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23-10-19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①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材料二: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②,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③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微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
【注】①肥义:赵国的国相。②无穷:自代郡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③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叔。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明德先论A于贱B而从政C先信于贵D故愿慕E公叔之义F以成G胡服H之功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文中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其”用法相同。
B.略,在文中是“征伐”的意思,与《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中“略”的意思相同。
C.微,在文中是“(假如)没有”的意思,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微”意思相同。
D.中国,在文中指“中原”,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中国”所指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武灵王想推行“胡服骑射,又担心遭到他人的讥讽和指责。国相肥义的一番分析使他消除了思想顾虑,坚定了改革决心。
B.起初,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做法遭到了以其叔父公子成为代表的诸大臣的不赞成。
C.赵武灵王派人对其叔父说“家听于亲,国听于君”,言下之意是说:您虽是我的叔父,但是在国家大事上您必须听我的。
D.最终,公子成听从了赵武灵王的命令,并赐给赵武灵王胡服,嘱咐他第二天穿着胡服上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
(2)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
14.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赵武灵王在正式颁布改穿胡服的政令之前做了哪些工作。(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十四夜月与李二献吉①饮
王九思
万户秋风砧杵哀,殊方今夕故人来。
竹间凉露潇潇下,楼上浮烟细细回。
地僻柴门无过客,家贫樽酒有余杯。
疏帘碧簟须同醉,明月青天为尔开。
【注】①李二献吉:即明代文人李梦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万户秋风砧杵哀”中“哀”字奠定了全诗表达哀伤之情的基调。
B.“殊方今夕故人来”,诗人在异乡为客却突有故人来访,写出了真挚的故旧感情。
C.颔联描写诗人的居住环境,既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也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高雅性情。
D.颈联“家贫”句化用了杜甫的“樽酒家贫只旧醅”,但表达的意味有所不同。
16.这首诗的尾联颇具艺术感染力,请分别从修辞方法和抒情方式的角度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记述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再次欢饮之后酣畅地睡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世道艰难,表现寒门士子备遭打压却依然不敢发声的痛苦。
(3)“鸥”在我国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鸟,诗中常用以表达诗人欲与大自然相依相谐、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请写出你知道的写到“鸥”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类一生中有三念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人体会遵循一种名为昼夜节律的运作机制,每24小时经历一次睡眠—清醒的循环。这个内置的“时钟”会根据所处环境的自然光变化来校准自己。例如,每当夜幕降临、自然光线减少时,身体就会遵循昼夜节律___A___。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它可以帮助人体进入睡眠—清醒循环中的睡眠阶段。世界上并非只有人类拥有生物钟,包括动物、鱼类、昆虫在内的众多物种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适应环境变化。
当我们入睡后,身体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体温、心率以及大脑活动都会___B___。睡眠阶段也是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并再生的阶段,身体会分泌各种生长激素,用以修复、替换受损或死亡的细胞。睡眠阶段还可以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强化并巩固记忆力。一些研究表明,睡眠甚至有助于大脑清理白天清醒状态下积累的有毒物质。
睡眠不足可能会有致命危险。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用啮齿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睡眠不足会给生物带来多种负面影响。实验中,研究人员满足了尔鼠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比如食物和水),也排除了任何可能导致小鼠死亡的物理原因,只是不让它们睡觉。研究发现,在被完全剥夺睡眠11—32天后,实验小鼠不是已经死亡就是处于濒死状态。
18.请在文中A、B两处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下列句子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括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能有“即兴”)
B.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C.他说得好:“来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D.她的身体实在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抄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烟雾顺着烟囱向天空升腾,像灵魂脱离了躯壳,从此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存在与漫游。缓缓升起的烟雾,让整个村庄充满( ① ),且深情款款,让人体会着一种踏实满足的日子。有炊烟起,就有热乎乎的饭吃;有饭吃,人就踏实。
炊烟受天气的影响,会变化出( ② )的形态。微风起时,炊烟便随着风儿起舞,扭动腰肢,如同飞天裙带飘飘,分外妖娆。当大风袭来,炊烟便顺着风向快速地飞向远方,来不及带一丝眷恋与回顾。而阴雨的天气里,炊烟也变得沉郁凝重了许多,似乎满怀着心事,缓缓地飞升飘散。但无论怎样,炊烟总是向着天空的方向,升腾,升腾,最终消失得( ③ )。
东晋诗人陶渊明曾有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让人读后既觉有诗意,又感觉温暖。陆游也曾写到炊烟:“漠漠炊烟村远近,冬冬傩鼓埭西东。”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也描摹有缕缕升腾的炊烟。看来,自古以来炊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甚至升华成一种意义,一种象征。
炊烟,是房屋顶端升起的云朵,是柴草、灶火幻化的精魂,是村庄的呼吸,是人们的祈祷。炊烟是爱的信号,催促着在外疯玩的孩童回家;炊烟是召唤,牵引着远方的游子。炊烟更是一种敬意,提醒着人们敬重自然与大地。炊烟还是一种启示,它告诉世人,在燃烧中奉献并升华自己。
2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四字短语。(3分)
22.请结合文段材料,从修辞和句式特点的角度简要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2023年8月30日,华为mate60、mate60pro手机发售引起世界轰动。面对美国不惜举全国之力并联合其他国家的打压,长达3年多的政治逼迫、技术封锁、芯片断供……华为依然绝不低头,越挫越勇,奋起直追。新款华为mate60、mate60pro手机一经问世,震惊全球——卫星电话、超可靠玄武架构、第二代昆仑玻璃、麒麟9000s国产芯片、鸿蒙4.0操作系统……中国技术走向科技高峰,无惧封锁,不断突破。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企业突破技术封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正是坚持独立自主的一种体现。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