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3-10-09
辽宁省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素描是大多数美术专业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又有美术考级的市场引导,让家长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学美术必须从学素描开始。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素描学习?素描学习是否越早越好?学美术一定要学素描吗?
让我们先从什么是素描谈起。
素描一般是指用铅笔、钢笔、毛笔、炭笔等作为工具,以单色的形式在平面上刻画图像的绘画。严格地说,素描并无固定的形式,题材也无限制,有人物、静物、风景等。素描原是学院训练写实绘画基本功的手段,或作为绘画创作的稿本,后来才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素描不等于绘画,绘画也不等于艺术。素描也不仅仅指那种写实风格素描,它的绘画形式可以很多元化,举凡写实、写意、抽象、具象、漫画、油画、铅笔、炭笔、水彩、科技艺术、数字生成等颜色相对单一的作品都可以叫作素描。
素描不是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全部,只是一个绘画的门类,而绘画又只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近代的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比如凡·高、雷诺阿等,写实素描的作品并不多,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在西方艺术进入现当代语境后,从未学习过素描、不会画画的艺术家也大有人在。行为艺术、互动装置、摄影、电影、数字生成艺术等等,并不都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需要素描功底,不学习素描也不会影响你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
中国古代所有伟大艺术家,没有一人学过素描,同样造就了伟大的中国艺术。西方和中国的绘画,最大的不同是西方重视写实,中国重视写意,中国画传统的白描、双钩也是造型基础训练。中国画的写生讲“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最终达到“以形写神”。张彦远在《画论六法》中说:“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就是指用有力量的准确线条造型。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篇》中也讲道:“笔乃作画之骨干也。骨具则筋络可联,骨立则血肉可附,骨之不植而遽相尚以文饰,亦犹施丹艧于粪土,外华而内腐。”又说:“……即笔以求墨,则法有所归而头头是道,离笔以求墨,则骨之不植而靡靡成风。”可见,传统中国画的造型更强调“笔力”“骨法”“笔墨”,也讲求训练绘画的基本功,只不过不是用西方的素描方法,最终是要达到写物之生意、以形写神的境界。
当然,素描作为具象绘画中的造型基本功,可以训练人们对造型观察的敏锐度。具体说来,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能体会空间关系的变换,了解形式美的规律,追求构图的美感,掌握科学的透视原理与精准的造型能力,以及运用明暗调子表达物体不同的质感、量感等等,这些对于全面提升视觉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重要的。
那么,学美术要从素描学起吗?我认为,少儿过早地学习素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
素描的基本要素需要心智达到一定程度的成长方能理解,比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的透视,明暗关系、三大面五调子等,这些概念超出了12岁以下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尤其是10岁以前的孩子,由于语言的自我表达能力还不完善,出于与外界强烈的沟通欲望,他们会本能地将心中所想和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与人交流。如果这时加强素描训练,就会强化他们的概括能力而丧失感知生活和自我表达的敏感性。美国艺术教育专家霍德华·加德纳认为:“过早地培养儿童的概括能力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
目前大量学校和机构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是写实素描,它的目的是培养高度概括、观察模仿、写实刻画的能力。在素描写生中如果只会机械地描摹范画、抄袭明暗,就容易养成概念化的毛病。如果不理解,只是用铅笔机械地去描摹那些干巴巴的圆柱、方体、石膏像,孩子很难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表达、心理反应不同,单一色调、相对枯燥的素描创作,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用不了多久,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仅会让孩子丧失学习艺术的兴趣,而且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压抑其性格发展,不利于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
对于孩子而言,绘画创作本身是制造快乐的过程,好的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全面的审美素养,而审美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并不需要写实素描作为基础。因为除了素描外,色彩搭配、构图能力、线描造型、创意思维都是美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单独强调写实素描基础训练是很片面的,也达不到美术开发心智的作用。
古人说:“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艺术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是思想的教育,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技轻道。因此,我们要改变少儿美术学习中对素描功利化及片面化的认识,让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摘编自郑勤砚《学美术一定要从学素描开始吗》)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描并无固定的形式,题材也无限制,素描不等于绘画,绘画也不等于艺术。素描不仅仅指那种写实风格素描,它的绘画形式可以很多元化。
B.行为艺术、互动装置、摄影、电影、数字生成艺术等等,并不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艺术家不需要素描功底。
C.10岁以前的孩子,如果加强素描训练就会强化他们的概括能力而使其丧失感知生活和自我表达的敏感性,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
D.只有改变少儿美术学习中对素描功利化及片面化的认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不舍本逐末、重技轻道,才能让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描不是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全部,只是一个绘画的门类,写实素描的作品不多甚至可以不学素描,都不会妨碍一个人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
B.在文中作者虽然提出“不学习素描不会影响你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的观点,但也肯定了素描对于全面提升视觉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
C.学习素描会违背儿童的天性,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没有自信,使其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不能让儿童学习素描。
D.10岁以前的孩子,会本能地将心中所想和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与人交流,这时候更容易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全面的审美素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道”大而无形,需潜心修行,常年探索,或可一朝开悟;而“技”实而可秉,有可操作性。
