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中名校联合体2023届第二学期高三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3-02-03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7题。
材料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喝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街之马,漂荡奔 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 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 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 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 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 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 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 吾亦绝望尔矣。
(选自王守仁①《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材料二: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 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 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②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
材料三: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其一)③
(明)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③本诗作于诗人谪龙场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时。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2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百工,文中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都是对手工业者的总称,有尊敬劳动者之意。
B. 笃,文中的含义为“一心一意”,这个含义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的“笃”不同。
C. 要绥,即要服、绥服,这两者均属于“五服”,是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文中泛指边远地区。
D. 秋殿,指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诗中的含义为“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阳明作材料一为了教诲学生进德与修业,在第二段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
B. 王阳明谈勤学,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真诚谦逊退让;谈改过,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
C. 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D. 材料三全诗的层次分明,前两联是对龙里道中当下分别的描写,后两联是对分别后生活的想象,虚实结合,意境开阔又情意绵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喝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2)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14. 材料一第三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3分)
15. 材料三展现出王阳明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16. 前人评价材料三“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礼记》中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师说》中的话来说,“经师”是“ ”,人师”是“ ”,王阳明当属后者。
(2)王阳明曾经留下“阳明格竹”的故事,想通过研究竹子来获得道理,这与《礼记 ·大学之道》中 “ , ”一脉相承。
(3)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在宋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过含有“心”字的诗词名句,比如苏轼曾写过“此心安处是吾乡”,晏几道曾写过“借问芳心谁有”,李清照也曾写过“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汉服在中国社会所处的生态早已 ① ,登上了官方主流媒体的“大雅之堂”, 官方机构也会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组织相关的活动,在身边随处可见汉服出行的小哥哥小姐姐和小朋友。但如此“花团锦簇”的盛景并没有消解年轻人守护中国传统服饰的焦虑,而这一次的困境来自外部,这就涉及迪奥马面裙事件中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汇——文化挪用。
①所谓“文化挪用”就是把他国的文化元素拿来,经过改造、包装、整合,再利用自己的渠道打上自己的标签对外推销出去。②这其中让我们无比被动的“短板”也是绝对不能用“清者自清”或者“不与你 们一般见识”这样的理由轻轻带过的——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传播力实在是太弱了,弱到不仅和本民族灿 烂悠久的传统文化不相称,也和我们 ② 、充满生机的流行文化的生命力不相称,更是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不相称,这种全方位的不相称才是我们焦虑的根源。
其实,这两年少数古装影视剧开始端正态度,正儿八经地请来服饰史顾问打造符合历史真实风貌的美术。观众惊讶地发现,无需盲目“改良”,盲目追求“设计感”,只要是还原历史真实的服饰、配色和美术风格就能做到无与伦比的“高级感”,就能打造大众曾遍接受的“美”,就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文明令人震撼的魅力。蕴藏在中国历史中的这些真实的文化遗产,就是“中国风”审美的精神源头,也是我们在时 代的浪潮中对外进行文化传播,对内树立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 文中①句中的“所谓……就是…… ”结构和②句中的破折号,二者发挥的语法作用看似相同,都有解释说明的功能,但仔细思考又有所不同,请进行辨析。(4分)
20. 在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主持人:
潘鲁生:以民间手工艺资源为例,往往富集于发展相对滞后、开发性破坏相对较少的贫困地区,是名 副其实的“双手的文化创造”,是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经验和技能。我们要充分认识其中的文化价值、发展价值,激发这些土生土长、代代传承的文化资源。 特别是在当前“体验经济”发展环境下,要以地方物 产和自然资源为依托,把手工艺制作的“生态环保优势”,手工艺原材料及产品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 利用的“循环经济优势”转化为特色文化产业。这样既发展生产,带动大众就业,又促进设计创业,实实 在在地助力脱贫攻坚。
