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3-04-01
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幻文学的深远意义在于对人类未来的想象与阐释。科幻小说《三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让我们看到在美食、戏曲、熊猫等传统方式之外,中华文化传播的更多可能。科幻让中国故事呈现更丰富多元的面貌,也让世界上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当代中国,了解当代中国人对于科技与未来的想象。在推动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历史性进程中,我们需要脚踏实地提升科幻文学的创作水平,扩大作者队伍,开拓题材与风格,寻找与中国情感、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相连接的中国科幻故事。
进一步提升作品的科学维度。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性转型期,从依靠人口红利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的传统经济模式,向依靠科技创新与制度优势驱动的新型现代化社会升级。国家大力发展航天科技、量子物理、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基因、区块链等面向未来的尖端技术。这些技术为民众所认知、理解、接受,将为国家实现顺利转型建立文化基础。科幻创作者应该主动接触、学习、吸收最新的科技发现与成果,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并转化为创作素材。通过官方或民间机构组织的科技企业采风活动、与科学家面对面活动等,深入第一线交流探访,让科技与科幻真正做到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创作出真正反映时代科学理念与精神的优秀作品。
进一步拓展作品的美学维度。科幻作品要走向大众,走出国门,就要求创作者了解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媒介形态、不同文化背景的审美特征,有技巧、有策略、有创新地融合不同的艺术形式与表达方式,使科幻真正为大众所喜爱。在这一维度上,已经有颇多成功案例可以借鉴。近年来,国漫、国潮方兴未艾,将传统文化与二次元、时尚产业、衍生品市场融合,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将科幻类型叙事与中国传统文化、情感范式、价值观念、美学标准进行有机嫁接、融合,并创造出具有影响力的作品,是我们这一代创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进一步深挖作品的人文维度。正如电影《流浪地球》向我们展示的,一场想象性的全球生态危机,让我们所熟悉的世界秩序被全面颠覆,它所形塑的审美经验是陌生化的,却不是与现实完全无涉,观影引发的大众对于当下环境、人伦、科技与价值观的反思与警示,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其他形式的科普宣传。这就是科幻的价值与意义。
很多科幻作品表达了对生态危机、技术滥用、生命伦理的严肃思考。科幻既是对科学的仰望,也是对科学的警惕,这种敬畏交加的二元性,构成了科幻的内在矛盾和独特思维。人们越依赖科学、越相信科学,同时也就对科学越抱有敬畏和疑虑,越需要超越科学的视野,需要人文的关怀。但这种超越和关怀又无法脱离科学而存在,依然必须与科学共生共存。这正是科幻能够走向大众的人文根基。
今天,科幻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范畴,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思维范式。普及中国前沿科技成果,在教育领域推进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整个社会的创造力,这些举措都可以通过科幻小说、动漫、影视等全媒介形态的优秀内容创作来实现。
科幻文化产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扶持,也需要尊重客观规律与科学方法。让我们抱持耐心,期待中国科幻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时代。
(陈楸帆《科幻创新离不开文学哺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幻小说《三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说明科幻文学也可以成为和熊猫等一样的传播中华文化的方式。
B. 科幻创作者应该主动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把科技发现和成果转化为创作素材,深入第一线交流探访,让科技与科幻完美融合。
C. 很多科幻作品表达了对生态危机、技术滥用、生命伦理的严肃思考,这种思考既是对科学的仰望,也是对科学的警惕。
D. 科幻文学的深远意义在于对人类未来的想象与阐释,今天,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范畴,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维度横向展开,探讨了推动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途径和方法。
B. 文章第三段以国漫、国潮为例,论证创作出优秀的科幻作品是这一代创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C. 文章第四段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证明了科幻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过其他形式的科普宣传。
D. 文章既有理论的分析,也有事实的证明,还能联系社会现实,针砭时弊,逻辑严密,令人信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推动中国科幻走向世界,我们需要寻找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科幻素材,讲中国的故事,说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B. 我国要实现向新型现代化社会顺利转型,决定性因素是民众认知、理解、接受尖端技术,建立相应的文化基础。
C. 科幻作品的水平可从科学、美学、人文维度来提升,可见要创作出优秀的科幻作品是离不开文学的哺育的。
D. 中国科幻如果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全社会关注与扶持下,假以时日,终将迎来更加蓬勃发展的时代。
【答案】
1. C 2. A 3. 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这种思考既是对科学的仰望”错误。“对生态危机、技术滥用、生命伦理的严肃思考”是对科学的警惕。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论证创作出优秀的科幻作品是这一代创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错误,论证目的有误,是论证科幻作品要“进一步拓展作品的美学维度”。
C.“证明了科幻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过其他形式的科普宣传”错误,证明内容有误。由原文“正如电影《流浪地球》向我们展示的,一场想象性的全球生态危机,让我们所熟悉的世界秩序被全面颠覆,它所形塑的审美经验是陌生化的,却不是与现实完全无涉,观影引发的大众对于当下环境、人伦、科技与价值观的反思与警示,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其他形式的科普宣传”可知,原文说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其他形式的科普宣传”,而不是“远远超过”。
D.“针砭时弊”错误,无中生有。文章既有理论的分析,也有事实的证明,还能联系社会现实,逻辑严密,令人信服,但是没有“针砭时弊”。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B.“决定性因素”有误。由原文“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性转型期,从依靠人口红利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的传统经济模式,向依靠科技创新与制度优势驱动的新型现代化社会升级”可知,我国要实现向新型现代化社会顺利转型,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与制度优势驱动”,而不是“民众认知、理解、接受尖端技术,建立相应的文化基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超过190万座的5G基站,星罗棋布。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着数百万家数字化工厂,联网设备总数超过7000万台套。数字经济催生的产业新生态对经济运行效率带来很大的变化,从2018年到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6.8%,快于国内生产总值6.6%的年均增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率变革。
这十年,数字化浪潮还重塑了社会分工。十年间,我国对199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修订。在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大类中,首次出现了数字职业标识,数量高达90多个,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从这些新职业名称可以看出,如今数字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一、二、三产业。