B.艺术教育是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培养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人的教育。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它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知识、感受和欣赏音乐,而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
C.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于丰富人们的艺术素养、精神内涵和人格魅力等具有积极意义。我国自古就注重人的艺术素养培育,把“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列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儒雅、高贵品性的要素。
D.《庄子·养生主》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会分技、艺、道三个层面,技艺只是基本,只有进入道的境界,面对时尚纷繁复杂的事物,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中国古代所有伟大艺术家”,是怎样“造就伟大的中国艺术的”。(4分)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少儿过早地学习素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请根据文本进行分析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万年青
冯骥才
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这块地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
老蔡家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开了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
老蔡家有个规矩,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这规矩老蔡家说到做到,而且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做到,还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做到,没一天不做到,或者做不到。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这可是了不得的!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
虽然老蔡家没出过名人,可是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一样叫人敬佩,脸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
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连去带回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这怎么办?正这时候,发小马得贵说起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现在放暑假,不如请来帮忙。
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这人二十多岁,戴副圆眼镜,目光实诚,看上去叫人放心。便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
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除去念书,我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
金子美每天从早到晚一直盯在铺里,有尿就尿在一个小铁桶里,抽空推开后门倒在阴沟里,有尿就憋着晚间回去路上找茅房去拉。在铺子里,拿出全部精神迎客送客,卖货收钱;下晌天黑,收摊关门,清点好货物和收银,上好门板,回到学堂去睡觉。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
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一位同学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拍他们的学堂。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便说:“你关了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远处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
金子美头一次见到怎么照相,陪着洋人去到学堂的大门口、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一通拍照,还和几位学友充当各种角色。大家干得高兴,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铺子时,天已经暗下来了。金子美心里有点愧疚,觉得辜负了人家老蔡。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这样一来,便觉得心安了。
再过一天,老蔡回来了,金子美向他交代了一连五日小店铺的种种状况,报了太平,然后拿出账目和钱匣子,钱货两清。老蔡原先还有些莫名的担心,这一听一看,咧开满是胡茬的嘴巴子笑了。给子美高高付了几天的工酬。
这事便结了。可是还没结。
一天,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老蔡说:“像你这种实诚人,打灯都没法找。我虽然帮不了你嘛忙,我这个铺子就是你的,你想吃什么用什么——就来拿!随你拿!”
子美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铺子一把火烧了。
“您这是怎么了?”他问。
“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
“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
“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
“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
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走!”老蔡指着门,他从肺管子里呼出的气冲在子美脸上。
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
一年后,人说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养病,居然再没回来。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早不知嘛时候没的。再过多半年,老蔡家把这小屋盘给了一个杨柳青人。这人开了早点铺,炸油条、烙白面饼、大碗豆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这段话含义复杂,有对老蔡的赞扬,也表示其他人做到的难度太大。
B.老蔡请金子美吃饭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表现了老蔡重情义,为人豪爽、实在的一面,使老蔡的形象更加饱满。
C.子美对店铺很负责,他虽然关门一天,但事后将这件事告诉了老蔡,所以他也是个讲诚信的人,对他不必苛责。
D.小说结构巧妙,故事情节有起有伏,金子美关门一天是情节的第一次转折,老蔡得知真相是情节的第二次转折。
7.关于文中塑造老蔡人物形象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塑造老蔡形象时先交代了他“死性子”的特点,让读者有了心理预期。
B.“千万别离身”这处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蔡讲究诚信、恪守祖上规矩的一面。
C.小说运用夸张手法塑造老蔡,如“直眉瞪眼看着他”“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
D.小说中子美的形象和老蔡的形象构成衬托,这使老蔡讲诚信的品格更感人。
8.请仔细阅读小说结尾段,并简要分析这段在文中有什么样的文学效果。(4分)
9.老蔡和金子美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素描是大多数美术专业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又有美术考级的市场引导,让家长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学美术必须从学素描开始。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素描学习?素描学习是否越早越好?学美术一定要学素描吗?
