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等五地2023届2月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3-02-18
宁波市海曙区等五地2023届2月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治理观的一大特点,是以国内、区域、全球一体的治理观超越国内﹣国际二分法式基督教文明治理观。这种治理观继承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基于历史传统与现实需求,吸取人类治理经验而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上,中国就以天下一体的眼光看待个人、家国与世界,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费孝通先生曾讲到,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如涟漪般由中心向外辐射。这种中心并非个人主义的自我中心视角,而是有推己及人的意味,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世界的改变始于对自己与周边的改变,正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此外,中国传统的王道政治理想也包含道义上的要求,大国应当为周边及天下的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实际上,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就是一种开放性的世界治理样式,是无外部、无敌对的包容性治理思维。中国传统治理观所倡导的是多中心的区域治理:差序格局不是单一中心的秩序结构,而是网格状的多元共生。全球治理不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涟漪覆盖,而是一个个涟漪圈交叠,共同构建起整体治理的框架,不同的区域及不同的治理机制互联互通,从而形成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王义桅、张鹏飞《中国治理观的独特意蕴》)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这不仅需要坐而论道的智慧,更需要起而行之的力量。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知行合一,行远自迩。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第一步,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中国在“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指引下,与周边国家打造了众多有针对性的命运共同体——中巴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与柬埔寨“继续做高度互信的好朋友、肝胆相照的好伙伴、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与老挝“携手打造牢不可破的中老命运共同体”等。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根基,同样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热土。在更大的地区范围,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等逐渐深入人心,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打造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中国率先伸出援手,开展了大规模卫生援外行动,累计向疫区及周边13个国家提供了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援助,派遣了1200多名医护人员。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发展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截至2021年1月,中国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蒙古国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相对接,跨越高山峡谷,穿越山河湖海,逐渐勾连起世界上最壮美的经济走廊;蒙内铁路的通车让肯尼亚百年梦圆;缅甸偏远的小山村里人们用上了点亮夜空的电灯;马尔代夫有了连接众多岛屿的跨海大桥;哈萨克斯坦实现了出海通道的梦想;老挝的村民们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在国际社会认知中,中国对全球治理最珍贵的贡献正在于价值理念和治理思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化解百年变局下的人类焦虑和忧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世界前行方向,其重要价值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加凸显。
(摘编自余晓葵、张斐晔《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答案》)
材料三:
与此同时,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尤其是地缘政治冲突风险近年来明显上升,使得世界和平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呼吁各国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协商取代胁迫,以结伴取代结盟,以共赢取代零和,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作为全球安全倡议的践行者,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推动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架构,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国际热点问题上,中国秉持公道正义,致力于劝和促谈,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援助。在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方面,中国携手各国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
(摘编自卢静《发挥中国对全球治理变革的引领作用》)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球治理是由多个并列的涟漪圈建构起的整体治理的框架,不同的区域及不同的治理机制互联互通,从而形成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B.中国率先向西非伸出援手,开展大规模卫生援外行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第一步。
C.由于为国际社会提供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
D.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为人类共同幸福考虑,以更和平有利的方式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继承了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理念的中国治理观是与国内﹣国际二分法式基督教文明治理观完全不同的概念。
B.中巴命运共同体和中老命运共同体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治理观所倡导的多中心的区域治理模式。
C.“亲、诚、惠、容”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
D.正是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化解了百年变局下的人类焦虑和忧患,所以其重要价值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加凸显。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2020年,中国开始实施长达10年的长江“禁渔令”。
B.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在韩国仁川举行。
C.美国表示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
D.为应对北溪泄露造成的甲烷云,各国将协力合作,最大限度保护气候生态环境。
4.请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5.请根据材料简析中国该如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雾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中央军委……”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他是个哑巴。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腔。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板到一起。那一定是还记着他的哑巴哥哥。我又冒昧向他许愿:“你哥哥的工作,我们也会想办法的。”
他眼睛里的雾仍未散去,我惶惑了!
“该不是对他战斗情况的补充吧?”师政委眼光亮亮的,“他能写么?”
“他的右手还能活动。”一直守在旁边的护士轻声说。
我拧开钢笔,塞到周小波的手里;护士递过病历夹做垫板,我双手为他托着……汗水在他额头上沁出来,足足十五分钟,他写下了十五个字,那是使我瞠目结舌的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师政委脸色陡变,久久地盯着我的脸。
“我是千真万确亲眼看到的,连里的同志也都亲眼看到的……”我执著却又无力地辩解着。
师政委在屋里踱了一会步,看看护士,看看我,沉重地吐出一句:“当然喽,我们要实事求是喽!”
