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木兰花·相离徒有相逢梦》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16-01-01
木兰花
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注:槽上凤:琵琶上端雕刻成凤头状。槽:即将弦柱之槽口,在凤头下方。
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5分)
2.“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这两句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远望朋友离去、依依不舍的情景,(3分)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离忧 (3分)。
2.比较和比喻,“人生无无比多情”即“没有什么比人更多情”,二者本质属性相同,是比较,“江水不深山不重”是说友人的情意比江水深,比山高,二者本质属性不相同,是比喻。
赏析
此词言送别,没用一般写景伤怀或凄楚哀怨的苦调,而是以谙尽别离况味的超然态度,从虚处着笔,靠对惯常送别程式之否定,以突出自己体验到的离愁。首句写离别,却用别后盼相逢已是徒劳魂梦,将再“相逢”的意愿及难再逢的事实点明,以少胜多,思力惊力。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示目送去帆,久久伫立,直至看不到,还不忍离去的痴情。但词人却用翻案技法,否定这种送别方式,认为“远目不堪空际送”,写出不忍心望行人远去的心情,更其幽咽。“今宵”句与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无物比多情”认为“多情”是最可珍贵的,无物可比,与沈邈“情多是病”(《剔银灯》)语意相悖,意旨却同。“江水不深山不重”,一反前人咏愁言情以水、山类比的俗套,亦属避俗就生之法。全词一处用“无”,三处用“不”,此种谋篇布局,可称为“否定式”结构。
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注:槽上凤:琵琶上端雕刻成凤头状。槽:即将弦柱之槽口,在凤头下方。
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分析?(5分)
2.“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这两句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远望朋友离去、依依不舍的情景,(3分)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离忧 (3分)。
2.比较和比喻,“人生无无比多情”即“没有什么比人更多情”,二者本质属性相同,是比较,“江水不深山不重”是说友人的情意比江水深,比山高,二者本质属性不相同,是比喻。
赏析
此词言送别,没用一般写景伤怀或凄楚哀怨的苦调,而是以谙尽别离况味的超然态度,从虚处着笔,靠对惯常送别程式之否定,以突出自己体验到的离愁。首句写离别,却用别后盼相逢已是徒劳魂梦,将再“相逢”的意愿及难再逢的事实点明,以少胜多,思力惊力。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示目送去帆,久久伫立,直至看不到,还不忍离去的痴情。但词人却用翻案技法,否定这种送别方式,认为“远目不堪空际送”,写出不忍心望行人远去的心情,更其幽咽。“今宵”句与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无物比多情”认为“多情”是最可珍贵的,无物可比,与沈邈“情多是病”(《剔银灯》)语意相悖,意旨却同。“江水不深山不重”,一反前人咏愁言情以水、山类比的俗套,亦属避俗就生之法。全词一处用“无”,三处用“不”,此种谋篇布局,可称为“否定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