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3-02-03
长春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音乐中的启蒙
1929年4月1日,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昆德拉孩提时代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的,那是一段愉快的艺术时光。在这里,他经常悄悄地听父亲给学生讲课;在这里,父亲亲自教他弹钢琴,引领他一步步走进音乐世界;在这里,他带着好奇心,任意浏览父亲众多的藏书。父亲每天都会要求儿子严格按照乐理来练习钢琴,儿子也喜欢弹钢琴,只是在练习时常常会有一些即兴发挥。他的创造力和叛逆性格那时就已显露出来。
昆德拉十三四岁时,正值二战期间,父亲安排他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这实际上是一种友谊的特殊表达,因为哈斯先生是犹太人,当时,他已被迫戴上了黄星标志,人们像躲瘟疫一般躲避着他。
昆德拉忘不了老师的一段话“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有许多惊人薄弱的乐段。但恰恰是这些薄弱处使强有力的乐段大放异彩。它就像一片草坪,要是没有草坪,我们看到从地上长出的漂亮大树时是不会兴奋的。”这是一段让昆德拉咀嚼了一辈子的话。后来,哈斯先生被关进集中营,再也没有出来。昆德拉始终把他当作“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他写下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
(节选自高兴《米兰·昆德拉传》)
材料二:
诗情里的锋芒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昆德拉兴趣极为广泛。他最早沉迷于造型艺术,一心想当雕塑家和画家。他一度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小画家,曾为剧院和出版社画过不少插图。之后,他又狂热地爱上了音乐。他考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后,还经常去听音乐课。
在迷恋音乐的同时,昆德拉还投入到写诗的热情之中。
他的那位堂兄——诗人卢德维克又直接将他往诗歌道路上推了一把。堂兄是战时捷克一个超现实主义小组成员。这个小组中不仅有诗人,还有画家和雕塑家,全都赫赫有名。昆德拉对他们十分仰慕,但由于生性腼腆,未能与他们结识。堂兄也发现了昆德拉身上的艺术天赋,总是尽量为他创造各种机会,与小组成员聚会论辩,还将他引荐给评论家格罗斯曼。正是在堂兄的影响和鼓励下,昆德拉有了最初的写诗冲动。
从昆德拉的第一本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中,人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当时的捷克文坛教条主义盛行,公式化的诗歌到处泛滥,而昆德拉的诗却带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批判精神。他有一首讽喻诗,题为《法拉桑城儿童浪漫曲》,矛头就指向当时的诗坛状况和社会风气。这首诗的内容大致如下:
一个孩子骑着一匹小马来到一座美丽的犹如甜奶饼的城市——法拉桑城,娶了那里的公主。这座城市有个奇怪的规定:人人只许欢欣,绝对不能忧伤。一只小狗,禁不住孤独,哀嗥了几声,便被投进了监狱。公主十分美丽,乐队为他们奏乐,市民为他们欢呼,一天接着一天,没有任何变化。孩子感到厌烦,对小马说道,这里老是欢呼,老是歌颂,老是万岁,我已腻味透顶。与其如此生活,不如赶快逃走。小马善解人意,带他离开了这“甜蜜的天堂”。
这样的诗,自然会触怒不少人。因此,他的诗集一经问世,批评的声浪就接踵而至。这在某种程度上倒也提高了昆德拉的声誉。
(节选自高兴《米兰·昆德拉传》)
材料三: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节选自米兰·昆德拉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材料四:
当托尔斯泰构思《安娜·卡列尼娜》的初稿时,他心中的安娜是个极不可爱的女人,她的凄惨下场似乎是罪有应得。这当然跟我们看到的定稿大相径庭。这当中并非托氏的道德观念有所改变,而是他听到了道德以外的一种声音——我姑且称之为小说的智慧。所有真正的小说家都聆听这超自然的声音。因此,伟大的小说里蕴藏的智慧总比它的创作者多。认为自己比其作品更有洞察力的作家不如索性改行。可是,这小说的智慧,究竟从何而来所谓小说又是怎么回事?