欧阳黔森:扶贫先扶志,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扶志”。要通过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为老百姓送 上精神大餐,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引导群众巩固脱贫成果。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花繁叶 茂》,是根据我的报告文学改编的,生动展示了脱贫攻坚这个宏大背景。在撰写报告文学和拍摄期间,我深入到花茂村,我真切感受到了花茂村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我把这种感受倾注笔端,我的创作也因此 有了灵魂。我们有幸参与了脱贫攻坚这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要用笔、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精彩故事, 最后汇聚成一种精神,激励人们不断前进。
21. 根据两位被采访者的表述内容,分析概括文中画横线部分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并补写在文中开头处。要求:围绕话题中心,表述简洁,不超过30个字。(3分)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选项中与之错误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叶嘉莹先生心系故园,毕生财产近360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
B. 修改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了侵犯商业秘密责任主体的范围,强化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 法律责任。
C. 黄岩北宋戏曲砖中的儿童形象,抬手疾行,烂漫天真,感受到孩童嬉笑滑稽的可爱,这说明“小 儿班”于宋代早期就已出现。
D. 机械手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擒拿利器”,可独立完成水下拾取、回收、布放等任务,并可与其 他工具配合开展水下采样、测量等作业。
23.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两个加点词语“我”和“我的”两词,如果去掉则句意不变,如果保留则表达 效果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保留的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马克思说,人有意识,人会劳动 ……可有一个问题他无法说清楚:什么是人?随着当今日新月异的科 技浪潮向哲学领域进军,人和机器的界限也变得日渐模糊。
跌宕起伏的证券市场中,以千分之一秒计算的盈亏,正是取代投资人的机器所为;就在春节时微信的 “抢红包”,也时常见到机器发、机器收的情景,给人一种久违的温馨。凭着电光火石的计算能力,机器 早已胜任了许多原本被需要人情味的角色。
与此同时,人在原本属于机器的角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应当看看亚马逊公司的仓库中取代了摄 像头、机械臂,掐着秒表上厕所的员工们;看看硅谷郊外深居简出,对着眼花缭乱的0与1乐此不彼的程 序员们:在分工日益细化的社会中,许多职位等待着专精于一技之长的人。
人与机器的差异不应让我们感到畏惧,因为我们早已看到跨过它的曙光。
以上材料对当下的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合体2022 学年第二学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7题。
材料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喝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街之马,漂荡奔 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 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 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 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 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 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 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 吾亦绝望尔矣。
(选自王守仁①《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材料二: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 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 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②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
材料三: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其一)③
(明)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③本诗作于诗人谪龙场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时。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2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百工,文中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都是对手工业者的总称,有尊敬劳动者之意。
B. 笃,文中的含义为“一心一意”,这个含义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的“笃”不同。
C. 要绥,即要服、绥服,这两者均属于“五服”,是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文中泛指边远地区。
D. 秋殿,指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诗中的含义为“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阳明作材料一为了教诲学生进德与修业,在第二段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
B. 王阳明谈勤学,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真诚谦逊退让;谈改过,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
C. 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D. 材料三全诗的层次分明,前两联是对龙里道中当下分别的描写,后两联是对分别后生活的想象,虚实结合,意境开阔又情意绵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喝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2)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14. 材料一第三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3分)
