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阅读答案
时间:2017-09-05
减字木兰花•凌霄花
苏轼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路过友人诗僧清顺住处,看到松树上的凌霄花落花飘飘而作;凌霄花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常与其它植物共生。②幽人:出家人。③飐:风吹物体使之颤动。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双龙对起”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松树比作朦胧烟雨中白甲苍髯的巨龙,挺拔腾跃。
B、“疏影微香”两句,较前面笔势渐趋舒缓。描绘出了微微花香中,诗僧酣然入梦的场景。
C、“双鹊飞来争噪晚”句,词境由恬静转为了喧闹,“晚”点明了时间,强调了时光流逝之快。
D、词末两句,词人以细节描写手法写出了凌霄花朵随风飘摇之态,同时也反衬出松树之高。
E、松树苍虬,凌霄花轻柔。词人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巧妙地将这份阳刚与阴柔有机统一起来。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E。(C“强调了时光流逝之快”无中生有;E项“虚实结合”理解有误,应改为“动静结合”。)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悠然自得、向往闲适的情感。(2分)路过诗僧清顺住处,作者看到了苍劲的松树,嗅到了微微的花香,想象友人在如此静幽环境中的闲眠姿态,心情亦随景变得悠闲自在;(2分)鹊鸟鸣噪,以动衬静,加之从高处缓缓飘落的轻柔凌霄花,一派美丽闲适的情景,让作者心生向往之意。(2分)
赏析
东坡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其中透露出禅机。词前有小序,来介绍这种创作背景。
“双龙对起”,起笔峭拔。两株古松冲天而起,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烟雨中飞腾。词前两句写古松,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词人乍一见古松,即产生龙的联想,而龙是兴风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见双龙风雨中翻腾。当时已是傍晚,浓荫遮掩的枝干,若隐若现,极易使人产生烟雨的错觉,故此语似奇幻实真切。
“疏影”句写词人从幻景中清醒过来。眼见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绿苍翠之间,他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个和尚,躺浓荫下的竹床上,正沉睡。意境悠然,引人神往。如此幽静的环境中,一点声响都会特别明显。
作者接下来写:从湖上吹来的风,又清又软;一对喜鹊,飞来树上,叽叽喳喳。此处实乃以动衬静,喜鹊争噪并没有破坏清幽之境,因为人世的纷争更能显出佛门的超脱,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境界的幽静。
最后一句写景细致入微,静妙传神。只见微风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浓绿的枝叶之中,忽然一点金红,轻飘飘、慢悠悠地离开枝蔓,缓缓而下,渐落渐近,安然无声。过了好一会儿,又是一点金红,缓缓而下。好一个物我两忘的恬淡世界!读来只觉禅意涤胸。
这首词的突出特点是对立意象的互生共振。首先是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阳刚之美,后者是阴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写的重点,“双龙对起”的劲健气势被“疏影微香”、“湖风清软”所软化,作为一种陪衬,统一阴柔之美中。其次是动与静的对立,“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疏影微香”、“幽人昼梦”静态成对比。鹊的“噪”和凌霄花无言的“下”形成对比。就是这种对立的和谐之中,词人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
苏轼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飐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路过友人诗僧清顺住处,看到松树上的凌霄花落花飘飘而作;凌霄花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常与其它植物共生。②幽人:出家人。③飐:风吹物体使之颤动。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双龙对起”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松树比作朦胧烟雨中白甲苍髯的巨龙,挺拔腾跃。
B、“疏影微香”两句,较前面笔势渐趋舒缓。描绘出了微微花香中,诗僧酣然入梦的场景。
C、“双鹊飞来争噪晚”句,词境由恬静转为了喧闹,“晚”点明了时间,强调了时光流逝之快。
D、词末两句,词人以细节描写手法写出了凌霄花朵随风飘摇之态,同时也反衬出松树之高。
E、松树苍虬,凌霄花轻柔。词人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巧妙地将这份阳刚与阴柔有机统一起来。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E。(C“强调了时光流逝之快”无中生有;E项“虚实结合”理解有误,应改为“动静结合”。)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悠然自得、向往闲适的情感。(2分)路过诗僧清顺住处,作者看到了苍劲的松树,嗅到了微微的花香,想象友人在如此静幽环境中的闲眠姿态,心情亦随景变得悠闲自在;(2分)鹊鸟鸣噪,以动衬静,加之从高处缓缓飘落的轻柔凌霄花,一派美丽闲适的情景,让作者心生向往之意。(2分)
赏析
东坡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其中透露出禅机。词前有小序,来介绍这种创作背景。
“双龙对起”,起笔峭拔。两株古松冲天而起,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烟雨中飞腾。词前两句写古松,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词人乍一见古松,即产生龙的联想,而龙是兴风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见双龙风雨中翻腾。当时已是傍晚,浓荫遮掩的枝干,若隐若现,极易使人产生烟雨的错觉,故此语似奇幻实真切。
“疏影”句写词人从幻景中清醒过来。眼见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绿苍翠之间,他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个和尚,躺浓荫下的竹床上,正沉睡。意境悠然,引人神往。如此幽静的环境中,一点声响都会特别明显。
作者接下来写:从湖上吹来的风,又清又软;一对喜鹊,飞来树上,叽叽喳喳。此处实乃以动衬静,喜鹊争噪并没有破坏清幽之境,因为人世的纷争更能显出佛门的超脱,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境界的幽静。
最后一句写景细致入微,静妙传神。只见微风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浓绿的枝叶之中,忽然一点金红,轻飘飘、慢悠悠地离开枝蔓,缓缓而下,渐落渐近,安然无声。过了好一会儿,又是一点金红,缓缓而下。好一个物我两忘的恬淡世界!读来只觉禅意涤胸。
这首词的突出特点是对立意象的互生共振。首先是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阳刚之美,后者是阴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写的重点,“双龙对起”的劲健气势被“疏影微香”、“湖风清软”所软化,作为一种陪衬,统一阴柔之美中。其次是动与静的对立,“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疏影微香”、“幽人昼梦”静态成对比。鹊的“噪”和凌霄花无言的“下”形成对比。就是这种对立的和谐之中,词人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