(节选自米兰·昆德拉演讲稿《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孩提时代,昆德拉在父亲的要求下学习钢琴,但他练习时常常即兴发挥而不重视乐理,因而在钢琴上的成就并不大。
B.二战期间,人们把哈斯当作“瘟疫”一样躲避,父亲却让昆德拉师从哈斯学习作曲,这是父亲用行动表达对哈斯的认同和支持。
C.哈斯先生对贝多芬音乐中“惊人薄弱的乐段”有独特的认知,这段话或许也包含着他对人生低谷和高潮的哲理思考。
D.昆德拉把老师哈斯先生当作“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他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可见他对哈斯的崇敬。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昆德拉对造型艺术的沉迷,使他成为小有名气的画家,但后来对音乐的痴迷,使他放弃了绘画。
B.昆德拉爱好广泛,仰慕当时一些赫赫有名的艺术家,但由于腼腆的性格,最终也未能与他们结识。
C.通过“锋芒”一词,既可以看到昆德拉显露出来的诗歌创作的锐气和才干,也能看到他的斗争精神和批判精神。
D.正是由于堂兄卢德维克对他的诗歌创作有推动、影响与鼓励,昆德拉的诗歌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3.下列对米兰·昆德拉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并未得到文坛的认可,但它的问世在客观上提高了昆德拉的声誉。
B.作为一首讽喻诗,《法拉桑城儿童浪漫曲》用浪漫的笔调对教条主义盛行的文坛现状和专制虚伪的社会风气进行了直接的批判。
C.《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阐述了对轻与重的思考,相较于沉重的生活,“平凡”的生活更令人恐惧。
D.昆德拉在《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中指出,小说不是作家的附庸物,它有自己独立的智慧和思想。
4.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阐述了对轻与重的思考,对此你有怎样的认知?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昆德拉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文学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火(节选)
叶紫
云普叔勉强地从床上挣扎下来,两脚弹棉花似的不住地向前打跪,左手扶着一条凳子移一步,右手连忙撑着墙壁。他尽力地支撑到头门口:世界整个儿变了模样,自家也好像做了两世人。
“唉!这样一天不如一天,不晓得这世界要变成一个什么样子!”他悠长地叹了一声气。
眼睛失神地张望着,猛然地,他看了那只空洞的仓门,他想起自己金黄色的谷子来,内心不觉又是一阵炸裂似的创痛。他这一次的气太受足了,无论如何,他不能带着这一肚皮气到棺材里去。他还要活着,他还要留着这条老命儿在世界上多看几年:看你们这班抢谷子的强人还能够横行到什么时候?
他不再想恨立秋了,倒反只恨他自己早些不该不听立秋的话来,以致弄得仓里空空的,白辛苦一场给人家抢去,气出来这一场大病。他希望立秋早一些出去,早一些回来,多告诉他一些别人不请打租饭和不纳租谷的情况。
天又差不多要黑了,儿子立秋还不见回来,云普叔一步移一步地摸进到房里,靠着床边坐着。
的确,自蜈蚣洲那一夜起,立秋他比任何人都兴奋些!几天工夫中,他又找到了不少的新人物。每天忙得几乎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回家来常常是在半晚,或是刚刚天亮的时候。今夜,他算是特别回得早,后面还跟着有四五个人一群。跨进房门,一直跑到云普叔的床侧。
“你老人家今天怎样呢?该好了些吧!”
云普叔懂得,这是和颜悦色的癞大哥的声音。他连忙点头地苦笑了一笑,想爬起来和他们打个招呼,身子不觉得发抖得要倒。
“唉!先前还移到了头门口,现在连站也站不起来了,这几根老骨头……唉!只怕是……”
“不要紧的,老叔叔,慢慢地再休养几天就会好了,不要心焦,不要躁!”
“唉!谢谢你!你们现在呢?”
“还好!”
“租谷缴了没有?用什么方法对付那班强盗的?”
“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叔叔!除非他们走来把我们一个个都杀死,不然,我们是不会缴租的。缴了马上就要饿死。不缴说不定还可以多活几日。性命抓在自己的手里,不到死是不会放松的啊!”
“是的,除此以外,也实在再没有办法。蠢就只蠢了我一个人,唉!早晓得他们这帮东西要吃人,我,我,唉!……”云普叔说着说着,一串眼泪,又偷偷地溜到了腮边。
“老叔叔,你老人家也用不着再伤心了,过去了的事情都算了,只要我们以后不再上当!……”
“是的!不过,不过,唉!现在我们,我们一家人连吃的谷都没有了,明天,明天就……唉!”
