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汧阳间》阅读答案
时间:2017-12-12
汧阳间①
韦庄
汧水悠悠去似絣②,远山如画翠眉横。
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
边静不收蕃帐马,地贫惟卖陇山鹦。
牧童何处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声。
[注]①汧阳:今陕西千阳县。唐时为吐蕃与内地交界之处。②絣:绳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彩带喻水,翠眉喻山,描绘出一幅素淡雅致的水墨画,展现了汧阳周围的自然风光。
B.颔联点面结合,以僧寻野渡、雁带斜阳两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事例,一人一物,一空间一时间,突出环境静幽。
C.颈联承前顺势而下,用“边静”“地贫”写汧阳人民生活的闲静与清苦,又以一“蕃”字暗示民族矛盾尖锐。
D.全诗通过层层铺叙的方法,写汧阳的地理人情,并运用视觉与听觉,使读者在时空上加强了对汧阳的印象。
E.全诗运用贴切的比喻,生动的形象,语淡情浓的文字,描绘出祖国边地的壮美风光,朴素之中透示着光辉。
15.尾联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B、C B.没有点面结合。C.前六句诗极力渲染了边境的安宁、平静,没有写民族矛盾尖锐。
15.诗人以牧童的一曲《梅花落》写出边地人民心中的感慨,(2分)羌笛的响声与前面六句营造的静谧形成反差,(2分)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令人回味。(2分)
简析
首联写登高所见,描写汧阳的水和山,汧水悠悠远去,汧山横亘静卧。一幅山横水纵、动静并存的远景图展现在诗人的眼前。颔联转写近景,暗衬出天色将晚,点明是秋日的黄昏。颈联深入一层描摹边地风貌,尾联则以阁上所闻,叙写边地景色,说明这里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全诗诗人运用贴切的比喻,生动的形象,语淡情浓的文字,描绘出祖国的边地的壮美风光。
韦庄
汧水悠悠去似絣②,远山如画翠眉横。
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
边静不收蕃帐马,地贫惟卖陇山鹦。
牧童何处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声。
[注]①汧阳:今陕西千阳县。唐时为吐蕃与内地交界之处。②絣:绳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彩带喻水,翠眉喻山,描绘出一幅素淡雅致的水墨画,展现了汧阳周围的自然风光。
B.颔联点面结合,以僧寻野渡、雁带斜阳两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事例,一人一物,一空间一时间,突出环境静幽。
C.颈联承前顺势而下,用“边静”“地贫”写汧阳人民生活的闲静与清苦,又以一“蕃”字暗示民族矛盾尖锐。
D.全诗通过层层铺叙的方法,写汧阳的地理人情,并运用视觉与听觉,使读者在时空上加强了对汧阳的印象。
E.全诗运用贴切的比喻,生动的形象,语淡情浓的文字,描绘出祖国边地的壮美风光,朴素之中透示着光辉。
15.尾联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4.B、C B.没有点面结合。C.前六句诗极力渲染了边境的安宁、平静,没有写民族矛盾尖锐。
15.诗人以牧童的一曲《梅花落》写出边地人民心中的感慨,(2分)羌笛的响声与前面六句营造的静谧形成反差,(2分)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令人回味。(2分)
简析
首联写登高所见,描写汧阳的水和山,汧水悠悠远去,汧山横亘静卧。一幅山横水纵、动静并存的远景图展现在诗人的眼前。颔联转写近景,暗衬出天色将晚,点明是秋日的黄昏。颈联深入一层描摹边地风貌,尾联则以阁上所闻,叙写边地景色,说明这里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全诗诗人运用贴切的比喻,生动的形象,语淡情浓的文字,描绘出祖国的边地的壮美风光。