末一句,又加深了一层感情的回环曲折,将前面所写之情意,推到一个更深广的心理世界中去,使此词竟体空灵,留下了不尽的余意。
16.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舫”“唯”“端”“庐”“咨”。
17.①礼尚往来 ②身不由己(无可奈何) ③循序渐进 18.为乡村新风筑好经济基础,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引导群众远离陈规陋习。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语境“乡村要多些人情味”,此处是说正常的人情往来,可以用“礼尚往来”。“礼尚往来”:礼节上注重相互往来,多用于人际关系;也用于比喻施以怎样的行为,即以怎样的行为回报。
第二空,结合语境“心有不愿却……”,此处是说自己不能做主,可以用“身不由己(无可奈何)”。“身不由己”: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为不能由自己支配。“无可奈何”:指事已如此,想挽回已无能为力了。
第三空,结合语境“先易后难”,此处是说逐步推进解决问题,可以用“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或程序逐渐推进或提高,常用于学习、工作中以及处理事情时。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文语句有三处语病:一、成分残缺,缺少介词“为”,应在“乡村新风”前加“为”;二、语序不当,应将“越位”和“缺位”互换位置;三、搭配不当,应将“吸引”改为“引导”。
19.①用错了一望而知 ②正确区分“的地得” 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0.①把汉字中的“的”字比作生活中的盐,“的”为本体,盐为喻体,“如同”是比喻词。②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地突出“的”字的特点:既平常又必需。 21.因为一些内容平台、内容生产者对文字把关不严,加上追求速度与效率的线上交流常使用拼音、语音输入法,所以互联网平台上多见“的地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句“用对了不易察觉”可知,此处是说相反的一面,即用错了却很容易知道,故补写内容是“用错了一望而知”。
第二空,根据前句“正如学会放盐是学习做菜的必要步骤”,可知此处是以做菜学会放盐类比,是说“的地得”的使用要正确区分,所以补写内容是“正确区分‘的地得’”。
第三空,由后句“如果要展开梳理这三个字的源流演变,评析对于‘的地得’的学术分歧,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可知,此处是说说清“的地得”的来龙去脉并不简单,故补写内容应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1)分析比喻的构成要素
画横线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为本体,“盐”为喻体,“如同”是比喻词。
(2)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
句中把汉字“的”字比作生活中的“盐”,化抽象为具体;“看似平常,实则必需”,生动形象地突出“的”字既平常又必需的特点。
21.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
第三段第一句为总括句,第二、三句从两个角度分析原因。
根据“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地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不在少数”概括为:互联网平台上多见“的地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根据“一方面,是一些内容平台、内容生产者对文字把关不严。另一方面,快节奏、碎片化的线上交流,拼音输入法、语音输入法的流行,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概括为:“的地得”使用不规范是由互联网一些内容平台、内容生产者对文字把关不严,加上追求速度与效率的线上交流常使用拼音、语音输入法造成的。
最后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述第三段的主要内容为:因为一些内容平台、内容生产者对文字把关不严,加上追求速度与效率的线上交流常使用拼音、语音输入法,所以互联网平台上多见“的地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2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概述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一生的成就,进而引出他关于拍照要拍“臂部”的玩笑话,并指出其弦外之音“坐得住”才能成功。柳比歇夫玩笑话的“弦外之音”是“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这部分内容是启示我们思考“坐得住”的深层内涵,“坐得住”是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沉潜心思、静心专注。接着材料又提供了韩儒林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佐证上文的观点,“甘坐冷板凳”是对自己研究的热爱与执着,是坚定面对时事风云变幻的内心的淡泊。材料进一步指出“甘坐冷板凳”不仅是对学者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追求进步的青年的要求。“坐得住”是一种沉下心来潜心做事的态度。《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只有坐住了,静下来了,沉进去了,他才能比别人看得透、钻得进、研得深。然而,如今我们往往缺乏这种态度,其实我们不是坐不住,只是这种枯燥乏味让人很难忍耐,大多数人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于是换来换去,最后发现离成功越来越远。写作时可围绕关键词“坐得住”“甘坐冷板凳”,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进行单角度深入分析或者多角度综合分析。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坐得冷板凳,蓄力攀高峰。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坐得冷板凳,需要我辈青年有远大的理想,仰望星空,心有梦想,才能沉潜心思。二、坐得冷板凳,需要我辈青年有顽强的拼搏精神,累微尘以崇峻极,挺起山河脊梁,心怀热爱,砥砺向上。三、坐得冷板凳,需要我辈青年不畏困境的坚定意志,不惧路途坎坷,勇毅向前,勇攀高峰。
立意:
1.提升自我,需要耐得寂寞,沉潜心思,努力向上。
2.甘坐冷板凳,心中有热情,执着追求无止境,勇攀人生最高峰。
3.青年人要从甘坐冷板凳中锤炼出“真品格”“硬本领”,在甘坐冷板凳中成就精彩人生。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