“不要紧啊!我们总可以互相帮忙的,你老人家只管放心好了!”
“唉!立秋这孩子,完全要靠你指教指教他呀!”
云普叔的心里凄然的!然而,他总感觉得这一群年轻人都有无限的可爱。以前憎恨他们的心思,现在不知道怎样地一点儿也没有了。他只觉得他们都是有生气的人,全不像自家那般地没有出息。
大家闲谈了一会,癞大哥急急地催促立秋吃完了晚饭,因为事情已经做到了要紧关头。主要的还是王涤新和李茂生那两个狗东西挨了三四顿饱打,说不定马上就要弄出来重大的事变。请团丁,搬大兵,那就是地主爷们对付小佃家的最后手段。必然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料到。
“最要紧的还是联络陈字岭!”癞大哥很郑重地说,“立秋,你今晚一定要跑到那边去,详细地要他告诉你他们的情形,假如事情闹大了的话,我们还可以有一条退路!”
“好。”立秋回答着,“严坪寺那儿你们准备派哪一个人去呢?恐怕他们现在已经被迫缴租了!今天中饭时,王三马糊对我说:团防局里的团丁统统开到那里去收租去了!假如那边的人心能给他们压下来,我们这儿就要受到不小的影响。所以我说那边一定要很快地派一两个人去!”
“当然的,不过你到陈字岭去也很要紧,要不然,我们就没有退路。张家宅他们比我们弄得好,听说李大杰那老东西这两天还吓得不敢出头门,收租的话,简直谈都谈不到!”
“是的,你快些动身,时候已经不早了!”
癞大哥催着,立秋刚刚立起身来,云普叔反身拖住了他的手,颤声地吩咐道:
“秋,秋儿!你,你一定要小心些啊!”
云普婶也跟着嘱咐了几句,立秋安慰似的回答了他们:
“我知道的哟!爹妈,你们二位老人家只管放心吧!”
夜色清凉,星星在天空闪动。他们一同踏出了“曹氏家祠”的大门。微风迎面吹来,每一个人的身心,都感到一种深秋特有的寒意。
田原沉静着,好像是在期待着某一个大变动的到来。
(摘编自《丰收》,有删改)
文本二:
作者创作,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伟大的文学是永久的,许多学者们这么说。对啦,也许是永久的罢。但我自己,却与其看薄凯契阿,雨果的书,宁可看契诃夫,高尔基的书,因为它更新,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
这里的六个短篇,都是太平世界的奇闻,而现在却是极平常的事情。因为极平常,所以和我们更密切,更有大关系。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在转辗的生活中,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
我希望将来还有看见作者的更多、更好的作品的时候。
(摘编自鲁迅《叶紫〈丰收〉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普叔尽管因粮食被强行收走而大病一场,但他表示“他还要活着,他还要留着这条老命儿”,可以看出他倔强顽强的性格。
B.云普叔曾经憎恨癞大哥他们,但现在又认为他们无限的可爱,是因为他意识到这些人是有生气且能够彻底改变农民命运的人。
C.“请团丁,搬大兵”寥寥数语,就将当时农民反抗地主强行收租所面临的艰难环境展现出来,也从侧面展现他们斗争的决心。
D.立秋关注“严坪寺”等地农民抗租的斗争情况,交代了当时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现实,同时可以表现立秋是一个思虑周全的人。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对云普叔的心理刻画,再现了他在被夺走粮食后思想的蜕变过程。
B.材料一塑造了以立秋为代表的当地青年农民形象,他们思想敏锐且有反抗精神,对自己被压迫的命运有着清醒认识。
C.材料二中提到的“太平世界的奇闻”“太平天下的顺民”等,体现了鲁迅作品辛辣讽刺的风格,暗含着他对那一时代的批判。
D.材料一结尾处的自然景色描写,写出了乡村夜晚的静谧,安静景象暗示着立秋他们这一行动将取得胜利。
8.云普叔认为“自家也好像做了两世人”,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9.鲁迅评价叶紫“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音乐中的启蒙
