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春日郊外》《新城道中其一》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时间:2017-06-26
春日郊外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 赏析第一首诗中的画线句。
2. 唐诗的“莺边日暖如人语”和苏诗的“西崦人家应最乐”两句诗中都写到“人”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用城里不知春天来临,突出城外春光烂漫,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点明题意,并领起下文。 
2. 唐诗写到的人是广义上的人,是比喻(比拟)的对象,诗人用比喻(比拟)、听觉等手法,表现郊外景色的美丽,抒发内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苏诗提到的“人”是特定环境中的山间农人,他们在春天忙着耕种,表现出山村生活的生机勃勃,寄托着诗人向往农人生活的情感。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第一首诗中的画线句”,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分析划线句的位置,明确其表达方式,“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这句诗处于诗歌的开头,可以先考虑首句的作用,从所写内容来看,写城外榆槐“半黄”,点明标题“春日郊外”;从所用手法来看,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当城里人还为春寒料峭所困,不知领悟春光的时候,而郊外却早已是榆槐吐嫩,春色满原了。早春,最先透露春消息的不是桃红李白,而是溪边阳坡上榆槐枝头的鹅黄初绽。“城里”与“城外”形成对比,以“城里”衬托“城外”。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唐诗的‘莺边日暖如人语’和苏诗的‘西崦人家应最乐’两句诗中都写到‘人’各有什么作用”。“各有什么作用”,应分开分析“人”的内涵和作用。唐诗中,“莺边日暖如人语”,这句诗的正常语序应是“日暖莺声如人语”,诗人以莺为主,以日为宾,以倒装之句式来突出花底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让人自然联想到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丽日融和,百花争艳的无限春光。 “如人语”用拟人手法,以情笔写景,读来亲切。苏诗中,“西崦人家应最乐”,这句诗是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紧扣一个“乐”字。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何况这又是闹春耕的大好时光。如此美景良辰不能不使农人倍感欢欣。西崦(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此句中的“人”指的是百姓。


诗简析
《春日郊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初春郊外的景象。
诗首联树色泛黄的细微变化中来描写早春的到来;中间两联对仗十分精采,赋予春水以人的活力,自然诗趣盎然,黄莺暖语、风送药香的独特感受写得很有诗味,使有色有声的郊外早春景象有了芳馨的气息。尾联道出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奇特现象,就是许多诗人面对名山胜景,想写诗填词,却束手无策,留下无穷的遗恨。整首诗格律谨严,简淡而富有风致。



位置:主页 > 古诗考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