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社会到个人,从线上到线下,中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摘编自《解码十年·中国掀起数字化浪潮》)
材料二:
信息平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载体,也提升了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打造信息平台,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业务协同、畅通政策传递和信息反馈通道,另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下沉提供便利。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催生出大量连续性原始数据,涉及乡村空间地貌、农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关系等。将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提纯、分析应用,不仅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重要支撑,也能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此如,有的地方方面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延伸,在农业生产、服务、监管上实现新突破;有的地方运用“移动议事厅”等平台,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发展讨论,提高了村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摘编自陈川、刘渊《为乡村振兴赋能,微字乡村建设展现广阔前景》)
材料三:
数字乡村治理是信息技术在乡村空间中不断应用、嵌入与融合的过程、虽然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存在多重耦合基础,并在经济、生态、文化、民生等重点领域有着应用空间,但这一行进过程还面临诸多的挑战、误区及潜在风险,精准定位这些阻力因素,有助于数字乡村治理的持续推进。
“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开发”是数字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两者分别是数字乡村的“硬件底座”和“软件基础”。目前来看,在硬件上,存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的挑战。不少研究明确提出,当前我国数字多效治理面临的最突出挑战是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薄弱,而向农业生产的物联网、农机智能装备、4G和5G网络、北斗导航、遥感卫星等基础设施的研发和应用都远落后于现实需求。在软件上,面临系统平台互斥与数据孤岛的梳战。实践中,数字乡村建设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数字治理体系,始终存在条块平台分割、系统独自运行的矛盾,数字技术与乡村现实情境难以形成有效耦合。因此,数字乡村治理要想真正实现,一定要以“数据包容”为理念,注重共性平台的打造,通过县域数字一体化平台的推进,纵向上形成“中央一省一市一县一乡”各层级基础数据资源的互联贯通,横向上注重各部门条口的数字协同与涉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应避免园数字平台条块分割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平台的重复建设,从而消除数据资源的横向排除与信息孤岛。
(摘编自中国农村研究网《数字乡村治理何以可能》)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2018年到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6.8%,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了两倍。
B. 随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而产生的关于乡村的数字资源,可以直接应用于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全面等问题的解决中。
C. 数字技术在应用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与乡村现实情境难以形成有效的耦合,因此,必须要以“数据包容”为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数字乡村治理。
D. 数字乡村建设有着广泛应用空间,但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面临着较大挑战,各层级基础数据资源难以实现互联贯通。
6. 请根据材料,谈谈新形势下“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答案】
4. B 5. C
6. ①硬件上:继续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推动面向农业生产物联网、农机智能设备、4G和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研发和应用。②软件上:积极面对挑战,尽快在实践中实现一体化的数字治理体系,使数字技术与乡村现实情境形成有效耦合。③平台建设上:以“数据包容”为理念,建立涉农数据资源互联贯通和开放共享机制。④人才上:让更多数字职业从业者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信息的能力。
B.“促进高端人才的增多”错误,无中生有,由材料一“这十年,数字化浪潮还重塑了社会分工。十年间,我国对199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修订。在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大类中,首次出现了数字职业标识……”可知,数字化浪潮重塑了社会分工,但没有说“促进高端人才的增多”。
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信息和理解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A.“增加了两倍”错误,曲解文意,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可知,没有增加两倍。
B.“直接应用”错误,曲解文意,由“将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提纯、分析应用,不仅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重要支撑”可知,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提纯、分析应用”,不能直接应用。
D.“各层级基础数据资源难以实现互联贯通”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三中“纵向上形成……各层级基础数据资源的互联贯通”只是真正实现数字乡村治理的条件之一,且并未说难以实现。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当前我国数字多效治理面临的最突出挑战是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薄弱,而向农业生产的物联网、农机智能装备、4G和5G网络、北斗导航、遥感卫星等基础设施的研发和应用都远落后于现实需求”可知,硬件上,继续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推动面向农业生产的物联网、农机智能装备、4G和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研发和应用。
由“在软件上,面临系统平台互斥与数据孤岛的梳战。实践中,数字乡村建设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数字治理体系,始终存在条块平台分割、系统独自运行的矛盾,数字技术与乡村现实情境难以形成有效耦合”可知,积极面对挑战,尽快在实践中实现一体化的数字治理体系,使数字技术与乡村现实情境形成有效耦合。由“将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提纯、分析应用,不仅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重要支撑,也能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可知,应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由“一定要以‘数据包容’为理念,注重共性平台的打造,通过县域数字一体化平台的推进,纵向上形成‘中央一省一市一县一乡’各层级基础数据资源的互联贯通,横向上注重各部门条口的数字协同与涉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可知,平台建设上,打造信息平台,构建面向农村农业的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在农村领域的应用。整合数据资源,以“数据包容”为理念,打造共性平台,建立涉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
由“如今数字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可知,人才上,让更多数字职业从业者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