1929年4月1日,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昆德拉孩提时代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的,那是一段愉快的艺术时光。在这里,他经常悄悄地听父亲给学生讲课;在这里,父亲亲自教他弹钢琴,引领他一步步走进音乐世界;在这里,他带着好奇心,任意浏览父亲众多的藏书。父亲每天都会要求儿子严格按照乐理来练习钢琴,儿子也喜欢弹钢琴,只是在练习时常常会有一些即兴发挥。他的创造力和叛逆性格那时就已显露出来。
昆德拉十三四岁时,正值二战期间,父亲安排他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这实际上是一种友谊的特殊表达,因为哈斯先生是犹太人,当时,他已被迫戴上了黄星标志,人们像躲瘟疫一般躲避着他。
昆德拉忘不了老师的一段话“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有许多惊人薄弱的乐段。但恰恰是这些薄弱处使强有力的乐段大放异彩。它就像一片草坪,要是没有草坪,我们看到从地上长出的漂亮大树时是不会兴奋的。”这是一段让昆德拉咀嚼了一辈子的话。后来,哈斯先生被关进集中营,再也没有出来。昆德拉始终把他当作“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他写下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
(节选自高兴《米兰·昆德拉传》)
材料二:
诗情里的锋芒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昆德拉兴趣极为广泛。他最早沉迷于造型艺术,一心想当雕塑家和画家。他一度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小画家,曾为剧院和出版社画过不少插图。之后,他又狂热地爱上了音乐。他考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后,还经常去听音乐课。
在迷恋音乐的同时,昆德拉还投入到写诗的热情之中。
他的那位堂兄——诗人卢德维克又直接将他往诗歌道路上推了一把。堂兄是战时捷克一个超现实主义小组成员。这个小组中不仅有诗人,还有画家和雕塑家,全都赫赫有名。昆德拉对他们十分仰慕,但由于生性腼腆,未能与他们结识。堂兄也发现了昆德拉身上的艺术天赋,总是尽量为他创造各种机会,与小组成员聚会论辩,还将他引荐给评论家格罗斯曼。正是在堂兄的影响和鼓励下,昆德拉有了最初的写诗冲动。
从昆德拉的第一本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中,人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当时的捷克文坛教条主义盛行,公式化的诗歌到处泛滥,而昆德拉的诗却带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批判精神。他有一首讽喻诗,题为《法拉桑城儿童浪漫曲》,矛头就指向当时的诗坛状况和社会风气。这首诗的内容大致如下:
一个孩子骑着一匹小马来到一座美丽的犹如甜奶饼的城市——法拉桑城,娶了那里的公主。这座城市有个奇怪的规定:人人只许欢欣,绝对不能忧伤。一只小狗,禁不住孤独,哀嗥了几声,便被投进了监狱。公主十分美丽,乐队为他们奏乐,市民为他们欢呼,一天接着一天,没有任何变化。孩子感到厌烦,对小马说道,这里老是欢呼,老是歌颂,老是万岁,我已腻味透顶。与其如此生活,不如赶快逃走。小马善解人意,带他离开了这“甜蜜的天堂”。
这样的诗,自然会触怒不少人。因此,他的诗集一经问世,批评的声浪就接踵而至。这在某种程度上倒也提高了昆德拉的声誉。
(节选自高兴《米兰·昆德拉传》)
材料三: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节选自米兰·昆德拉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材料四:
当托尔斯泰构思《安娜·卡列尼娜》的初稿时,他心中的安娜是个极不可爱的女人,她的凄惨下场似乎是罪有应得。这当然跟我们看到的定稿大相径庭。这当中并非托氏的道德观念有所改变,而是他听到了道德以外的一种声音——我姑且称之为小说的智慧。所有真正的小说家都聆听这超自然的声音。因此,伟大的小说里蕴藏的智慧总比它的创作者多。认为自己比其作品更有洞察力的作家不如索性改行。可是,这小说的智慧,究竟从何而来所谓小说又是怎么回事?
