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十校202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3-05-11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孝昭皇帝时,北军监御史为奸,穿北门垣以为贾区。胡建守北军,贫无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爱走卒甚厚。建欲诛监御史,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之,斩之则斩之。”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拽下堂。建曰:“斩之”遂斩监御史,护军及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遂上奏以闻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北军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武之心、勇猛之意以率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臣闻黄帝《理法》曰:垒壁已具,行不由路,谓之奸人,奸人者杀。’臣谨以斩之,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也。’建有何疑焉?”建由是名兴。
楚庄王伐陈,吴救之,雨十日十夜,晴。左史倚相曰:“吴必夜至,甲列垒坏,彼必薄我,何不行列鼓出待之”吴师至楚,见成陈而还。左史倚相曰:“追之,吴行六十里而无功,王罢卒寝。”果击之,大败吴师。
宋围曹,不拔。司马子鱼谓君曰:“文王伐崇,军其城,三旬不降,退而修教,复伐之,因垒而降。今君德无乃有所阙乎?胡不退修德,无阚而后动?”
齐桓公北伐山戎氏,请兵于鲁,鲁不与,桓公怒,将攻。管仲曰:“不可!我已刑北方诸侯矣,今又攻鲁,无乃不可乎?鲁必事楚,是我一举而失两也”桓公曰:“善!”乃辍攻鲁矣。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
(节选自《说苑·指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护A军B及C诸D校E皆F愕G惊H不I知J所K以L建M亦N已O有P成Q奏R在S其T怀U遂V上W奏X以Y闻Z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堂皇,文中指宽大的殿堂,与成语“富丽堂皇”中“堂皇”一词含义不同。
B.制,文中指帝王的命令,与《项脊轩志》“其制稍异于前”中“制”字含义不同。
C.与,文中指给予,与《离骚》“恐年岁之不吾与”中“与”字含义相同。
D.文化,文中指知识、道德、风俗等的总和,与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基本一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建与士卒同甘共苫,所以士卒能听命于他;他在杀死监军御史这件事上,虽先斩后奏,但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B.吴国前来救援陈国,楚国左史倚相认为吴军定会趁楚军盔甲破裂、营垒毁坏之机发动攻击,楚军应该严阵以待。
C.宋国包围曹国,却没有攻下,司马子鱼援引文王两次攻打崇国都没有成功的事例,启发宋国的国君正确决策。
D.管仲认为齐国已对北方诸侯动武,又马上攻打鲁国,将对齐国不利,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停止攻打鲁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之,斩之则斩之。(4分)
(2)今君德无乃有所阙乎?胡不退修德,无阙而后动?(4分)
14.指武,即阐明有关军事问题的要旨。从文中所记载战事中,你能获得哪些军事方面的启示?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席上作①
范成大
楼观青红倚快晴。惊看陆地涌蓬瀛。南园花影笙歌地,东岭松风鼓角声。
山绕水,水萦城。柳边沙外②古今情。坐中更有挥毫客,一段风流画不成。
【注】①此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范成大外调广西时所作。②沙外:犹言大漠以北,指北方边远地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描写了词人登楼所见的绮丽风光,“惊”字流露出词人的复杂心情。
B.蓬瀛采用借代手法,代指眼前美景,切合词人任职之地广西的地形特征。
C.三、四句对仗工整,侧重从听觉的角度表现南园和东岭歌舞升平的景象。
D.下阙由眼前开阔的山水之景引发怀古之情,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宏大感。
16.如何理解“一段风流画不成”的意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 ,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日出前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
(2)黄庭坚《登快阁》中,“ , ”两句连用两个典故,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孤独与无奈。
(3)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扁舟”这一词语在古诗文中已成为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精神寄托的方式,例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城市垃圾问题古已有之。那么, ① ?
早在商代,对垃圾管理就已到了残酷的地步。《韩非子·内储说上》写道:“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灰”,就是垃圾。这种严酷的刑罚一直被沿用到周朝,在收效甚大的同时,也导致民间(A)。到了秦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汉书·五行志》上写道:“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这样的处罚和断手相比, ② , 但脸上的记号就成了耻辱,以此来(B)。
那么古代有没有专门负责管理垃圾的人员?在周朝随着城市日益发展壮大,相关的“环保机构”(C);如果管理不力, ③ 。到了盛唐,对城市垃圾的管理同样严格。据《唐律疏议》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
很多关于城市垃圾管理的范例丛古至令让人匪夷所思,但是难道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强制执行的法令的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吗?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案,完成21~22题。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令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连续使用六个结构相同的短语做“渐进”的状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多个比喻,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能否把握好度,是衡量作家创作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名副其实的散文大家,总是对语言的尺度有所拿捏,对语言的边界有所知晓,该止步时则止步,该留有余地时则留有余地,既不把话说满,也不把话说绝,处处体现出清醒的分寸意识。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孝昭皇帝时,北军监御史为奸,穿北门垣以为贾区。胡建守北军,贫无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爱走卒甚厚。建欲诛监御史,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之,斩之则斩之。”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拽下堂。建曰:“斩之”遂斩监御史,护军及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遂上奏以闻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北军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武之心、勇猛之意以率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臣闻黄帝《理法》曰:垒壁已具,行不由路,谓之奸人,奸人者杀。’臣谨以斩之,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也。’建有何疑焉?”建由是名兴。
楚庄王伐陈,吴救之,雨十日十夜,晴。左史倚相曰:“吴必夜至,甲列垒坏,彼必薄我,何不行列鼓出待之”吴师至楚,见成陈而还。左史倚相曰:“追之,吴行六十里而无功,王罢卒寝。”果击之,大败吴师。
宋围曹,不拔。司马子鱼谓君曰:“文王伐崇,军其城,三旬不降,退而修教,复伐之,因垒而降。今君德无乃有所阙乎?胡不退修德,无阚而后动?”