我像失落了什么,泪水涌上了眼眶。
透过那晃动的晶体,我看到周小波眼睛里的雾消散了,眼睛变得那么明净,那么清澈……
(取材于李延国同题小说,有删节)
6.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周小波得知师政委和“我”要给他报请军功之时,他想澄清事实真相。
B.“他似乎要说点什么”这句话可以推断出周小波希望家人能够得到组织的照顾。
C.战斗打响之前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周小波的家境,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D.周小波提出给母亲看病的请求,这是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雾”,富有象征意义,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B.周小波说出事实真相的一瞬间,使情节突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C.“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文中起到了串联情节、增加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D.小说以雾开头,以雾结尾,中间多次写雾,所以雾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8.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人们认为周小波是英雄,而周小波自己却写下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英雄的理解。(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治理观的一大特点,是以国内、区域、全球一体的治理观超越国内﹣国际二分法式基督教文明治理观。这种治理观继承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基于历史传统与现实需求,吸取人类治理经验而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上,中国就以天下一体的眼光看待个人、家国与世界,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费孝通先生曾讲到,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如涟漪般由中心向外辐射。这种中心并非个人主义的自我中心视角,而是有推己及人的意味,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世界的改变始于对自己与周边的改变,正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此外,中国传统的王道政治理想也包含道义上的要求,大国应当为周边及天下的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实际上,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就是一种开放性的世界治理样式,是无外部、无敌对的包容性治理思维。中国传统治理观所倡导的是多中心的区域治理:差序格局不是单一中心的秩序结构,而是网格状的多元共生。全球治理不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涟漪覆盖,而是一个个涟漪圈交叠,共同构建起整体治理的框架,不同的区域及不同的治理机制互联互通,从而形成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王义桅、张鹏飞《中国治理观的独特意蕴》)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这不仅需要坐而论道的智慧,更需要起而行之的力量。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知行合一,行远自迩。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第一步,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中国在“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指引下,与周边国家打造了众多有针对性的命运共同体——中巴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与柬埔寨“继续做高度互信的好朋友、肝胆相照的好伙伴、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与老挝“携手打造牢不可破的中老命运共同体”等。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根基,同样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热土。在更大的地区范围,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等逐渐深入人心,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打造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中国率先伸出援手,开展了大规模卫生援外行动,累计向疫区及周边13个国家提供了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援助,派遣了1200多名医护人员。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发展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截至2021年1月,中国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蒙古国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相对接,跨越高山峡谷,穿越山河湖海,逐渐勾连起世界上最壮美的经济走廊;蒙内铁路的通车让肯尼亚百年梦圆;缅甸偏远的小山村里人们用上了点亮夜空的电灯;马尔代夫有了连接众多岛屿的跨海大桥;哈萨克斯坦实现了出海通道的梦想;老挝的村民们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在国际社会认知中,中国对全球治理最珍贵的贡献正在于价值理念和治理思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化解百年变局下的人类焦虑和忧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世界前行方向,其重要价值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加凸显。
(摘编自余晓葵、张斐晔《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答案》)
材料三:
与此同时,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尤其是地缘政治冲突风险近年来明显上升,使得世界和平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呼吁各国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协商取代胁迫,以结伴取代结盟,以共赢取代零和,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作为全球安全倡议的践行者,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推动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架构,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国际热点问题上,中国秉持公道正义,致力于劝和促谈,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援助。在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方面,中国携手各国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
(摘编自卢静《发挥中国对全球治理变革的引领作用》)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球治理是由多个并列的涟漪圈建构起的整体治理的框架,不同的区域及不同的治理机制互联互通,从而形成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B.中国率先向西非伸出援手,开展大规模卫生援外行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第一步。
C.由于为国际社会提供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
D.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为人类共同幸福考虑,以更和平有利的方式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继承了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理念的中国治理观是与国内﹣国际二分法式基督教文明治理观完全不同的概念。
B.中巴命运共同体和中老命运共同体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治理观所倡导的多中心的区域治理模式。
C.“亲、诚、惠、容”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
D.正是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化解了百年变局下的人类焦虑和忧患,所以其重要价值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加凸显。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2020年,中国开始实施长达10年的长江“禁渔令”。
B.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在韩国仁川举行。
C.美国表示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
D.为应对北溪泄露造成的甲烷云,各国将协力合作,最大限度保护气候生态环境。
4.请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5.请根据材料简析中国该如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雾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中央军委……”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他是个哑巴。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腔。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板到一起。那一定是还记着他的哑巴哥哥。我又冒昧向他许愿:“你哥哥的工作,我们也会想办法的。”
他眼睛里的雾仍未散去,我惶惑了!
“该不是对他战斗情况的补充吧?”师政委眼光亮亮的,“他能写么?”
“他的右手还能活动。”一直守在旁边的护士轻声说。
我拧开钢笔,塞到周小波的手里;护士递过病历夹做垫板,我双手为他托着……汗水在他额头上沁出来,足足十五分钟,他写下了十五个字,那是使我瞠目结舌的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师政委脸色陡变,久久地盯着我的脸。
“我是千真万确亲眼看到的,连里的同志也都亲眼看到的……”我执著却又无力地辩解着。
师政委在屋里踱了一会步,看看护士,看看我,沉重地吐出一句:“当然喽,我们要实事求是喽!”
我像失落了什么,泪水涌上了眼眶。
透过那晃动的晶体,我看到周小波眼睛里的雾消散了,眼睛变得那么明净,那么清澈……
(取材于李延国同题小说,有删节)
6.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周小波得知师政委和“我”要给他报请军功之时,他想澄清事实真相。
B.“他似乎要说点什么”这句话可以推断出周小波希望家人能够得到组织的照顾。
C.战斗打响之前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周小波的家境,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D.周小波提出给母亲看病的请求,这是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雾”,富有象征意义,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B.周小波说出事实真相的一瞬间,使情节突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C.“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文中起到了串联情节、增加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D.小说以雾开头,以雾结尾,中间多次写雾,所以雾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8.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人们认为周小波是英雄,而周小波自己却写下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英雄的理解。(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