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阅读答案
时间:2017-11-15
减字木兰花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
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的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E.这首词的语言明白如话,晓畅自然,清新秾丽,具有民歌特色。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饱含血泪、感人至深。
2.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BE(B项“表现了行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错误,这里是词人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E项“秾丽”错误,本词语言清新质朴。)
2.①采用了夸张和反复的手法,(2分)突出了淮山之高、淮水之广和词人愁恨之多。(1分)
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2分)将抽象的“愁”与“恨”用“千里”“万顷”来形容,具体可感。(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简析
这首小词诉说的是一个被金人暴力胁迫的无力抗争的弱女子的遭遇与悲苦,凄恻动人,它能引起人们对女主人公的无限同情。词的形式富有民歌的特色,写山写水,说愁说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读之令人回肠荡气。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
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的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E.这首词的语言明白如话,晓畅自然,清新秾丽,具有民歌特色。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饱含血泪、感人至深。
2.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BE(B项“表现了行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错误,这里是词人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E项“秾丽”错误,本词语言清新质朴。)
2.①采用了夸张和反复的手法,(2分)突出了淮山之高、淮水之广和词人愁恨之多。(1分)
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2分)将抽象的“愁”与“恨”用“千里”“万顷”来形容,具体可感。(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简析
这首小词诉说的是一个被金人暴力胁迫的无力抗争的弱女子的遭遇与悲苦,凄恻动人,它能引起人们对女主人公的无限同情。词的形式富有民歌的特色,写山写水,说愁说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读之令人回肠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