15. 材料三展现出王阳明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16. 前人评价材料三“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礼记》中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师说》中的话来说,“经师”是“ ”,人师”是“ ”,王阳明当属后者。
(2)王阳明曾经留下“阳明格竹”的故事,想通过研究竹子来获得道理,这与《礼记 ·大学之道》中 “ , ”一脉相承。
(3)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在宋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过含有“心”字的诗词名句,比如苏轼曾写过“此心安处是吾乡”,晏几道曾写过“借问芳心谁有”,李清照也曾写过“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汉服在中国社会所处的生态早已 ① ,登上了官方主流媒体的“大雅之堂”, 官方机构也会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组织相关的活动,在身边随处可见汉服出行的小哥哥小姐姐和小朋友。但如此“花团锦簇”的盛景并没有消解年轻人守护中国传统服饰的焦虑,而这一次的困境来自外部,这就涉及迪奥马面裙事件中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汇——文化挪用。
①所谓“文化挪用”就是把他国的文化元素拿来,经过改造、包装、整合,再利用自己的渠道打上自己的标签对外推销出去。②这其中让我们无比被动的“短板”也是绝对不能用“清者自清”或者“不与你 们一般见识”这样的理由轻轻带过的——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传播力实在是太弱了,弱到不仅和本民族灿 烂悠久的传统文化不相称,也和我们 ② 、充满生机的流行文化的生命力不相称,更是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不相称,这种全方位的不相称才是我们焦虑的根源。
其实,这两年少数古装影视剧开始端正态度,正儿八经地请来服饰史顾问打造符合历史真实风貌的美术。观众惊讶地发现,无需盲目“改良”,盲目追求“设计感”,只要是还原历史真实的服饰、配色和美术风格就能做到无与伦比的“高级感”,就能打造大众曾遍接受的“美”,就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文明令人震撼的魅力。蕴藏在中国历史中的这些真实的文化遗产,就是“中国风”审美的精神源头,也是我们在时 代的浪潮中对外进行文化传播,对内树立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 文中①句中的“所谓……就是…… ”结构和②句中的破折号,二者发挥的语法作用看似相同,都有解释说明的功能,但仔细思考又有所不同,请进行辨析。(4分)
20. 在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主持人:
潘鲁生:以民间手工艺资源为例,往往富集于发展相对滞后、开发性破坏相对较少的贫困地区,是名 副其实的“双手的文化创造”,是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经验和技能。我们要充分认识其中的文化价值、发展价值,激发这些土生土长、代代传承的文化资源。 特别是在当前“体验经济”发展环境下,要以地方物 产和自然资源为依托,把手工艺制作的“生态环保优势”,手工艺原材料及产品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 利用的“循环经济优势”转化为特色文化产业。这样既发展生产,带动大众就业,又促进设计创业,实实 在在地助力脱贫攻坚。
欧阳黔森:扶贫先扶志,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扶志”。要通过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为老百姓送 上精神大餐,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引导群众巩固脱贫成果。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花繁叶 茂》,是根据我的报告文学改编的,生动展示了脱贫攻坚这个宏大背景。在撰写报告文学和拍摄期间,我深入到花茂村,我真切感受到了花茂村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我把这种感受倾注笔端,我的创作也因此 有了灵魂。我们有幸参与了脱贫攻坚这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要用笔、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精彩故事, 最后汇聚成一种精神,激励人们不断前进。
21. 根据两位被采访者的表述内容,分析概括文中画横线部分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并补写在文中开头处。要求:围绕话题中心,表述简洁,不超过30个字。(3分)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选项中与之错误类型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叶嘉莹先生心系故园,毕生财产近360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
B. 修改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了侵犯商业秘密责任主体的范围,强化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 法律责任。
C. 黄岩北宋戏曲砖中的儿童形象,抬手疾行,烂漫天真,感受到孩童嬉笑滑稽的可爱,这说明“小 儿班”于宋代早期就已出现。
D. 机械手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擒拿利器”,可独立完成水下拾取、回收、布放等任务,并可与其 他工具配合开展水下采样、测量等作业。
23.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两个加点词语“我”和“我的”两词,如果去掉则句意不变,如果保留则表达 效果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保留的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马克思说,人有意识,人会劳动 ……可有一个问题他无法说清楚:什么是人?随着当今日新月异的科 技浪潮向哲学领域进军,人和机器的界限也变得日渐模糊。
跌宕起伏的证券市场中,以千分之一秒计算的盈亏,正是取代投资人的机器所为;就在春节时微信的 “抢红包”,也时常见到机器发、机器收的情景,给人一种久违的温馨。凭着电光火石的计算能力,机器 早已胜任了许多原本被需要人情味的角色。
与此同时,人在原本属于机器的角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应当看看亚马逊公司的仓库中取代了摄 像头、机械臂,掐着秒表上厕所的员工们;看看硅谷郊外深居简出,对着眼花缭乱的0与1乐此不彼的程 序员们:在分工日益细化的社会中,许多职位等待着专精于一技之长的人。
人与机器的差异不应让我们感到畏惧,因为我们早已看到跨过它的曙光。
以上材料对当下的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合体2022 学年第二学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