让我们先从什么是素描谈起。
素描一般是指用铅笔、钢笔、毛笔、炭笔等作为工具,以单色的形式在平面上刻画图像的绘画。严格地说,素描并无固定的形式,题材也无限制,有人物、静物、风景等。素描原是学院训练写实绘画基本功的手段,或作为绘画创作的稿本,后来才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素描不等于绘画,绘画也不等于艺术。素描也不仅仅指那种写实风格素描,它的绘画形式可以很多元化,举凡写实、写意、抽象、具象、漫画、油画、铅笔、炭笔、水彩、科技艺术、数字生成等颜色相对单一的作品都可以叫作素描。
素描不是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全部,只是一个绘画的门类,而绘画又只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近代的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比如凡·高、雷诺阿等,写实素描的作品并不多,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在西方艺术进入现当代语境后,从未学习过素描、不会画画的艺术家也大有人在。行为艺术、互动装置、摄影、电影、数字生成艺术等等,并不都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需要素描功底,不学习素描也不会影响你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
中国古代所有伟大艺术家,没有一人学过素描,同样造就了伟大的中国艺术。西方和中国的绘画,最大的不同是西方重视写实,中国重视写意,中国画传统的白描、双钩也是造型基础训练。中国画的写生讲“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最终达到“以形写神”。张彦远在《画论六法》中说:“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就是指用有力量的准确线条造型。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篇》中也讲道:“笔乃作画之骨干也。骨具则筋络可联,骨立则血肉可附,骨之不植而遽相尚以文饰,亦犹施丹艧于粪土,外华而内腐。”又说:“……即笔以求墨,则法有所归而头头是道,离笔以求墨,则骨之不植而靡靡成风。”可见,传统中国画的造型更强调“笔力”“骨法”“笔墨”,也讲求训练绘画的基本功,只不过不是用西方的素描方法,最终是要达到写物之生意、以形写神的境界。
当然,素描作为具象绘画中的造型基本功,可以训练人们对造型观察的敏锐度。具体说来,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能体会空间关系的变换,了解形式美的规律,追求构图的美感,掌握科学的透视原理与精准的造型能力,以及运用明暗调子表达物体不同的质感、量感等等,这些对于全面提升视觉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重要的。
那么,学美术要从素描学起吗?我认为,少儿过早地学习素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
素描的基本要素需要心智达到一定程度的成长方能理解,比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的透视,明暗关系、三大面五调子等,这些概念超出了12岁以下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尤其是10岁以前的孩子,由于语言的自我表达能力还不完善,出于与外界强烈的沟通欲望,他们会本能地将心中所想和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与人交流。如果这时加强素描训练,就会强化他们的概括能力而丧失感知生活和自我表达的敏感性。美国艺术教育专家霍德华·加德纳认为:“过早地培养儿童的概括能力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
目前大量学校和机构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是写实素描,它的目的是培养高度概括、观察模仿、写实刻画的能力。在素描写生中如果只会机械地描摹范画、抄袭明暗,就容易养成概念化的毛病。如果不理解,只是用铅笔机械地去描摹那些干巴巴的圆柱、方体、石膏像,孩子很难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表达、心理反应不同,单一色调、相对枯燥的素描创作,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用不了多久,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仅会让孩子丧失学习艺术的兴趣,而且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压抑其性格发展,不利于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
对于孩子而言,绘画创作本身是制造快乐的过程,好的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全面的审美素养,而审美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并不需要写实素描作为基础。因为除了素描外,色彩搭配、构图能力、线描造型、创意思维都是美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单独强调写实素描基础训练是很片面的,也达不到美术开发心智的作用。
古人说:“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艺术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是思想的教育,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技轻道。因此,我们要改变少儿美术学习中对素描功利化及片面化的认识,让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摘编自郑勤砚《学美术一定要从学素描开始吗》)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描并无固定的形式,题材也无限制,素描不等于绘画,绘画也不等于艺术。素描不仅仅指那种写实风格素描,它的绘画形式可以很多元化。
B.行为艺术、互动装置、摄影、电影、数字生成艺术等等,并不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艺术家不需要素描功底。
C.10岁以前的孩子,如果加强素描训练就会强化他们的概括能力而使其丧失感知生活和自我表达的敏感性,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
D.只有改变少儿美术学习中对素描功利化及片面化的认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不舍本逐末、重技轻道,才能让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描不是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全部,只是一个绘画的门类,写实素描的作品不多甚至可以不学素描,都不会妨碍一个人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
B.在文中作者虽然提出“不学习素描不会影响你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的观点,但也肯定了素描对于全面提升视觉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
C.学习素描会违背儿童的天性,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没有自信,使其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不能让儿童学习素描。
D.10岁以前的孩子,会本能地将心中所想和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与人交流,这时候更容易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全面的审美素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道”大而无形,需潜心修行,常年探索,或可一朝开悟;而“技”实而可秉,有可操作性。
