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3-06-09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王羲之,字逸少。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凯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①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内怀愧叹。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与名人贤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卷八十,有删节)
【注】①尚子平:西汉末年隐士。
材料二:
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鸽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B. 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C. 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稻为越州
D. 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字逸少。”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 拜,指旧时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同样的表达还有授和除。
C.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中的“素”的意思与《鸿门宴》中的“素善留侯张良”的“素”意思不同。
D. “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中的“以为”的意思与《谏逐客书》中的“窃以为过矣”中的“以为”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羲之年少闻名。周凯招待客人,在客人还没吃时先割下一块牛心炙递给他,羲之由此扬名。
B. 羲之拒绝出仕。他先前多次拒绝朝廷征召,在儿娶女嫁后,仍然好言拒绝了殷浩的建议。
C. 羲之轻视王述。他请求把会稽郡改为越州,派去的使者言辞不当,大大地受到当时贤者的耻笑。
D. 羲之广闻博取。游历后不断开拓视野,及时摆脱卫夫人书法的影响,探源明理,极其用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2)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14. 王羲之多次推辞朝廷征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答案】
10. A 11. C 12. B
13. (1)(朝廷)多次征召他任侍中、吏部尚书,他都推辞不就任。再拜授护军将军,又拖延推辞不就任。
(2)其时殷浩与桓温关系不睦,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团结和睦,于是给殷浩写信来劝诫他,殷浩不听。
14. ①从小就有不以参政为进退的准则,不以入朝为官为志向。②效仿尚子平退隐山林。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就职前,走遍会稽郡,却不拜访羲之,临要出发了,告辞一下就走了。及至王述拥有显赫官位,羲之耻做王述的下属,派人上报朝廷,请求把会稽郡分出为越州。
“而不过羲之”的“羲之”是“过”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显授”指显赫官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C.错误。两个“素”意思相同,都是一向,向来的意思。句意:扬州刺史殷浩向来敬重他。/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D.正确。以为:任命……为/认为。句意:任命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仍然好言拒绝了殷浩的建议”理解错误,根据原文“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可知,王羲之先前多次拒绝朝廷征召,但在儿娶女嫁后,接受了殷浩的建议为官任职。所以“羲之拒绝出仕”说法也不合适,是王羲之以前拒绝出仕,后来为官任职。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频”,多次;“就”,就任;“推迁”,拖延推辞。
(2)“不协”,关系不和睦;“安”,安定;“和”,和睦;“因”,于是;“戒”,劝诫。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原文“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可知,王羲之从小就有不以参政为进退的准则。
由材料一原文“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可知,王羲之想学尚子平退隐山林。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羲之,字逸少。父亲王旷,是淮南太守。元帝司马睿过江,是王旷最先提出建议。王羲之十三岁时,曾去拜访周凯,周凯仔细打量他,认为他非同寻常。当时流行吃牛心炙,座中客人都还没吃,周凯先割下一块递给王羲之吃,于是开始知名。