(节选自米兰·昆德拉演讲稿《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孩提时代,昆德拉在父亲的要求下学习钢琴,但他练习时常常即兴发挥而不重视乐理,因而在钢琴上的成就并不大。
B.二战期间,人们把哈斯当作“瘟疫”一样躲避,父亲却让昆德拉师从哈斯学习作曲,这是父亲用行动表达对哈斯的认同和支持。
C.哈斯先生对贝多芬音乐中“惊人薄弱的乐段”有独特的认知,这段话或许也包含着他对人生低谷和高潮的哲理思考。
D.昆德拉把老师哈斯先生当作“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他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可见他对哈斯的崇敬。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昆德拉对造型艺术的沉迷,使他成为小有名气的画家,但后来对音乐的痴迷,使他放弃了绘画。
B.昆德拉爱好广泛,仰慕当时一些赫赫有名的艺术家,但由于腼腆的性格,最终也未能与他们结识。
C.通过“锋芒”一词,既可以看到昆德拉显露出来的诗歌创作的锐气和才干,也能看到他的斗争精神和批判精神。
D.正是由于堂兄卢德维克对他的诗歌创作有推动、影响与鼓励,昆德拉的诗歌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3.下列对米兰·昆德拉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并未得到文坛的认可,但它的问世在客观上提高了昆德拉的声誉。
B.作为一首讽喻诗,《法拉桑城儿童浪漫曲》用浪漫的笔调对教条主义盛行的文坛现状和专制虚伪的社会风气进行了直接的批判。
C.《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阐述了对轻与重的思考,相较于沉重的生活,“平凡”的生活更令人恐惧。
D.昆德拉在《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中指出,小说不是作家的附庸物,它有自己独立的智慧和思想。
4.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阐述了对轻与重的思考,对此你有怎样的认知?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昆德拉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文学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火(节选)
叶紫
云普叔勉强地从床上挣扎下来,两脚弹棉花似的不住地向前打跪,左手扶着一条凳子移一步,右手连忙撑着墙壁。他尽力地支撑到头门口:世界整个儿变了模样,自家也好像做了两世人。
“唉!这样一天不如一天,不晓得这世界要变成一个什么样子!”他悠长地叹了一声气。
眼睛失神地张望着,猛然地,他看了那只空洞的仓门,他想起自己金黄色的谷子来,内心不觉又是一阵炸裂似的创痛。他这一次的气太受足了,无论如何,他不能带着这一肚皮气到棺材里去。他还要活着,他还要留着这条老命儿在世界上多看几年:看你们这班抢谷子的强人还能够横行到什么时候?
他不再想恨立秋了,倒反只恨他自己早些不该不听立秋的话来,以致弄得仓里空空的,白辛苦一场给人家抢去,气出来这一场大病。他希望立秋早一些出去,早一些回来,多告诉他一些别人不请打租饭和不纳租谷的情况。
天又差不多要黑了,儿子立秋还不见回来,云普叔一步移一步地摸进到房里,靠着床边坐着。
的确,自蜈蚣洲那一夜起,立秋他比任何人都兴奋些!几天工夫中,他又找到了不少的新人物。每天忙得几乎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回家来常常是在半晚,或是刚刚天亮的时候。今夜,他算是特别回得早,后面还跟着有四五个人一群。跨进房门,一直跑到云普叔的床侧。
“你老人家今天怎样呢?该好了些吧!”
云普叔懂得,这是和颜悦色的癞大哥的声音。他连忙点头地苦笑了一笑,想爬起来和他们打个招呼,身子不觉得发抖得要倒。
“唉!先前还移到了头门口,现在连站也站不起来了,这几根老骨头……唉!只怕是……”
“不要紧的,老叔叔,慢慢地再休养几天就会好了,不要心焦,不要躁!”
“唉!谢谢你!你们现在呢?”
“还好!”
“租谷缴了没有?用什么方法对付那班强盗的?”
“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叔叔!除非他们走来把我们一个个都杀死,不然,我们是不会缴租的。缴了马上就要饿死。不缴说不定还可以多活几日。性命抓在自己的手里,不到死是不会放松的啊!”
“是的,除此以外,也实在再没有办法。蠢就只蠢了我一个人,唉!早晓得他们这帮东西要吃人,我,我,唉!……”云普叔说着说着,一串眼泪,又偷偷地溜到了腮边。
“老叔叔,你老人家也用不着再伤心了,过去了的事情都算了,只要我们以后不再上当!……”
“是的!不过,不过,唉!现在我们,我们一家人连吃的谷都没有了,明天,明天就……唉!”
