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忻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3-03-10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燕昭王问于郭院曰:“寡人地狭人寡,齐人取蓟八城,匈奴驱驰楼烦①之下,以孤之不肖,得承宗庙,恐危社稷,存之有道乎?”郭院曰:“有,然恐王之不能用也。”昭王避席:“愿,请闻之。”郭隗曰:“帝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师也;王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友也;霸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宾也;危国之臣,其名臣也,其实虏也。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巨则频傻之材至矣如此则上可以王,下可以霸,唯王择焉。”燕王曰:“寡人愿学而无师。”郭隗曰:“王诚欲兴道,隗请为天下之士开路。”于是燕王常置郭隗上坐,南面。居三年,苏子闻之,从周归燕;邹衍闻之,从齐归燕;乐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楚归燕。四子毕至,果以弱燕并强齐。夫燕、齐非均权敌战之国也,所以然者,四子之力也。《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拜命之辱。”孔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②宇内。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诗》曰:“弗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此之谓也。
(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
【注】①楼烦,国名,以游牧为生,东与燕国、赵国为邻。②戮力,尽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
B.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
C.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
D.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神庙,这里指继承祖先的事业。
B.东面,位在西而面向东。古代宾主相见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
C.“鲁人吊之曰”与“形影相吊”(《陈情表》)两句中的“吊”字含义相同。
D.遗,给予,使,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中的“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燕国遭受过齐国的侵略和掠夺,又面临匈奴的威胁,燕昭王担心会危及国家,自己不能继承祖先的事业,于是向郭隗询问保存国家的办法。
B.郭隗分析了不同的君王会有不同的臣子,帝王的臣子是帝王的老师,亡国之君的臣子像俘虏一样,而国君态度是否谦恭会招来不同类型的臣子。
C.燕昭王表示愿意学习,然而没有老师。于是燕昭王便请郭隗上坐,一直尊其为老师。过了三年,邹衍等贤士投奔燕国,使燕国与齐国一样强大。
D.宋国发生水灾,宋君认为这是因为他做得不好而招致上天的惩罚。宋君在听到孔子的一番话后,勇于改错。过了三年,年成丰收,政治清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燕、齐非均权敌战之国也,所以然者,四子之力也。(4分)
(2)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勃力宇内。(4分)
14.燕昭王请郭隗上坐,尊其为老师,燕昭王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效果?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元丰行示德逢①
王安石
四山翛翛②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
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
旱禾秀发埋牛尻,豆死更苏肥荚毛。
倒持龙骨挂屋敖,买酒浇客追前劳。
三年五谷贱如水,今见西成复如此。
元丰圣人③与天通,千秋万岁与此同。
先生在野故不穷,击壤④至老歌元丰。
【注】①元丰,宋神宗年号。德逢,杨骥,字德逢,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期的邻居。当时王安石所制定的新法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已推行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变法遭到了一些抵制和反对,王安石被迫退到金陵半山堂闲居。②翛,此处形容草木枯萎。③元丰圣人,这里指宋神宗。④击壤,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壤,一种木制戏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写出了四周山岭枯萎的草木映着火红的太阳、田地干裂的景象。
B.“雷蟠”从听觉上写雷声,“电掣”“云滔滔”从视觉上写电光和乌云。
C.七、八句实写"旱禾"得雨而长得繁茂;豆苗复苏,长出了饱满的豆荚。
D.最后两句化用典故,说杨骥虽然在野却不困窘,到老都会击壤歌颂宋神宗。
16.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则秦可传递万世。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一句解释了“离骚”的意思,“________”一句阐明了“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的道理。
(3)古人常常感慨花草木叶的荣或枯(兴或衰),借此来寄托感情,这在古诗词中也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全民健身日”前后,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开展___①___的体育活动,既让参与者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也让群众从体育锻炼中获得健康。只有人人参与、人人享有,才能把健身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在健康中共享美好生活。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运动设施越来越好,可以说,运动健身在很多地方已经___②___。今天日渐深入群众的专业体育项目,不少人行动自觉参与到运动健身中来,主动健身、科学健身已经共同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群众健康需求、体育需求是多元的,也是___③___的。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不仅需要运动场地,还呼唤完善的体育服务。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特长的人群,如何精准地满足体育锻炼需求,是一项有待答好的发展课题。坚持问题导向,贴近群众需求,深化体育改革,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一剂良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夏去秋来。对我国大部而言,___①___,盛夏的暑热还没褪去,秋意也并未登场。立秋分三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常年立秋期间,仅有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开启夏秋转换,其他大部地区还处在夏季,尤其是南方地区高温仍盛,立秋节气所在的8月,也是一年中台风活跃的时节。立秋时节登陆的台风不仅多,而且强度不弱。
立秋,___②___,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有“贴秋腰”、“晒秋”等习俗。古时候,人们会在立秋日称量体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进行对比,那时人们的日子并不富裕,再加上酷暑使人茶饭不思,经历“苦夏”的人们大多会变瘦,于是___③___。在立秋时,人们会吃纯肉、烤肉、红烧肉来“贴秋膘”。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地有“晒秋”的习俗,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可以表达丰收的喜悦)。
2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秋分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B.民间有“贴秋膘”、“晒秋”等习俗。
C.在立秋时,人们会吃炖肉、烤肉、红烧肉来“贴秋腰”。
D.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可以表达丰收的喜悦)。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四野”的歌词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诗和远方”指美好的事物、理想的生活。美好的事物、理想的生活总是让人憧憬,让人热血沸腾;而现实生活难免重复单调,充满压力与挫折。
有人说,心中要有“诗和远方”,梦想还是要有的;有人说,还是现实点好,不要整天做白日梦;还有人说梦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到达"诗和远方"的彼岸。
以上材料对追寻梦想的广大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