王羲之少负美名,朝廷公卿都爱他的才能器量,多次召他做侍中、吏部尚书,他都推辞不就任。再拜授护军将军,又拖延推辞不就任。扬州刺史殷浩向来敬重他,劝他应召。羲之回信说:“我向来没有在朝中任职的想法,在王丞相执政时,他坚决要纳我入朝,我誓死不答应,回绝的书信手迹仍在,这种想法由来已久,不像足下以参政为进退的准则。自从儿娶女嫁后,我便打算学尚子平退隐山林,多次与亲朋好友们谈论过此事,不是一两天的事。如果蒙受指派,前往关陇、巴蜀都在所不辞。”王羲之被封为护军将军后,又极力请求任宣城郡,朝廷不许,任命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其时殷浩与桓温不和,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团结和睦,于是写信给殷浩来劝诫他,殷浩不听。到殷浩要北伐时,羲之认为必败无疑,写信阻止殷浩,言语十分恳切。后来殷浩率兵北伐,果然被姚襄打败。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负盛名,与王羲之齐名,可羲之十分看不起他,因此两人感情不和。王述先在会稽任职,因母丧住在郡中,王羲之代领王述职务,只去王述家慰问过一次,就不再去拜访。王述每当听到角声,都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就打扫庭院等他来。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最终也没去,王述为此十分怨恨他。到王述任扬州刺史时,就职前,走遍会稽郡,却不拜访羲之,临要出发了,告辞一下就走了。及至王述拥有显赫官位,羲之耻做王述的下属,派人上报朝廷,请求把会稽郡分出为越州。派去的使者言辞不当,大大地受到当时贤者的耻笑,过后王羲之内心深感惭愧。后来王述到会稽郡检察,所有的刑罚政令都要考核,主事官员疲于考核应对。王羲之深深地以此为羞耻,便称病去职,与吴越之地的名人贤士一起尽情游玩于山水之间,以钓鱼射猎为乐。五十九岁时去世,朝廷赠封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卷八十,有删节)
材料二:
我少时学习卫夫人的书法,就以为很了不起;等到我渡江后在江北游历名山,看到李斯,曹喜等人的书法作品,又到许昌,看到钟繇,梁鹄的书法,又到洛阳,看到蔡邕的《石经》三体书,又在从兄王洽那里见到张昶《华岳碑》,才知道学习卫夫人的书法,只是白费时间罢了。于是改换起初(学书)的老师,就(直接)从各种碑刻中学习(书法)。这时我五十三岁了,担心风烛残年忽然倒下(死去),姑且遗教于子孙而已。可将它藏在密室里,不要传给不该传的人。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唐·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左右,诗人结束了十多年赋闲乡居生活,到鄂州担任转运使判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作者御命赴任写起,通过探问路途寄寓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探索。
B. 颔联写所见之景,千峰一同在夕阳照耀下,呈现出气象万千之态,宛如一幅色彩鲜明的夕阳秋峰图,传达出诗人与千峰共赏夕阳的快乐。
C. 颈联回扣标题“怀旧居”,此去一行,昔日交游的友人和故乡已经越来越遥远。
D. 尾联回应首联“路何长”,作者跋涉深山,露水沾湿衣衫,可见旅途跋涉的风霜劳顿。
1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5. B
16. ①怀才不遇之感。首联写作者惭愧多年未报皇思,不知道路如何漫长,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郁闷及对前途的迷茫。②孤独寂寥之叹。颔朕写作者看到秋雁从万里之外的家乡飞来,夕阳映照群山,透露出诗人旅途的孤独寂寥。③思念家乡之情。颈联写作者离旧友和家乡越来越远,表达作者对家乡旧友的思念。④同旅漂漂之悲。尾联作者跋涉于深山,每日露水沾混衣衫,表现了作者风餐露宿、旅途劳顿的辛酸悲苦。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的能力。
B.“传达出诗人与千峰共赏夕阳的快乐”理解错误,颔联写夕阳照耀在千峰之上,发出灿烂的光彩,色彩艳丽,气象万千,韵味悠长。透露出作者旅途孤寂,只能与千峰共赏夕阳之意。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从御命赴任写起。“多惭恩未报”系泛泛之笔,主要是用以引出下句。“路何长”三字,大有来历。屈原《离骚》中有这样两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所说的“路”,指的是人生之路,特别是指政治上的人生之路。其实刘长卿在这首诗中所说的“敢问路何长”,何尝不同样寄寓着对人生之路的探索?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郁闷及对前途的迷茫。
第二联承“路何长”写次岘阳馆所见之景。“万里通秋雁”句,自亦寄寓着诗人自己多年来风尘飘泊及此行中旅途劳顿之感。这里的“千峰共夕阳”,何尝不同样透露着旅途孤寂,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的消息?
第三联,写到“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成远道”“更违乡”指诗人现在离家乡和旧居越来越远了,与题目中的“怀旧居”相照应,表达作者对家乡旧友的思念之情。
尾联重道旅况,“草露深山里”写了作者跋涉深山,“朝朝落客裳”写出每日露水沾湿衣衫,写出了诗人旅途跋涉的风霜劳顿,表现了作者风餐露宿、旅途劳顿的辛酸悲苦。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金风玉露一相逢 ②. 便胜却人间无数 ③. 如其礼乐 ④. 以俟君子 ⑤. 王者不却众庶 ⑥. 故能明其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俟”“庶”“德”。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