B.艺术教育是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培养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人的教育。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它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知识、感受和欣赏音乐,而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
C.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于丰富人们的艺术素养、精神内涵和人格魅力等具有积极意义。我国自古就注重人的艺术素养培育,把“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列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儒雅、高贵品性的要素。
D.《庄子·养生主》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会分技、艺、道三个层面,技艺只是基本,只有进入道的境界,面对时尚纷繁复杂的事物,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中国古代所有伟大艺术家”,是怎样“造就伟大的中国艺术的”。(4分)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少儿过早地学习素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请根据文本进行分析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万年青
冯骥才
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这块地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
老蔡家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开了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
老蔡家有个规矩,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这规矩老蔡家说到做到,而且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做到,还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做到,没一天不做到,或者做不到。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这可是了不得的!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
虽然老蔡家没出过名人,可是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一样叫人敬佩,脸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
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连去带回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这怎么办?正这时候,发小马得贵说起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现在放暑假,不如请来帮忙。
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这人二十多岁,戴副圆眼镜,目光实诚,看上去叫人放心。便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
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除去念书,我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
金子美每天从早到晚一直盯在铺里,有尿就尿在一个小铁桶里,抽空推开后门倒在阴沟里,有尿就憋着晚间回去路上找茅房去拉。在铺子里,拿出全部精神迎客送客,卖货收钱;下晌天黑,收摊关门,清点好货物和收银,上好门板,回到学堂去睡觉。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
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一位同学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拍他们的学堂。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便说:“你关了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远处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
金子美头一次见到怎么照相,陪着洋人去到学堂的大门口、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一通拍照,还和几位学友充当各种角色。大家干得高兴,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铺子时,天已经暗下来了。金子美心里有点愧疚,觉得辜负了人家老蔡。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这样一来,便觉得心安了。
再过一天,老蔡回来了,金子美向他交代了一连五日小店铺的种种状况,报了太平,然后拿出账目和钱匣子,钱货两清。老蔡原先还有些莫名的担心,这一听一看,咧开满是胡茬的嘴巴子笑了。给子美高高付了几天的工酬。
这事便结了。可是还没结。
一天,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老蔡说:“像你这种实诚人,打灯都没法找。我虽然帮不了你嘛忙,我这个铺子就是你的,你想吃什么用什么——就来拿!随你拿!”
子美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铺子一把火烧了。
“您这是怎么了?”他问。
“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
“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
“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
“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
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走!”老蔡指着门,他从肺管子里呼出的气冲在子美脸上。
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
一年后,人说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养病,居然再没回来。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早不知嘛时候没的。再过多半年,老蔡家把这小屋盘给了一个杨柳青人。这人开了早点铺,炸油条、烙白面饼、大碗豆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这段话含义复杂,有对老蔡的赞扬,也表示其他人做到的难度太大。
B.老蔡请金子美吃饭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表现了老蔡重情义,为人豪爽、实在的一面,使老蔡的形象更加饱满。
C.子美对店铺很负责,他虽然关门一天,但事后将这件事告诉了老蔡,所以他也是个讲诚信的人,对他不必苛责。
D.小说结构巧妙,故事情节有起有伏,金子美关门一天是情节的第一次转折,老蔡得知真相是情节的第二次转折。
7.关于文中塑造老蔡人物形象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塑造老蔡形象时先交代了他“死性子”的特点,让读者有了心理预期。
B.“千万别离身”这处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蔡讲究诚信、恪守祖上规矩的一面。
C.小说运用夸张手法塑造老蔡,如“直眉瞪眼看着他”“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
D.小说中子美的形象和老蔡的形象构成衬托,这使老蔡讲诚信的品格更感人。
8.请仔细阅读小说结尾段,并简要分析这段在文中有什么样的文学效果。(4分)
9.老蔡和金子美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