“不要紧啊!我们总可以互相帮忙的,你老人家只管放心好了!”
“唉!立秋这孩子,完全要靠你指教指教他呀!”
云普叔的心里凄然的!然而,他总感觉得这一群年轻人都有无限的可爱。以前憎恨他们的心思,现在不知道怎样地一点儿也没有了。他只觉得他们都是有生气的人,全不像自家那般地没有出息。
大家闲谈了一会,癞大哥急急地催促立秋吃完了晚饭,因为事情已经做到了要紧关头。主要的还是王涤新和李茂生那两个狗东西挨了三四顿饱打,说不定马上就要弄出来重大的事变。请团丁,搬大兵,那就是地主爷们对付小佃家的最后手段。必然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料到。
“最要紧的还是联络陈字岭!”癞大哥很郑重地说,“立秋,你今晚一定要跑到那边去,详细地要他告诉你他们的情形,假如事情闹大了的话,我们还可以有一条退路!”
“好。”立秋回答着,“严坪寺那儿你们准备派哪一个人去呢?恐怕他们现在已经被迫缴租了!今天中饭时,王三马糊对我说:团防局里的团丁统统开到那里去收租去了!假如那边的人心能给他们压下来,我们这儿就要受到不小的影响。所以我说那边一定要很快地派一两个人去!”
“当然的,不过你到陈字岭去也很要紧,要不然,我们就没有退路。张家宅他们比我们弄得好,听说李大杰那老东西这两天还吓得不敢出头门,收租的话,简直谈都谈不到!”
“是的,你快些动身,时候已经不早了!”
癞大哥催着,立秋刚刚立起身来,云普叔反身拖住了他的手,颤声地吩咐道:
“秋,秋儿!你,你一定要小心些啊!”
云普婶也跟着嘱咐了几句,立秋安慰似的回答了他们:
“我知道的哟!爹妈,你们二位老人家只管放心吧!”
夜色清凉,星星在天空闪动。他们一同踏出了“曹氏家祠”的大门。微风迎面吹来,每一个人的身心,都感到一种深秋特有的寒意。
田原沉静着,好像是在期待着某一个大变动的到来。
(摘编自《丰收》,有删改)
文本二:
作者创作,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我所谓经历,是所遇,所见,所闻,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伟大的文学是永久的,许多学者们这么说。对啦,也许是永久的罢。但我自己,却与其看薄凯契阿,雨果的书,宁可看契诃夫,高尔基的书,因为它更新,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
这里的六个短篇,都是太平世界的奇闻,而现在却是极平常的事情。因为极平常,所以和我们更密切,更有大关系。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在转辗的生活中,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
我希望将来还有看见作者的更多、更好的作品的时候。
(摘编自鲁迅《叶紫〈丰收〉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普叔尽管因粮食被强行收走而大病一场,但他表示“他还要活着,他还要留着这条老命儿”,可以看出他倔强顽强的性格。
B.云普叔曾经憎恨癞大哥他们,但现在又认为他们无限的可爱,是因为他意识到这些人是有生气且能够彻底改变农民命运的人。
C.“请团丁,搬大兵”寥寥数语,就将当时农民反抗地主强行收租所面临的艰难环境展现出来,也从侧面展现他们斗争的决心。
D.立秋关注“严坪寺”等地农民抗租的斗争情况,交代了当时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现实,同时可以表现立秋是一个思虑周全的人。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对云普叔的心理刻画,再现了他在被夺走粮食后思想的蜕变过程。
B.材料一塑造了以立秋为代表的当地青年农民形象,他们思想敏锐且有反抗精神,对自己被压迫的命运有着清醒认识。
C.材料二中提到的“太平世界的奇闻”“太平天下的顺民”等,体现了鲁迅作品辛辣讽刺的风格,暗含着他对那一时代的批判。
D.材料一结尾处的自然景色描写,写出了乡村夜晚的静谧,安静景象暗示着立秋他们这一行动将取得胜利。
8.云普叔认为“自家也好像做了两世人”,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9.鲁迅评价叶紫“要他‘为艺术而艺术’,是办不到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