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深圳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3-10-03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 七十九代之君, 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 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庸矣。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故以上之征而倍取于民者四。 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 粟少而民无积也。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粟也者, 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 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上不利农则粟少,粟少则人贫,人贫则轻家,轻家则易去,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卷上相应位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每写对一处给 1分,写错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舜A非B严C刑D罚E重F禁G令H而I民J归K之L矣M去N者O必P害Q从R者S 必T利U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称王,与《鸿门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王”用法和意思相同。
B. 蕃,增长,与《种树郭橐驼传》“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中“蕃”用法和意思相同。
C. 舜,传说中中国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与黄帝、颛顼、帝喾、尧合称“五帝”。
D. 涂,途径,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涂”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管子认为治国的前提条件是让百姓富裕,贤君一定要先使民富,然后再治理国家。
B. 历代的君主因重视农业生产,所以虽然法度不一,号令不同,然而都能统一天下。
C. 从事商业比从事农业更易获得财富,因此百姓虽遭受刑罚仍放弃农业而从事商业。
D. 文中多处运用重语铺排的手法,论述缜密深刻,酣畅淋漓,突出了农业的重要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2)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14. 管子的治国理念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唐诗, 完成15~16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郎士元①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 诗歌使用“竹影” “山岚” “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
C. 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 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16. 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战争形态多种多样,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需要侦察兵深入敌后观察敌情来推动作战决策,需要战地记者到现场传回信息来看透“战争迷雾”,决不能只在战场外坐而论道、信口雌黄,否则就是《石钟山记》所写的“ , ”了。
(2)小刚攀登峨眉山,因为山峰高耸险峻,没能成功翻越。登山教练用《蜀道难》中的诗句安慰他:“ , 。 ”更何况你呢?
(3) 《红楼梦》的护身符歌谣里有“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在《阿房宫赋》里表明阿房宫规模庞大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语用 I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来,苏东坡又火了。苏东坡早已不仅仅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政治人物,而且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苏东坡从众多文人中 ① ,除了他具有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观和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华,还因为他塑造了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
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有何特别?首先,虽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朝堂上,他能在王安石变法时直陈得失,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并不灰心丧气, 更未就此躺平,每到一地,他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其次, 苏东坡有着超然物外② 的人格魅力。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
其实, 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历朝历代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多得 ③ 。今天,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讲述苏东坡、吟咏苏东坡,也是在呼唤苏东坡身上的那种文化人格。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 在论述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时,文中使用了“躺平”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地鸡毛”等词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语用 II(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现如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几乎是如影随形。手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相伴而来的, ① 。
“手机病”的门诊病例中,问诊最多的是骨科。手机拿久了,手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臂韧带、肌腱等软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在问诊中是最多的。相对于骨科, ② 且是“重灾区”。手机屏幕发出的是蓝光,经过长期大量的蓝光照射,会发生眼底黄斑病,严重的会使患者造成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损伤。眼底黄斑病又称“眼睛癌症”,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
“手机病”中,心理层面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用手机上网,大脑对网络世界产生的大量即时愉悦反馈会不断把使用者带回网络世界,久而久之,使用者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并最终成瘾。而一些手机应用软件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让一部分人深陷“信息茧房”,无法自拔。如今,“放不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
③ , 简单来说, 这把“剑”一面是便利,另一面是各种“病”。对于我们来说, 学会了上网, 也要学会“下”网, 不能做“低头族”, 要有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6分)
22. 最后一段加波浪线的“下”字为什么要用引号?请简要分析。(3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鼬鼠这种动物,一生不断“深挖洞,广积粮”,它要储存二十多个“粮仓”,足够十几只鼬鼠毕生享用。到老时,它就会躲进“粮仓”,坐享其成。但鼬鼠必须经常啃咬硬物,磨短两颗门牙,否则就会因门牙无限生长而难以进食。“粮仓”里没有储存硬物,鼬鼠最后饿死在自己的粮堆上。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