齐桓公北伐山戎氏,请兵于鲁,鲁不与,桓公怒,将攻。管仲曰:“不可!我已刑北方诸侯矣,今又攻鲁,无乃不可乎?鲁必事楚,是我一举而失两也”桓公曰:“善!”乃辍攻鲁矣。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
(节选自《说苑·指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护A军B及C诸D校E皆F愕G惊H不I知J所K以L建M亦N已O有P成Q奏R在S其T怀U遂V上W奏X以Y闻Z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堂皇,文中指宽大的殿堂,与成语“富丽堂皇”中“堂皇”一词含义不同。
B.制,文中指帝王的命令,与《项脊轩志》“其制稍异于前”中“制”字含义不同。
C.与,文中指给予,与《离骚》“恐年岁之不吾与”中“与”字含义相同。
D.文化,文中指知识、道德、风俗等的总和,与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基本一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建与士卒同甘共苫,所以士卒能听命于他;他在杀死监军御史这件事上,虽先斩后奏,但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B.吴国前来救援陈国,楚国左史倚相认为吴军定会趁楚军盔甲破裂、营垒毁坏之机发动攻击,楚军应该严阵以待。
C.宋国包围曹国,却没有攻下,司马子鱼援引文王两次攻打崇国都没有成功的事例,启发宋国的国君正确决策。
D.管仲认为齐国已对北方诸侯动武,又马上攻打鲁国,将对齐国不利,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停止攻打鲁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之,斩之则斩之。(4分)
(2)今君德无乃有所阙乎?胡不退修德,无阙而后动?(4分)
14.指武,即阐明有关军事问题的要旨。从文中所记载战事中,你能获得哪些军事方面的启示?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席上作①
范成大
楼观青红倚快晴。惊看陆地涌蓬瀛。南园花影笙歌地,东岭松风鼓角声。
山绕水,水萦城。柳边沙外②古今情。坐中更有挥毫客,一段风流画不成。
【注】①此词是南宋爱国词人范成大外调广西时所作。②沙外:犹言大漠以北,指北方边远地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描写了词人登楼所见的绮丽风光,“惊”字流露出词人的复杂心情。
B.蓬瀛采用借代手法,代指眼前美景,切合词人任职之地广西的地形特征。
C.三、四句对仗工整,侧重从听觉的角度表现南园和东岭歌舞升平的景象。
D.下阙由眼前开阔的山水之景引发怀古之情,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宏大感。
16.如何理解“一段风流画不成”的意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 ,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日出前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
(2)黄庭坚《登快阁》中,“ , ”两句连用两个典故,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孤独与无奈。
(3)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扁舟”这一词语在古诗文中已成为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精神寄托的方式,例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城市垃圾问题古已有之。那么, ① ?
早在商代,对垃圾管理就已到了残酷的地步。《韩非子·内储说上》写道:“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灰”,就是垃圾。这种严酷的刑罚一直被沿用到周朝,在收效甚大的同时,也导致民间(A)。到了秦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汉书·五行志》上写道:“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这样的处罚和断手相比, ② , 但脸上的记号就成了耻辱,以此来(B)。
那么古代有没有专门负责管理垃圾的人员?在周朝随着城市日益发展壮大,相关的“环保机构”(C);如果管理不力, ③ 。到了盛唐,对城市垃圾的管理同样严格。据《唐律疏议》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
很多关于城市垃圾管理的范例丛古至令让人匪夷所思,但是难道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强制执行的法令的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吗?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案,完成21~22题。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令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连续使用六个结构相同的短语做“渐进”的状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多个比喻,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能否把握好度,是衡量作家创作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名副其实的散文大家,总是对语言的尺度有所拿捏,对语言的边界有所知晓,该止步时则止步,该留有余地时则留有余地,既不把话说满,也不把话说绝,处处体现出清醒的分寸意识。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